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2 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时至今日, 新媒体艺术已经涉及一切艺术领域, 涵盖所有艺术门类, 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 “融合”与“跨界”。 所谓“融合”即“艺的融合”,原本受到各自媒介限定与技术影响的各个艺术门类,在数字化的新媒体平台的作用下,彼此间产生了融合,衍生出新的艺术现象,艺术和艺术之间、艺术和非艺术之间的边界逐渐变得模糊,甚至被突破。这种融合具体表现为艺术媒介的融合、艺术语言的融合、审美意象的融合、审美体验的融合。
2、我们用“多媒融合”这一概念来概括新媒体艺术的这一基本特征。 “多媒融合”,字面意思是多种信息媒介的融通整合。其技术背景是数字化的新媒体,不仅可以记录、还原视听形象信息,而且可以记录还原包括味觉、嗅觉、触觉和运动感觉等感官属性信息,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息记录语言,能实现艺术形象记录和造型语言的最终统一。因此“多媒融合”的深层含义是指,新媒体实现了艺术形象和造型语言的最终统一,从而建构了一种多媒融合的艺术语汇,搭建起了一个多媒融合的艺术平台。 所谓“跨界”即“人的跨界”,也就是艺术主体的跨界行为,既包括非艺术家跨界到艺术领域,也包括某一门类的艺术家跨界到其他艺术门类,还包括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与
3、接受主体(欣赏者)之间的跨界。在中国,20 世纪 80 年代第一波新媒体艺术实践主要是被新思潮而不是被新技术催生的。当然,凡事不可一概而论。中国新媒体艺术中的跨界现象的背景既包括新媒体技术的推动,如互联网之于网络文学,也包括西方新媒体艺术的影响,如电子音乐、新媒体舞蹈等。 新媒体艺术跨界的向度包括向内的内涵式跨界与向外的外延式跨界。以电子音乐为例,内涵式跨界主要表现为从“乐音”到“噪音”声音的拓展以及从“调性”到“无调性”的音乐手法与类型的突破。 但尽管出现了拓展与突破,它仍然属于音乐艺术范围内的跨越,并未突破音乐的边界。而外延式跨界则表现为从听觉到视觉、从时间到空间的跨越和突破,已经超越了音
4、乐艺术的边界,跨进了其他艺术领域。如作曲家程伊兵的乐中书就是这种跨界的典型作品。作品将书法者现场书写苏轼前赤壁赋的动作通过传感装置控制电子音乐,与现场的“电子化”古琴演奏和人声吟唱等其他音乐声部进行现场合成,再现古战场惨烈的厮杀场面,演绎中国古代文人旷达悠远的怀古心境,而作品的视频投影则着力表现中国书法艺术的下笔、提笔、运笔的动静、轻重、疾徐、曲直等韵律变化,为音乐的表达提供了更细腻丰富的表情元素。 我们应辩证而非绝对地看待新媒体艺术中的跨界与融合。它们是新媒体艺术的重要特征,却不是新媒体艺术的本质;它们是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但不是新媒体艺术的追求目标。当下,我国新媒体艺术实践中的“跨界”总
5、体上还是在“守界”前提下的跨界,是在传统艺术门类框架下的跨出和跨进。而我国新媒体艺术实践中的多媒融合,总体上也停留在多种固有的艺术媒介语言的联合运用层面上,距离真正意义上多媒融合的新型艺术语言的要求尚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摘编自许鹅融合与跨界:新媒体艺术的特征与发展趋势,文艺报2022 年 1 月 10 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媒体艺术的“融合”是“艺的融合”,是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融合,“多媒融合”是其基本特征之一。 B. 新媒体可以记录、还原视听形象信息和感官属性信息,因而能实现艺术形象和造型语言的统一。 C. 新媒体艺术的“跨界”,其艺术主体
6、不限于不同门类的艺术家,艺术家和欣赏者之间也可以跨界。 D. 当下,我国新媒体艺术实践中的“跨界”还局限在传统艺术门类框架下,总体上还是内涵式跨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三两段先概述“融合”的内涵和表现,再引出“多媒融合”的概念,最后重点阐述这一概念的深层含义。 B. 第五段援用作曲家程伊兵创作 乐中书 这个事例, 是为了论证“外延式跨界”具有更强大的艺术表现力。 C. 文章结尾指出“跨界与融合”是新媒体艺术的重要特征而非本质, 是趋势而非目标, 是对前文的补充论述。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诠释了新媒体艺术中“融合”和“跨界”的含义、背景
7、、特点等内容,层次明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新媒体艺术的“融合”与“跨界”已有 20 年历史, 但距离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与“跨界”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B.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融合全息扫描等前沿技术,用舞蹈语汇演绎名画千里江山图,是典型的新媒体艺术。 C. 新媒体艺术的“融合”一般只需要数字化技术的支持、 催生, 而新媒体艺术的“跨界”, 还需要新思潮的推动。 D. 内涵式跨界并没有突破某一艺术的边界,而外延式跨界则跨进了其他艺术领域,后者的艺术效果更具魅力。 【13 题答案】 【答案】1. D 2. B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
8、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总体上还是内涵式跨界”错误,文中说的是“当下,我国新媒体艺术实践中的跨界总体上还是在守界前提下的跨界,是在传统艺术门类框架下的跨出和跨进”,“守界前提下的跨界”不能等同于“内涵式跨界”,偷换概念。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是为了论证外延式跨界具有更强大的艺术表现力”错误,文章第五段,作者援用作曲家程伊兵创作乐中书这个事例是未来解说外延式跨界的特点。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A“已有 20 年历史”错误,我国新媒体艺术的“融合”与“跨界”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有了
