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2022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唐山市2022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唐山市2022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唐山市河北省唐山市 2022 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周幽王八年,史伯对郑桓公西周弊政的回答是“去和而取同”,独断专行。他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也。”即不同的因素处于和谐的状态,事物就能繁荣发展;如果同质的因素简单相加,则事物就陷于停顿或死亡。春秋晏婴以另外方式说过同样的“和同”关系,且主张治国要行“和政”。 基于史伯、晏婴的“和同之辨”,孔子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和为贵”“
2、和而不同”的思想。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 斯为美: 小大由之。 ”礼是用来保持和谐关系的, 先王之道以“和”为美, 大小之事无不以“和”为原则。孔子还把“和同之辩”用到处理社会关系上,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重要思想。孔子的“和而不同”首先强调以“不同”为前提。 只有始终保持彼此间的差异, “和”才具有真正意义。 因为“不同”,才需交流、认同;唯有沟通,才能和谐,以善意回应善意。其次,强调“和”不是同一。 礼记 中庸倡导“和而不流”,就是强调与人相和而不随波逐流,盲目附和。最后,强调以“中庸”求“和”。孔子说做事须“允执其中”。“中”的含义,孔子自己解释为“过犹不
3、及”、“执两用中”、“中立不倚”。“中庸”可以防止冲突与激化,可以促成矛盾的转化和解决, 使各方达到协调与均衡, 即达到“和”。 中庸 首章云: “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是天下的本根,“和”是天下的归属。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五千年,“和而不同”的思想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中华民族多次迁徙、融合,既保持了民族多样性,又结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中华民族这种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正是“和而不同”精神的典型体现。伴随民族融合过程的是中华文化的创造。春秋时代,地理、政治因素导致多元文化的格局。秦汉统一后,华夏文化加速吸收、融合、同化周边少数民族的文化成果,最后形成了以汉族
4、为主体,延续至今的中华文化。汉唐以后, 随着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增多, 中国文化又以宽容的文化心态对待各种外来文化,进一步推动了自身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黎昕儒家“和而不同”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 材料二: 不同的文化可以沟通,不一定那样对立,这是中国文化一向的主张。宋代思想家张载正蒙 太和篇中有四句话: 有象斯有对, 对必反其为, 有反斯有仇, 仇必和而解。 这四句话讲的是哲学,是一种宇宙观。这个世界上,有无穷无尽的生命个体,可以称作“象”。这些“象”,有动物的,有植物的,每个“象”都不同。“有象斯有对”,说的就是各个“象”的不同,即使是美丽的女性,也有不同的美。古人有一种说法,叫做“佳人不同体,
5、美人不同面”。西方也讲,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生命个体。 “对必反其为”, 是说一个一个的“象”, 不是静止的, 而是流动的, 由于不同, 其运行、 流动的方向也不相同,甚至有时候运行的方向会相反,所以会出现“有反斯有仇”,发生互相间的纠结。这个“仇”字,古代的写法是“雠”,左边一个“隹”,右边一个“住”,中间是个言论的“言”。住是一种尾巴很短的鸟,“雠”字的本义是两只短尾巴鸟在叽叽喳喳的讨论、辩论。这个“雠”字,也就是“校雠”的“雠”。校书是很难的事,很难一个字都不错。古人的“校雠”,更是一件大事。你拿这个本子,我拿那个本子,一点一点地校,互相讨论,争论得面红耳赤。“雠”字形象地反映出校对
6、中发生的讨论、辩驭。但两只短尾巴鸟互相讨论、辩驳的结果,并不是彼此打得头破血流,更不是这只鸟把那只鸟吃掉,而是达成共识,或达成妥协,或求同存异,总之是走向了“仇必和而解”。 这个世界有差异,但差异不必然发展为你死我活的冲突,而是可以“和而解”的。用这个思想来看待世界,不是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吗?当然,不是一方的问题,而是彼此双方乃至多方的问题,所以需要沟通对话,需要多边商量。“有反斯有仇”,就是沟通、对话,互相校正的过程。 而对话需要智慧,需要异量之美。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晚年也有过四句话: 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世界大同。 费老讲的是文化问题。“各美其美”,是指首先
7、要看到自己文化的长处,不自卑,不失重,不妄自菲薄。“美人之美”,是说还要看别人文化的长处。世界上各种文化都有其长处,是不言而喻的,问题是能否看到并且承认其长处。各种文化的优长,彼此互赏,相互吸收,众美和合,就是“美美与共”。如此的结果,“世界大同”并非不可以期待。 这个世界能走向和解吗?20世纪是纷争的世界, 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 21 世纪人类还要被这些灾难吞噬吗?人类不可以用自己的理智和智慧, 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些吗?中国文化里面的“和而不同”的思想, 就是要你正确认识这个世界的生存状态,正确认识人类自己,以寻找危机的解决之道。 (摘编自刘梦溪“和而不同”是中国文化贡献给人类的大智慧 )
