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丰顺县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揭阳市、丰顺县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揭阳市、丰顺县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揭阳市、丰顺县广东省揭阳市、丰顺县 2022 届高三下学期届高三下学期 3 月联考语文试题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新乡贤文化建设以其深厚的历史传承和创新性的当代建构,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时代诉求。 在今天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进程中,新乡贤的时代角色十分突出。他们很多人出自于乡村,成就于城市;成长于乡土,弄潮于商海,在乡村与城市的内在关联上,具有天然独特的优势。在现代化进程的趋势中,从基层乡土去看中国社
2、会或文化的重建问题,主要是怎样把现代知识输入中国经济中最基本的生产基地乡村里去。 作为输入现代知识必须的人这一的媒介,新乡贤的社会建构,具有尝试破解百年中国乡村社会发展困境的珍贵价值。 传统中国文化深植于乡土之中,人和地在乡土社会中有着感情的联系,有着一种桑梓情谊-落叶归根的有机循环中所培养出的精神。在中国家族、乡土文化传承中,具有深厚的根系和广阔的脉系。乡土文化的有机循环,一如费孝通先生所言:从农民一朝的拾粪起,到万里关山运枢回乡止,那一套所系维着的人地关联,支持着这历久未衰的中国文化。新乡贤文化建设无疑秉承和凸现着这一传统文化的底色。 (摘编自王先明“新乡贤”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建构超然客公众
3、号) 材料二: 城镇化已经变成成了一个滋味复杂的命题,近 20 年以来,它陆续将诸多治理困境呈现给了转型中的中国。在这当中,乡村空心化、乡村文化断裂、农村社会治理失败尤其令人忧心。人们的普遍感受是,中国乡村已经被一路高歌猛进的城镇化抛在了身后。正气喘吁吁地奔跑在它狭长的影子中。 稍微盘点下就会发现,近年来以城镇化为关键词的农村报道少见正面的消息,浙江上虞乡贤文化确实是难得的例外。在这里,公共服务普及、基层民主建设与乡土文化的延续,公序良俗的形成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一个兼具乡土性与现代性,既存续了人文精神,也展现了现代公共治理规律的新型乡村模式,呈现在人们眼前。 乡土社会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
4、征的地方,也是中国现代转型中最艰难的部分。费孝通先生曾言, 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现代社会是法理社会,乡土社会是礼俗社会;现代社会崇尚契约精神,乡土社会通行伦理规矩,简单嫁接与拿来主义在这里是行不通的。成功的乡土社会治理,需要礼乐政刑综合为治,需要从现代公共治理和传统人文精神中找到双重支点。 上虞的乡贤文化,正是对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乡贤是从乡村走出去的精英,他们回乡安度晚年,不仅能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支援新农村建设,还能以自身的文化道德力量教化乡民、泽被故土。他们既了解乡土文化心理,又熟谙现代社会规则,既经历过传统文化熏陶
5、,又具备了现代人文精神。他们离乡与返乡的过程,正是在文化意义上打通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过程,而他们返乡支援农村建设的过程,也是乡土社会启蒙和转型的过程。 因此,对乡村治理而言,发挥乡贤作用、培育乡贤文化要会用劲、用巧劲。上虞的做法有其地域特色,是地方政府有效探索的成果,但其所体现的方法论,当是中国乡土社会转型和城镇化的必然选择。它以自身的成功再次重申了两个判断:一、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智慧,二、中国社会必须以自身文化为基点完成现代转型。今天我们所致力于探索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以这两个判断为前提。 招商引资不算难,打造特色经济不算难,将某一地的 GDP 提升到某一数字
6、也不难。对于城镇化中的乡村,最难的是继承和重塑乡土文化,重新找到自身角色,搭建一个法情允谐的基层治理构架,找到公共治理规则与传统礼俗的最佳平衡点。上虞的乡贤回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也为乡村治理命题设置了一个讨论层次,应该有更多的探索在这个层面上进行。 (摘编自浙江“乡贤文化”与乡村治理的采访和思考) 材料三: 乡贤文化要新在与核心价值观的契合上。乡贤,过去多指有文化、有识见又善行乡邻的贤达之人。有史以来,乡贤就是维系中国乡村运转的重要力量。乡贤文化作为管理文化在中国乡土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绵延不绝,显有其相当的存在价值与现实意义。然而,也应看到,我们现在涵育的乡贤文化,其主体不仅有别于旧时代
