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2 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在社会中承担何种职能?它的功能和意义如何?这些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恰恰意味着文学的功能是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的。为了便于讨论,我们不妨将广义的文学缩小到叙事文学的范围内来专门加以观察。 小说在西方 18、 19 世纪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仅仅是个文学史特例, 它并非历来如此。 事实上, 从 荷马史诗一直到 18世纪初的社会生活中, 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或小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重要性。 与音乐和绘画一样,文学长期以来一直蛰伏于宗教和权贵的巨大阴影之下。 同时,文
2、学的社会性内容也受到一定的压抑,对世俗生活的记录或对个人经验的描述尚未成为文学的重要使命。不论是埃斯库罗斯,还是索福克勒斯,他们作品中个人经验的呈现和表述都是在神话的结构下展开的,同时与集体和社会的经验难以区分。悲剧的发生总是与不可知的命运、必然性以及上帝的存在纠缠在一起。在中世纪,薄伽丘和乔叟的写作表明悲剧中的上帝形象开始向世俗显贵人物转移。按照雷蒙 威廉斯的描述,悲剧的重点已经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与苦难”转向世俗社会的“成功与失败”,而“命运越来越多地指涉世俗的成就”。但从总体上看,对上帝的信仰仍然主宰着悲剧的最终和解。而到了文艺复兴之后,文学对于世俗经验的描述的比重进一步加强,悲剧发生的
3、动力从命运的逻辑和上帝的意志变成了个人选择性的行动,特别是这种行动在道德上的过失和瑕疵。 从文学的功能方面来看,它与宗教一样,都是超越现实的伟大的激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的局限性,使人们在欲望受到挫折时,在遭遇生活中的巨大不幸或失败时,希望能从文学中找到解释和安慰,因此文学中就有了超越现实的创作。只不过,这种超越往往是象征性的,是作为一种代偿的机制而出现的,不可能获得理性的证明。和宗教活动一样,超越的途径是一种想象性的和解与欲望的满足,具有一定的仪式性。在西方悲剧常见的形式中,威胁的解除和欲望的满足都由于最后上帝的出现或暴力政权的更迭而获得解决。 在阿拉伯著名的一千零一夜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
4、文学代偿性安慰机制的重要性。在假托谢赫拉扎德讲述的故事中,不管主人公的经历和遭遇如何充满凶险,曾经出现过怎样的挫折、失败和幻灭,到最后,绝大部分结尾总是以和解结束。在中国古代的叙事作品中,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夸父逐日的结果显然是悲剧性的,但夸父被烧死之前所投出的手杖却变成了一个森林,因此这种失败未尝不可以被描述为一次胜利。 问世于 17 世纪的聊斋志异为我们考察这种超越机制提供了一个范本。为什么聊斋志异会出现在中国的北方,而非江南,特别是经济发达的江浙一带?陈寅恪的解释是: 聊斋志异的出现是社会环境压抑的结果,从而假托于狐女灵怪,对自身的经验和欲望进行宣泄、超越。而在晚明时期的江浙地区,由于
5、地方丝织品经济所造成的社会繁荣,特别是当时社会名流生活风习的政治性空间已有了相当自由度,文人雅士已经可以在世俗社会中与那些“狐女”(比如柳如是等人)自由往来,不必像蒲松龄那样假托于梦幻了。 18 世纪末,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开始在欧洲诞生,由于宗教的衰弱和资产阶级的日益强大,为了化解日益粗鄙化、程序化的功利主义意识形态危机,文学开始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其功能在两个方面被加以强调:作为一种宗教替代品的价值系统,作为社会认同的一个重要安慰剂和黏合剂。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启蒙运动的深入, 文学从一种神秘的经验开始转变为一个“科学化”的、 可以被我们充分认知的知识领域。 发轫于 18 世纪末的
