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河北省 2022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8 分) 书院、祠堂还是合族祠? 广州陈氏书院又名陈家祠,建成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 年)。关于陈氏书院的性质和功能,人们往往会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 认为它既是陈氏子弟读书的书院, 又是他们供奉祖先的祠堂。 事实上,陈氏书院既没有传统书院的功能,也不同于明清时期在华南地区广泛存在的宗族祠堂,它是清末广东各县陈氏宗族共同合资建造的合族祠。 那么,明清时期广州的合族祠与书院、祠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呢? 书院的建立,本来主要为讲学课试、应考科
2、举提供场所。而清代广州城中众多的姓氏书院,它们有书院之名,而无书院之时。至于建造的目的,有材料提到:“书院与家塾设建,原为应试居住及合族受屈讼事与输粮往来暂寓。”也就是说,以书院或家塾为名的合族祠的建立,是为了让各地乡村的宗族子弟来广州应考科举、打官司、缴纳赋税时暂时居住。合族祠在广州城中出现并蓬勃发展,与明清时期华南地区宗族制度的成熟发展有着深刻的联系。 明末清初,民间建造祠堂祭祀祖先的活动在珠江三角洲非常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当广东各地乡人需要在广州城中建立起他们的落脚点时,他们想到要建成宗祠的形式,就毫不奇怪了。这些合族祠在建立时也是按照修祠堂、 编族谱、 置族产、 举行标准化的祭祖仪式这
3、一整套宗族的模式来造作的。 这些建于清代广州城内外的祠堂建筑,从形式上看,与在广东各地乡村中普遍存在的宗族祠堂一样,都是供奉祖先牌位、举行祖先祭祀的地方。这种祠堂又与普通的宗族祠堂不同,最突出的区别就是它是由数县或数十县同一姓氏的血缘群体合资捐建的,每一地方性宗族以“房”的名义参与。他们通过共同在省城建立祠堂,形成了超越社区以至地域的同姓组织。 这样的同姓组织在士大夫的眼中并不符合正统的礼制规范。他们容易植党营私,蠹国害民,官府因此屡有取缔合族祠的举措,加之合族祠内时常容留各地族人,龙蛇混杂,对当地的社会治安造成不良影响,这更成为官府禁祠的直接原因。 自乾隆中期开始,合族祠因为“把持讼事,挟众
4、抗官”,引发一次又一次大规模的禁祠行动,乾隆二十九年(1764 年),皇帝专门发布上谕,要求各地对行为失范的合族祠“一体严行禁治,以维风化,以正人心”。广东随后就要求:“无论州府县城内不准妄联姓氏创立祠宇”,又据曲江侯书院图记记载: “乾隆三十七年,巡抚张彭祖以城内合族祠类多把持讼事、挟众抗官,奏请一律禁毁。于是各姓宗祠皆改题书院,我祠之以书院名亦由于此,故祠制也。”因此,清代广州城中的合族祠大多以“某氏书院”“某氏书室”“某氏试馆”为名,而鲜有题为“大宗祠”的。 (选编于广州陈氏书院实录) 链接一: 陈氏书院就是一处典型的宗祠建筑群,建筑呈方形平面展开,建筑面积超过 6400 平方米。三路主
5、体建筑由南向北分别为前门、中厅和后寝,形成“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抄”的格局。门前留有宽阔广场,过去曾竖立着很多石制旗杆夹,旗杆上镌有中举人的姓名及中举年代,昭示着陈氏家族的荣耀。每路建筑各有三进,纵横左右共有 6 院 8 廊 19 座建筑,大小建筑之间墙体均用活动隔扇。庆典之时,隔扇拆除可使三堂两院的内外空间融为一体,形成了外部封闭、内部开放的建筑特点。 徜徉书院之中,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精品雕塑。其中,屋顶灰墙壁砖雕、门窗木雕、阶前石雕都有着繁复细腻的图案。 (选自刘小芳宗族中国的历史镜面) 链接二: 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 年)开始营建的陈氏书院是如何在“禁令”中顺利开工的呢?聪慧的陈氏族人首
6、先邀请了清末翰林院编修陈伯陶、总理各国事务大臣陈兰彬等著名陈氏士绅,组建“倡建陈氏书院绅” 1.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 书院本来是人们读书的地方,主要是为组织教育教学和准备科举考试提供服务的。 B. 祠堂是人们供奉祖先牌位、举行天地祭祀的场所,明末清初在广东乡村普遍存在。 C. 合族祠也是一种祠堂,它是由数县或数十县具有同一姓氏的血缘群体集资兴建的。 D. 精美的雕塑是陈氏书院的亮点,灰雕、砖雕、木雕、石雕都有着繁复细腻的图案。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信息的筛选。在文章找到选项所在的地方即可。 A. 材料一第段中:“书院的建立,本来主要为讲
7、学课试,应考科举提供场所。”可以找到 B. 材料一的第段中:“明末淸初,民间建造祠觉祭祀祖先的活动在珠江三角洲非常啓遍”,而不是选项中的“广东乡村”。 C. 材料一第段中:“这种祠堂又于呰通的宗族祠堂不同,最突出的区别就是它是由数县或数十县同一姓氏的血缘群体合资捐建的。”可以找到 D.链接一最后一段: “徜徉书院之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精品雕塑。其中,屋顶灰雕,墙壁砖雕,门窗木雕,阶前石雕都有着繁复细腻的图案。”可以找到。 故选 B。 2. 下列对材料中“陈氏书院”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 陈氏书院三堂两院的内外空间融为一体,形成了“三进三堂九路两厢抄”的格局。 B. 当年
