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后提能练习(含答案)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后提能练习(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后提能练习(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第 17 课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学考过关练】 一、选择题 1 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 “1939 年初, 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 这个计划的实施, 是 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 ) A吞并奥地利 B灭亡法国 C进攻波兰 D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时间“1939 年初”及“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可知实际上是指德国于慕尼黑协定签订的第二年(1939 年)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使其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故 D 项正确。 2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英法两国推行的
2、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竭力避免战争,维护既得利益 B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满足法西斯欲望 C打击进步势力,维护资本主义 D赢得备战时间,准备与法西斯斗争 【答案】A 【解析】任何一国的外交政策,根本目的都是维护其国家利益,故 A 项符合题意。 3.1939 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希特勒的行动提出疑问:“这是老的冒险行动的终结呢,还是新的冒险行动的开端?这是武力征服世界计划中的一个步骤吗?”这段材料( ) A表明张伯伦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B说明英国放弃了绥靖政策 C反映出英德矛盾趋于激化 D表明张伯伦仍然顽固坚持绥靖政策 【答案】D
3、【解析】从材料中张伯伦的话可以看出张伯伦此时仍然只是对希特勒的行径进行谴责,并未付诸军事行动,由此可见其绥靖政策的态度并未转变,故选 D 项。 4.1940 年 6 月 22 日,法德两国代表又来到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的雷通德车站,在同一地点的同一车厢内签订停战协定,不过与 1918 年 11 月 8 日相比,双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里的变化是指( ) A法国战败投降 B“自由法国”运动兴起 C贝当组织傀儡政府 D英美盟军光复巴黎 【答案】A 【解析】1918 年 11 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败降而结束,法、德双方在法国北部的贡比涅森林签署停战协定;1940 年 6 月,在德国纳粹侵略下,法
4、国战败投降,德国为羞辱法国,也把投降仪式定在了法国北部的贡比涅森林,故选 A 项。 5美苏两国社会制度不同,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却结成盟国,其根本原因是( ) A英法绥靖政策的破产 B国际联盟的大力推动 C战略上相互配合的需要 D面临法西斯的全球扩张 【答案】D 【解析】决定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美苏两国二战前因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而矛盾尖锐,但法西斯的威胁使它们有了共同的强敌,从而使美苏走向联合,故选 D 项。 6.1942 年元旦,26 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 在宣言签字前,确定了美、英、 苏、 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 )
5、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B四大国在所有问题上均达成了共识 C这个同盟实际上被四大国所控制 D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同盟中的特殊作用 【答案】D 【解析】美、英、苏、中在宣言中签字排序的特殊性,反映了其他国家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同盟中的特殊作用,故 D 项符合题意。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等国召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达成了若干协议,由此形成了雅尔塔体系,这一体系的实质是( ) A维护战胜国利益,保持世界和平 B维护反法西斯同盟,共同主宰世界 C以实力为依据,美苏划分势力范围 D战胜国对战败国遗产的重新分赃 【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
6、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了若干协议,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它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故 C 项符合题意。 8联合国维和行动是指联合国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护和平的一种行动,其根本目的在于( ) A防止局部地区冲突的扩大 B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C维护冲突地区人民的人权 D将冲突地区置于国际社会的共管之下 【答案】B 【解析】维和行动固然能起到防止地区冲突升级、维护冲突地区人民的人权的作用,但其根本目的与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宗旨一致,故选 B 项。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温斯顿
7、丘吉尔针对日益临近的世界大战说:“我们不可能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着法国被德国吃掉。 如果英法联合一致行动, 仍然无法抗击德国, 那就需要另找一个伙伴俄国。为了挽救英格兰,我们不惜同魔王打交道。” 英肯 福莱特圣彼得堡来客 材料二 1941 年 6 月苏德战争爆发前,有人问丘吉尔将对苏德战争持什么态度。他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至少也要在下议院发表一篇同情魔王的声明。” 苏特鲁汉诺夫斯基丘吉尔的一生 (1)在材料一、二中,丘吉尔为何均称俄国(苏联)为“魔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是怎样同“魔王”打交道的。 (3)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丘吉尔的外交准则是什
8、么? 【答案】(1)材料一中称俄国为“魔王”,是由于俄国对亚洲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侵略扩张,是英国的重要对手;材料二中称苏联为“魔王”,是由于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英国的社会制度不同。 (2)给苏联提供一些援助;和苏联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召开雅尔塔等会议,协调反法西斯行动;军事上与苏联配合打败德国法西斯。 (3)外交政策的调整始终以英国的国家利益为转移。 【选考过关练】 一、选择题 1 史学家弗里德里希 梅尼克认为: 德国再次挑起世界大战有其内在的人文因素, 犹如“灾难的种子”。这个“种子”指的是( ) A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 B长期分裂受大国欺凌 C巴黎和会的严厉制裁 D
9、与法国争霸欧洲大陆 【答案】A 【解析】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属于“内在的人文因素”,也是德国再次挑起世界大战的因素之一,故 A项正确;德国 1871 年已经统一,故 B 项错误;巴黎和会的严厉制裁不属于“内在的人文因素”,故 C 项错误;与法国争霸欧洲大陆属于德法矛盾,不属于“内在的人文因素”,故 D 项错误。 2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英国考虑的是( ) A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 B波兰保持独立会打破欧洲大陆均势 C帮助波兰会导致英国国力大量消耗 D波兰灭亡后会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 【答案】D 【解析】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后提能练习含答案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后 国际 秩序 形成 课后 练习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09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