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宝山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宝山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宝山区宝山区 2021-2022 学年学年九年级下九年级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古诗文一、古诗文 (一)(一) 1. 默写与运用 (1)千磨万击还坚劲,_。(郑燮竹石) (2)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3)所以动心忍性,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嫦娥一号”卫星通过获取月球的三维影像,来判断月球表面的时间。这就能很好地解答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提出的“_,_”这一疑惑。 【1 题答案】 【答案】 . 任尔东西南北风 . 山随平野尽 . 曾益其所不能 . 不知天上宫阙 . 今夕是何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
2、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曾、阙”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二)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甲】 愚公移山(节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叶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
3、凭杯酒长精神。 【丙】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 【注释】篑:装土用的筐。 2. 【甲】文选自_一书:【乙】诗的作者是_;【丙】文中加点部分的“子”指的是_。(填人名) 3. 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吾止也 B. 何苦而不平 譬如平地 C. 以残年余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D. 虽我之死 虽覆一篑 4. (1)【乙】诗标题的含义是: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_ 5.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运用动作描写来展现不同的人物形象。 B.
4、【乙】诗运用多个典故来表现作者不同的情感。 C. 【丙】文运用鲜明对比来表达深刻的人生哲理。 D. 三篇作品都传递了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观点。 6. 【甲】【乙】两篇作品都强调了遇到困难或挫折,要有_的精神;【甲】文中的愚公对移山的态度,和【丙】文中作者表达对_和_这两件事的态度是一致的,都告诉我们要有_的精神。 【26 题答案】 【答案】2. . 列子 . 刘禹锡 . 孔子(孔丘) 3. D 4. . (我)酬谢白居易在扬州宴席上第一次见到我送给我一首诗。 . 你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如那寡妇孤儿。 5. A 6. . 乐观 . 堆积小山(山) . 填平土地(平地) . 坚持不懈
5、 【解析】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 【甲】文愚公移山是列子中的一篇寓言小品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乙】诗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丙】文选自论语。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名丘,字仲尼)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丙】中的“子”指代的是孔子(孔丘)。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意义辨析。 A制止/停止; B平坦/填平; C凭借/来; D都译为“即使”; 故选 D。 【4 题详解】
6、 (1)本题考查诗题含义。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写作背景: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刘禹锡作此诗答谢。 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汝:你;心:指思想;固:顽固;彻:通达,这里指改变;“曾”用在“不”前,可译“连都”;孀
7、妻:寡妇;弱子:幼儿、小孩。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根据【甲】文“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知,【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凸显出智叟目光短浅,愚公志向远大,目光长远;故选 A。【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一空: 根据【甲】文“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知,愚公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认为经过子子
8、孙孙的不懈努力定然会将大山移走,不担心大山挖不平,展现了愚公积极乐观的一面; 【乙】诗“沉舟侧叶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沉舟”“病树”是旧事物的象征,“千帆过”“万木春”是新事物蓬勃发展的象征;沉舟旁“新生事物”(千帆)正以昂扬姿态向前方进发,病树前方“希望”(春)就在眼前,寄寓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新事物以积极向上的姿态蓬勃发展的道理,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体现诗人因被贬而烦闷,但是眼前“千帆竞发、万木皆春”,表现了作者不再因被贬“凄凉地”而苦闷凄凉,不再因被贬“二十三年”而抑郁不平,而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向
9、前方,面对未来,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第一空可填“乐观”。 第二、三、四空: 根据【甲】文“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知,在愚公看来只要子子孙孙和他一样坚持挖山,大山终会“移走”,体现了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 根据【丙】文“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可知,丙文写出了孔子认为不管是堆积小山还是填平土地,都需要朝着既定目标不断努力,应该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点睛】参考译文: 【甲】河曲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
10、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如那寡妇孤儿。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乙】我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丙】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填平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
11、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二、现代文二、现代文 (一)(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传染病仍然是人类大敌 从传染病和人类历史角度看,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与传染病做斗争的历史。疫病与社会紧密相联,社会和人的生活导致疫病,疫病又重新塑造社会。这种互为因果和表里的关系在人们应对疫病的理念和行动上体现出来。 1980 年 5 月 28 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天花已在世界范围内消灭,这一天成为人类历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分界线,它标志着在此之前主要是生物致病菌(病原菌)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此后一些专家提出,当今世界的医学模式实际上已经转变,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和防治也应