6、欧洲文学变革,与其说是对文学功能的重新发现,还不如说是对文学的强行“征用”。而中国近现代小说革命和文学革命则毫无疑问受到这一变革的影响,尽管两者之间的出发点、具体进程和后果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文学作用的过分强调。小说这样一个形式,从“街谈巷议”的微末小技,一跃而成为关乎民族、国家存亡的关键。 (摘编自格非文学的邀约 )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同时代的文学,其功能和意义从来都是不一样的,这恰恰意味着它是随着历史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B在中世纪,悲剧中上帝的形象开始向世俗显贵人物转移,但总体上对上帝的信仰仍然主宰着悲剧的最终和解。 C18 世纪末
7、欧洲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的诞生,既是社会发展进程的需要,也是文学神秘性消解的结果。 D无论是发轫于 18 世纪末的欧洲文学革命,还是中国近现代文学革命,二者都过分强调了文学的社会作用。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现实生活认识的局限性,会使人们在欲望受挫及遭遇不幸或失败时,想寻求一种解释和安慰,文学和宗教往往能满足人们这种需求。 B中西方文学中都有很多作为代偿机制出现的超越现实的创作,这表明很多时候文学其实无国界,其中都有人类共同的情感需求。 C 聊斋志异没有出现在江浙的原因,可能是当时江浙的社会环境相对宽松,文人雅士可与“狐女”相往来,不必假托于梦幻。 D小说在 18、
8、19 世纪取得重要的社会地位,成为关乎民族、国家存亡的关键,是社会发展到一个历史阶段的必然结果。 3下列古代叙事作品没有体现文学的“代偿性安慰机制”的一项是( ) A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结尾,梁祝双双化蝶 B 孔雀东南飞结尾,兰芝与仲卿化为相向而鸣的鸳鸯 C关汉卿的窦娥冤中,窦娥三桩誓愿都应验 D蒲松龄的狼 (其二)中,屠户最后杀死了两只狼 4请结合文本,简要概述文学的功能和意义在 18 世纪前后有何不同。 5诞生于文艺复兴后期的哈姆莱特与诞生于 19 世纪中叶的玩偶之家两部戏剧中,主人公悲剧发生的动力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学类阅读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
9、,完成下面小题。 篱下 萧乾 环哥路上蹦着闹着,小耳朵就没听到那辛酸的:“咱日子这下可苦了。你放规矩点儿就算心疼妈啦!” 把带来的那份小行李安插在才腾出的一间厢房后,妈就开始呜咽着跟姨说了起来。姨口口声声地说:“离了倒好!” 姨父用极客气、极有礼貌的样子劝妈放心,说:“地方有的是,都是一家人。”对这和善的男人,妈仿佛倒要哭了出来。 姨家的什么都讲究。环哥躺在木床上,晃着小脑袋,想着姨家堂屋条案上那玻璃盆景,花花绿绿的。簟瓶里还插有大大荷叶托着的纸莲花。他翻过身来问:“妈,妈,姨家八仙桌上答答答响着的是什么呀?”妈推了他一掌:“小鬼,睡吧。” 天一亮,环哥要看那肥胖的龙睛鱼去。他要起来。 “给我
10、睡下,小鬼。” “干么,平常这时我不已经该去拾粪了吗?” “这是城里。人家还没起呢,你不能胡闹!” 环哥一定要爬起来。妈死命地捺住他,直到他答应起来不出房门。 吃过早粥。环哥问妈“有啥活儿做呵”,可是,连妈想找事做还没有头绪呢。就说:“小兔崽子,你给我乖乖儿地在房里呆着就是做活儿了。” 这,环哥哪儿成,一个爬惯了树钻惯了高粱地的孩子!一转眼,他就丢下纳鞋底子的妈,溜出房去了。 一出房门,就见到梳了鲜红红、圆滚滚瓣子的表妹蹲下两条小腿,低着腰,在花丛里拾花籽,环哥就也帮起手来。不一会儿表妹就和他熟起来。他就说:“该叫我掐两朵花给我妈了!”环哥居心逗表妹,就索性把顶大的一朵掐了下来。登时,小姑娘就