9、。 C“只需要数字化技术的支持、催生”错误,“融合”与“跨界”是新媒体艺术的共同特征,不能说“融合”就不需要新思潮的推动。 D“后者的艺术效果更具魅力”错误,于文无据,文章并未对内涵式跨界的艺术效果和外延式跨界的艺术效果进行比较。故选 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竞争格局中,目前仍是美国“一家独大”,而我国的自给率仍然很低,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突破我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难关,半导体产业的国产替代成为大势所趋。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公开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 6 月,我国芯片的自给率只有
10、 26.6%,其中汽车芯片的自给率更是低至 5%。正是因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自给率较低,所以许多芯片都需要从海外进口。中国海关数据显示,我国是当前全球芯片进口大国,从 2018 年到 2020 年,连续三年,中国的芯片进口额均超过了3000 亿美元。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来支持半导体产业的发展。2020 年 8 月,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制定出台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应用、国际合作等八个方面政策措施。随后,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
11、,将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以此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目前,国家正大力着手半导体行业的布局,如提出要在 2025 年实现国产芯片 70%自给率的目标,成立国内首所芯片大学,并投资 5000 亿元打造国内最大的集成电路基地“东方芯港”,几乎涵盖芯片产业所有的细分领域。 (根据人民日报、前瞻网等相关报道整理) 材料二: 芯片制造技术体现了目前人类精密制造的最高水平。精密制造业是中国跟世界先进水平相差最远的领域,所以我们不能制定一个太乐观的赶超时间表。 芯片制造分五个阶段,前三个阶段是:第一,把沙子,也就是二氧化硅,转化成多晶硅;
12、第二,把多晶硅提炼成单晶硅,再把单晶硅切成一个个圆盘,也就是晶圆;第三,在晶圆上制造各种器件。前两个阶段都很难,第三个阶段又是难中之难。光刻就是其中的核心技术。 在光刻技术领域,中国的中微半导体在刻蚀机方面是世界领先的,不过在很多其他步骤上我们是落后的,有非常多的缺陷。我们没有高端的光刻机,也没有高质量的光刻胶。 现在制造一个芯片需要经过 300 至 500 道工序,涉及精密机床、精密化工、精密光学等几乎所有领域的尖端技术,可以说芯片是现代工业技术的皇冠。 中国芯片业的落后,看似是一个点,其实反映的是一大片。所以唯一的正道,就是把所有这些门类的基础都补上,芯片业才能达到世界顶端水平。 (摘编自
13、袁岚峰中国芯片的正道何在?) 材料三: 2021 年,全球产业界“缺芯”所带来的影响逐渐扩大。从汽车到手机、电脑、网卡,再到家用电器的普遍涨价,令普通百姓也开始关注到芯片产业安全。 “缺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芯片的设计和制造人才。”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包云岗强调,作为芯片产业“皇冠上的明珠”,处理器芯片因设计复杂度高、难度大,相关设计人才面临巨大缺口,加快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据了解,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也遇到过类似的人才危机。其解决思路是把芯片设计的门槛降下来,让学生可以参与流片,并专门启动了相应的人才培养项目,迄今已培养了几万名芯片人才。 “加快处理器芯片设计专门人才培养,
14、是解决我国信息领域卡脖子问题的关键。”包云岗介绍,国科大 2019年 8 月启动的“一生一芯”计划,旨在通过让学生设计处理器芯片并完成流片,培养具有扎实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处理器芯片设计人才。 (摘编自罗旭“一生一芯”计划:破解芯片人才培养“卡脖子”难题)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自给率还很低,截至 2021 年 6 月,芯片的自给率只有 26.6%,汽车芯片的自给率只有 5%,大量芯片都依赖进口。 B. 我国提出要在 2025 年实现国产芯片自给率达 70%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还不是太容易,我们跟世界先进水平相差太大是其原因之一
15、。 C. 根据我国“十四五规划”,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重点是宽禁带半导体的发展,将打造国内最大的涵盖芯片产业所有细分领域的集成电路基地。 D. 芯片制造涉及精密化工、精密光学等几乎所有领域尖端技术,在其制造的前三个阶段中,“难中之难”的是第三阶段,而光刻技术是核心技术。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竞争格局中, 我国处于较弱地位, 这与国内相关企业“国产替代”意识不强不无关系,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 B. “十四五”时期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将重点突破先进存储技术、 集成电路先进工艺等, 研发重点是集成电路设计工具、重点装备等关键材料。 C.