8、陈氏书院的主要目的只是为陈氏宗族子弟来广州应考科举提供暂时居住地。 C. 陈氏书院曾经因容留各地族人,祠内龙蛇混杂,扰乱治安,一度被禁止开展活动。 D. 陈氏书院不取名为“大宗祠”是因为从乾隆中期开始合族祠被官府严令禁止创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査对文段信息的筛选。在文章找到选项所在的地方即可。 A. 增改条件。链接一原文: “隔扇拆除可使三堂两院的内外空间融为一体。”而不是选项中的“陈氏书院的三堂两院的内外空间融为一体。” B. 过于绝对。链接二可以看出,陈氏书院建造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陈氏宗族子弟来广州应考科举提供暂时居住地。 C. 偷换主语。材料一第段:“合族祠内时常容留各地族人龙
9、蛇混杂,对当地的社会治安造成不良影响。”不是陈氏书院。 D. 材料一第段原文:“淸代广州城中的合族祠大多以“某氏书院”“某氏书室”“某氏试馆”为名,而鲜有题为大宗祠的。”陈氏书院建于这段时期,选项正确。 故选 D。 3. 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合族祠有别于普通的宗族祠堂,它往往有利于形成超越社区以至地域的同姓组织。 B. 依托合族祠形成的同姓组织不符合正统的礼制,这就直接导致其被官府屡屡取缔。 C. 由于朝廷严厉打击,为了求生存,合族祠纷纷改头换面,以书院、书室、试馆为名。 D. 陈氏书院选址“广雅书院”旁,意在借助“广雅”的人文气息来弱化其宗
10、族色彩。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信息的筛选。在文章找到选项所在的地方即可。 A. 材料一第段原文: “他们通过在省城建立祠堂, 形成了超越社区, 以至地域的的同姓组织。 ”选项正确。 B. 过于绝对。材料第段原文:“这样的同姓组织在士大夫的眼中并不符合正统的礼制规范,他们容易植党营私,蠢国害民,官府因此屡有取缔合族祠的举措。”不符合礼制规范,并不是官府取缔合族祠的直接原因,选 B。 C. 材料一第段原文:“淸代广州城中的合族祠大多以“某氏书院”“某氏书室”“某氏试馆”为名,而鲜有题为大宗祠的。”选项正确。 D. 链接二可以看到,陈氏书院选址“广雅书院”旁,是为了沐浴人文之风,而不仅
11、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宗族聚会之所?通过这种方式弱化了宗族色彩。选项正确。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朱东润自传 1896 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21 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 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1929 年 4 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教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做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大约是 1939 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
12、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
13、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毕竟不是传记文学。 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英国的约
14、翰逊博士转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 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 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 是不是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由于作者着墨无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还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 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
