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
《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4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期末复习一:(第一、二章知识点)知识点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要求:掌握并辨析天体(自然天体、人造天体)、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一、 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二、天体类型组成物质及成员特点恒星炽热气体质量庞大,温度高,自己发光热与周围其他天体组成系统夜空中点点繁星多为恒星星云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成云雾状外表的天体,密度小本身不发光,一般星云里恒星,云雾状体积和质量很大形状不同,狮子座,猎户座等行星八大行星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沿固定的椭圆轨道环绕恒星运动质量比恒星小卫星月球、木卫一绕行星
2、运行,不发光大小不一,但不会超过他绕转的恒星。太阳系除水星和金星外,都有天然卫星流星体尘埃和固体块不发光,与大气摩擦形成光进入大气层后,摩擦燃烧发光,产生没燃烧尽的残留体落到地面上,石质的叫陨石,铁质的叫陨铁彗星冰物资密度很小,云雾外表,绕太阳运行,哈雷彗星76年一圈总结:除了恒星外,其他天体不发光恒星一般在星云里,行星绕恒星运动,卫星绕行星运动1、自然天体:自然界存在的,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2、 人造天体:属于人工制造的天体,包括太空中运行的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人造卫星等注意:最基本的天体是星云和恒星,宇宙大爆炸首先形成的是星云,星云坍塌形成恒星,恒星
3、爆炸才会产生行星等物质3、是否是天体的辨别标准大气上界为界线,大气圈以内的为非天体(地球除外),以外的为天体,分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看能否克服引力,在太空中按轨道运行绕地球飞行的卫星是不是天体?流星是不是天体?看是不是某一天体的一部分,比如月球的表面的岩石块不是天体三、天体系统1、形成: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注意:运动、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知识点2 行星地球1、 八大行星1、八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水金地火木土天海,肉眼可见前6个2、运动特征都围绕太阳公转公转方向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哈雷彗星相反,自东向西。公转轨道共面性,公转轨道形状
4、近圆性,公转轨道偏心率非常小,在0-1之间,偏心率为0是正圆形八大行星自转方向,除了金星和天王星,都是自西向东,金星是自东向西,天王星是在轨道上横滚的。运动特征要记住,与后面地球生命存在条件有关。知识点3:地球上存在生命条件分析知识点4:卫星发射基地与回收场地选址1、 发射基地选址我国有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别是甘肃酒泉发射场、山西太原发射场、四川西昌发射场、海南文昌发射场。甘肃酒泉发射基地: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7,常年干燥少雨,一年四季多晴天,云量小,日照时间长,每年约有300天可进行发射试验。山西太原发射基地:多晴朗天气,海拔较高(1500米),大气稀薄,利
5、于观测四川西昌发射基地:平均海拔1500米,地处大凉山腹地,地形隐蔽,晴天多达320天,几乎没有雾日海南文昌发射基地:通便利,海运方便运输大吨位火箭;纬度低,节省成本;可多方位发射,直接面向大海,安全系数高;自然条件气象因素晴天多,阴雨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追踪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节省燃料和成本地势因素同纬度,地势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海陆位置内陆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社会经济因素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运输(文昌)安全因素国防安全,建在山区、沙漠、地广人稀处知识点5:太阳活动对地球
6、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太阳的大气层,是人类能观测到的太阳的部分、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个圈层。日冕层:厚度大,亮度低,日全食时或用特制的日冕仪可见色球层:厚度中,亮度中,日全食时或用特殊的望远镜可见(呈玫瑰色)光球层:厚度小,亮度高,肉眼可见(2)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的变化称为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现象主要有太阳黑子、太阳耀斑、日珥、日冕物质抛射等。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3)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类型活动特征活动层次对地球的影响黑子温度相比周围低而呈现黑斑点;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光球层太阳黑子的多少与降水量有相关性;太阳活动会使一些现象出现概率
7、增加,如厄尔尼诺现象等耀斑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时间短;释放巨大能量;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色球层强烈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影响;高能带电粒子使地球磁场扰动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日珥喷射的气体呈弧状的一种剧烈太阳活动现象;日全食时可肉眼观测到;喷射大量带电粒子太阳风日冕层带电粒子脱离太阳飞向宇宙日冕层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日冕物质抛射日冕结构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发生明显变化向外抛射大量带电粒子;是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电网、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产生灾害性的影响知识点6: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影响因素纬度地势天气日照时数极圈以内地区
8、有极昼极夜现象,极圈以外地区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一般地势高的高原日照时数多于地势低的盆地多阴雨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少,多晴朗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多年太阳辐射总量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太阳辐射多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和水汽少、辐射多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2、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知识点7:地球的历史地球的历史1地层和化石(1)地层的概念: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2)化石的概念:保存在沉积岩层中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简单、越低级的化石。2、地质年代表
9、(1)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可将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由、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即地质年代表。3、生物的进化规律(1)植物演化历史冥古宙:有机质出现,无生命迹象太古宙:蓝细菌出现元古宙:蓝细菌大爆发古生代:早期,陆地出现低等植物;晚期,蕨类植物盛行,裸子植物出现中生代:裸子植物兴盛,占陆地植物主要地位新生代:被子植物茂盛,草原面积扩大(2)动物演化历史元古宙: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出现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出现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新生代: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人类。知识点8: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圈层结构1、地震波与地球内部不连续面
10、(1)地震波概念: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运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产生地震波。分类a.纵波(P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一致的波,能够通过固体、液体、气体,速度快b.横波(S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只能通过固体,速度慢 c.两者共同点:波速均随通过物质改变而变化(2)地球内部不连续面概念:地球内部,地震波波速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分类a.莫霍界面:地下平均33千米处,地震波通过此不连续面时,波速均明显加快。b.古登堡界面:地下约2900千米处,地震波通过此不连续面时,横波消失,纵波传播速度明显下降。c.两个不连续面,将地球内部分为地
11、壳、地幔、地核三层。2、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壳:平均深度为17km,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厚度不一,陆壳厚于洋壳。(2)地幔:地下33-2900km,占地球总体积的80%,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3)地核:地下2900km以下,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科学家认为其物质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4)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大体在80400km之内,是一个基本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软流层由塑性物质组成,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5)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圈层部分
