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单元知识点归纳(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单元知识点归纳(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二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单元知识点归纳(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二册)(1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第二二章章 乡村和城镇乡村和城镇 第第 1 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知识点 1:乡村的土地利用 1、农业用地 (1)类型:耕地、林地、草地等; (2)位置: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2、乡村 (1)土地利用方式:以农业用地和居住为主; (2)内部土地利用分化:当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通过规模化、产业化提升传统农业价值; 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 逐步完善公共服务系统。 知识点 2: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 (1)功能区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城市中最常见
2、的功能区主要有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有些大城市还会形成行政区、文化区、旅游休闲区、生态区等; (2) 不同功能区特点: 城镇不同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 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功 能区 形态 特征 区位选择及原因 商 业区 占 地 面 积小 , 成 点状、团状或条带状 占地面积较小; 人流量大,经济活动繁忙; 地价高; 土地利用集约、 是城市核心。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原因: 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零售中心-超市) ;交通便捷、便于商品流通(批发中心-荆州两湖市场) 工 业区 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3、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河流、铁路、公路)两侧。 原因:减轻对市区的污染;交通便利,降低成本 中 高级 住功能区占地位 置上 高面积大,质量好,有些有独立的庭院 城市的外缘, 与高坡、 文化区相连, 高收入阶层,设施完善,生活方便,环境优美。 宅区 面积大,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 级 与低 级住 宅区 背向 发展 原因: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人口素质高 低 级住 宅区 面积小,质量差,拥挤密集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连,低收入阶层,设施缺乏,生活不方便,环境较差。 原因:便于工人上下班;收入低,文化教育程度低 注:住宅区是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在大城市的市中心还会形成中心商务区(C
4、BD); (3)中心商务区(CBD)特征: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建筑物高大稠密; 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 内部存在明显垂直分区; (4)工业区的合理布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考虑风向:对大气污染(有害气体、烟尘等)的工厂(如石油化工厂、火力发电厂等)应布局在城市主导风向下风向的郊区或与盛行风风向垂直的郊外。多考虑气候类型。 考虑河流流向: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工厂(如印染厂、农药厂、化肥厂等)应布局在远离生活区和生活用水取水口的下游河段。与等高线有关。 考虑环境效益:无污染、规模小但劳动力需求量大的工厂(如电子装配厂、家具制造厂等)可以和居民点交错分布;对环境有轻度污染的工厂应与居民点有一定
5、的距离;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工厂要远离居民点,并有防护带加以隔离。 知识点 3: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每一种功能区,都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各种功能区在空间的组合,就形成了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概念: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多在地形平坦区) 、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例:武汉) 。 模式 形成因素 图示 相同点 不同点 同心圆模式 地租因素 城镇中心均为中央商务区;高级和普通居住区出现分化且背向发展 各功能区呈同心圆状分布,自城镇中心向外缘扩展形成同心圆圈层,如成都市 扇形模式 交通的发展 各功
6、能区沿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如沈阳市 多核心模式 地租因素、 通发展、人口增多 城镇围绕不同核心发展,形成多核心模式,如淄博市 2、形成因素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影响土地租金高低的主要因素是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a 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的影响: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b 交通通达度对地租的影响: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 历史文化: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 社会因素:如收入状况、知名度、种族宗教和人种等; 行政因素:作为政府行为的行政干预对城市规划影响很大。 3、发展变化 (1)初期:各类功能用地混杂分布,并在中心区域自然集中; (2)后期:为了降低成本
7、、保护环境,城镇中心的工业企业向外搬迁,原有的工业用地就可能被改造为商业用地或其他用地,城镇内部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4、城市空间形态成因: 空间形态本质:城市建筑物的分布区域所呈现的边缘轮廓。与自然因素相关,气候、土壤不影响建筑物的分布,地形、河流影响。 (1)地形:山地阻碍城市发展,平原利于城市发展; (2)河湖:处在边缘则阻碍城市发展,河流穿城而过则沿河流对称发展; 知识点 4: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3 条必背) 1、通过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可以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 2、通过合理安排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可
8、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 3、通过规划,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 第第 2 节、城镇化节、城镇化 知识点 1:城镇化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1、概念:一般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主要标志(三个) :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3、其中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4、意义 (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5、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 (变式:城市形成的条件)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
9、 (变式:城市形成的条件) 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该城市在诞生初期,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到这一点的; 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该城市的发展。这样才能找准某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位置位置特征:纬度、海陆、相对 自然原因:(影响城市形成)自然原因:(影响城市形成) 地形: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中纬度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差,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山区:城市一般都分布在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气候: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 土壤(弱):土
10、壤肥沃,适宜发展农业生产,农业基础好。 河流: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供水和运输运输功能上;(运输: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和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河口以及过河点);沿河土地,地形地形平坦,适宜建设城市。 矿产:矿产资源丰富,城市兴起; 社会经济因素:(促进城市发展)社会经济因素:(促进城市发展) 交通:城市分布在交通便利地区,交通条件变化引起城市兴衰 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质量; 农业基础:能不能为城市提供充足的农产品,以保证城市发展。 产业基础:产业门类齐全,传统产业持续发展,高新产业快速发展; 政治:政治中心变迁,引起人口、城市的变化;国家特殊的政策,会促进城市的发展 军事:
11、设军事重地使人口大增, 经济得以发展, 形成城市, 并且城市规模随军事地位的变化而变化,多在城市形成早期 宗教:宗教活动中心吸引人口,促进经济发展,形成城市 科技旅游:科技、旅游促进城市发展,形成新兴城市 扩展:(上海)自贸区的区位条件?(区域经济发达;商业贸易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等) 扩展:湾区建城的优点:滨海,风景优美;水面宽阔,环境容量大;水在城市,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水面平坦,易形成风道,降低大气污染。(例:湛江市所在湛江湾) 扩展:城市分布特征:1.沿(交通线、河流、海岸)分布(重庆、武汉、上海分布在长江沿线); 2.分布在(平原、河谷、河流干流交汇、河流入海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单元知识点归纳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二册 第二 乡村 城镇 单元 知识点 归纳 2021 2022 学年 地理 新教材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08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