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3全册知识清单增分必背考点梳理
《2022年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3全册知识清单增分必背考点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3全册知识清单增分必背考点梳理(11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3全册知识清单增分必背考点梳理第一章 发酵工程第1节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一、发酵与传统发酵技术(P4)1发酵的历史:约9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会利用微生物将谷物、水果等发酵成含酒精的饮料。(P5)2.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酒精发酵是由活的酵母菌引起的。(P5)3.腐乳的发酵参与发酵的微生物:多种微生物,如酵母、曲霉和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P5)4.腐乳的发酵发酵原理:经过微生物的发酵,豆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P5)5.发酵的概念:人们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
2、谢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P5)6.发酵原理: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产生不同代谢产物的能力,因此利用它们既可以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多种产物。(P5)7.传统发酵技术的概念:直接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发酵物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技术一般称为传统发酵技术。(P5)8.使用酵母制作馒头属于传统发酵技术吗?不属于,使用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面团进行的才算;例如直接利用空气中毛霉孢子制作腐乳属于传统发酵技术,若直接接种毛霉,则不属于。(P5)9.传统发酵技术的特点:以混合菌种的固体发酵及半固体发酵为主,通常是家庭式或作坊式的。(P5)10.传统发酵技术的主要食品:
3、有腐乳、酱、酱油、醋、泡菜和豆豉。二、尝试制作传统发酵食品(P5)1乳酸发酵微生物-乳酸菌的特点:厌氧细菌,原核生物,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在无氧的情况下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反应简式: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P5)2.乳酸发酵的生产应用:用于乳制品的发酵、泡菜的腌制等。(P5)3.乳酸菌的分布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的肠道内。(P5)4.常见的乳酸类型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P6)5.酒精发酵微生物-酵母菌的特点:单细胞真菌,真核生物,兼性厌氧微生物,能以多种糖类作为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来源。,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酒精发酵,发酵原理(反应简式)为C6H1
4、2O62C2H5OH(酒精)2CO2能量。温度是影响酵母菌生长的重要因素;酿酒酵母的最适生长温度约为为28。(P6)6.酒精发酵生产应用:用于酿酒、制作馒头和面包等。(P7)7.醋酸发酵微生物醋酸菌的代谢特点:好氧细菌,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当O2、糖源都充足时能将糖分解成醋酸,反应简式为C6H12O62O22CH3COOH(醋酸)2H2O2CO2能量;当缺少糖源时则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反应简式为C2H5OHO2CH3COOH(醋酸)H2O能量。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_。(P7)8.醋酸发酵生产应用:用于制作各种风味的醋。(P6)9.制作泡菜 (1) 发酵原理:利用植物体表面天
5、然的乳酸菌来进行发酵;发酵期间,乳酸会不断积累,当它的质量百分比为0.4%-0.8%时,泡菜的口味、品质最佳。(2)制作泡菜发酵条件:适宜的温度、严格控制厌氧条件。(3)制作泡菜方法步骤:配制盐水蔬菜装坛加盐水封坛发酵配制盐水:用清水和食盐配制质量百分比为5%20%的盐水,并将盐水煮沸,冷却待用。蔬菜装坛:将新鲜蔬菜洗净,切成块状或条状,混合均匀,晾干后装坛,装至半坛时,放入蒜瓣、生姜、及ITA香辛料,继续装至八成满。加盐水:将冷却好的盐水缓缓倒入坛中,使盐水没过全部菜料。封坛发酵:盖好坛盖,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发酵过程中注意补充水,根据室内温度控制发酵时间。 (2) 制作泡菜实验分析盐
