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北京市东城区北京市东城区 2019-2020 学年七年级上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学年七年级上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一、基础运用(共一、基础运用(共 1616 分)分) 以下是小华语文积累本上呈现的内容,请根据要求,完成第 16 题。 小华模仿“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写了一段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第 12题。 (共 3 分) 七上语文课本内容丰富,不必说春草的嫩绿绵软,夏雨的热烈粗犷,秋菊的泼洒烂漫,冬雪的娇羞可爱;也不必说寿镜吾的 质朴,白求恩的 热忱,牧羊人的 无私,商人庇护神的虚荣可笑。单是难看的小猫被误认为“畏罪潜逃”时的悲楚,就让我久久难以释怀。 1.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
2、分) A.粗犷kun 热忱chn 庇护神 p 畏罪潜逃 qin B.粗犷un 热忱zhn 庇护神 b 畏罪潜逃 qin C.粗犷un 热忱chn 庇护神 b 畏罪潜逃 qin D.粗犷kun 热忱zhn 庇护神 p 畏罪潜逃 qin 2.结合语境,横线处填入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博学 纯粹 慷慨 B.博学 纯朴 吝啬 C.博大 纯粹 慷慨 D.博大 纯朴 吝啬 【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犷”读作“gung”,“忱”读作“chn”,“庇”读作“b”,“潜”读作“qin”。 故选:C (2)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词语。“寿镜吾”是一位老师,所以应用“博学”。“白求恩”为了中国的解放
3、事业来到中国,并无他求,所以应用“纯粹”。“牧羊人”与我素不相识,却把我引到自己的小屋,拿出吃食来款待,所以应用“慷慨”。 故选:A 【解答】答案: (1)C (2)A 3.学习诸葛亮的诫子书一文时,老师推荐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书法藏品现代书法家范曾先生抄录的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七律名作蜀相。小华想积累该诗所有的韵脚(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请你和他一起将这些韵脚用正楷字抄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2 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抄写和诗的韵脚。首先,明确韵脚是以下几个字:森、音、心、襟,其次,在抄写时,注意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 【解答】答案: 森、音、心、襟。 小
4、华参观完北京世园会后在积累本上留下了参观笔记。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第 45 题。 (共 4 分) 【甲】6 月 30 日,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迎来了“中医药主题日” 。一大早,我和爸爸妈妈就赶到延庆参观。 【乙】这是我第一次走进世园会,在青山绿水间我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丙】在百草园,我饱览了近 500 种药用植物。它们被栽植于以中国“阴阳五行”观念为灵感来源的木、火、土、金、水五个区域内,蕴含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命轨迹,融入了中医“草药”和“方剂”概念,让我感受到中医药“仁爱” “和谐”的精神内核。在本草生命展厅,我将手贴在大屏幕上,与声光体验设备互动,眼前展现出从草到药、从
5、药到方、从方到典的中医药学发展历程,学习到了人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养生方法和调摄要点。在中药标本展区,我被阵阵惊叹声吸引。原来只要将平板电脑对准中药图片,并用手点击,屏幕上就会出现该味药材的 3D 动画和详细信息。 【丁】大家不禁连连惊叹:深奥难懂的中医药文化还可以这样展现,真是太有创意了! 一个百草之园, 一场文化盛宴,这次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根据语境, 在文段结尾句横线处各填入一个合适的动词, 以使语段完整。 (填入的动词须各不相同, 2 分) 5.阅读全段,本段的中心句是(2 分) A.【甲】 B.【乙】 C.【丙】 D.【丁】 【分析】本题为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根据语境补齐句
6、子。第二题考查查找中心句。 【解答】(4)首先明确题干信息:合适的动词。“一个百草之园”的中心词是“园”,“一场文化盛宴”的中心词是“盛宴”,结合关键词来选择动词,第一空可填:观、游等。第二空可填:品、体味等。 (5)这个语段是北京世园会的参观笔记。留下的是参观后的感受。而甲句只是交代了参观的时间和世园会的主题。丙句交代了百草园内看到的药用植物数量,并没有感受性的内容,所以不能作为中心句。丁句是对中医药高科技展示的赞叹,是这次参观的一小部分,不能作为中心句。这个语段交代了时间、主题、中医药植物的文化内涵,用高科技的技术展现中医药的各个方面。故用乙句“这是我第一次走进世园会,在青山绿水间我感受到