8、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史伯、晏婴两人以不同方式对“和同”关系进行了论述,而且也都认为国家要行“和政”,主张君王应独断专行。 B.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继承了史伯、晏婴关于“和同”关系的论述,而且在理论上又有新的突破。 C.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强调以“不同”为前提,强调“和”不是同一,而且找到了达成“和”的中庸之道。 D.“和而不同”的思想对于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文化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西方哲学都认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生命个体,因此西方文化也会认为
9、不同的文化可以沟通,不会彼此对立。 B.“校”字是“木”与“交”的联合,表示“棍棒交错”。这个字与“雠”字合成“校雠”一词,彼此的含义是相反的。 C.双方如果尊重各自的差异,那么即使发生了争论、辩驳,也不一定就发展为你死我活的冲突,相反可以走向“和而解”。 D.用中华文化里的“和而不同”的思想作指导可以避免各种全球性危机、 地区性冲突的产生, 让世界变得和平美好。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做法不符合“和而不同”思想的一项是(3 分) A.“一带一路”倡议共商、共建、共享。 B.我国对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 C.中共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中国企业在芯片研发领域加大投入。 4材料二
10、在论述“有反斯有仇”这一观点时,有什么特点?这样论述有什么效果?(4 分) 5 论述中华文化“和而不同”这一思想, 两则材料具有互补关系, 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这种互补关系。(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风 波 鲁迅 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的收了他通黄的光线。场边靠河的乌柏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面河的农家的烟突里,逐渐减少了炊烟。 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放下小桌子和矮凳,老人男人坐在矮凳上,摇着大芭蕉扇闲谈,孩子飞也似的跑,或者蹲在乌柏树下赌玩石子。女人端出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热
11、蓬蓬冒烟。 见七斤从小巷口转出,七斤嫂对他嚷道:“你这死尸怎么这时候才回来,不管人家等着你开饭!” 七斤虽然住在农村,却早有些飞黄腾达的意思。他帮人撑着航船,每日一回,早晨从鲁镇进城,傍晚又回到鲁镇,因此很知道些时事:例如什么地方,雷公劈死了蜈蚣精;什么地方,闺女生了一个夜叉之类。他在村人里面,的确已经是一名出场人物。 七斤低着头,慢慢地走来,坐在矮凳上。六斤坐在他身边,叫他爹爹。七斤没应。 七斤慢慢地抬起头来,说:“皇帝坐了龙庭了。” 七斤嫂呆了一刻,忽而恍然大悟的道:“这可好了,这不是又要皇恩大救了么! 七斤叹一口气,说:“我没有辫子。” “皇帝要辫子么?” “皇帝要辫子。” “你怎么知道
12、呢?”七斤嫂赶忙的问。 “咸亨酒店里的人,都说要的。” 七斤嫂直觉事情似乎有些不妙了,因为咸亨酒店是消息灵通的所在。伊忍不住动怒,装好一碗饭,操在七斤的面前道:“赶快吃你的饭罢!哭丧着脸,就会长出辫子来么?” 太阳收尽了他最末的光线了,水面暗暗地回复过凉气来;土场上一片碗筷声响,人人的脊梁上又都吐出汗粒。七斤嫂吃完饭,偶然抬起头,心坎里便禁不住突突地发跳。伊透过乌桕叶,看见又矮又胖的赵七爷正从独木桥上走来。 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又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的唯一的学问家。他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 。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七斤嫂早望见今天的赵七爷已经不是道
13、士,便知道这一定是皇帝坐了龙庭,而且一定须有辫子。 坐着吃饭的人都站起身,拿筷子点着自己的饭碗说:“七爷,请在我们这里用饭!”七爷也一路点头,说道“请请”,却一径走到七斤家的桌旁。 “听到了风声了么?”赵七爷说。 “皇帝坐了龙庭了。”七斤说。 七斤嫂看着七爷的脸,陪笑道:“皇帝已经坐了龙庭,几时皇恩大赦呢?” “皇恩大赦?-慢慢的总要大赦罢。”七爷声色忽然严厉起来,“你家七斤的辫子呢,辫子?这倒是要紧的事。你们知道: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有学问的七爷这么说,七斤和他的女人耳朵里嗡的一声,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七斤嫂站起身,自语的说:“这怎么好呢?这样的一家,都靠他养活的人” 赵七爷
14、摇头道:“那也没法。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不管他家里有些什么人。” 七斤嫂用筷子指着七斤的鼻尖说:“这死尸自作自受!造反的时候,我本来说,不要撑船了,不要上城了。他偏要死进城去,滚进城去,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辫子。从前是绢光乌黑的辫子,现在弄得僧不僧道不道的。这囚徒自作自受,带累了我们又怎么说呢?这活死尸的囚徒” 八一嫂连忙解劝说:“七斤嫂,算了罢。人不是神仙,谁知道未来事呢?便是七斤嫂,那时不也说,没有辫子倒也没有什么丑么?况且衙门里的大老爷也还没有告示” 七斤嫂没有听完,两个耳朵早红了,说:“阿呀,这是什么话呵!八一嫂,我自己看来倒还是一个人,会说出这样昏诞胡涂话么