15、认识。 这时是 1940 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已经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好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确定,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有删改) 相关链接 自传和传人,本是性质类似的著述,除了因为作者立场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区别以外,原来没有
16、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分类的麻烦。我们则传叙二字连用指明同类的文学。同时因为古代的用法:传人曰传,自叙曰叙,这种分别的观念,是一种原有的观念,所以传叙文学,包括叙、传在内,丝毫不感觉牵强。(朱东润关于传叙文学的几个名词) 朱先生确是有儒家风度的学者,一身正气,因此他所选择的传主对象,差不多都是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他强调关切现实,拯救危亡,尊崇气节与品格。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傅璇琮理性的思索和情感的倾注读朱东润先生史传文学随想) 4.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下列不是本文特点的是(2 分)( ) A.偏重学术经历,主要写自己的传记文学观及其形成过程。 B.写生平和学术二者交融,
17、呈现学术背后的家国情怀。 C.行文平易自然,穿插使用口语,就像和老朋友闲谈一样。 D.详细记述自己的成长经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 【答案】 【解析】“详细记述自己的成长经历”错,文章对于自己的成长经历一带而过。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当年有所大学的中文系开传记研究课,课程内容却是韩愈、柳宗元的古文,朱东润就是因为这件事决心献身传记文学的研究。 B“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这样的表述与其说写出了自己过去的经历,不如说反映了朱东润写自传时的心态。 C朱东润虽然认可国外的传记文学,但却担心“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拒绝把近代人推崇的维
18、多利亚女王传作为写作范本。 D出于自己的现实关怀来选择传主,是朱东润传记文学创作的一贯原则。有学者总体上对此表示理解,但在态度上略有保留。 E朱东润虽然认为“传叙文学”的说法更加科学,但为了避免常会发生的分类麻烦,还是在自传中采用了“传记文学”的说法。 【答案】BE 【解析】A 项“朱东润就是因为这件事决心献身传记文学的研究”错,从原文“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朱东润更多是因为兴趣献身传记文学,这一事件只不过触发他的兴趣C 项“拒绝把近代人推崇的维多利亚女王传作为写作范本”错误,原文说“应当说是可以,由于作者着墨无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由此看
19、并非拒绝D项“釆用了传记文学的说法”错误,由相关链接“所以传叙文学,包括叙、传在内,丝毫不感觉牵强”来看,应是采用“传叙文学” 6.作者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选出恰当的两项(5 分)( ) A.应该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刻画传主的个性。 B.应该详细记录传主每一个重要的人生阶段, C.应该信笔直书,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 D.应该完全摒弃主观情感,客观记录。 E.应该多刻画传主周围的人物,以此来进行侧面烘托。 【答案】 【解析】解题思路“详细记录”错“完全摒弃”过于绝对;。于文无据。 7.下列选项中,不是作者传记文学观形成因素的两项是(5 分)( ) A.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传记作品,
20、如史记汉书约翰逊博士传维多利亚女王传等,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B.多参加户外活动,认识不同的人,增长自己的见识,增加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C.深入研究传记文学理论,辨析不同概念,如阅读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分辨史传、别传、自传、传叙文学等。 D.多模仿别人的写法,汲取众家之长,将别人的写作技巧广泛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在不断模仿中进步。 E.行传记文学写作实践,如给张居正写传。 【答案】 【解析】全文可知,两项于文无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16 分)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雨后观韩子诗集记 明杜濬 金陵有二客,一圣秋韩子,处潭水上;一于皇杜子,处台城下。二客游处若兄