11、忘掉了适才的友谊,呜咽着“这是我们的家,这是我们的家”地走进厢房来,噘着小嘴告状。 妈听了多扎心哪。她只好拍拍外甥女抽缩着的小肩膀,再在亲生的肉上拧两下。 环哥一向对付身体上折磨的办法是一阵巨大而无泪的嚎啕。于是,午饭的时候,姨父好心地劝妈还是别打孩子。 没有了同伴,环哥意识着寂寞了。他想着家里那条体己的黄狗。他想着黄昏的高粱怎样一仰一俯地向他点首。他想起杜家的猫又快要生养了,还答应给环哥一只黑白花的呢。他想起这场雨秋瓜要完了。梁家园的枣快熟了吧,该约谁扛了小竹竿去偷呢。 想到枣,环哥对着那由屋脊背后伸出来的枣出神。看到那挂满了红绿果实的树枝,他下意识地感到家乡味来。表弟下学了。环哥两只粗手抓
12、着表弟文弱的肩膀问:“你会爬树吗?” “不会。” “来。”环哥牵了表弟的袖头往后院走。“我爬给你看。” 表弟羞怯怯地倚在院门。这不是他常来的地方。 “你呆在底下。我去打,你捡。”环哥盘了双臂熟练地嘱咐着。 “不,不。我爸爸不准动这树。他留八月节雇人打下来,送衙门上司的礼。” “干么雇人打呢, 真是饭桶! 来吧。 瞧”环哥吹了口拳头, 便把一只脚蹬定那枣树的一块疤痕, 双手一抱,就离开地皮了,吓得立在地面上的同伴直嚷留神。 “算什么!这白玩儿!”说着,环哥敏捷地掉换了三脚两脚,小小身子已隐在果实累累的树枝上去了。随着,运用了小身躯所有的气力在那树枝上蹦跳,立时树叶如暴雨似地刷刷地摩擦了起来。长圆
13、的枣,满红的,半红的,甚而青青的,都如雹似的必剥必剥地坠到墙根下,坠到熟菊花茎下,坠到表弟脖子上了。立时,羞怯的孩子也为这阵枣雨兴奋起来,乐着屈下了腰,选红的向腰间揽。 环哥骄傲地说:“这,这不算什么!我们家里的树比这两棵还壮。结的圆枣有这么大”说着环哥用两个手指圈成一个大大的圆环。 “你爸让你上树吗?”表弟关切环哥在家中的自由。 “我爸有半年多不在家了,”环哥夸耀地说,“我爸在北平有了阔事情。北平是顶大顶大的地方。比这儿还阔多了。什么都有” “别瞎吹,你没有爸爸的。” “你敢说!你才没有呢!” “别急,我昨儿晚上听我妈和我爸说” “说什么?” “说你爸不要你们了!” “放屁!”环哥挽起袖子来
14、了。“你瞎说我揍你!” 环哥一把就抓着表弟的领子,啪的一声,环哥的手掌落在那细嫩的皮肉上,随着是表弟的哭声。 环哥丢下表弟扯开线绽的领口,丢下那些“臭”枣,撞了慌忙奔来的姨母个满怀,就一直逃回厢房去。 看了环哥身上的泥渍,妈着急起来了。 “又做什么孽了,小鬼!” “妈,”环哥噙着热热的泪扑到妈怀里去,“爸是不要咱们了吗?” 妈由窗口看着飘在暮色里的炊烟,茫然地摇头。 晚上,姨到房里和妈说呀说呀说到半夜。环哥蜷在床里酣睡了。朦胧中,他只听姨说了许多声:“姐姐,只怨我拿不了你妹夫的主。” 等环哥醒来,那只柳条箱又已捆好立在门口了。姨父微笑地走进来,摸着下颏,用极温善有礼貌的样子说:“地方有的是。都
15、是自家人。干么这么仓促?” 环哥用赞同的眼色瞅着妈,但妈却用勉强的微笑对这温善的人摇头。 一九三四年九月(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一亮环哥就吵着要起床出去干活,吃过早粥他又要去找活儿做,说明环哥是个勤劳能干的孩子。 B环哥能与表妹表弟一起玩,但最终又都闹出不愉快,主要是因为他们从小生活环境及所受教育的不同。 C表弟“羞怯怯地倚在院门”,又关切环哥在家的自由,暗示了表弟在“什么都讲究”的自家其实是有很多拘束的。 D小说中,姨父每次出现都是“极客气”“极有礼貌的”“好心地”“极温善”,这都表明姨父是一个热情、善良的人。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
16、一项是( ) A年幼的环哥在去投奔姨母家的路上,没听到妈妈那句辛酸的话,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B“茫然地摇头”“勉强的微笑”等对母亲的动作和神态的细节描写,突出了母亲内心的复杂与无奈。 C 小说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 刻画了一个活泼好动、 对一切充满好奇、 不谙人情世故的乡下男孩的形象。 D小说中母亲与环哥、环哥与表弟、姨母与姨父这几组人物形象之间形成某种对比,凸显了小说悲凉的主题。 8文中画线句写出了环哥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9 萧乾在小说中选取了几个平凡的人物, 叙述了一些琐碎的小事, 但他在作品中不断变换叙述视角的写法,却让故事的呈现别有滋味。请结合文本分析这
