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广东省韶关市高考一模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届广东省韶关市高考一模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广东省韶关市高考一模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韶关市韶关市 20222022 届高三综合测试届高三综合测试地理地理试题(一)试题(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分,共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岀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分。在每小题给岀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2 年后,中国产业出现向外双路线输出的现象:低端产业向东南亚相关国家转移,部分制造业及一些高端产业向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转移。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导致中国产业双路线输出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产成本变化 B. 市场需要的变化 C. 资源需求的变化 D. 生产要素的变化 2. 美国
2、、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能吸引制造业回流的条件主要有( ) 政策扶持 劳动力价格降低 需求量剧增 机器代人的普及 A. B. C. D. 3. 为应对双路线产业输出格局,我国可以( ) 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竞争 完善基础设施,承接产业转移 发展国际贸易,积极扩大国际市场 主动开展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 A. B. C. D. 【1 题详解】2012年-至今,全球正在进行第五次的产业大转移,中国经过 30多年的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的同时,中国的人口数量红利逐步消退,2012 年达到“刘易斯拐点”,此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于东南亚等后发国家和地区的成本优势已不复存在,同时在综合营商
3、环境、科技创新等方面则仍与发达国家存有较大差距。 劳动力、 土地等成本因素影响较大的纺织等低技术行业开始向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政策优惠更具优势的越南、柬埔寨、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印度等南亚国家转移。故本题选 A。中国在市场需要方面依然很强劲,资源需求的变化、生产要素的变化也不明显,BCD错误。故选 A。 【2 题详解】近年以来,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均以重振制造业作为振兴实体经济、走出经济困境的重要抓手,推出了再工业化战略、工业 4.0 战略、工业互联网战略等制造业振兴战略,劳动力、资本、信息和知识等要素配置和效率进一步优化。此外,为吸引制造业投资,美欧诸国出台了一系列土地、税收、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
4、惠政策,因而综合成本要素、营商环境与技术效率的优势凸显,吸引了大量制造业回流和全球制造业投资。政策扶持正确,但是发达经济体国家的劳动力价格较高,错误;需求量并没有剧增,错误;机器代人的普及,可以缓解劳动力价格高的劣势,正确。故本题选 C。 【3 题详解】全球产业转移的基本逻辑是不断寻求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价格“洼地”的过程。时移世易,在近年来成本比较优势不复存在形势下,低端制造转移东南亚、高端制造回流欧美的第五次产业转移, 又成为中国实体经济“空心化”和经济断档下行的主因素。 当前, 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和国际 经贸规则重构、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给我国开放型
5、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了倒逼压力。打造开放型经济升级版,我国需要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完善基础设施,承接产业转移,主动开展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因此正确,而发展国际贸易,积极扩大国际市场,会加强对外的依赖程度,对我国产业升级改造不利,因此错误。故本题选 D。 我国不同等级城市的毕业生流动情况差异较大,下图是 2018 年我国 39 所(其中一线城市 14 所)“一流大学”本科毕业生在不同等级城市间流动路径及比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 2018年我国 39 所“一流大学”本科毕业生的主要流向为( ) A. 同等级城市内部流动 B. 流向一线城市 C. 新一线城市内部流动 D. 流向二线