6、的作用:调味,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及调味。盐水浓度为质量百分比为5%-20%。 盐水浓度要适宜的原因:盐水浓度太高会引起乳酸菌细胞渗透失水,影响乳酸菌生长繁殖,甚至导致乳酸菌死亡;过低,杂菌易繁殖,导致泡菜变质。盐水煮沸的目的:杀菌,去除水中的溶解氧。盐水冷却后使用的目的:为了不影响乳酸菌的生命活动(为了保证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可加入少量“陈菜泡液”,目的是增加乳酸菌数量,缩短泡菜制作时间。泡菜坛子使用之前要检查密封性的目的:给泡菜坛内创造无氧环境,严格控制厌氧条件,利于乳酸菌发酵。用水密封泡菜坛的目的:给泡菜坛内创造无氧环境,严格控制厌氧条件。泡菜制作过程中,是
7、否只有乳酸菌起作用? 不是,还有一些酵母菌和大肠杆菌。(4)蔬菜应新鲜的原因:若不新鲜,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升高。(5)泡菜坛应装至八成满?为什么? 防止由于产生CO2而导致发酵液溢出坛外(初期大肠杆菌、酵母菌会产生)防止因装太满使盐水未完全淹没菜料而导致菜料变质腐烂。(6)为什么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易发酵为酸奶? 牛奶发酵为酸奶主要依靠乳酸菌的作用,而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7)发酵中期时,由于前期乳酸的积累,pH下降,嫌气状态形成,乳酸杆菌进行活跃的同型乳酸发酵(发酵产物只有乳酸或达到80%以上),大肠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试分析这种微生物消长现象的原因(为什么乳酸菌会
8、逐渐成为优势菌种):乳酸菌比其他种类微生物更耐酸;发酵中期pH下降,导致其他种类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到抑制。(8)说出乳酸发酵过程中下列变化 乳酸菌数量变化先增多后减少; 乳酸含量变化持续增多,最后保持稳定; 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先增多后减少,最后保持稳定。(9)泡菜制作过程中,各阶段菌种变化:发酵初期:主要是大肠杆菌、酵母菌活跃,消耗大量氧气,使坛内形成无氧环境,会使好氧菌生命活动逐渐被抑制。发酵中期(风味最佳):乳酸菌活跃使乳酸不断积累,pH下降,会使不耐酸菌被抑制。发酵后期:乳酸继续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会使乳酸菌的生长繁殖被抑制。(10)泡菜坛的发酵液表面会长出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乳酸菌吗?
9、不是,是酵母菌繁殖形成的,因为表面氧气含量丰富,不适于乳酸菌生长。(P6)(11)进一步探究亚硝酸盐: 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会有亚硝酸盐产生;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如果人体摄入过量,会发生中毒,甚至死亡;亚硝酸盐为强氧化剂,能够把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导致缺氧性中毒症状;膳食中的绝大部分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以“过客”形式随尿排出,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如适宜的 pH、温度和一定的微生物作用),才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霉变的食品亚硝胺可增至数十倍至数百倍)。(P8)(12)拓展应用: 某同学在制作泡菜前,查阅资料得知,可以向泡菜坛中加人一些“陈泡菜水”;在用质量百
10、分比为5%的食盐水制作泡菜时,他在不同时间测定了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结果见曲线图。请你帮他分析相关问题。据图分析,从亚硝酸盐的含量来看,你认为该泡菜在什么时间食用比较合适?为什么?应该在11天后食用比较合适;因为这时亚硝酸盐含量已经降到较低的水平。他第一次制作出的泡菜“咸而不酸”,造成这个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可能是食盐浓度过高,抑制乳酸菌生长,产生乳酸较少,导致泡菜未能正常发酵(也可能是由于温度较低)。加入“陈泡菜水”的目的是什么?“陈泡菜水”中含有纯度较高的乳酸菌,加入“陈泡菜水”相当于接种乳酸菌。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哪些?腌制方法、食盐用量、腌制时间长短、温度高低。
11、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与腌制时间、腌制温度和有关。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使亚硝酸盐含量增加。(P7)10.制作果酒发酵原理:(1)许多新鲜水果的果皮表面附着有大量的不同种类的野生酵母菌;(2)在酵母菌的作用下,水果可以发酵成果酒;(通过有氧呼吸大量繁殖,通过无氧呼吸进行酒精发酵产酒精)(3)相关反应式C6H12O66O26HO26CO212HO2能量C6H12O62C2H5OH(酒精)2CO2能量(P7)11.制作果酒发酵条件:(1)温度将温度控制在18-30进行发酵;(2)氧气含量a.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大量繁殖;b.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P7)12.制