7、了中医药文化的魅力。”作为中心句最为合适。 故选:B 答案: (4)赏、品。 (5)B 6.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小华积累了一些作家作品的相关信息,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写景散文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著有散文集背影 欧游杂记等。 B.狼选自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他是明代文学家。 C.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他还写了海的女儿 丑小鸭等童话。 D.寓言杞人忧天选自列子 。今本八篇中,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
8、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CD正确。 B有误;蒲松龄应该是清代文学家。 故选:B。 7.默写(前五个小题任选三题按序作答,后两个小题任选一题作答。5 分) ,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 僵卧孤村不自哀,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于我如浮云。 ( 论语述而 ) 非淡泊无以明志, 。 (诸葛亮诫子书 )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 夜雨寄北一诗中“ ”和“ ”两句体现了诗人李商隐对与“君”今后团聚情景的想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自然段里“ ”语句对覆盆子果实的形、色、味进行了描写。 【分析】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默写诗词时不
9、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 【解答】答案: (1)水何澹澹(重点字:澹) (2)尚思为国戍轮台(重点字:戍) (3)不义而富且贵 (4)非宁静无以致远(重点字:致) (5)我想那缥缈的空中(重点字:缈) (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重点字:剪) (7)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重点字:攒) 二二、古诗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共(共 1414 分)分) (一)阅读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完成第 810 题。 (共 6 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阅读划
10、线一联,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句诗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2 分) 答: 9.下列说法中,对本诗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首联写“客路” “行舟” ,暗含诗人身虽在江南,而神驰故里,故匆匆赶路,急于归家之情。 B.颔联写景的观察立足点在船上,诗人视野开阔、心潮澎湃,表达了他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乐观昂扬的情感。 C.明代著名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颈联“形容景物,绝妙千古” ,以“日生残夜” “春入旧年”写出了时序交替、匆匆不可待之感。 D.尾联用“雁足传书”的故事紧承前三联,使全诗笼罩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 10.下列诗句中,与本诗抒发的情感不太一致的是(2 分) A.
1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B.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 C.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 【分析】本诗是一首律诗。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 【解答】(8)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必须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2、”的意思是: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根据诗句的意思描绘画面: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几乎与岸齐平,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春风吹拂,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船儿顺江而下。 (9)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 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有误,首联没有“匆匆赶路,急于归家之情”; BCD正确。 故选:A。 (10)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次北固山下尾联运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突出表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ABC均表达了思乡之情; D不同,“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表达作者