16、芯片是现代工业技术的皇冠,处理器芯片是“皇冠上的明珠”,如能在处理器芯片设计上取得突破,信息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即可破解。 D.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芯片产业发展也遇到过危机,我们可以借鉴美国采取降低芯片设计难度的方法,来破解我国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中的难题。 6. 如何加快我国芯片产业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6 题答案】 【答案】4. C 5. B 6. (1)国家进一步重视芯片产业的发展,给予政策支持,加大投入;(2)不急于求成,全力攻坚克难,补齐精密制造所有门类的基础,掌握核心技术;(3)加快芯片设计人才,尤其是处理器芯片设计人才的培养。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
17、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C “十四五规划打造国内最大的涵盖芯片产业所有细分领域的集成电路基地”错误, 材料一第三段提到“十四五规划”,并没有提到“打造国内最大基地”这一内容;“涵盖”错误,材料一最后一段说的是“几乎涵盖”。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国内相关企业国产替代意识不强”错误,材料一第一段说的是“半导体产业的国产替代成为大势所趋”,并没有说“意识不强”。 C “信息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即可破解”错误, 过于绝对, 材料三说的是“加快处理器芯片设计专门人才培养,是解决我国信息领域卡脖子问题的关键”,是“关键”,并非一定就能。 D“采取降低芯片设计
18、难度的方法”错误,材料说的是降低芯片设计门槛,让学生可以参与。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可以筛选出具体做法的内容,可以找到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给出措施,还可以参考别国的经验。 由材料一“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来支持半导体产业的发展。2020 年 8 月,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制定出台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应用、国际合作等八个方面政策措施”“目前,国家正大力着手半导体行业的布局并投资5000 亿元打造国内最大的集成电路基地东方芯港”可知,可以从国
19、家层面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由材料二“精密制造业是中国跟世界先进水平相差最远的领域,所以我们不能制定一个太乐观的赶超时间表”“中国芯片业的落后,看似是一个点,其实反映的是一大片。所以唯一的正道,就是把所有这些门类的基础都补上,芯片业才能达到世界顶端水平”可知,中国当前面临的是精密制造方面的短缺这一问题,对此,不能急于求成,要补齐这些门类的基础,掌握核心技术。 由材料三“缺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芯片的设计和制造人才”“据了解,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也遇到过类似的人才危机。其解决思路是把芯片设计的门槛降下来,让学生可以参与流片,并专门启动了相应的人才培养项目, 迄今已培养
20、了几万名芯片人才”“加快处理器芯片设计专门人才培养, 是解决我国信息领域卡脖子问题的关键”可知,要加快芯片设计人才的培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南泥湾 侯发山 直到父亲去世,我才解开他身上所有的谜。 我刚刚懂事的时候,曾问过父亲:“大,我的爷爷奶奶呢,我怎么没见过他们?”父亲说:“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父亲说这话的时候,面无表情,冷冰冰的,吓得以后我再也不敢提这个话题了。事实上,父亲不是没有见过爷爷奶奶,是他没有印象了。我曾悄悄地问过母亲。母亲说她也不知道父亲的底细,父亲是“流浪”到他们村的,只说自己是个孤儿。后来,我查了查资料
