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菏泽市山东省菏泽市 2021-2022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读懂诗歌,一定要读懂那个时代。曹操的短歌行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诗中,曹操在对自己发问,与自己交流。曹操回顾一生,这是一种世事沧桑当中时间流逝的忧伤,是在感慨战乱时代的人才难得,因此他对于人才的延揽是不遗余力的。但是他并没有沉寂下去, 观沧海 龟虽寿和短歌行都是在南下的时候写的,一路上充满了艰险。但曹操不因为有忧伤、多难就沉沦,而是认为应该抬起头来做事,把事
2、情做成、拯救苦难。这正是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有壮大的气象、悲悯的情怀、高昂的斗志,在那个战乱的年代颇为难得。 而到了唐代,风格则大不相同。李白可能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愉快,通过三首行路难的了解,他活得“不痛快得很”。他不同于杜甫把吃饭写的具体,让人感受到一种操劳:他通过食物昂贵与因心情不好不忍食用形成对比,突出了面对诸多歧路,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怨气。这说明了解一首诗,不仅仅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更要了解诗人的遭遇。我们要不断地深入,了解更加丰富的李白形象。当然,在更多的时候,李白依然充满了自信,对于江左风流、魏晋风度非常赞许。 提到以东晋和南朝为代表的魏晋风度,我们就不得不提到陶渊明。他的归园田居
3、 ,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的隐士形象。 隐士不在于是否逃避到深山老林之中, 像范仲淹虽然处江湖之远但他依然忧国忧民,这不是真正的隐士。陶渊明所做的,是逃避了社会,“心远地自偏”。只有在他的人生和观念当中,才能真正地理解感受到那个朴素的时代。 陶潜在他那个时代不受重视,可是在后世留有美名,苏轼也是其中之一。苏轼并不是林语堂笔下的完美的人,而是一个有缺陷的人。但是,他正因为这些缺陷,才变得更加可爱。苏轼是一个有情趣的人,但是我们应当知道,他所面临的贬谪环境,是非常凄凉的,但是面对种种的不幸,他自我解嘲身边的窘境,把生活的俗事当作乐事,始终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和豁达的心胸。 曹操、李白、陶潜、苏轼
4、,他们都在变化中的世界经历了种种的磨砺。这种生活的穷困也困扰着绝大多数的人。古代历史上的文人诗人的艺术造就,完全是跟他们的人生过往联系在一起的。“诗穷而后工”,是质朴的真理。在今天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面对自己的使命,只有面对困难,才能有所奋斗、创造和创新。我们今天学习的古代文人的坚强和创造的精神,是最为宝贵的财富。 (节选自康震古代诗人的人生和艺术 ) 材料二: “欢愉之词难工,穷苦之音易好”,“诗必穷而工”,名人的言说被视为权威的判断,但对照史实,仍有不小的出入,穷者的文章不一定工,诗文作得好,作者不见得穷。穷与工并无直接的联系。 古代读书人的穷,多指科场失意、仕途增蹬、生
5、活艰难。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其作品则成了唐代诗歌的高峰。反过来,生活稳定、衣食无忧,就一定写不出好文章吗?汉魏之际的曹植,名门望族、锦衣玉食,而笔下文字引领一时风骚,一篇洛神赋文采斐然,美仓美奂。“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虞世南立身庙堂、生活富足,他的书艺早有定评:文词典丽,意境廓大,论者称有盛唐气象。宋人晏殊高居相位,生活优裕,“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与唐人王湾“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异曲同工,是怀乡诗中难得的佳作,说起宋诗,谁也不会忘了这首无题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妙语连珠,如有神助,更是好评如潮。 世盛则诗盛,世衰则诗衰,信哉斯言。有人说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