13、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有感伤世态炎凉的味道。 故选:D。 答案: (8)示例: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几乎与岸齐平,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春风吹拂,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船儿顺江而下; (9)A; (10)D。 译文: 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碧波荡漾的江上正好行船。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 (二)阅读世说新语选段,完成第 1113 题。 (8 分)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
14、,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言语七十一) 乙 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 “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 “晋阼存亡,在此一行。 ”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 。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雅量二十九) 桓公:即桓温,东晋人,晋明帝女婿,曾任荆州刺史、大司马。 王坦之:字文度,东晋人,有“江东独步王文度”之称,曾任散骑常侍、侍中、中书令、丹阳尹等职
15、。 遽:惊惧,慌张。 阼:皇位,这里指国运。 洛生咏:指洛阳书生读书的声音,鼻音较重。 浩浩洪流:语出竹林七贤之一嵇康赠秀才入军诗,意思是大河奔流,浩浩荡荡。 惮:忌讳,害怕。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 分) 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 谢之宽容 宽容: 12.联系语境,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俄而雪骤 翻译:没有多久,雪又下起来了。 B.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用柳絮乘风而起的情形来比喻空中撒盐。 C.相与俱前 翻译:两人一起前往赴宴。 D.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 翻译:面对谢安、王坦之的豁达开朗、无所畏惧,桓公急忙下令撤去大堂侍卫的兵器。 13.【乙】文结尾说“
16、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综合【甲】 【乙】两则材料,从“言语”和“雅量”两个方面说说谢安这位著名政治人物远超常人的地方。 (4 分) 答: 【分析】译文: 甲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 “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 桓温埋伏兵士设酒宴,广泛邀请朝廷官员,想趁此机会杀了谢安、王坦之。王坦之很害怕,问谢安说“这如何是好?”谢安面不改色,对王坦之说:“东晋王室的
17、存亡,全看我俩此行了。”就和王坦之一起前去(赴宴)。王坦之的恐惧神色,渐渐的从脸上显露出来。而谢安的从容,也更加在他外表表现出来。(谢安)走上台阶 找座位坐下,作了一首洛生咏,是讽刺浩浩洪流的。桓温被谢安的旷达风度和自若本色镇住了,连忙传令撤走兵士。王坦之和谢安以前是齐名的,这件事之后,谁好谁坏就可以分辨的出来了。 【解答】(1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句意为: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子侄: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句意为:谢安的从容。宽容,镇定的神情。 (1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A有误,“骤”是急的意思。
18、B有误,“比喻空中撒盐”错,应为“白雪纷纷”。 C正确。 D有误,“其”指的是谢安,而是不是谢安和王坦之。 故选:C (1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细读文本,疏通文意后可分析作答。在言语上,甲文中谢安能结合下雪的实际情况,借机对后辈进行教育。乙文中谢安面对险境丝毫不惧,鼓励王坦之,并当场作诗,让桓公为之忌惮。在雅量上,甲文中谢安对兄子的比喻并不满意,但没有批评,对于兄女的说法,也没有表示赞赏,只是大笑。乙文中明知参加宴会会有危险,却仍坦然赴宴,无所畏惧。在宴会上,他“谢之宽容愈表于貌”,神情自若,这些都体现了他的雅量。 答案: (11)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镇定的神情 (12)C (13)“言
