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共8课)
《2022新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共8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新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共8课)(1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1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太阳、地球和月球 本单元的主题是研究日、地、月三个天体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本单元将通过观察活动、模拟实验、查阅资料、制作海报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三个天体的特点,了解它们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 本单元共 8 课,大致分为 3 个部分。 第 1 课“仰望天空”是单元的起始课,让学生初步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学会利用维恩图归纳两者的相同与不同。 第 23 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和“影子的秘密”, 主要是了解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以及基本的光影关系。 第 47 课“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球地球的卫星”“地球的形状”与“地球水的星球”将引导学生认识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
2、征,逐步建立日、地、月之间的联系。 第 8 课“太阳、月球和地球”是单元小结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地球的主题海报,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地球的信息。在展示和交流环节中,各小组互相学习,获得更多有关地球的知识,并对地球家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和思考。 太阳、地球和月球是大多数学生了解最多的天体,学生通过日常观察、课外阅读等途径对三个天体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在 2 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球家园、太阳的位置和方向、观察月相等内容。在本单元,他们将了解到三个天体的更多特征以及三个天体的运动所引起的简单自然现象和规律。 1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建立模拟实验和宇宙天体的联系。类比,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
3、种属性, 推测出与之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方法。 面对庞大、 遥远、 难以观测的宇宙天体,学生可以先利用身边熟悉的物品建立模型,来探究天体的奥秘。例如,模拟月食实验中,先分别用乒乓球和正方体小木块模拟地球,再结合现实生活经历类比推测出合理的地球形状。 2搭建合理的脚手架,建构科学概念。3 年级学生对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等天体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认知,但是这些科学认知不是系统地建构到学生头脑中的,而是以孤立或碎片的形式直接植入的。所以教师应该在零散的知识和科学概念之间搭建一个合理的脚手架,帮助学生完成科学概念的构建。例如,推测环形山的成因时,教师可以提供信息脚手架,提前让学生查找资料调查环形山
4、的背景;在研究环形山的“陨石撞击说”时,教师可以提供实验脚手架,并确保提供的材料尽可能贴近真实情况。 第第 1 1 课课 仰望天空仰望天空 【教学目标】 2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2.知道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各不相同。 3.知道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对比图片的方式,收集、加工太阳和月球的信息。 2.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去探索宇宙空间问题。 3.能利用维恩图整理信息,比较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对天空产生好奇心,乐于探索星空。 2.乐于陈述自己已有的认知,善于倾
5、听与接纳别人的观点,达成共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和意识到太阳和月球是我们生存的天体环境的一部分,太阳和月球与地球朝夕相伴,对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有很大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太阳和月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难点能通过比较照片、模拟实验等方式进行观察探究,能利用维恩图来整理完善知识。 【教学准备】 学生圆形纸筒、大圆纸片(代表太阳)、小圆纸片(代表月球)、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教学课件、太阳和月球的实景图。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太阳和月球的实景图。)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 2.提问:在
6、 2 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太阳和月球的一些知识,关于太阳和月球,我们都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预设: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每天东升西落。太阳是恒星,能发光发热;月球是卫星,围绕地球运动)(教学提示:指导学生使用维恩图,并用关键词进行记录。) 3.揭题:同学们对太阳和月球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就仰望天空,进一步认识天空中的太阳和月球。(板书:仰望天空) 设计意图聚焦问题“关于太阳和月球,我们都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既对学生的前认知进行调查,也引入了本课的学习任务认识太阳和月球。维恩图是整理信息的重3 要思维工具,指导学生使用维恩图能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7、、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 1.过渡:(教学提示:组织学生交流分享他们关于太阳和月球的认识。)刚才同学们通过分享又了解了很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现在请大家观察老师出示的两组照片。(教学提示:出示教材 P43 图片。) 2.提问:在第一组照片中,太阳和月球都有光吗?(预设:两者都有光。)太阳的光和月球的光有什么不同?(预设:太阳是自身发光,而月球本身不发光,是反射的太阳光。) 3.追问:第二组照片展示的是太阳和月球的表面,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太阳表面能看到太阳黑子,月球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4.讲解:太阳表面的太阳黑子之所以是暗黑色的,是因为该区域比周围区域的温度低了
8、上千度,因而其颜色比周围要暗。月球表面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圆形凹坑,被称为“环形山”。环形山有单个的,有几个叠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5.小结:(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及时把新发现更新在维恩图中。)根据之前的观察,我们可以归纳出太阳和月球的一些特征:太阳、月球都是球体;太阳的温度很高,能发光发热,表面有太阳黑子;月球自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发亮,表面有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维恩图对太阳和月球的相同与不同进行归纳总结,能帮助他们及时梳理已有认知,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乐于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探索二: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太阳、月球的大小 1.提问:大家都知道太阳实际上比月球