7、乡贤,而且文化内涵既应传承过去见贤思齐、 崇德向善的重要要素, 更有着契合并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指向。况且,并不仅仅是有文化、能说会道的就是新乡贤,根本是要紧密联系乡村实际,围绕核心价值观在农民群众中的确立与弘扬来干事情、做贡献。明乎此,新乡贤才具有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目标。乡贤文化的涵育才能保障社会主义特质的新方向。 新乡贤的确立成长与新乡贤文化的培育涵养,并非一蹴而就,既需要在火热的新农村建设中锻炼提高,更需要在核心价值观的落细、落小、落实上构建养护,还需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社会贤达反哺桑梓、造福乡里,扶持新乡贤,推介发展新乡贤文化。 (摘编自姬建民涵育“乡贤文化”贵在其“
8、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新乡贤文化”建设需要以中国乡土文化为底色,也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创新为引领。 B近年来农村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很多负面报道,这都是“乡贤文化”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造成的。 C材料二在实践中为材料一提供了观察样板,这一样板可能具有个性特点,但也反映了一些共性问题。 D材料三对乡贤进行了符合时代价值观的定义,这里的“新乡贤”和材料一、二中“乡贤”的含义相同。 2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想要破解百年中国乡村社会发展困境,需要大力发展经济,也需要培育更多“新乡贤”重建乡村。 B我国城镇化让人们滋味复杂
9、,是因为城镇化给农村带来了许多治理困境,更因为其取得一些成绩。 C只有落实好浙江上虞做法重申的两个判断,才能做到中国乡土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D“新乡贤”的确立成长与“新乡贤文化”的培育涵养需要多方发力、多点突破,不能急功近利。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是看人民怎么去应用这些设备。” B“社会秩序范围着个性,为了秩序的维持,一切足以引起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 C乡土社会里的权力结构“在人民实际生活上看,是松弛和微弱的,是挂名的,是无为的”。 D“传统的形式是不准反对的,但是只
10、要表面上承认这形式,内容却可以经注释而改变。” 4材料三第一段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5新乡贤相比旧时代乡贤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二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4 小题,小题,16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从淦女士到冯先生从淦女士到冯先生 作为教师的冯沅君 张可礼 冯沅君是五四后涌现出的杰出女作家,以淦女士等笔名而广为人知。她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还是一位一辈子都在教书育人的教师。冯沅君的情趣和爱好是多方面的,她到高等院校任教以后,虽然对上述的多方面的爱好仍有兴趣,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她能做到割爱,始终把
11、主要精力投用在教学和教书育人上。 冯沅君一生讲过多门课程, 除了基础课外, 还开设了几门选修课。 她在讲授时, 基于讲稿,但又从不照本宣科。研究文学史、作家作品属于人文学科,其中有一些属于基础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的丰厚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 教者和听者重在体悟、 体验。 冯先生讲文学史、作家作品,感情特别投入。1949 级学生吕家乡回忆:冯先生讲课则富有感情。有一次讲到王维的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她按照三叠的方式朗诵了一遍,语流很快,像绕口令一样,引得同学们大笑。还有一次讲到明代散曲家王磐的咏喇叭,冯先生又朗诵又表演又赏析,我至今还记得她眉飞色舞的神态。冯先生课堂教学的情感投入,1949 级学
12、生赵淮青也铭记不忘:有一次,她讲苏东坡的词念奴娇,一字不落地背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她的讲解,完全沉浸在作品中,洋溢着对千古名篇的挚爱。我还记得她在讲台上踱着步子,目光凝视前方的风度神态。这首词写得大气磅礴,她讲得也铿锵有力。先生虽外表纤弱,却传达出词中神魄飞扬的气势,把苏词的感情发挥到极致,自然也难忘。冯先生讲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时,又完全是另一种气氛。又是一次一字不落地朗诵,声音低回,如泣如诉,充满似水柔情,字字送进听者的耳膜,令人肃然动容。无意间,发现她的眼角闪烁着晶莹的泪光。沅君先生很推崇元代杂剧大家关汉卿,高度评价关汉卿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窦娥冤这部作品。当