19、语”上,结合当时天气情况,因势利导、教育家族后辈;不惧权贵,积极鼓励同僚勇于面对困境;吟咏诗句,寄意深远,让想诛杀他们的人忌惮。“雅量”上,对后辈咏雪句不作实际评论,以“大笑乐”表达自己的赞赏;明知有伏兵,为国运考虑,仍赴宴,无所畏惧;面对宴席上的危机,他处变不惊,神情自若。 三、三、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共(共 2121 分)分) (一)阅读下面议论文段,完成第 1415 题。 (共 6 分) 我尝见许多年青的朋友,聪明用功,成绩优异,而语文程度不足以达意,甚至写一封信亦难得通顺,问其故则曰其兴趣不在语文方面。又有一些位,执笔为文,斐然可诵,而视数理科目如仇雠(音 chu。仇雠意指仇敌) ,
20、勉强才能及格,问其故则亦曰其情趣不在数理方面,而且他们觉得某些科目没有趣味,便撇在一旁视如敝屣,怡然自得,振振有辞,略无愧色,好像这就是发扬趣味主义。殊不知天下没有没有趣味的学问,端视吾人如何发掘其趣味,如果在良师指导之下按部就班的循序而进,一步一步的发现新天地,当然乐在其中,如果浅尝辄止,甚至躐等(躐音 li。躐等意指超越等级,不按次序)躁进,当然味同嚼蜡,自讨没趣。一个有中上天资的人,对于普通的基本的文理科目,都同样的有学习的能力,绝不会本能的长于此而拙于彼。只有懒惰与任性,才能使一个人自甘暴弃的在“趣味”的掩护之下败退。 自小学到中学,所修习的无非是一些普通的基本知识。就是大学四年,所授
21、课业也还是相当粗浅的学识。世人常称大学为“最高学府” ,这名称易滋误解,好像过此以上即无学问可言。大学的研究所才是初步研究学问的所在,在这里作学问也只能算是粗涉藩篱,注重的是研究学问的方法与实习。学无止境,一生的时间都嫌太短,所以古人皓首穷经,头发白了还是在继续研究, 不过在这样的研究中确是有浓厚的趣味。 (选自学问与趣味 ,梁实秋 文) 14.阅读选文,根据梁实秋原文题目“学问与趣味” ,推测这两段论证的观点。 (2 分) 答: 15.学问与趣味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根据下面所列其他段的段意,说说你对选文位置的安排,并结合文段内容简要说明如此安排的原因。 (4 分) A 段:举梁启超先生做学问
22、并取得成就的例子分析前辈倡导学问趣味的原因,指出年青时候为学问打根底不能过分重趣味。 B 段: 举合理编列的课程表不可偏废和受过良好教育之人学成之前必须经历严格学习过程两例,提出从小学到大学这个初学阶段,应该偏重教育的纪律,而少提倡趣味。 答: 【分析】本文是一篇议论文,第一段举年青学生因兴趣而导致科目偏废例子并分析失败的原因,第二段明确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学习的侧重,并与古人皓首穷经比较,指出学无止境,在不断学习中确有趣味。 【解答】(14)本题考查论点。论点是表达观点陈述句。一般要结合题目、开头、结尾或者分论点来概括论点。题目“学问与趣味”是本文的论题,结合第一段“只有懒惰与任性,才能
23、使一个人自甘暴弃的在趣味的掩护之下败退”可知,不能因为趣味而偏废学业,结合第二段“学无止境,一生的时间都嫌太短,所以古人皓首穷经,头发白了还是在继续研究,不过在这样的研究中确是有浓厚的趣味”可知,大学之前的学习都是为研究做准备,要在研究学习中发现趣味。故可概括论点:学习阶段,还是要打好学问的底子,不可因趣味而有偏废。 (15)本题考查论证过程。概括选文两段的段意。第一段先举出当时社会上一些青年因为兴趣而停止对部分科目的学习和探索的现状,结合“殊不知天下没有没有趣味的学问,端视吾人如何发掘其趣味”可知,作者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能因为兴趣偏废学业,每个科目都有趣味,要自己去发掘。第二段
24、则指出大学之前的学习不是研究,而是在为研究做准备,暗示大学之前的学习是积累,谈不到研究兴趣选择。逻辑分析。A 段由梁启超先生的例子引出论题“学问与趣味”,分析前辈倡导学问趣味的原因,从一个名家的学习研究经历谈起,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适合做首段,而且由梁启超先生的个人典型事例开始,进而分析当时许多年轻朋友的事例,由个体到群体,符合逻辑关系。故 A 段放在第一段之前。B 段主要举出具体事例来论证、论述从小学到大学这个初学阶段,应该偏重教育的纪律,而少提倡趣味的观点。是承接第二段大学之前的学习并非是研究学问,而是为做学问打基础的观点在论述,故 B 段在第二段之后。 答案: (14)示例:学习阶段,
25、还是要打好学问的底子,不可因趣味而有偏废。 (15)A 段放在第一段之前,B 段在第二段之后。 要点:这两段都在谈年青学生的学习。不同的是第一段举年青学生因兴趣而导致科目偏废例子并分析失败的原因,第二段明确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学习的侧重, 并与古人皓首穷经比较, 指出学无止境, 在不断学习中确有趣味。 A 段由梁先生的例子引出话题,从而就“学问与趣味”的关系提出年青时要为学问打根底而不能过分重趣味的观点。其谈论的范围比选文 大,应该在选文的前面。B 段侧重谈青年学习,就“学问与趣味”如何处理提出具体建议。该段是承接选文接着阐释的,所以 B 段应位于选文后。 (二)阅读老舍济南的冬天节选,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东城区 2019 2020 学年 年级 上期 检测 语文试题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09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