12、作果酒方法步骤:器具消毒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器具消毒:将发酵瓶、榨汁机等器具用洗洁精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晾干备用。冲洗:新鲜葡萄用清水冲洗12次,再去除枝梗和腐烂的的籽粒,沥干。榨汁: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装人发酵瓶中,留大约1/3的空间,盖好瓶盖。酒精发酵:温度控制在1830,每隔12h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但不要打开瓶盖。发酵时间为1012 d。醋酸发酵:葡萄酒制作完成后,打开瓶盖,盖上一层纱布,进行葡萄醋发酵,温度为3035 ,时间为78 d。13.制作果酒实验分析:(1)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给发酵瓶、榨汁机消毒。(2)冲洗葡萄的目的:去除表面灰尘、污物。(3)冲
13、洗1-2次即可,能否连续冲洗?为什么?不能,防止果皮表面的野生菌种数量减少。(4)去梗之前冲洗还是去梗之后冲洗?之前。 为什么?避免葡萄破损,减少被杂菌污染的机会。(5)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能装满吗?不能,要留约1/3的空间。 为什么? a.先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耗尽O2后,再进行酒精发酵;b.防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造成发酵液溢出。(6)每隔12h左右将瓶盖拧松一点的目的:排出气体(CO2)。(7)能全部打开吗?不能为什么?防止杂菌污染。(8)果酒制作过程中,在不灭菌的情况下,酵母菌是如何成为优势菌种的? 发酵后期在缺氧和酸性发酵液中,绝大多数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到抑制,而酵母菌
14、可以适应这一环境成为优势菌种。(9)在制作果酒过程中,除了酵母菌,是否还有其他微生物生长?它们会对果酒发酵产生影响吗?如果有,如何避免这种影响?还有一些乳酸菌和醋酸菌;乳酸菌能将糖分解为甘油、酒石酸等,从而使果酒变质,而在有氧的情况下,醋酸菌能把糖分解成醋酸或者把乙醇转化为乙醛进而转化为醋酸。可以通过调节发酵的温度、pH等来控制乳酸菌含量;可以通过减少O2含量、调节发酵温度、pH来控制醋酸菌含量。(10)如何检测果酒的发酵情况:闻、品尝、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橙色灰绿色)。(11)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在发酵过程中,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发酵液中,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12)果酒制作中,酒精含
15、量达一定程度后不变,CO 2 也不产生,原因可能是原料耗尽或高浓度的酒精抑制了酵母菌细胞呼吸。14.制作果醋参与发酵的主要微生物及来源:空气中的醋酸菌。15.制作果醋的发酵原理:(1)在有氧的条件下,果酒经醋酸菌的作用可以进一步发酵成果醋;(2)当糖源、氧气充足时,醋酸菌还可以直接将糖分解为醋酸;(3)相关反应式:C2H5OHO2CH3COOH(醋酸)H2O能量 C6H12O62O22CH3COOH(醋酸)2H2O2CO2能量16.制作果醋的发酵条件:(1)温度发酵温度为30-35。 (2)氧气含量氧气供应充足。17.制作果醋的步骤:果酒制作打开瓶盖,盖上纱布果醋检测18.制作果醋的实验分析(
16、1)在制作果醋的过程中,酵母菌是否还会继续发酵? 随着醋酸发酵的进行,发酵液的pH、发酵温度等均不利于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因此酵母菌活性很低,不会继续发酵。(2)醋酸菌从何而来? 打开瓶盖后,空气中的醋酸菌会进入果酒发酵液中大量繁殖,其他的菌因不适应环境条件(不能利用乙醇)而不能繁殖。(3)采用什么措施可以加快果醋的制作? 在工业上,后期醋的发酵需要人工接种醋酸菌;或者买一瓶醋,将其打开暴露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在醋的表面会有一层薄膜(即醋酸菌膜),用这层薄膜进行接种亦可。(4)在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中,发酵液分别有哪些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发酵后多少天?引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a.在葡萄酒的
17、制作过程中,发酵液会产生气泡,这是因为酵母菌发酵产生了CO2;b.开始发酵后,CO2产生越来越多,会使发酵液出现“沸腾”现象,在发酵的10天后,这种现象最明显;c.发酵过程产热,会使发酵液温度上升,应注意控温;d.发酵过程中,由果皮进入发酵液的花青素会越来越多,因而发酵液的颜色会逐渐加深变成深红色;e.果醋发酵完成后,发酵液的液面上会出现一层菌膜,即醋酸菌膜。(5)在果酒和果醋制作中,哪些做法可防止发酵液被污染?a.发酵瓶、榨汁机等器具用洗洁精清洗干净,并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晾干备用;b.处理葡萄时应先冲洗再去除枝梗;c.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打开瓶盖。(6)如何检测果醋的发酵情况
18、?闻、品尝、使用pH试纸检测检测和比较发酵前后的pH值、观察醋酸菌膜是否形成。19.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发酵装置(见右图)(1)充气口:在酒精发酵时应关闭;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泵入无菌空气。(2)排气口:酒精发酵时排出酵母菌产生的 CO 2 ;醋酸发酵时排出剩余的空气、 CO 2。(3)出料口:取样、监测。 (4)排气口连接长而弯曲的胶管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1.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30C。()2.葡简酒酿造过程中需加入红色素,使葡萄酒呈深红色。(x)3.在葡简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4.当缺少糖源,但氧气充足时,醋酸菌将乙醛变为乙醇