6、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优于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感觉也很有道理,李诗气魄确实大于杜诗。讲生活境遇,李优杜劣,但论诗,李与杜其实难分高下。明人文徵明一生绝少波澜,生活小康,平静安宁,他写吴中胜录亥墓山,虽然只是小品文章,但作者用画家精细的眼光摹写景物,远近搭配、光影调度,均臻于至善,读之情韵宛然、如在目前。可见条件优越、生活富足,并非诗艺的负累、文思的室碍。 谋生不易、朝不虑夕是古人生活的常态,但将穷困潦倒、愁肠百结的负面情绪塞入作品、噪喋不休,只会让人生厌,事实俱在,炫穷难为读者看重。“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回。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生活何其潦倒,但诗行里找
7、不到半点愁苦、怨悱的影子。尾联“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伴此生”还给那些盛称杜甫为诗圣,说他一生惟知家国安危、民生疾苦的铁杆粉丝开了个不小的玩笑。出身钟鸣鼎食之家,遭逢变乱、陷于绝境的张岱有一篇快园记 ,状写晚年衣食不继的窘况,但文字中看不到悲戚却夹杂了不少调侃,作者安于贫穷的旷达反给读者更多的回味。大丈夫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即用文字表达心中的委屈,也应有审美的从容。应当相信作家的自制力,顺逆、穷达、贫富,似不会过多影响文章的意趣、格调。诗穷后工,从古至今,人人都这么说,但这穷与工究竟在哪一个环节上实现了对接、发生了共振,前人的解释十分模糊,而笔者则能认定,炫穷而搏同情与诗文之工不可同日而语。
8、 (节选自庄锡华诗必穷而工?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曹操的诗歌虽然都写于南下之时,一路艰险,但他的诗歌并不因此而情感消极低沉,而是昂扬向上。 B李白没有将吃饭写得详细而具体,而是用对比的手法写出自己对贵族的厌恶,表现了对百姓的关心。 C晏殊虽然身居高位生活优裕,但思乡之情强烈,创作出的怀乡诗情感真挚,后人认为堪与唐诗媲美。 D张岱陷于绝境之时,面对窘迫的生活在文章中表现出的达观,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强大的内心力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读懂诗歌,先要明白诗人生活的时代和经历。读懂了汉末乱世和曹操的生平,就能读
9、懂曹操的诗歌。 B同样是写食物,李白与杜甫二人写作的风格并不相同,这源于二人的家庭背景不同,生平经历不同。 C“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两句表现出了虞世南诗作文词典丽、意境廓大的特点,体现了盛唐气象。 D古人生活不易者众多,但他们在诗作中并没有表现出负面情绪、因为他们知道这样的作品难成佳品。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诗穷而后工”观点的一项是(3 分) ( ) A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B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C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D诗歌的灵魂是情感,在情感起伏的情况下才能写出好诗。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 (4 分) 5学完了
