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全册知识梳理
《2022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全册知识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全册知识梳理(2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22022 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3 3逻辑与思维全册知识梳理逻辑与思维全册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第一课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走进思维世界 1.1.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 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初级阶段。 本书中所说的 “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思维是人的特有属性。 2.2. 思维的特征思维的特征 思维具
2、有间接间接性. 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本质和规律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思维具有概括概括性. 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共同本质 思维具有能动能动性: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反作用于实践 3. 思维的基本形态: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项目 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 含义 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
3、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区别 基本单元 概念 感性形象 思维形式 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 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 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主要特征 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 想象性、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联系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实际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与 形象思维虽然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但又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者都来源于实践。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抽象思维依赖于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有待于上升到抽象思维。 第二课第二课 把握逻辑
4、要义把握逻辑要义 一、推理一、推理 (1)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 (2 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形式结构 。 (3)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规律和规则。 二、论证与论辩二、论证与论辩 (1)论证: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 ,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论证” 。 (2)论辩: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论辩论辩” 。 三、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三、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1.1.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必须前后一致)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
5、求(必须前后一致) 遵循同一律的理由是什么?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 同一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1)常用公式: “A 是 A” 。 (2)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 ,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同一律的要求是什么?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 违反同一律所犯的逻辑错误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 , “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2. 2. 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不可自相矛盾)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不可自相矛盾) 遵循矛盾律的理由是什么?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
6、性的思维 矛盾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1)常用公式: “A 不是非 A” 。 (2)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 A”(表示对 A否定的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矛盾律的要求是什么?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 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违反矛盾律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什么?“自相矛盾” 。 3.3.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不能骑墙居中)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不能骑墙居中) 遵循排中律的理由是什么?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 排中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1)常用公式: “A 或者非 A” 。
7、 (2)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 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排中律的要求是什么?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 A” ,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 违反排中律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什么?“两不可” 四、 规律名称 基本内容 公式 适用范围 要求 逻辑错误 矛盾律 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真 A 不是非A 矛盾判断和反对判断 一致性(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自相矛盾 (两可) 排中律 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 A 或者非A 矛盾判断 明确性(不能同假, 必有一真) 两不可 同一律 思想自身同一 A 是 A 概念和判断 确定性(自身同一)
8、偷换概念、偷换论题 第三课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领会科学思维 1 1基本条件:基本条件: 内容真实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2 2含义:含义: 泛指符合认识规律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 3.3. 科学思维的特征:科学思维的特征: 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 结果具有预
9、见性。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结果具有可检验性。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4.4. 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思维素养意义 (逻辑思维意义)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 (辩证思维意义)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创新思维意义)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思想政治意义 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 准确把握我们所在
10、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 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 总意义: 把握科学思维的精髓,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四课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准确把握概念 1.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概念的属性:具有抽象
11、性和概括性的。 2.2. 概念与词语有什么关系?概念与词语有什么关系?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 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并非每一个语词都表达概念。 一般,汉语中的实词都表达概念,而虚词(除连词外)不表达概念。孤立的助词和叹词则通常不表达概念 3.3.概念内涵的含义概念内涵的含义: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 概念外延的含义: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 关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
12、约的。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4.4. 什么是相容关系?什么是相容关系? 含义:如果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则为相容关系 依据所指范围相同部分的多少,概念外延的相容关系分为:全同关系、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交叉关系。 全同关系: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 交叉关系:指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5. 不相容关系的含义:如果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则为不相容关系(又称全异关系) 不相容关系可以进一步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矛盾关系: 指两个具