13、她朗诵到不伏老中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时,声音高亢壮烈,富于感染力,也透露出她爱憎分明的性格。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每篇作品都是独特的,不同的作品情调也不同。冯先生讲授时,针对不同的作者作品,设身处地,满怀真挚的感情,讲出了真情别调。 冯先生讲课,常有顿悟,随时随地发挥。1953 级学生郭同文回忆,1954 年春,冯先生讲授岑参的诗歌, 此时, 她虽然大病初愈, 但讲起课来却精神焕发、 口若悬河, 声音铿锵有力。她绘声绘色地分析了岑参写边塞风光的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当讲到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时, 她望了望窗外:
14、 校园里梨花盛开, 洁白如雪,阵阵春风扬起片片梨花飞舞。她满含深情地讲道:诗人用春风比北风,用梨花比雪花。何等深切,何等独特!同时也表明了:寒冷的日子里也蕴含着明媚春意来临,显示了诗人在严寒中的乐观情怀!自古以来,写春风的诗歌甚多,而用春风比北风的诗,这却是首创。 冯先生特别重视课后辅导这一环节。她同课堂教学一样,认真负责,而且有自己的探索和特点。重视个别辅导,也重视集体辅导。 冯先生个别辅导多是在她家中。她为了辅导有针对性,事先尽量汇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认真准备,然后细心地讲解。1955 级学生吴长华回忆: 那时我们高年级要准备写学年论文,我选的题目是论,每一周总有一晚上要到她那里去。每次到
15、她家里,她总是早已等在会客室里了。那时她身体不好,没讲几句话,就常常要咳嗽,可是她还是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辅导、讲解。在讲解前先朗读一遍。使我惊奇的是她身体那么弱,朗读却是铿锵有力,节奏性很强,至今仿佛仍在我的耳边回响。她对我们很亲切,没有一点教授的架子,对我们提出的哪怕是幼稚的问题,也都认真解答。(超然客公众号 有删改) 文本二: 冯沅君的作品中无一例外地浸染了古典诗词的艺术情调。冰心擅长诗化的白描,并常常引用或化用古典诗词的词句: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斯人独憔悴)这种特征亦体现在冯沅君的小说中,如慈母题下引孟郊的诗游子吟,劫灰集题词引诗经中小雅节南山的诗句等等,几乎是惯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16、,冯沅君还在某一篇作品中引用古诗的句子或自作诗词来表达主人公特定的心理活动。如误点中引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隔绝中嵌进一首长达四节的新诗,都和作品的情节和主人公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活动、情绪特征相吻合,起到了极好的烘托作用。冯沅君这一创作上的特征,无疑和她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有关。这一特征使她的作品更加深入人心,深得新文学初期受过古典文学熏陶、训练的读者的喜爱。总之,她的作品别具一格,很有特色。 (摘编自百度百科)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中用“杰出”“卓有成就”“教书育人”分别修饰“作家”“学者”“教师”显示出冯沅君各方面成就的大小。 B冯沅君是位女
17、老师,文本一的作者却尊称她为“冯先生”,因为“先生”也可以称呼有较高身份、声望的女性。 C“冯先生讲课,常有顿悟”,有时是善于联想,由古诗中的描写与身旁景物进行联想,悟出新的见解。 D冯先生在教授文学作品时深受学生称赞,在小说创作上深得人心,都与她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有关。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本一中, 通过冯先生的学生的文字进行侧面描写, 写出了冯先生讲授文学作品时的神态。 B文本一中,引用冯先生学生的回忆时,除指名道姓外,还说明其年级,这增强了真实性。 C文本一中,两次把冯先生纤弱的身体与授课的铿锵有力进行对比,表达对其身体的担忧。 D 文本二
18、中, 将冯沅君的创作风格与冰心的创作风格进行类比, 突出冯沅君作品的艺术情调。 8请结合文本一的正副标题,分析作者是怎样处理作品素材的。(4 分) 9文本一指出冯沅君讲授作家作品时的主要特点是“真情别调”,请根据文意,结合具体内容,对“别调”这一特点进行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分) (一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5 小题,小题,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窦参,字时中。少以门荫荫,累官至万年尉。时同僚有直官曹者,将夕,闻亲疾,请参代之。会狱囚亡走,京兆尹京兆尹按直簿,将奏,参遽请曰:彼以不及状谒,参实代之,宜当罪。坐贬