10、屈原列传和离骚后,有同学认为正是因为屈原被排挤、疏远、放逐,“心有所郁结”,所以才会创作出不朽的名作离骚 。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破规矩 熊立功 祖上有个爷,是剃头的。他头剃得光精,垸里人都叫他剃头爷。这剃头爷身上有故事,垸里长辈闲下没事,就爱聊他,可都讲不出个子丑寅卯。还算三爷口才好、记性好些,我就常纠缠他,要听剃头爷的故事。 三爷就给我讲了,我也把它记下了。 剃头爷给自己立了规矩,叫“两不剃”。一个是女孩不剃,一个是酒后不剃。 可偏偏就有人要废他这个“两不剃”。 那年大雪封山,也把一小
11、队日本兵冻在了大山里。那些兵进垸后,用刺刀让族长派人腾出了祠堂作驻地,用机关枪叫家家户户送来了大米、面粉、土酒还有猪羊肉。 日本小队长把族长叫到跟前。这小队长,一副书生相,瘦脸上架副眼镜,说话轻言细语,很斯文的样儿,还把中国话说得很顺。面对堆成山的吃的喝的,小队长笑昧眯地对族长说:“你们的族人,大大的良民,我们大日本皇军,来保护你们,大大的辛苦。你的,派人来为我们的效劳,帮我们做饭、洗衣、打杂的干活,男人的不要你的, 实在找不到, 我们就自己来找”说着, 小队长从肉堆里拣起一块鲜肉往空中一抛,他身后就窜出一条硕大的狼狗,张开大嘴,腾空接住。嚼着滴血的肉,大狼狗一双血红的眼,盯得族长打起了寒颤。
12、 昏昏沉沉的族长,一头扎进剃头爷家里 这一夜,心惊胆颤的垸里人也都来找剃头爷,问如何安顿家里的女孩。 剃头爷说:“我和族长商量了,都剃成光头,平头,变成男孩。” “那我们不是破了你的规矩了吗?” “不是你们,是那日本兵!”剃头爷恨恨地说。 连夜,剃头爷熬通宵,把院里十岁以上的女孩,全都剃成了光头,平头。那一夜,剃头爷的剃刀一夜未停,动作也出奇得快,人也一夜未歇气,他咬着牙,没吭一声。 族长家的千金十五六了,长了一头秀发,舍不得剃,僵在绣楼不下来。族长心想,不剃就不剃吧,我族长家的孩子,他日本小队长应该不会为难的。 第二天,日本小队长又把族长叫去,笑眯眯地对他说祠堂太冷,要住到他家去。 入住的小
13、队长还带了两个背长枪的兵。一个守在门口,一个围着他前后转。 次日,小队长看到剃头爷给族长理发,唱啊说啊按的,把族长弄得舒舒服服地睡着了。就也来了兴趣,叫剃头爷也给他剃个头理个发,按下揉下。 剃头爷顿了顿,还是在那小队长头上捣鼓起来。 剃头时,小队长得知剃头爷有一肚子中国故事,也正是他感兴趣的东西,就留剃头爷吃饭,还拿出洋酒要和剃头爷对饮。 一顿饭下来,剃头爷灌倒了小队长,自己也头晕晕的,回到家,倒头就睡了。 半夜的时候,迷迷糊糊的剃头爷被人推醒,床沿坐着泪流满面的族长。剃头爷心里一惊,酒醒了。 族长哽咽着说:“那日本畜牲把,把我女儿害,害了” “孩不是在楼上吗?”剃头爷追问。 “孩弄出了响动,
14、让那日本小队长叫兵逮下了楼。孩不从,咬了那畜牲头儿。那畜牲朝她开了枪。还放我出来,限我明早前给他找个小姑娘,不然,就要灭我们全垸的人” 两人正说着话时,门“嘭”地一下被捅开了,两个日本兵架着小队长进来了。他们指着小队长的头叽叽咕咕地朝剃头爷吼着比划着。剃头爷老半天才明白,小队长是头痛,需要他治疗。 剃头爷顿了顿,尔后,点点头,搬来一张太师椅,让小队长坐在椅子上。一身伙计打扮、剃了和尚头的妻子杨絮,打来一盆热水,湿了毛巾,敷在小队长头上,一会儿,小队长不哼哼了。剃头爷拿出剃头的行头,在小队长头上动了起来,嘴里也开始流出催眠样的曲子。 小队长开始打起了鼾,另外两个日本兵从站着,到坐下来,慢慢地,也
15、打起了哈欠,最后,也鼾声如雷。 可是,伏在小队长脚下的狼狗,却张大着眼,盯着剃头爷他们。 剃头爷往族长和妻子招招手,对着他们的耳朵分别说了几句。妻子会意地出去了,一会儿,回来的妻子冲狼狗扔了一块肉。狼狗嗅了嗅,吞了下去,一会儿功夫,就口吐鲜血,弹了几下,不动了。 这时,打着寒颤的族长,挪动了筛糠一样的双腿,到门角拿起了一张锄头。 看到族长走近伏在桌子上熟睡的两个日本兵身边时,剃头爷的剃头刀往小队长喉咙上切下去,“嗤”的一声,小队长的鼾声戛然而止。那一边,族长的锄头脑也磕到一个日本兵的头上了,另外一个被震醒的日本兵,刚刚抬起头,族长的第二锄头就迎面下去了 两个惊骇不已的男人面对三个死去的日本兵,
16、呆了一会儿后,竟然异口同声地说:“召集族人!” 黑压压的族人静悄悄围拢在剃头爷和族长身边后, 族长低沉的声音, 让人血往上涌, “日本兵不让我们安生,大家不能坐着等死,趁天还没亮,我们得先动手,烧了祠堂,灭了日本兵那些畜牲”剃头爷感觉族长红的眼睛在放血。 “动手吧,再挨,就来不及了。”剃头爷说。 “大家用柴禾把祠堂四周封了,再泼上油,手脚要轻。动手吧!”族长低低的吼,让黑压压的人动了起来。 “门口有站岗的。”一个抱着柴禾最先到祠堂边的人,对模过来的剃头爷和族长说。 剃头爷汗毛一炸,对族长说:“我过去看看。” 族长看到,剃头爷离那个站岗的日本兵几步远的时候,被日本兵用枪抵住了。接着,就看到剃头爷