21、弟欢,无浃旬不相见也,有之,则于今岁之五月。 是月大雨,为故老所仅见。其雨无注,直倒倾迸下耳。凡水倒倾宜立尽,而是雨砰訇澎湃,无呼吸间断,至连二十余昼夜。则百堵俱仆,以助其声,如属耳瞿塘,震惊不绝。雷霆狎昵,蛙蚓放肆,横流莫御,短垣尽撤。虽内外相望,而咫尺无路;虽尔汝相对,而告语不辨。 维时杜子踞坐危石,西向望注,念久别韩子,忽顾见波流中若有人负重而泅以济者,则韩子遣力馈米,才一通问,无恙焉。然雨固自如。窃计此生与韩子长当索处,沉霾昏垫,无复睹白日时,已而忽白日,杜子则冁然以喜,曳杖而出。见乱流之归于壑者,潨潨然其立尽欤?迤而南为北门桥,屠沽纷然操作一新,然积雨之后腥膻愈不可耐。趋过之,折而西
22、出。行一小巷,巷尽为旷野,草树弥空,如绿云掩冉,烟流其上,泉贯其下。俯视碎日金沙玲珑,为之心目交畅,行之惟恐其尽。从此数里,升降绿中。陡一岗望见潭水矣,向之窈然而深者,今在人履下也。然满而不溢,有隐者之德,虽阴霖稽天,庸能害是乎?吾爱之敬之,徘徊很久,然后取微径,瞻独树,韩子之庐斯在,韩子之人斯在,相见而喜可知也。 于是为余酌苦茗,炊脱粟,酒四五行,纵谈极欢,然余心怦怦,觉尤有异。韩子乃徐出其自定诗集十种,授余观之。余察其言,深灵警奥,传世复古之道具是,乃蹶起而握韩子手曰:“凡余两人之所以不终于沉霾昏垫者,其以是物乎?虽有他乐,吾不敢观。则今日之遭,可贺也已,亦可记也已。” 注浃(ji)旬:十
23、天。昏垫:昏沉。冁(chn)然:笑的样子。潨潨然:形容乱流归壑貌。 8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客游处若兄弟欢 游处:出游之时 B如属耳瞿塘,震惊不绝 属耳:耳朵连接 C屠沽纷然,操作一新 操作:装饰 D虽阴霖稽天 稽天:连天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 A 项,“游处”,“出游之时”错误。结合后面内容“无浃旬不相见也”分析,应该译为交往相处。句意:这两位客人交往相处好像亲兄弟一样开心。 故选 A。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二客游处若兄弟欢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B忽顾见波流中若有人负重而泅以济
24、者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C见乱流之归于壑者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 D相见而喜可知也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 项,动词,好像。 B 项,连词,表修饰,说明动作进行的方式。 C 项,助词,定语后置标志;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 项,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相当于“了”。 故选 C。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叙事,文笔简练,写韩子与杜子虽然分处两地,但是情意深厚,以此总领全文;而文中的杜子其实就是本文的作者杜濬的自称。 B第二段描写,极尽夸张手法,形象地渲染了暴雨声势之
25、大,时间之长以及洪水之泛滥,为下文两人的相见做了有力的铺垫。 C第三段先写暴雨、洪水中韩子不顾危险负重泅渡而来,为杜子送来米粮;而杜子在暴雨过后,也不顾洪水阻挡急切回访韩子。两人的深厚友情可见一斑。 D末段点题,赞美韩子之诗意义非凡,点明本文写作动机,并借助语言描写含蓄地揭示了本文主旨:只要心中有追求,再艰苦的环境也无法将人埋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 项,“暴雨、洪水中韩子不顾危险负重泅渡而来”错误。结合“忽顾见波流中若有人负重而泅以济者,则韩子遣力馈米,才一通问,无恙焉”分析,“负重泅渡而来”的人是韩子派出的人,并非韩子。 故选 C。 11用“/”给文
26、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见乱流之归于壑者潨潨然其立尽欤迤而南为北门桥屠沽纷然操作一新然积雨之后腥膻愈不可耐。 【答案】见乱流之归于壑者/潨潨然其立尽欤/迤而南为北门桥/屠沽纷然/操作一新/然积雨之后/腥膻愈不可耐。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归于壑者”修饰“乱流”,为定语后置句,“者”后面需要断开;“欤”,助词,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一般用于句末,后面需要断开;“屠沽”,屠宰牲畜和买卖酒浆,为“纷然”的主语,“屠沽”前面需要断开;“然”,连词,表转折,用于句首,“然”前面需要断开;“积雨之后”为表时间的状语,可以独立成句。句意:只见回归沟壑的乱流,水声淙淙,洪水就要立刻结
