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三首 教案
《21.古诗三首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古诗三首 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1 古诗词三首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课后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诵读这三首诗,并能背诵。默写枫桥夜泊 。 3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体会这首诗的意思,领会诗中所描写的情境及诗人的情感。 4培养自己对古诗的兴趣,并能在课后去搜集更多自己喜欢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诵读,领悟意境,领会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诗人生平简介。 课时安排 3 课时 第第 1 课时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导语设计 自东晋陶渊明、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田园诗派以来,他们的山水田园诗深受一些优秀诗人的称赞。到了唐代,它开始受到人们的推崇,王维、孟浩然就是这一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
2、作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一首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 。 二、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人。开元九年(721)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著有王右丞集 。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其诗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苏轼曾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三、课文讲解 (一)讲解近体诗的相关知识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时间分界为唐代,唐以后的诗称为近体诗。包括律诗,绝句和排律等几种,在字数上有五言、七言两种。近体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每一个节奏单位相
3、当于一个双音节词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一致。 三、课文讲解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续)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二)根据注释,疏通文意,在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三)诗歌解析,以整体把握诗歌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时间、地点、天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松、泉、石)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浣女归、渔舟下)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愿望) (四)品味鉴赏,具体分析诗歌 1品味鉴赏,感受诗中图画美。 (1)意象作为一首诗的主题和作者思想的载体,在历来的诗词鉴赏中占有相当
4、重要的地位。何谓意象呢?意象是指在作品中饱含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 提问:找出诗中有哪些意象。 明确:空山 新雨 明月 松林 清泉 竹林 莲 石 浣女 渔舟 (2)感受此诗的图画美(先请同学简单叙述,再由教师描述)。 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秋雨图。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第二幅“明月松间照”明月松林图。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第三幅“清泉石上流”明月清泉图。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5、 第四幅“竹喧归浣女”浣洗晚归图。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 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 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 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第五幅“莲动下渔舟”月夜采莲图。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这五幅画面总合空山雨后的秋凉, 松间明月的清光, 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2具体分析,领悟诗歌主旨。 (1)诗歌第一句说“空山新雨后”,诗
6、中明明有浣女、渔舟,诗人为什么说它是空山? 明确:因为山林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道山中有人了,所以更显得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在王维诗中“空”字出现频率之高,如: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哭孟浩然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鸟鸣涧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酬张少府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桃源行 三、课文讲解 (续) “空”理是佛教的基本教义,所谓“空”是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虚幻不实。王维受其
7、母的影响,通过接触禅宗,对佛教有了深刻的理解。佛教讲究“四大皆空”, 在诗人的眼里, 一切胜景浮名都不过是一“空”而已! (2)颈联的词序可以作怎样的改动?改了好还是不改好?为什么? 明确:可以改为“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 ,改了不如原来的好,因为一来是为押韵的需要, 二来这样才符合生活的实际, 因为浣女是隐在竹林中,渔舟被莲叶遮蔽, 听到竹林内的喧闹声才知道浣女, 看到莲动才看到渔舟,这样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三是可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增添情趣,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 (3)颔联和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和作者要创造的寂静、宁谧的环境是否和谐?为什么? 明确:和谐。浣女、渔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1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1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