9、大很多,但为什么两者看上去差不多大小呢?(预设:因为距离地球的远近不同。太阳距离地球远,看起来较小;月球距离地球近,所以看起来和太阳差不多大。) 2.过渡:为了验证大家的想法,接下来我们就通过模拟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3.追问:(教学提示:出示圆形纸筒、大圆纸片、小圆纸片。)大家能推测一下这三样物品分别模拟的是什么吗?(预设:圆形纸筒模拟地球上人的观察视角,大圆纸片模拟太阳,小圆纸片模拟月球。) 4.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分组进行模拟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设计意图模拟实验是天体学习中的重要方式,也是科学家研究宇宙问题的重要方法。通过模拟实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太阳和月球看上去差不多大小的原因。
10、三、拓展与小结 1.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太阳是一颗恒星,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自身不发光,能反射太阳光;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形态各不4 相同;太阳和月球实际大小不同,但从地球上看二者可视大小相似,是因为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 2.拓展: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 设计意图本课是单元的起始课,为后面的课程内容奠定基础。拓展环节要求学生课后了解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有利于后面学习的展开。 【教学后记】 第第 2 2 课课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
11、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知道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3.知道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制作简易日晷的方法。 2.能根据观察记录纸,实事求是地分析一天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参与小组活动,主动承担小组任务,学会与他人合作。 2.在实验观察中感受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对科学观察活动保持较高的兴趣,积极投入到长时间的观察记录中。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古时候人们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规律, 设计计量时间仪器, 从而方便生活的过程。 2.体会技术发展对认知自然规律的推进作用。 【教学重难点】
12、 重点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5 难点进行长时间规范地观察记录,研讨分析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太阳位置变化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纸板、观察记录纸、小短杆、指南针、记号笔、直尺、小组讨论记录单、手电筒。 教师教学课件、日晷的相关资料、简易日晷制作和使用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引入: (教学提示: 出示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图片。 )太阳是地球的光源, 为我们送来光和热。阳光下,物体会产生影子。那么在一天之中,影子有什么变化规律呢?(预设: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照射方向相反。)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观察活动来探究阳光下
13、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板书: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设计意图学生对影子并不陌生,通过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影子变化规律的主动性。 二、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了解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1.过渡:大家知道该怎么记录物体的影子吗?(预设:可以通过制作简易日晷来观察记录。) 2.讲解:(教学提示:出示日晷的图片、文字资料。)日晷是我国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是我国古人根据日影的变化规律制造出来的。我们可以以此为原型,制作一个简易的日晷,帮助我们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 3.提问: 那你们知道该怎样制作一个简易日晷吗?(教学提示: 播放视频并讲解制作和使用简
14、易日晷的方法。) 4.活动: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制作简易日晷,并使用简易日晷记录日影变化,完成活动帮助卡。 5.交流:(教学提示:课件展示观察记录纸上的日影记录。)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影子的变化规律。(预设:一天中的影子早晚最长,中午最短;一天中的影子由长变短,再变长;一天中,影子像时钟一样转动;一天中,影子的方向会由西到北,再到东。) 6.小结:根据观察记录,我们发现,一天中影子长度由长变短,再变长;影子方向由西到北,再到东。 探索二:了解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 1.提问:根据观察记录,我们知道了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那么根据影子的变化规律,同学们能说说太阳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吗?(预设:太
15、阳的高度变化是由低到高,再到低;方向6 变化是由东到南,再到西。)让我们再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 2.布置任务:现在请大家分组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和使用简易日晷,帮助学生认识影子变化的规律,了解影子变化与太阳位置变化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坚持记录的习惯,同时也能了解和体会中国古人利用自然规律来方便生产、生活的伟大智慧。 三、拓展与小结 1.拓展:下面请大家通过视频来认识一下真正的日晷。(教学提示:播放介绍日晷的视频。) 2.提问: 视频中的日晷与我们制作的简易日晷有什么不同之处?(预设: 视频中的日晷是斜着摆放的;晷面上面标着十二个时辰)
16、3.小结:古人根据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反复验证改进,最终才制成了计时更为准确的日晷。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然规律能够为我们所用,但需要我们耐心观察、不断发现与创新运用。指导学生对比简易日晷与真实日晷的不同之处,能让学生明白技术的发展是逐步跟进,而不是一步到位的。 【教学后记】 第第 3 3 课课 影子的秘密影子的秘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2.知道光源、阻挡物和屏(呈现影子的平面)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3.知道光源和阻挡物的变化会导致影子的变化(包括方向、形状、大小和长短)。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光和影的实验研
17、究影子的形成,并耐心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情况。 2.能根据实验发现,实事求是地分析光源、阻挡物和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 3.能掌握模仿和创作不同手影的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1.分工合作,乐于参与,具有探索“影子的秘密”的兴趣。 2.积极寻找改变影子的方法,体会创作手影带来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7 1.了解影子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2.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光影的世界里,人们对光影规律有各种各样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总结出影子形成和变化的条件。 难点通过实验和游戏等活动,理解影子产生的三个条件和影响影子变化的因素。 【教学准备】 学生手电筒、木圆柱、学生活动手册