12、当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即以前人类的疾病主要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的传染病,而当今及以后的主要疾病是由社会和心理(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引发的慢病,如癌症、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等。在这种观念影响下,研究和教学上,一些国家的大学和医学院关闭了传染病学系,认为传染病问题已彻底解决,实践中,对传染病防治的关注和投入也减少。 但事实是,即便在丰衣足食的今天,传染病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活动,而且从生物的相生相克和相互利用来看,很多微生物都需要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羁的宿主,除了大型动物,人类当仁不让。 虽然人类的疾病谱确实发生了变化,如 1950 年代中国城市居民疾病死亡原因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消
13、化系统疾病, 心脏病和脑血管病, 到了 1980 年代, 死因变成心脏病、 脑血管病、 恶性肿瘤 (癌症) 、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但是,传染病从来没有退出过历史舞台。 当今,人们所面临的传染病有无数种,新型和新发现的有埃博拉、克雅氏病、新克雅氏病(普里昂病) 、艾滋病、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 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还有原有的疾病以新形式的马甲出现,如莱姆病、登革热、猫抓病、军团病、结核病、西尼罗河病、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溃疡,人类嗜 T淋巴细胞病毒型导致的淋巴细胞白血病,疟疾、霍乱、白喉、鼠疫,当然还得加上年年变异年年出现的流感等。 各种新老传染病仍然有存在的方式,它们并没
14、有完全灭绝,其一, 【甲】_;其二, 【乙】_;其三, 【丙】 _。 在此情况下, 就不能把当代的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转移简单地看作是慢病替代传染病,而是两大类疾病和两种医学模式并存,或者说是传染病与慢病的犬牙交错状态。 虽然大量的事实表明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变化,但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并没有退出人们的生活领域。或者说,生物致病原本身就在与人类分享自然这一生态环境,并相互竞争。从近年来传染病的流行趋势看,人们低估了传染病原体极强的再生能力和它们产生抗药性的能力。 现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既是新老传染病的结合和交叉点,更是传染病一有机会就会痛下毒手的典型。如果对其放松警惕,人类付出的代价将极
15、为沉重。2003 年 SARS 肆虐之前, 艾滋病传播越来越严重之时, 世界卫生组织已认识到了传染病将永远伴随人类的这个趋势和事实,提出了一个新的观念:全球警惕,采取行动,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 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再一次警示人类: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也不能因为种种困难放弃药物和疫苗的研发。 (作者:张田勘,选文有删改) 7. 联系上下文,第段“_”处依次应填入的内容是_、_、_。 (填字母序号) A.随着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滥用抗生素)也会产生新的传染病,如每年的流感变异病毒引起的不同流感等; B变化是永恒的,新的传染病总是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比如新型冠状病毒
16、感染: C.旧有传染病会在新形式下爆发,而且有些疾病看似消灭了,但实际上是以新的形式死灰复燃,如结核病; 8. 根据文章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注意: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9.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段由传染病和人类历史的关系入手,进一步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B. 第段主要说明了很多微生物把人类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宿主。 C. 第段加点词语“从来”,表明了传染病从古至今始终是人类社会的威胁。 D. 第段画线句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人类的疾病谱确实发生了变化。 10. 结合文章的写作意图,请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改写段中的画线句。 【710 题答案】 【答案】7. .
17、C . B . A 8. 一些专家提出,人类疾病谱和医学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变化 (但是)传染病从来没有停止过活动(传染病从来没有退出过历史舞台) (因为)人们面临的传染病种类多、存在的形式复杂 9. B 10. 示例: 传染病警钟长, 药物疫苗研发深耕。 传染病是人们生活中永远的怪兽, 人类注定要与他作战!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排序。 由文章内容可知,第段采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从三个方面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各种新老传染病仍然有存在的方式,他们并没有完全灭绝的原因,引发人们的重视。由“各种新老传染病仍然有存在的方式,它们并没有完全灭绝”可知,分类别的第一种应是介绍旧的
18、传染病,因此处选 C; 再根据选项 A 中“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滥用抗生素)也会产生新的传染病”,B 中“新的传染病总是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并结合“或者说是传染病与慢病的犬牙交错状态”可知,B 选项放在 A 选项前边; 故顺序为 CB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由第段“1980 年 5 月 28 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天花已在世界范围内消灭”,第段“一些国家的大学和医学院关闭了传染病学系,认为传染病问题已彻底解决,实践中,对传染病防治的关注和投入也减少”并结合关联词“因为”可知,处和前边构成因果关系,表示事情的结果。根据第段“此后一些专家提出,当今世界的
19、医学模式实际上已经转变,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和防治也应当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可知,此处填:一些专家提出,人类疾病谱和医学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 根据关联词“虽然”并结合第段“虽然人类的疾病谱确实发生了变化”可知,此处填: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变化; 根据段“但事实是,即便在丰衣足食的今天,传染病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活动”、第段“但是,传染病从来没有退出过历史舞台”可知,处填:(但是)传染病从来没有停止过活动(传染病从来没有退出过历史舞台); 根据“(所以)传染病仍然是人类的大敌”可知,处内容表示原因,根据第段“当今,人们所面临的传染病有无数种”、第段“在此情况下,就不能把当代的疾病谱和医学
20、模式的转移简单地看作是慢病替代传染病,而是两大类疾病和两种医学模式并存,或者说是传染病与慢病的犬牙交错状态”可知,处填:(因为)人们面临的传染病种类多、存在的形式复杂。【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本的理解辨析。 B.错误。第原文“很多微生物都需要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羁的宿主,除了大型动物,人类当仁不让”,B 项“很多微生物把人类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宿主”表述不准确; 故选 B。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常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根据文章题目及正文可知,本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告诉大家要充分认识传染病的危害,要及早预防新传染病的出现,要持续研发治疗传染病的药物和疫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宝山区 2021 2022 学年 九年级 第二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3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