15、?那时我是,整整哭了三天,谁都看见;连六斤这小鬼也都哭” 听八一嫂说了“衙门里的大老爷没有告示”这话,赵七爷有些生气。他说:“大兵是就要到的。这回保驾的是张大帅,张大帅就是燕人张翼德的后代,他一支丈八蛇矛,就有万夫不当之勇,谁能抵挡他!”几个剪过辫子重新留起的便赶快躲在人丛后面。赵七爷说完,通过人丛,跨上独木桥,扬长去了。 村人们呆呆站着,不久就各自慢慢地走散回家,关上门去睡觉。 第二日清晨,七斤照例日日进城,但家景总有些黯淡,村人大抵回避着,不再来听他从城内得来的新闻。过了十多日,七斤从城内回家,看见他的女人非常高兴,问他说: “你在城里可听到些什么?” “没有听到些什么。” “皇帝坐了龙庭
16、没有呢?” “他们没有说。” “咸亨酒店里也没有人说么?” “也没人说。” “我今天走过赵七爷的店前,看见他又坐着念书了,辫子又盘在顶上了。 “你想,不坐龙庭了罢?” “我想,不坐了罢。” 现在的七斤,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了。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六斤新近裹脚,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 (有删改) 【注】长毛时候:清初要求百姓剃发,否则视为不忠大清,犯杀头罪。张大帅:指张勋。原为清朝军官, 辛亥革命后, 他和所部官兵仍留着辫子。 1917 年 7 月 1 日他扶持清废帝溥仪复辟, 7 月 12 日即告失败。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
17、确的一项是(3 分) A.帮人撑船进城时从城内得来的政治新闻,让七斤成了村里一位有见识、受尊敬的人物。 B.得到“皇帝坐了龙庭”的消息,赵七爷立刻赶了过来提醒七斤与剪了辫子人防范危险。 C.造反时,七斤嫂怕七斤被剪辫子而阻他进城;七斤被人剪了辫子后,她整整哭了三天。 D.向七斤打听皇帝是否坐龙庭这个信息的女人,她们的丈夫应该是被城里人剪了辫子的。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不仅表现出傍晚时分天气的燥热,还给人一种古老沉闷、没有生气的感受,为全文营造了气氛。 B.赵七爷的出场,推动小说情节走向了高潮,他的言行不仅使七斤夫妻陷入了对砍头的恐惧,甚至
18、使全村人都变得恐惧起来。 C.小说中的“革命”一词,是叙述者语言,暗含作者对新制度的支持,而“造反”词,出自人物语言,表现了民众的落后意识。 D.小说选择政治事件对江南水乡小村一户人家生活的影响以及村人对政治事件的不同反应来写,这样写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 8小说中赵七爷“盘”和“放”辫子的行为,反映了怎样的现实与人物心态?请简要分析。 (4 分)9文中写的赵七爷的言行,对小说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
19、秦王破陈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曰:“陛下以神武平海内,岂文德之足比。”上曰:“戡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随其时。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德彝顿首谢。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 而使朕失信乎?”对曰: “救者出于一时之喜怒, 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
20、,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夏五月,有上书请去佞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曰:“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阳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谲小数接其臣下者,常窃耻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畿内有蝗。上入苑中,见蝗,掇数枚,祝之曰:“民以谷为命,而汝食之,宁食吾
21、之肺肠。”举手欲吞之,左右谏曰:“恶物或成疾。”上曰:“朕为民受灾,何疾之避。”遂吞之。是岁,蝗不为灾。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贞观君臣论治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陈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 B.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陈乐上口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 C.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陈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 D.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陈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唐山市 2022 届高三一模 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09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