13、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反对关系: 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6. 定义的含义: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定义的构成: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 下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加属概念。 7.7. 下一个正确的定义的要求是什么?下一个正确的定义的要求是什么? 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
14、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 定义不能用比喻。 8.8. 什么是划分?划分的方法?划分的构成是怎样的?什么是划分?划分的方法?划分的构成是怎样的? 含义: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方法: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 构成:划分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 9.9. 作出正确划分的要求是什么?作出正确划分的要求是什么? (1)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 (2)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
15、“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第五课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正确运用判断 1.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2.2.判断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判断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 (2)判断有真假之分。 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假的。 3.3.检验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及两个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检验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及两个基本特
16、征之间的关系 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4.4. 如何表达判断?如何表达判断? 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一般来说,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不直接表达判断。 (根据语境确定语句的含义。 )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 5.5. 判断的类型有哪些?判断的类型有哪些? 简单判断: 指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复合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复
17、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 第二框第二框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正确运用简单判断性质判断性质判断 1.1.性质判断(直言判断)性质判断(直言判断) 含义: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具有或者不具有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构成:性质判断主要由 量项量项、 主项主项、 联项联项、 谓项谓项构成。 2.2. 六种基本判断形式:六种基本判断形式: 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1)全称判断(有时不需要) 、特称判断需要量项。 (2)单称判断不需要量项,而是由主项、联项和谓项三部分构成 3.3. 准确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的问题准确运用
18、性质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2)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状况,容易造成误解。 (3)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和“量”都准确无误。 (4)误用多重否定。 (记下来) 4.4.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正确运用简单判断关系判断关系判断 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 组成: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者项、关系项关系项、量项量项构成。 根据“关系的性质”可分为:对称性关系 和 传递性关系 (1)对象之间关系对称性的三种表现形式:对称关系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 对称关系:如果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
19、,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还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对称关系。 反对称关系: 如果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 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不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反对称关系。 非对称关系:如果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在有的情况下具有那种关系、在有的情况下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就被称为非对称关系。 (2)对象之间关系传递性的三种表现形式: 传递关系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 传递关系:如果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第三个对象也具有那种关系,该对象与第三个对象之间还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传递关系 反传递关系:如果该对象与第三个
20、对象不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反传递关系。图示如下(a、b 和 c 为特定认识范围内的任意对象 非传递关系:如果该对象与第三个对象在有的情况下具有那种关系、在有的情况下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就被称为非传递关系 考点三考点三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正确运用复合判断复合判断基本知识复合判断基本知识 一、一、复合判断基础知识复合判断基础知识 (1)含义: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2)组成:复合判断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3)复合判断的种类 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 二、二、联言判断联言判断 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
21、的判断。 联言判断的真假值特征是什么? 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每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 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三、选言判断三、选言判断 1.含义: 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可能情况的判断。在若干可能的事物情况中至少或只能有一种情况存在。 2.分类: 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选言判断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 3. 相容选言判断: 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并存,这样的选言支叫相容的选言支,这样的选言判断叫相容选言判断。 在日常语言中, “或者” “或者或者” “是还是” “也许也许”可
22、以用来表达相容选言判断 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假值特征 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不相容选言判断: 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这样的选言支叫不相容的选言支,这样的选言判断叫不相容选言判断。 在日常语言中, “要么要么” “不是就是” 不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假值特征: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 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1.含义:
23、 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 2.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 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 (有前必有后,无前未必无后) “如果那么” “倘若则” “只要就” 断定情况:只断定一个判断前件是真的,后件也是真的。 (不断定前件是假的时,后件怎么样) 3.3.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的判断。 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
24、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 (无前必无后,有前未必有后) “只有才” “必须才” “除非才” 断定情况: 只断定一个判断前件是假的,后件也是假的。 (不断定前件是真的时,后件怎么样) (无前必无后,有前未必有后) 4.4.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 (有前必有后、无前必无后)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 “当且仅当才” 断定情况: 断定一个判断前件是真的,后件也是真的;前件是假的,后件也是假的。 (有前必有
25、后、无前必无后) 第六课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第一框第一框 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 1.推理 (1)推理的含义: 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就是推理。 (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2)推理结构: 组成要素:前提与结论。 推理结构:由前提推出结论的逻辑联系方式,叫作推理结构。 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推理结构。 (3)分类标准及种类 依据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区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形式逻辑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将推理分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 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推理的形式结构 2.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逻辑与思维 2022 年高 政治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逻辑 思维 知识 梳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09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