27、束了吗?曲折向南的是北门桥,那里杀猪卖肉、开店卖酒的纷纷忙碌起来,店堂装饰一新。但是长时间的雨水之后,腥膻之味越发不能忍受。 1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最为准确的一项是(2 分)( ) 虽内外相望,而咚尺无路;虽尔汝相对,而告语不辨。 A.虽然屋内屋外可以相望,但是近在咫尺却无路可走;即使你我相对而立,但是说的话也根本听不清。 B.虽然屋内屋外可以相望,但是近在咫尺却无路可退;即使你我相对而立,但是说的话也根本听不清。 C.虽然屋内屋外可以相望,但是近在咫尺却无路可退;即使你我相对而立,但是你说的话我也不辩解。 D.虽然屋内屋外可以相望,但是近在咫尺却无路可走;即使你我相对而立,但是你说的话
28、我也不辩解。 【答案】A 【解析】从短垣尽撤内外相望可知,无到“路这里应是指无路可走。辨分辨,这里是指听清。 【参考译文】 金陵有两位客居之人,一位是圣秋人氏韩子,住在清水潭边;另一位是于皇人氏杜子,位在金陵宫城之外。这两位客人交往相处好像亲兄弟一样开心,从来没有十天之内两人彼此不见面的情况,如果说有这样的情况,那便是今年五月的时候。 这个月里天降大雨,是老人们平生罕见的一场大雨。那场大雨不是灌下来的,而是直接从天上倾倒迸落下来的。凡是倾倒下来的雨水应该马上结束,但是这场雨却是轰然澎湃,连喘口气的时间也没有间断,接连下了二十多个昼夜。接着千百道墙壁一起倒塌,从而更助长了雨声,就好像倾听长江瞿塘
29、峡中江水的奔腾声,震惊不断。天上雷霆肆虐,地上青蛙蚯蚓放纵,四溢的洪水没有什么能阻挡,短墙全都被冲毁。虽然屋内屋外可以相望,但是近在咫尺却无路可走;即使你我相对而立,但是说的话也根本听不清。 当时杜子蹲坐在一块高高的石头上,向西望着灌注下来的大雨,思念久别的韩子,忽然看见洪水中有个人背负着重物泅水渡河而来,原来是韩子派了个劳力来送米,这才能够向他一通询问,得知韩子并没有什么危险。然而大雨依然像先前一样下个不停。心中暗想这辈子跟韩子定然长时间独守一地了,天空阴霾密布昏昏沉沉,再也看不到白天的太阳了,不一会儿忽然天空出现白日,于是杜子粲然一笑,大喜过望,拄着拐杖出门。只见回归沟壑的乱流,水声淙淙,
30、洪水就要立刻结束了吗?曲折向南的是北门桥,那里杀猪卖肉、开店卖酒的纷纷忙碌起来,店堂装饰一新。但是长时间的雨水之后,腥膻之味越发不能忍受。一路小跑着跑过北门桥,拐个弯然后向西走。走在一条小巷中,小巷两边全是空旷的原野,草木布满天空,好像绿云遮蔽,烟雾在草木之上流动,泉水在草木之下穿越而过。向下看,细碎的阳光落在金色的沙滩上,晶莹剔透,因此心灵与眼睛交相舒畅,走过去唯恐它们结束。从这以下几里路,都在绿云之中起起伏伏。突然走过一道山岗望见一片潭水,先前幽深的潭水,如今竟然就在鞋子底下。但是潭水虽满却没有溢出来,有隐士一样的品德,虽然阴雨连天,又哪里能危害这潭水呢?我喜爱它敬重它,来回走动了好长时间
31、,然后选择一条小路,看到一棵独树,韩子的草庐就在这里,韩子这人就在这里,彼此相见的喜悦之情可想而知了。 于是韩子给我倒上一杯苦茶,煮上一锅糙米饭,酒喝了四五回,纵情交谈极尽欢心,然而我的心还是怦怦跳,觉得还有异常情况。韩子于是慢慢取出他的自选诗集十本,交给我看。我发觉他的诗句,深刻灵动警醒奥妙,所有流传后世、恢复古时风尚的道理全都体现在他的诗集中,于是我跳起来然后紧握着韩子的手说:“大概我们两人没有在阴霾昏沉中终结的原因,恐怕就是因为这些东西吧?即使人生另有欢乐,我也不敢奢望能够看到。那么,今天我所遇到的一切,都值得庆贺呀,也都值得记录下来呀!”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32、别大名亲旧 (元)许衡 河上徘徊,未分袂、孤怀先怯。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离别。泪苦滴成襟畔湿,愁多拥就心头结。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 黄卷内,消白日。青镜里,增华发。念岁寒交友,故山烟月。虚道人生归去好,谁知美事难双得。计从今、佳会几何时?长相忆。 【注释】许衡(12091282)我国元代一位百科全书式的通儒和学术大师,“儒学君子”位居相位者,许衡为古今唯一的一人。此词为作者赴朝廷征召时辞别亲友所作,时年 46 岁。 13.下列对本首词上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上阕前三句写词人与亲友依依惜别,在还未分别的时候就感受到分别后孤独无依的忧惧与悲愁。 B.“中年后、此般憔
33、悴,怎禁离别”一句,作者面对即将到来的长途充满忧惧,担心路途遥远,艰难困苦太多。 C.“泪苦滴成襟畔湿,愁多拥就心头结”正面描写自己身心两方面由离别引起的极度哀愁和痛苦。 D.“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是说词人站在春风中因痛苦而无所寄托,内心没什么好说的而显得“难说”。 【答案】BD 【解析】本题考察队诗歌内容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上阕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具体内容反复铺叙渲染离别之苦。B 项,联系自己的身世遭遇,说中年本不适合漂泊,因而此时的离别就更加痛苦。D 项“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是说内心极其痛苦不知如何表达心中的感情,与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相类似。“内心没什么好说的”
