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中考阅读与理解类问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中考阅读与理解类问题(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中考阅读与理解类问题(含答案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阅读与理解类问题阅读与理解类问题 一、阅读理解题一、阅读理解题 中考物理“阅读理解题” ,也叫做“信息给予题” ,是近几年各地中考试卷中频繁出现的新题型它是声、光、电、力、热等知识拓展和延伸通过阅读、理解、思考和分析从中筛选出有关的信息,然后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问题 二、解题方法技巧二、解题方法技巧 第一步:阅读信息通过阅读,了解信息的主要内容,理解材料涉及的物理知识。 第二步:发挥联想将背景中的信息,转化为熟悉的物理现象、物理知识,排除与问题无关的干扰信息。 第三步:提炼信息结合问题,提炼出信息中的解题信息。 第四步:解决问题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抓住关键词语,准确的利用物理知识解题。 【
2、例题【例题 1】(2020 苏州苏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伽利略的温度计及热电阻 16 世纪,伽利略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制作过一种最早的温度计。据他学生描述:伽利略取一个鸡蛋大小的玻璃泡,将其接到一根约半米长的细玻璃管一端,用手掌将玻璃泡握住,使之受热,然后倒转插入水中,松开手待玻璃泡冷却后,水会升高二三十厘米,用水柱上升的高度来表示手掌的温度,如图甲所示。 温度能明显影响金属导体和半导体的导电性能。金属的导电性能会随温度增加而减弱,与金属不同,有些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会随温度增加而增强。如图乙所示是一种金属导体和一种半导体的电阻温度特性图线。根据这一特性,它们不仅可以用来测量温度,还能作为热传
3、感器运用到自动控制电路中。 (1)伽利略的温度计测温物质是 (玻璃泡中的空气/玻璃管中的水),他在用温度计测量手掌温度时,玻璃管中的水柱越高,表明手掌的温度越 (高/低); (2)如图丙所示,是一款利用热传感器设计的高温报警器电路,启动报警器,当环境温度过高时,电铃会被接通发出报警声,通过断开开关 S 可关闭铃声。电铃应接在电路中的 (a/b/c)位置,热传感器接在电路中的 (a/b/c)位置,热传感器应使用图乙中的 (金属导体/半导体)。 【答案】(1)玻璃泡中的空气;高;(2)b;c;半导体。 【解析】(1)用手掌将玻璃泡握住,玻璃泡中气体受热膨胀,部分气体会逸出,将装置倒转插入水中,玻璃
4、泡冷却后,玻璃泡中的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小,大气压强会把一部分水压入玻璃管中,所以玻璃管中水柱越高,表明手掌温度越高; (2)如图丙所示的是高温报警器,当环境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动触点和下面的静触点接触, 电铃接在 b 位置时就会被接通发出报警声, 断开开关 S, 电路中没有电流, 电磁铁失去磁性,弹簧将衔铁拉起,接在 b 处的电铃不再工作,可关闭铃声; 当温度低时,低压控制电路断开,电路中没有电流,电磁铁失去磁性,弹簧将衔铁拉起,接在 b 处的电铃不再工作,可关闭铃声,所以热传感器接在电路中的 c 位置; 因为热传感器在温度低时能断开开关,说明热传感器的电阻随温度的
5、降低而增大,所以热传感器应使用图乙中的半导体。 【对点练习】【对点练习】阅读下列材料: “伽利略”号探测器在木星陨落“伽利略”号探测器在木星陨落 “伽利略”号探测器在美国东部时间 2003 年 9 月 21 日棕绳“跳”入木星大气层,以一种近乎自杀的方式使自己焚毁,为长达 14 年的太空之旅画上了句号。 在地面控制人员的遥控下,2.5t 的探测器逐渐向木星靠近,然后飞入木星黑暗的背面。当天下午 4 时的时候,它以每秒 48km 的速度坠入木星大气层。按照这一速度,从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到东部的纽约只需82s。 美国宇航局原打算让“伽利略”号在环木星轨道上运行下去,但探测器有关木卫二号“欧罗巴”的
6、表面可能存在海洋的发现使专家们改变了想法。因为“伽利略”号的主要使命不是去外星寻找生命的,所以在设计制造时探测器并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当它的燃料即将用尽时,在木星引力作用下其轨道可能发生变化,并可能与木卫二号相撞。因此,最终决定在它的燃料未完全用尽,还能控制其运行轨道之时,让它葬身于木卫二号之外的其他天体上,这个“安葬地”最终定为木星。 现在请你根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伽利略”号探测器当初在地球上所受重力为 N。(g 取 10N/kg) (2)美国的洛杉矶到纽约距离约为 km。 (3) “伽利略” 号探测器坠入 后, 由于高速剧烈 产生了高温, 就将探测器焚毁殆尽。 它的自焚过程中
7、将 能转化为 能。 (4)美国宇航局改变初衷,决定让探测器自焚的原因可以由以下五句话简单地说明: 探测器本身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 探测器发现木卫二号“欧罗巴”的表面可能存在海洋 木卫二号的海洋中很可能有生命的存在 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 万一探测器于木卫二号相撞,可能导致地球微生物祸害外星生命,上演地球生物入侵宇宙的悲剧。 以上五句话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A B C D 【答案】见解析。 【解析】(1)由公式 G=mg 可得 G=2.5103kg10N/kg=2.5104N (2)从文中“它以每秒 48km 的速度坠入木星大气层。按照这一速度,从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到东部的纽约只需 82s。”