6、城市 5. “一流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流向将会( ) A. 促进不同等级城市均衡发展 B. 增加流入城市的经济活力 C. 促进不同等级城市等级提升 D. 减少流出城市的就业机会 6. 新一线城市为吸引更多的“一流大学”本科毕业生,可以( ) A. 调整“一流大学”学科建设 B. 优化产业的空间布局 C.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D. 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4 题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图中显示 2018 年我国 39 所“一流大学”毕业生,由二线、三线流向一线或者新一线城市居多,不是同等级的城市内部流动,故 A 不选;流向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的毕业生比例较大,所以主要流向一线城市,故 B
7、 正确;新一线城市流入一线城市的占 26.52,也有一线、二线、三线城市流入,所以不是内部流动,故 C 不选;由一线、新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流入二线城市的比例并不大,故 D 不选。答案选择 B。 【5 题详解】观察图中信息可知,“一流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流向,大多流向一线或者新一线城市,二线、三线城市人才流失,与一线城市距离将逐渐增大,故 A 不选;高校毕业生的流入,将对流入城市带来大量的人才,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就增加了城市的经济活力,故 B 正确;大量毕业生流入一线或新一线城市,将大致二线三线城市发展缓慢,城市等级提升速度降低,故 C 不选;毕业生的流出,将给流出城市留下更多的就业机会,故 D
8、不选。答案选择 B。 【6 题详解】 根据题意, 新一线的大城市要更加快速的发展, 吸引大学生的流入。 调整“一流大学”学科建设,是针对所有城市的,不是单一对新一线城市的,专业建设,不一定就匹配新一线城市的建设,故 A 不选;优化产业的空间布局, 不能吸引大量的一流大学大学生, 因为一流大学大学生是高薪技术人才, 故 B 不选;新一线的城市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完善,且一线城市也能做到,因此不能吸引本科毕业生,故 C 不选;本科大学毕业生,有知识、文化和理想,想要创业或者更好的工作,因此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是可以吸引大量本科毕业生的,故 D 正确。答案选择 D。 矶头是长江中下游的独特地貌 (如下图)
9、 , 突出江中, 形如半岛。 矶头的存在对于河流有着重要的作用。完成下列小题。 7. 长江中下游河岸矶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下游河流流速快,河流侵蚀能力强 B.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侵蚀能力强 C. 河岸基岩的岩性坚硬,抗侵蚀能力强 D. 河岸植被覆盖率较高,抗侵蚀能力强 8. 长江中下游河岸矶头对河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 降低流速防洪护堤 B. 为生物提供栖息地 C. 增加河道水域面积 D. 减少河道泥沙淤积 9. 长江中下游河岸可利用矶头及附近水域( ) 修建码头 开发农田 开展旅游观光 发展水产养殖 A. B. C. D. 【7 题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10、长江中下游河岸矶头主要是由于岩石坚硬,河流的流水侵蚀作用无法完全侵蚀,形成形如半岛的矶头,故 C 正确;长江中下流流经地区起伏较小,流速较慢,侵蚀作用较弱,故 AB 不选;图中显示矶头植被覆盖率较低,故 D 不选。答案选择 C。 【8 题详解】观察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长江中下游河岸矶头,形如半岛,阻挡了长江河流速度,泥沙淤积程度加强,导致河道水域面积有所减小,故 CD 不选;图中显示矶头处植被覆盖率低,且河岸较陡峭,不适合生物栖息,故 B 不选;但矶头可以降低河流流速,起到防洪护堤的作用,故 A 正确。答案选择 A。 【9 题详解】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长江中下游河岸的矶头及其附近水域由
11、于深入江中,水深,水流速度较慢,可以修建码头,故正确;由于比较陡峭,开发农田较为困难,且可能破坏其生态环境,故不正确;独特的矶头风光,可以开发旅游观光项目,达到生态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故正确;矶头处于江中区域,长江在暴雨季节,河水暴涨,易发生水患,冲走鱼类生物,造成损失,故不正确。正确的是和,答案选择 C。 冰架是指与大陆架相连的冰体延伸到海洋的部分。强风作用会使冰架脱离大陆冰体,漂向低纬海区形成漂移的冰山。下图为根据卫星微波遥感数据绘制的 1999-2010 年南极洲威德尔海及周边海域冰山漂移轨迹。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 19992010 年威德尔海及周边海域冰山的漂移轨迹是( ) A.
12、 先向西北,再向西 B. 先向东北,再向西 C. 先向西北,再向东 D. 先向东北,再向东 11. 在讨论南极冰山监测手段时科研人员对比了可见光和微波两种类型遥感,考虑到感光性的差异,科研人员最终选择了微波遥感,主要是考虑到南极地区( ) A. 冬半年白昼短 B. 全年风力大 C. 水汽多云层厚 D. 下垫面差异大 【10 题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德尔海纬度较高位于南极圈内,受极地东风(偏南风)影响, 海域内的冰山向西北方向漂移, 故排除 BD; 出了北极圈以后, 进入中纬度地区, 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冰山向东移动,故 A 不选,C 正确。答案选择 C。 【11 题详解】根据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广东省 韶关市 高考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1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