34、不准确。 14.这首词下片是对难说之情的诉说,关于下片所表达的情感,说法错误的一项是(4 分) ( ) A.感慨人生迟暮,大好年华被消磨,青镜里也平添了不少白发。 B.怀念恬淡悠然的隐居生活。 C.对亲朋重聚的期盼与对他们的思念。 D.渴望出仕的心情。 【答案】D 【解析】念岁寒交友,故山烟月。虚道人生归去好,谁知美事难双得表达的是对出世和归隐两难全的人生矛盾的感慨。 故选 D 项。 三知识积累与运用(三知识积累与运用(24 分)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抉择矍铄咀嚼大放厥词群雄角逐 B、赝品筵席笑靥笔墨纸砚狼吞虎咽 C、没落陌生蓦然顶礼膜拜秣马厉兵 D、皈依瑰丽
35、龟裂循规蹈矩岿然不动 【答案】A 【解析】A均读作(ju)B筵席(yn)笑靥(y)其它读 yn C顶礼膜拜(m)其它读 m D龟 裂(jn)岿(ku)然不动其它读 gu 16下面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鼎鼎(形容盛大的样子)大名 殚(竭尽)精竭虑 包罗(包括)万象 B迫不及(来得及)待 吹毛求疵(毛病) 得意扬扬(得意的样子) C无懈(松懈)可击 人浮(浮夸)于事 推心置(放置)腹 D雷厉(猛烈)风行 戛(象声词)然而止 积(积累)贫积弱 【答案】C 【解析】C 项,“浮”的意思是“超过”。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扬用身体力行的引领、春风化雨的关爱
36、、心系祖国的情怀,殚精竭虑地履行着为师之责。 B从“两弹元勋”,到以黄大年、钟扬为代表的当代科研工作者,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各自领域为国家强盛、民族振兴拼搏奉献,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 C 只有与国家和人民休戚相关, 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 得到人民的拥戴。 D植物学家钟扬的一生,光风霁月,树起了知识分子的精神标杆。“打破专业壁垒,胸怀家国,浩然正气”,这个评价无疑最为中肯和恰如其分。 【答案】C 【解析】C“休戚相关”指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连;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侧重客观存在的关系。根据语境应用“休戚与共”。“休戚与共”指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37、侧重主观上的认识和态度。A.“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使用正确。B.“彪炳史册”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使用正确。D.“光风霁月”指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使用正确。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 1-2 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 20 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 在互联网时代, 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 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 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 “互联网+”快速发
38、展和企业广泛收益。 D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答案】D 【解析】A 项,句式杂糅,“根据调查”“调查显示”,两种说法保留一种;B 项,语序不当,改为“要求每名学生三个月内完成”;C 项,搭配不当,“推动”和“受益”搭配不当,将“推动”改为“促使”。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国人民最大的情怀就是家国情怀。 家就是缩小的国 , , , , , 。 家风的价值 通过家庭的理性与感性营造出氛围 把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传给孩子 家风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国风 把真善美潜移默化给孩子 就在
39、于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 A B C D 【答案】D 【解析】前面的语境首先谈的是国与家的关系,说的是家风与国风的关系,它与前面的衔接最好,应放在首句,由此可以排除 A、C 两项。然后以为核心谈“家风的价值”,与紧接着讲述家风的培养,“通过父母”“通过家庭”,应该与相连,排除 B 项。 故选 D 项。 20.下列句子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 那绿茸茸的草坂,仿佛是一支悠扬的乐曲。 C.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D.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