8、这些语句可计算出洛杉矶到纽约的距离 S=t=48000m/s82s=3936000m=3936km. (3)“伽利略”号探测器坠入木星大气层后,与木星大气剧烈摩擦,致使探测器内能增加,表面温度迅速升高,达到着火点而燃烧,此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4)根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可知,正确的顺序是 D。 【例题【例题 2】(2020 贵州黔西南贵州黔西南)阅读下面的短文: 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所以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变为气体,吸收热量,促使水蒸气遇
9、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 仿照示例,指出短文中包含的任意两种物态变化(示例除外),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示例】二氧化碳气体凝华,放热。 (1)_; (2)_。 【答案】 (1) 水蒸气凝华、放热 (2) 水蒸气液化、放热 【解析】(1)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这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凝华要放热。 (2)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这是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液化要放热。 【对点练习】【对点练习】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防冻冷却液 汽车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利用防冻冷却液在散热器管道内循环流动,将发动机多余内能带走,使发动机能以正常工作温度运转。防冻冷却液主要由
10、水和不易汽化、密度比水小的某种防冻剂(简称原液)混合而成,原液含量(防冻剂占防冻冷却液体积的比例)越高,防冻冷却液的比热容越小,防冻冷却液的凝固点和沸点与原液含量的关系图像见图 1 和图 2 所示。选用时,防冻冷却液的凝固点应低于环境最低温度 10以下,而沸点一般要高于发动机最高工作温度 5以上。 请回答下列问题: (l)若用水代替防冻冷却液,在北方寒冷的冬天,停车时间比较长,会因水结冰容易导致散热器管道胀裂,为什么?因为当水结冰时, ,所以把散热器管道胀裂。 (2)设某品牌汽车的发动机工作温度为 90101,所在地区最低温度为17,应选用何种较合适比例的防冻冷却液 (选填 “35%” 、“4
11、5%” 、“55%” 或 “65%” ), 简述选用理由: 。 (3)现有原液含量为 75% 的防冻冷却液长时间使用后,由于汽化会减少,与原来相比,防冻冷却液的哪些物理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变化?(示例:体积变小) , , , , 。 【答案】(1)体积变大 (2)55 此含量符合题设条件要求: 凝固点低于环境温度 10以下; 沸点高于发动机最高工作温度 5以上;防冻冷却液的比热容较大。 或者:原液含量 55的防冻液凝固点低于一 27,沸点高于 106,而且它的比热容比含量为 65的大 (3)密度变小 比热容变小 沸点升高 凝固点升高 质量变小 【解析】 (l)水的反常膨胀,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12、故在北方寒冷的冬天,用水代替防冻冷却液,停车时间比较长,会因水结冰容易导致散热器管道胀裂。(2)设某品牌汽车的发动机工作温度为 90101,所在地区最低气温为-17,由图可知,应该选用的防冻冷却液是 55 的。 1.(2020 齐齐哈尔齐齐哈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今年 6 月,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北斗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组网卫星送入太空,如图是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时的情景,火箭加速离开地面时,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拖着长长的橘红色火焰直奔天际。 北斗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准确进入轨道,并进行工作,标志着北斗导航系统可以成功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和导航服务。 北斗导航