12、,称为岩石圈。岩石圈不等于地壳。3、地球的外部圈层(1)外部圈层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其中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2)地球外部各圈层的比较外部圈层概念组成特征意义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厚度2000-3000千米使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缓;提供氧气;天气现象影响人类活动水圈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海洋水、陆地水等连续圈层在地球表面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中起重要作用,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生物及
13、其生存环境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最活跃的圈层生物在获取物质和能量的同时,也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知识点9:大气垂直分层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分层高度范围主要特点成因与人类的关系对流层低纬度地区: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8-9千米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大气对流运动显著该层上部冷、下部热高度随纬度增加而递减低纬度地区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高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该层,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平流层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高空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该层中的臭
14、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利于高空飞行22-27千米范围内形成臭氧层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以平流运动为主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天气晴朗水汽杂质少,气流平稳高层大气平流层以上的大气自平流层顶部,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递减,随后递增开始没有臭氧吸收紫外线,气温下降;随后大气吸收了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温度持续上升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80120千米高空的流星来自太空的流星体在此燃烧大气密度极小距地面远,受到的引力小知识点10:大气受热过程1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地理意义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
15、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全球气候变暖(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常见现象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反季节农业,利用玻璃温室育苗等。塑料薄膜、玻璃能使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棚内或室内,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把热量传递出去,从而使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内。人造烟雾、浇水防冻。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常用人造烟雾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浇水可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水的比热容大,浇水可减小地表温度下降的速度和变化
16、幅度,减轻冻害。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3)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高海拔地区(以青藏高原地区为例)内陆地区(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湿润内陆盆地(以四川盆地为例)3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知识点11:大气受热过程核心知识点二: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1. 海陆风:因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导致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在基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前者称为海风,后者称为陆
17、风,合称为海陆风。海风陆风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2. 山谷风:由于山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风称“谷风”。到夜晚,风从山坡吹向山谷称“山风”。山风和谷风合称为山谷风。谷风山风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增温快,气流上升,气压低,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气流下沉,气压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山谷和盆地内形
18、成逆温,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加重大气污染程度。对谷底的农作物也会产生影响。问题探究:河谷为什么夜雨较日雨多?谷底的农作物和山坡上的农作物哪个地点更易受低温冻害?白天,山坡升温快(谷地升温慢),盛行上升气流,谷地盛行下沉气流,以晴天为主。夜晚,山坡降温快,(谷地降温慢),山坡上空冷却了的空气不断沿山坡下沉,河谷中的暖湿空气被迫抬升,由于气温降低而形成云雨。同理冬季的夜晚,谷底的农作物比山坡上的农作物更易受低温冻害,也是这个道理。3. 城市风: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在城市与郊
19、区之间形成城市热岛环流。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期末复习二:(第三、四章知识点)知识点1:水循环的环节水循环的概念:是指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圈、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层中的运动过程)。类型环节名称海上内循环A蒸发,B降水海陆间循环A蒸发,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G地下径流,H下渗陆地内循环D降水,I蒸发,F植物蒸腾知识点2:水循环的类型及作用不同区域间的水循环过程具有的特点及作用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发生领域海洋和陆地外流区之间海洋上陆地上(内、外流区兼
20、有)循环过程示意图特点、作用参与水量较大,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体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参与水量最大,占水循环的90%左右参与水量很小,只对陆地水体进行更新易错点拨:外流区域既发生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知识点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有利影响1. 修建水库,拦蓄洪水,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可以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2. 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3.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了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
21、地表径流。4. 城市地面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5. 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不利影响1. 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蒸腾,使空气中的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2. 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知识点4: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2. 联系四大圈层,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3. 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4. 塑造地表形态。核心知识点5:海水的温度 1.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海水温度及其变化主要取决于热量
22、平衡即收入与支出平衡。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除此之外,还受气象、沿岸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2. 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海水温度规律水平方向同一海区夏季水温较高,冬季水温较低不同纬度海区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相同纬度海区暖流经过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垂直方向总趋势水温由表层向深层递减,1 000米以下温度变化不大时空变化主要存在于海水表层,水层越深,变化越小 3. 海洋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海洋对气温有很大的调节功能,当太阳辐射强的时候,海洋能吸收大部分辐射热,并通过海水内部的热量交换,将大量热量储存起来。当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人教版 2019 高中地理 必修 一期 复习 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0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