40、曲。 【答案】 C 【解析】C 项用了比喻、拟人手法,其他三项均运用了通感的手法。 21.下列各句中,表达最得体的一句是(2 分)( ) A.今天的讲座,能够聆听到各位先贤的高论,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B.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足。 C.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D.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答案】D 【解析】A.先贤指已去世的贤人。B.斧正指修改文章。C.匹夫指一般平民,董事长总经理不在一般百姓之列。 20.下列名句默写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A.故木受绳则直,
41、金就砺则利。劝学 B.继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 C.靡室劳矣,靡有朝矣。诗经 氓 .D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猴欲度愁攀援。蜀道难 【答案】AC 【解析】继一寄,猴-猱。 21.在下列高一年级各班为参加学校运动会制作的标语牌中,最得体的一项是(2 分)( ) A. 重振雄风,再创辉煌 B. 八班一声吼,地球抖三抖 C. 青春活力扬,雄风震赛场 D.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夺冠军死不还 【答案】C 【解析】语言得体要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词范围的大小、语义的轻重、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得是否得当等。A.重振雄风,再创辉煌用词大而空。B.八班一声吼,地球抖三抖语义过重,有些粗俗
42、。D.黄沙百战穿金甲,不夺冠军死不还用语不文明,不能够体现运动赛场的体育精神唯有 C 项能够更好地体现青春色彩和体育精神。 2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句是(2 分)( ) A.在尽力抚慰灾民伤痛的同时,他开始解剖麻子沟这只麻雀。 B.几度考量,几经周折,几番论证一个清晰而科学的扶贫救灾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成熟了,实施了 C.这是由渭南市、澄城县、户县等基层院团联手打造,作为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剧目的秦腔现代戏家园讲述的故事。 D.义教人奉献,把人生变成一次义务的履行;利诱人占有,把人生变成一场权力的争夺。 【答案】B 【解析】论证后面冒号使用有误,此处没有提示下文的作用
43、,应该用逗号。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 分) 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做学问有三种方式一是像蜘蛛一样,整天忙于从自己肚子里吐丝织网;二是像蚂蚁一样,整天忙于把食物从外面搬回自己的窝里;三是像蜜蜂一样,忙于采花粉,酿造成蜂蜜。 请用简洁、平实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三种方式。每条不超过 10 字。 答: 【答案】 自我封闭,不知借鉴; 机械搬用,不知创新 吸收消化,创造新知。 【解析】培根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出三种做学问的方式,概括时要理解每个比喻的真正含意,然后转化成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要注意字数要求。把做学问的方式比作蜘蛛吐丝织网,而蜘蛛只是一味地输出,没有外部的输入,资源是有限的,这样做学问,就失去了源头活水,不会有大的成就;把做学问的方式比作蚂蚁搬食物,而蚂蚁只是机械地搬回 四、写作(四、写作(40 分)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 分) 诸子散文与史传作品中的人物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其中有游刃有余的庖丁, 有智退秦师的烛之武,有运筹帷幄的张良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 围绕上述人物展开讨论。 上述三个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启示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700字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09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