17、样写的好处。 三、文言文阅读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神爵元年三月,诸降羌及归义羌侯杨玉,背畔犯塞,攻城邑,杀长吏。时赵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丙吉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无逾于老臣者矣。”上遣问焉:“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充国曰:“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愿陛下以属老臣,勿以为忧。”上笑曰:“诺。”乃大发兵诣金城。遣充国将之,以击西羌。充国常以远斥候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尤能持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遂西至西部都尉府,日飨军士,士皆欲为用。虏数挑战,充国坚守。捕得生口,言羌豪相数责曰:“语汝无反。今天子遣赵将军来,善为兵,今请欲壹斗而死,
18、可得邪?”初,幵豪靡当儿使弟雕库来告都尉曰:“先零欲反。”后数日,果反。雕库种人颇在先零中,都尉即留雕库为质。充国以为无罪乃遣归告种豪大兵诛有罪者明白自别毋取并灭天子告诸羌人犯法者能相捕斩除罪仍以功大小赐钱有差充国计欲以威信招降罕、幵及劫略者,解散虏谋,徼其疲剧,乃击之。充国上奏。既而,玺书报,从充国计焉。充国乃引兵至先零在所。虏久屯聚,懈弛,望见大军,弃车重,欲渡湟水,道阨陿,充国徐行驱之。或曰:“逐利行迟。”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致死。”诸校皆曰:“善。”虏赴水溺死者数百,降及斩首五百余人。兵至罕地,令军毋燔聚落,刍牧田中。罕羌闻之,喜曰:“汉果不击我矣。”豪靡
19、忘来自归,充国赐饮食,遣还。后罕竟不烦兵而下。二年夏五月,充国振旅而还。秋,羌若零、儿库共斩先零大豪杨玉首。汉封若零、弟泽二人为帅众王,置金城属国,以处降羌。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赵充国破羌 ) 注杨玉,西汉时先零羌首领,初附汉,被封为归义羌侯。幵(jin)豪,幵羌部落的首领:“幵”与下文的“罕”都是羌人部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充国以为无罪/乃遣归/告种豪大兵/诛有罪者/明白自别/毋取并灭/天子告诸羌人犯法者/能相捕斩/除罪/仍以功大小赐钱有差/ B 充国以为无罪/乃遣归告种豪/大兵诛有罪者/明白自别/毋取并灭/天子告诸羌人/犯法者能相捕斩/除罪/仍以
20、功大小赐钱有差/ C 充国以为无罪/乃遣归告种豪/大兵诛有罪者明/白自别/毋取并灭/天子告诸羌人犯法者/能相捕斩/除罪/仍以功大小赐钱有差/ D充国以为无罪/乃遣归/告种豪大兵/诛有罪者明/白自别/毋取并灭/天子告诸羌人/犯法者能相捕斩/除罪/仍以功大小赐钱有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陛是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后世用“陛下”表示对帝王的尊称。 B羌是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之一,因其居地在西部,故在汉朝时,泛称为“西羌”。 C质,即人质,指被扣留或劫持的、用以迫使对方履行诺言或接受某些条件的人。 D玺是印章,秦汉以后为皇帝专用,用玺封记的文书则