17、闪了过去,两个黑影就粘到了一起,一会儿,双双倒下。 族长扑过去,摸到的是胸口中了刺刀的剃头爷,还有断了喉咙的日本兵。 身后,黑压压的人群,浪一般滚过来 三爷讲:那一夜,大火,舔着风烧得“哧哧”作响,把祠堂变成了一个火球。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族长面对日军无礼要求时的无能表现,使得族人只能找剃头爷商量怎么安置女孩。 B剃头爷为保护女孩打破规矩给她们剃头,唯独族长的千金不肯剃头没有躲过灾难。 C剃头爷剃头技艺高超且有勇有谋、临危不乱,是成功杀死日本小队长的主要因素。 D结尾写大火把祠堂变成了一个火球,暗示族人在剃头爷死的激励下烧死了日本兵。
18、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小说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刻画日本小队长的形象,他瘦弱、斯文的“书生”外表与残暴、冷酷的“侵略者”本质构成强烈反差。 B小说语言平实质朴,也使用了一些方言、土语。如“头剃得光精”“被捅开了”“讲不出个子丑寅卯”“不让我们安生”等。 C小说多处情节互相照应,比如前文提到日本小队长用鲜肉喂狼狗,就能与后文剃头匠的妻子用毒肉毒死狼狗的情节形成呼应。 D“两个黑影就粘到了一起,一会儿,双双倒下”一句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再现了剃头爷与日本兵英勇搏斗的画面。 8小说为什么要以“破规矩”为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分) 9小说在叙
19、述剃头爷的主体故事时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这种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帝欲诛樊爱能等以肃军政,犹豫未决。己亥,昼卧行宫帐中,张永德侍侧,帝以其事访之,对曰:“爱能等素无大功,忝冒节钺,望敌先逃,死未塞责。且陛下方欲削平四海,苟军法不立,虽有熊罴之士,百万之众,安得而用之!”帝掷枕于地,大呼称善。即收爱能、徽及所部军使以上七十馀人,悉斩之。壬戌,诏群臣极言得失,其略曰:“朕于卿大夫,才不能尽知,面不能尽识。若不采其言而观其行,审
20、其意而察其忠,则何以见器略之浅深,知任用之当否!若言之不入,罪实在予;苟求之不言,答将谁执!”上谓宰相曰:“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寝食不忘。”比部郎中王朴献策,以为:“中国之失吴、蜀、幽、并,皆由失道。今必先观所以失之之原,然后知所以取之之术。其始失之也,莫不以君暗臣邪,兵骄民困,奸党内炽,武夫外横,因小致大,积微成著。今欲取之,莫若反其所为而已。”后周世宗欣然接受。未几,迁左谏议大夫,知开封府事。六月,庚子,上亲录囚于内苑。有汝州民马遇,父及弟为变所冤死。屡经覆按,不能自伸,上临问,始得其实,人以为神。由是诸长史无不亲察狱讼。乙酉,唐主使陈觉白帝以江南无卤田愿得海陵盐监南属以赡军帝曰海陵
21、在江北难以交居当别有处分至是, 诏岁支盐三十万斛以给江南, 所俘获江南士卒,稍稍归之。上在藩,多务韬晦,及即位,破高平之寇,人始服其英武。其御军,号令严明,人莫敢犯,攻城对敌,矢石落其左右,人皆失色而上略不动容;应机决策,出人意表。又勤于为治,百司薄籍,过目无所忘,发奸伏,聪察如神。然用法太严,君臣职事小有不举,往往置之极刑,虽素有才干声名,无所开宥,寻亦悔之,末年宽。登遐之日,远迩衰慕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 后周世宗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唐主使陈觉白/帝以江南无卤田/愿得海陵盐监南属以赡军/帝曰/海陵在江北/难以交居/当别有处分 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菏泽市 2021 2022 学年 高二下 学期 期中 语文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3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