21、,父亲是 1961 年来的。当时,自然灾害肆虐,好多人缺吃少穿,四处流浪,父亲所说的话应该属实。我所在的村子是米脂的一个小山村,有的是土地,只要不惜力气,便饿不死人。父亲可能是奔着这个来的。他当时 20 岁,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姥爷家没有男孩,看他老实、勤快,便收留了他。三年后,与同他年龄相仿的母亲成婚,算是入赘。我出生后,依照入赘的习俗,姓氏随母。 后来搞运动,父亲因为是外来人口且身份不明成了批斗对象,说他是国民党特务,经常被喊来叫去。他每次回来,身上少不了带着伤疤。母亲忍不住哭哭啼啼,他就瞪母亲:“哭啥哭?我还没死呢!”母亲不哭了,却还是不住地抹眼泪。有一天,那些批斗父亲的人来抄家,从家里
22、的地窖中找到一个保存完好的箱子,打开箱子, 里边有一个小包裹他们以为“铁证如山”, 没想到打开包裹, 竟是两张烈士证书, 一张是爷爷的,一张是奶奶的!至此,大家才知道,我的父亲是烈士遗孤,我爷爷和奶奶在抗战中牺牲了。 当时,我已经上初中,不是一般的懂事,我想知道更多的真相,也想为父亲讨个公道。父亲没好气地对我说:“战场上死的人多着呢,有的连个后代都没有,他们找谁说去?”说实话,我不只是想为父亲要个待遇,也想为母亲、为我讨点好处,看到父亲如此固执,我便死了心。 得知父亲的身份后,村里人才对他另眼相看,不再找他的茬儿。父亲难得“清闲”,一心一意地开垦荒地,除了下雨、落雪,他都在山上的旮旯角落忙活,
23、这里扒扒,那里垒垒,捡出石头,拔掉杂草,都给弄出大小不等、规则不一的地来。那时还是大集体,土地还没有分包到人,他把那些开垦出来的土地交给公家。有的地块小,其实根本算不上地,生产队不要,他便自己撒下种子,或菜,或庄稼。我记得有块“地”,年年收四五颗玉米,因为地块太小了,实在不能多种。 到了 1982 年,我已经上高中了。榆林市来了几个人,找到父亲,要落实政策,为他恢复工作。这时候,我才明白,父亲原在榆林市某厂矿工作。六十年代初,国家遭遇三年自然灾害,生活物资异常匮乏,父亲响应国家返乡务农的号召,主动报了名。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父亲拒绝了。来人不忍放弃,再三恳请,父亲说:“这里有吃有喝,我已经习惯
24、了。”父亲又说:“我已经四十来岁了,还去干啥?把岗位留给年轻人吧。” 不止榆林来的人失望,我和母亲也很失望。父亲不满我和母亲的表现,说:“当农民咋啦?种地吃粮,问心无愧。” 父亲的老家是河南的,他为什么没有回老家却来到了米脂?我说出了心中的疑惑。“老家没亲人了,那地方也难再说,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父亲说到这里,不自然地挠了挠头。当时母亲也在旁边,撇了撇嘴:“还老实呢。”父亲赧然一笑,算是回应母亲的嗔怪。 我没考上大学,回到了农村,曾有过外出打工的想法,都让父亲给堵了回去。 这时候,土地已经承包到户,父亲的干劲更足了。天不亮就带着我下地,晚上星星出来了,还在地里忙活。在我们那个村,年年就属我
25、家打的粮食多。吃不完,便积攒起来,遇到哪里有了难,捐,可劲儿地捐。为此,家人没少跟他闹别扭。 2021 年夏的一天,父亲忽然感觉身体不适。我要送他去医院,他说:“我知道自个儿的病,上医院白花钱。八十个春夏秋冬了,就是一台机器也该歇歇了。”尽管父亲这样说,我还是请了村医。村医诊断后,开了点药走了,临走他留下话:“赶紧准备后事吧。” 没过两天,父亲便溘然长逝。老人家临咽气的时候,用微弱的声音告诉我:“我是在南泥湾出生的,刚满一岁,你奶奶和你爷爷一道南下上了前线是南泥湾的南瓜汤、小米粥把我养活大的。我来到米脂,总想着离南泥湾近一些,有机会回去看一看。” 我依照父亲的遗愿,背着他的骨灰来到了南泥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山西省 晋城市 高三二模 语文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1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