21、称为玺书,后亦称为诏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七十多岁的老将赵充国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当仁不让,主动请缨,领兵出击背叛汉朝、攻打城邑、杀害长吏的羌族叛乱者。 B赵充国领兵作战,行止有方,先计后战;他威名远播,动摇了羌族内部的军心,使其首领间互相指责,甚至后悔发动叛乱。 C赵充国设计,想凭借威信招降罕、开及被挟持的羌人部落,瓦解羌人部落之间的联合,并在叛军疲惫不堪时发动军事攻击。 D赵充国率军徐行追击先零羌,他认为穷寇不宜逼迫太急;缓慢追击,他们逃跑不会回头;逼迫太急,还可能导致己方死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
22、方略。 (2)遂西至西部都尉府,日飨军士,士皆欲为用。 14请简要概括罕羌主动归降的原因。 四、古代诗歌阅读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淮南廖参谋秋夕见过之作 刘禹锡 扬州从事注夜相寻,无限新诗月下吟。 初服已惊玄发长,高情犹向碧云深。 语馀时举一杯酒,坐久方闻四处砧。 不逐繁华访闲散,知君摆落俗人心。 注扬州,唐代淮南节度使治所;从事,是唐代参谋等幕职的泛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察觉自己的过错之后,写作此诗来赠答淮南廖参谋,表达自己的歉意。 B“高情”句与诗人“便引诗情到碧霄”句,皆将想象驰于碧空,有旷远之感。 C诗人与廖参
23、谋月下吟诗对饮,闻砧声四起方觉时间之久,可见彼此相谈甚欢。 D作为酬赠之作,本诗在质朴无华、自然流畅的语言中蕴含了作者真挚的情感。 16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论语 学而中孔子认为“好学”的表现有三条:一是就物质生活而言,即“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二是就言行实践而言,即“_”;三是就学习态度而言,即“_”。 (2)刘勰在文心雕龙 比兴中说:“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谏太宗十思疏中“_,_”两句,以“木与根”为喻表明为政者积德义的重要性,便是极其“切”合。 (3)古人常借酒兴作诗,于是盛酒的“
24、樽(尊)”作为意象,开始出现在很多诗文中,如:_,_。 六、选择题组六、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1 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 1000 亿件,也就是平均一天近 3 亿件。快递不送上门的现象普遍存在,而由此产生的纠纷也是数不胜数(不胜枚举)的。届时,监管机制如何去应对这种局面,相关部门应该未雨绸缪(未风先雨) 。从媒体的调查中可以看到,快递不送上门并非快递员“不敬业”这么简单。 ( )况且消费者家里无人几乎就是常态,快递柜的存在亦有其合理性。现在的问题是,快递不送货上门,会不会成为常态?我们现有的对“快递不送上门”的批判,都是建立在送货上门“天经地义(名正言顺)”的基础上的。
25、然而随着快递量和相应成本的变化,这个“情理之中(理所当然)”的基础,还会一直稳固吗?以现有的快递体量和消费者对送货时长的预估,快递必须送上门,就必然要付出巨大的成本。这可能体现为快递单价上涨、送货时间延长,甚至是监管力量的极大投入。因此,对“快递不送上门”的现象,不宜停留在情绪化的批判层面,而应该直面背后的现实和规律。对于快递企业,应该充分地提供情况告知与多重选择,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能擅自变动运输合同条款。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也不妨预先做好心理建设,当选项增多、价格浮动,自己的接受区间到底在哪个层次。 18文中画横线的成语,应该用括号里的成语替换的一项是( ) ABCD 19下列填入文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辽宁省 大连市 高三一模 语文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3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