13、系统中有地球同步卫星, 地球同步卫星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绕地球转动的周期跟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地球同步卫星可以对所覆盖区域实现 24 小时不间断的卫星通信。其优点是:只要在卫星覆盖范围内,任何两点之间都可进行通信;不易受陆地灾害的影响;同时可在多处接收。 (1)火箭发射时,高温高压的燃气从尾部喷出,火箭获得上升的推力,这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 的。 (2)火箭加速离开地面的过程中,动能 ,重力势能 。(均选填“减小”或“增大”)。 (3)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转动时,卫星的运动状态 (选填“不变”或“改变”)。 (4)卫星通信是通过 (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答案】(1)相
14、互;(2)增大;增大;(3)改变;(4)电磁波 【解析】(1)火箭发射时,高温高压的燃气从尾部喷出,火箭对气体产生一个向下的力,气体对火箭产生一个向上的力,火箭获得上升的推力,这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火箭加速离开地面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质量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 (3)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转动时,方向不断变化,卫星的运动状态改变。 (4)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卫星通信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温差电现象 把两种不同材料的导线(如铁线和铜线)组成如图所示的闭合回路,当 AB 两端存在温度差时,回路中就会有电流通
15、过,这就是塞贝克效应,这种电路叫热电偶。实验表明:热电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跟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有关;跟接点 A 和 B 间的温度差的大小有关,温度差越大,回路电流越大。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 其它条件不变, 只将 A 处杯中的冰水混合物换为沸水, 电路电流 。 其它条件不变,移去酒精灯,将 B 放入另一杯冰水混合物中,稳定后,电路电流 (各空格均选填“变大” 、 “变小、 ” 、“不变” 、 “变为零”) (2)这样的热电偶实际上是一个电源,它的电能是由 能转化而来。 (3)热电偶电路可以把温度信号换成 信号,利用这种性质可以把热电偶做成 (写出一种应用)。 【答案】(1)变小
16、;变为零;(2)内;(3)电;温度计。 【解析】(1)其它条件不变,只将 A 处杯中的冰水混合物换为沸水,则 AB 两处的温度差减小,电路电流变小; 其它条件不变,移去酒精灯,将 B 放入另一杯冰水混合物中,则 AB 两端没有温度差,电流变为零; (2)要产生电流,两接点间必须存在温度差,说明热电偶是将内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3)根据热电偶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及产生条件可知,电流的大小直接反映了两接点间温度差的大小,即热电偶电路可以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因此,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可将电流表改装成温度计,控制两接点中的一个点的温度不变,将另一个点的温度作为被测温度,即可通过电流表示数反映出其
17、温度值的大小,所以其可行的应用为温度计。 3.根据所学知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三峡工程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主要由大坝、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部分组成三峡大坝上窄下宽蓄水位高达 175m,水从高处落下,冲击涡轮进行发电,年平均发电量 880 亿千瓦时,三峡大坝正常蓄水后,上下游水位落差达 113m,为方便船只在上、下游之间往返,三峡船闸设有 5 个闸室三峡大坝蓄水后,水域面积扩大使附近地区昼夜温差缩小,改变了库区的气候环境。 请在上面的材料中找出与物理相关的描述,并说明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填写下表。(不能与示例相同,物理知识不能重复) 相关的描述 物理知识 示例 三峡大坝上窄下宽 液体压强随深度
18、的增加而增大 1 _ _ 2 _ _ 【答案】1水从高处落下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2.冲击涡轮进行发电 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解析】认真阅读短文,能够找出涉及物理知识的一些实例。比如:机械能之间的转化,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还可以从水的比热容角度来作答。也可以从船闸应用连通器原理工作作答。 4.阅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小明在观看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后,不仅为我们伟大祖国的乘积就倍感骄傲,而且发现影片中处处体现着物理知识 “振华 30” ,是世界上最大的起重船,它的排水量达 25 万吨,在港澳珠大桥合拢时,把一个 6000 吨的接头,精准嵌入水下的安装基槽,即使海底涌动的洋流对接头产生巨大