18、。 教师教学课件、手影游戏视频。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雪地上树木影子的图片。)在上一课,我们已经观察并了解到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 影子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呢?(预设: 影子的变化是太阳位置的变化导致的。 ) 2.揭题:我们知道了影子的变化规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影子产生和变化的原因,了解影子的秘密。(板书:影子的秘密)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回顾前一课的知识,由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引入,展开对影子产生和变化原因的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也有助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产生影子 1.提问:(教学提示:展示并分发实验用的手电筒和木圆柱。)你们
19、知道这两种物品分别模拟的是什么?它们对影子的产生起了什么作用?(预设:手电筒是光源,木圆柱是阻挡物。) 2.活动: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用手电筒快速照出木圆柱的影子,并且注意提醒学生不要把手电筒对着眼睛照射。 3.追问:同学们在实验中都能照出木圆柱的影子,请大家描述影子是怎样产生的。(预设:手电筒发出光,照射到桌面上。 木圆柱挡住了一部分的光,这时光照不到的地方是暗的,就是木圆柱的影子。)大家能根据实验概括一下影子产生的条件有哪些吗?(预设:光源、不透明阻挡物、屏。) 探索二:让影子发生变化 1.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太阳下物体的影子会有变化,你能想办法让木圆柱的影子发生变化吗?(预设:可以改变影
20、子的长短、形状和方向。) 2.交流:指导学生交流讨论,谈一谈使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预设:改变手电筒的照射角度;改变木圆柱的摆放方式;改变木圆柱与光源之间的距离。) 3.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让影子发生变化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探索三:手影游戏 8 1.过渡:影子变化的原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我们可以利用影子的变化,玩一些游戏。(教学提示:播放手影游戏视频。) 2.提问:在刚才的视频中,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预设:影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是光源和手之间的距离变化导致的;影子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是手的形状变化导致的。) 3.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手影游戏规则,组织学生开展手影游戏。(
21、教学提示:可以让手影做得比较好的学生来教大家几个经典的、 容易学习的手影, 教师也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几个手影,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设计意图产生影子、让影子发生变化、手影游戏三个探索活动,在思维上是层层递进的。通过这三个活动,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通过实验探究问题的方法。 三、拓展与小结 1.小结:影子的形成需要光源、不透明阻挡物和屏,三者缺一不可,这三个条件的变化会引起影子的变化。影子形成和变化的原理,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例如皮影戏,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创作的艺术。 2.拓展:在生活中我们仰望天空,天空中有各种各样的云朵,有的像船、有的
22、像老虎、有的像桌子,它们是天然的阻挡物,当阳光洒下的时候,云朵会在天然的屏(大地)上形成影子。例如阴天,我们就都生活在云的影子下。同学们课后可以多观察天空中的云朵。 设计意图该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到室外去观察云朵,感受云朵带来的影子变化,还可以让学生思考云朵的厚薄、高低、颜色变化会不会给影子带来变化。 【教学后记】 第第 4 4 课课 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一个月内,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月相、给月相图片排序、将月相图片装订成册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发现与描述月相变化规律。 2.能在教师引导下,掌握正确处理图片信息的方法。 3.能根据
23、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与调整。 9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月相变化规律保持好奇心,保持观察月相的兴趣。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倾听别人观点的同时修正自己的认识。 3.乐于征求小组成员意见,尝试多种方法调整月相图片排列顺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月相变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月相图片进行观察、 排序、 装订成册等方式,使学生对一个月内月相变化规律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 难点根据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给月相图片排序。 【教学准备】 学生一个月的月相图片、燕尾夹。 教师教学课件、月相变化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月相
24、图片。 )根据图片,说一说月亮和太阳的不同点。 (预设:最明显的不同就是月亮有圆有缺,而太阳没有。) 2.讲解:大家都知道月有阴晴圆缺,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亮这种圆缺变化的情况,月亮在圆缺变化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作月相。 3.追问:(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充分表达。 )通过以前的学习和日常的观察,大家能说说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预设:月相每天都不一样,月缺的情况比较多,农历每月的月中会出现圆月。) 4.揭题:这节课我们来探索月相变化的规律。(板书:月相变化的规律)设计意图月相变化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容易观察到的现象,通过提问“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25、同时也引出本课的探究问题。 二、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了解更多的月相 1.活动: 分发一个月内的月相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的月相。 (教学提示:要给学生比较充足的观察时间。) 2.提问:这一个月内的月相图片中,哪些是你们曾经观察到的?哪些是你们没有观察到的?(预设:观察过圆月、凸月和残月,没有观察到新月。)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能帮助学生清晰地确认哪些是自己已经观察到的月相,哪些是没有观察到的月相,为接下来的探索活动打下基础。 10 探索二:试着给月相图片排序 1.过渡:大家现在初步了解了一个月内会出现的各种月相,其实这些月相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接下来我们要将这些月相图片按时间顺序摆放。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 2022 新版 教科版 三年级 科学 下册 第三 单元 太阳 地球 月球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09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