19、,再将乙醇变为乙酸。(x)5.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但短时间的缺氧,不会导致其死亡。(x)6.在用带盖的瓶子制葡萄酒过程中,每隔12h左右,将瓶盖打开一次,以放出CO2。(x)7.葡萄酒发酵时,将葡萄汁装人发酵瓶要留有的空间。()8.在碱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x)9.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不会危害人体健康。(x)10.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11.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只有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x)12.制作泡菜时清水和食盐配制质量分数为5%20%盐水,煮沸后立即使用。(x)13.在发酵工程中
20、,可通过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获得菌种。()14.分离、提纯酵母菌发酵生产的单细胞蛋白,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15.在连续培养过程中补充的同种培养液和空气领先灭菌。()16.乳酸菌可以代替酵母菌用于乙醇的生产。(x)17.发酵罐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物的形成速度都与搅拌速度有关。()18.单细胞蛋白是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出来的。(x)第1章 发酵工程第2节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一、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1.防止杂菌污染,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即发酵工程的重要基础)。2.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一方面:为微生物提供合适的营养和环境条件(培养基)。另一方面:要确保其他微生
21、物无法混入,并将需要的微生物分离出来(无菌技术)。(一)培养基的配制1培养基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2.培养基作用: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微生物或积累其代谢物。3培养基的分类(按照物理性质分类)(1)液体培养基:不含凝固剂(如琼脂),呈液体状态。 用途:扩大培养获得大量菌种、常用于工业生产。目的是增加目的菌的数量。(2)固体培养基:含凝固剂(如琼脂),呈固体状态。 用途:分离、计数、鉴定等。4.如何将液体培养基制成固体培养基?加入适量琼脂。5.微生物是难以用肉眼观察的微小生物的统称,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及一些原生生物等。本章中提及的微生物主要
22、指用于发酵的细菌和真菌。6.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培养基之一:琼脂固体培养基。7.微生物在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或内部生长,可以形成菌落。8.培养基的基本成分: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此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O2的需求。如培养乳酸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真菌)时需将培养基的 pH 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 pH 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9.牛肉膏和蛋白胨来源于动物原料,含有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蛋白胨提供的主要营养为氮源、维生素。牛肉膏提供的主要营养为碳源、磷酸盐、维生素。10.为什么培养基需
23、要氮源? 培养基中的氮元素是微生物合成蛋白质、核酸等物质所必需的。11.含C、H、O、N的有机物可作为异养型微生物的碳源、氮源、能源。12.自养型微生物与异养型微生物培养基的主要差别在于碳源。13.能否根据培养基中营养物质判断微生物的代谢类型? 可以,例如自养型微生物所需的碳源来自无机碳源,异养型微生物所需的碳源来自有机碳源。14.无机氮源能给自养型微生物提供能源吗? 可以,例如NH3既作为硝化细菌的氮源,也作为能源(NH3氧化释放的化学能)。15.无机盐除了可以调节酸碱平衡、维持一定的渗透压之外,还能有什么功能? 有些无机盐离子可以作为化能合成菌的能源(如铁细菌) 有些无机盐离子可以激活某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高 生物 新教材 选择性 必修 知识 清单 增分必背 考点 梳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0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