19、的推力作用, “振华 30”也能在作业中保持绝对平稳; 13.1 万公里的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世界第一; 川藏公路北线,白雪皑皑的雀儿山隧道全线贯通;鹤大高速,春天云雾缭绕;京新高速,穿越沙漠; 中国第一列标准动车组“复兴号”速度可达 350km/h;京沪全程只需 4.5 小时;京广高铁,8 小时让人体验穿越四季的感觉; 上海 洋山港四期码头,作为全球超级大港,130 辆自动引导运输车会根据地下埋藏的六万多根磁钉感知自己的位置,只需 9 个工作人员就实现了智能码头的生产控制; “中国天眼”FAST 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可以接受宇宙深处的电磁波。 其设备中有 4 千多块反射面板,每一块
20、都可以转动,使人类观测太空不再存在死角 科技兴国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小明决心学号物理,打好基础,为祖国未来的进一步强大作出自己的贡献 (1)上海洋山港四期码头地面下埋藏的磁钉周围存在_; (2)白雪皑皑的雀儿山的“白雪”是水蒸气_(选填“凝固”或“凝华”)形成的; (3)从文中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相关的问题,并作出正确回答,要求与上述两问不重复 提问:_;回答:_ 【答案】(1)上海洋山港四期码头地面下埋藏的磁钉周围存在磁场; (2)白雪皑皑的雀儿山的“白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3)问题: “排水量达 25 万吨”中的“排水量”指的是什么? 回答:排水量是指轮船漂浮在水面上时排开水的质
21、量 【解析】(1)根据磁体的周围存在磁场,得出上海洋山港四期码头地面下埋藏的磁钉周围存在磁场;(2)雪的形成是水蒸气变成了固态的冰;(3)从文中找出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并回答 5.阅读与理解 神奇的光伏高速公路 全球首段光伏高速公路 2017 年 12 月 28 日在山东济南通车(图 16). 光伏路面全长 1120 米。 路面顶层是类似毛玻璃的新型材料。摩擦系教高于传统沥青路面,保证轮胎不打滑的同时,还拥有较高的透光率。让阳光穿透它。使下面的太阳能电池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发电装机容量峰值功率为 817.2 千瓦,预计年发电量约100 万千瓦,参与测试的一名中巴车司机说:“路面的感觉和平常高速一样
22、,刹车距离和正常路面一样。”在冬季,这段路面还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热能,消融冰雪,确保行车安全。 报道称,这段光伏路面下还预留了电磁感应线圈,随着电动汽车无线技术的配套,未来可实现电动汽车边跑边充电。预留的信息化端口还可接入各种信息采集设备,车辆信息、拥堵状况等信息将汇聚成交通大数据,构建大数据驱动的智慧云控平台,通过智能系统、车辆管控等措施,能更有效提升高速公路的运行效率。 晒晒太阳就能发电,公路变成“充电宝”。自行融化路面积雪.这就是智慧公路的先行案例。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中有个物理量的单位有误,请你指出来并改正。 (2)简要描述“新型材料”的特性。 (3)光伏高速公路的设计
23、应用了哪些物理知识? (回答三点即可) 【答案】见解析。 【解析】(1)功率的单位是 W、kW;电功、电能的单位是千瓦时,故题目中的错误“预计年发电量约 100 万千瓦” ,应该为“100 万千瓦时” ; (2)有题中信息知: “新型材料”的特性为:摩擦力大,保证轮胎不打滑; 透光率高使下面的太阳能把光能转换成电能; 还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热能,消融冰雪,确保行车安全电; 磁感应线圈可实现电动车边跑边充电; (3)路面顶层是类似毛玻璃的新型材料,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车辆行驶时与地面的摩擦力; 阳光穿透它达到中层的光伏发电组件时,消耗太阳能,产生电能,即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24、 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若将预留的金属线圈与太阳能电池相连,线圈中会用 电流,电流周围就会产生磁场,当电动汽车内的线圈随汽车运动时,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 线运动,会在汽车的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实现运动中的无线充电,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 的问题。 6阅读短文,然后回答文后问题 手工制茶,指尖上的传承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在长沙以北有一条贯穿了 9 个乡镇的“百里茶廊” ,2017 年清明节,小天在几位“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的带领下,到“百里茶廊”的某茶厂体验手工制茶,小天把手工制茶的部分工序记录如下: 萎凋:将采摘回来的茶叶摊晾于无直射阳光的通风干燥处,鲜叶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物理 专题 复习 阅读 理解 问题 答案 解析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1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