19、江夏尉,人多义之。累迁奉先尉。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参捕理芬兄弟当死,众官皆请俟免丧,参曰:子因父生,父由子死,若以丧延罪,是杀父不坐也。皆正其罪而杖杀之,一县畏伏。转大理司直。按狱江淮,次扬州,节度使陈少游骄蹇,不郊迎,令军吏传问,参正辞让之,少游悔惧,促诣参,参不俟济江。还奏合旨。 时婺州刺史邓珽坐赃八千贯, 珽与执政有旧, 以会赦, 欲免赃。 诏百僚于尚书省杂议,多希执政意,参独坚执正之于法,竟征赃。除监察御史,奉使按湖南判官马彝狱。时彝举属令赃罪至千贯,为得罪者之子因权幸诬奏彝,参竟白彝无罪。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
20、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然多率情坏法。 初定百官俸料,以尝为司直,党其官,故给俸多于本寺丞;又定百官班秩,初令太常少卿在左右庶子之上,又恶詹事李升,遂移詹事班退居诸府尹之下,甚为有识所嗤。每宰相间日于延英召对对, 诸相皆出,参必居后久之,以度支为辞,实专大政。参无学术,但多引用亲党,使居要职,以为耳目,四方藩帅,皆畏惧之。李纳既惮参,馈遗毕至,外示敬参,实阴间之。上所亲信,多非毁参。贬为驩州司马。参时为左右中官中官深怒,谤沮不已,赐死于邕州武经镇,时年六十。 (选自旧唐书 窦参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
21、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B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C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D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劳而取得做官等权利。文中指窦参获得官职。 B京兆尹,官名,国都所在的地区的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科举等事务。 C对,文
22、中指古代朝臣定期轮流向皇帝陈献个人对国事的意见,并回答皇帝的问题。 D中官,即太监,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窦参看重情义,被人称赞。曾有同僚请窦参替他值班,恰逢当晚狱中囚犯逃亡,上司过问此事;窦参替同僚说情,主动承担责任,被时人称赞。 B窦参执法严厉,威震全县。曹芬殴打妹妹,曹父劝阻未果投井而亡,众人请求待曹芬兄弟守丧后再处决,窦参不依,立即杖杀曹芬兄弟,全县畏惧。 C窦参不惧权贵,为人刚直。在讨论对邓珽贪赃的处罚时,很多人迎合权贵的意思,只有窦参坚持原则;马彝被县令检举贪赃,窦参审查后判马彝无
23、罪。 D窦参为官专权,被人诋毁。窦参任用亲党把持要职,监察百官,内外官员都怕他;皇帝的亲信纷纷指责诽谤他,他被贬到驩州任职,最终在路上被赐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参正辞让之,少游悔惧,促诣参,参不俟济江。(4 分) (2)李纳既惮参,馈遗毕至,外示敬参,实阴间之。(4 分) 14文中说“(窦参)甚为有识所嗤”。请概括说明窦参被有见识的人讥笑的原因。(3 分超然客公众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落日忆山中 李白 雨后烟景绿,晴天散余霞。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 愿游
24、名山去,学道飞丹砂。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诗是诗人观看落日心有感触所作,题中的“忆”字暗藏感情,意蕴丰富。 B.雨后原野翠绿,晴空里余霞漫天,绮丽无比,“余霞”一词紧衔诗题而来。 C.五六两句急转,花开花落,美景易逝,又时逢天晚,令人咨嗟,触人心怀。 D.本诗语言清新雅致,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与陶渊明诗风相近。 16. 李白为何“愿游名山去”?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离骚中,屈原面对群小诬陷、风气败坏的环境,在发出忧愁苦闷、走投无
25、路的慨叹后,仍坚定地表示_,_。 (2)李商隐的锦瑟中_,以蜀王杜宇典故表现内心的凄怨;而_,以南海鲛人传说抒发内心的悲哀。 (3)“红旗”以其鲜艳的色彩、独特的意象,被很多古代描写边塞、表现军旅生活的诗歌使用,如“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9 分) 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秀丽神奇的中国山水画哺育了唐诗、【甲】宋词空前绝后的绚丽和辉煌,成就了王维、吴道子、米芾、张旭等震古烁今的丹青宗师和绘画巨匠。而中国的山水自然,又是拥裹着风花雪月,夹缠着离愁别绪,浸渍着爱恨怨忧的历史境况和人生体验。在平平仄仄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揭阳市 丰顺县 2022 届高三 下学 联考 语文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0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