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鞍山市2022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鞍山市2022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鞍山市2022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鞍山市安徽省鞍山市 2022 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语言没有阶级性”和“语言是工具”,一直在语言学界起着不言而喻的渗透作用,“没有阶级性”,指的是外部形式,只能成为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另一个观念随之产生-语言只是一种符号,一种形式。 语言文字既然是符号, 研究它外在的形式和结构, 当然没有错; 语言文字符号既然有系统,当然会有一部分数理的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量化,这也是一种进步;语言作为符号系统,确实没有阶级性, 是思维
2、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这一点也不贬低它。 但是, 语言首先是人说的话,不是只有形式,形式是内容决定的。语言文字的确是符号,但这种符号不是纯数理符号,而是人文符号。语义是语言的内容,只有形式,没有内容,不是语言。意义不是纯粹客观理性的,是包含经验的,意义关系呈不等距的网络状,不能抽象为完全等距的数理符号。汉语恰恰是重意义而意义又是隐形、内化的,如果我们把意义全部抽象掉,让其中的经验流失,置隐于底层的内化意义于不顾, 语言文字研究会丢掉多少信息?还能真正描写出它的真相来吗?汉语当然不是没有句子结构,但是韵律常常对结构形成“挟持”状态。韵律是汉语的血小板,没有它,不成为正常的血液。韵律像陷阱,想躲它,
3、一不小心就掉进去。单句里不能说的,对句里都能说, 散文里不能说的, 韵文里到处有。 没有形式的意合法, 不具标记的内在范畴, 形成一种 “文气”,充满了特例,汉语语感不强的外国人甚至早就远离了传统的中国人都难以体会,完全形式化的归纳。挂一漏万,四处不适应,到处是特例。 语言文字都是负载文化的,如果我们连文化都抽象掉,把人文性抛弃,它还能是真正的汉语汉字吗?语言文字抽象到只剩了形式,最后完全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计算,它丢掉的信息恐怕会是最本质的东西,得到的结论还能不能还原为人说的话?研究一个事物,最后验证时已经不再是这个事物,还谈什么科学性? 把人文性排斥在语言学之外的一些观念,已经越来越显性化了,
4、变成一种价值观,很让人担忧。这样做,我们将越来越远离语言的艺术,更会越来越失去对语言教育的话语权。这是我们一直在反思的问题,需要深度思考,需要妥善解决。 (摘编自王宁谈语言文字学的人文性,有删改) 材料二: 解放周末(解放日报解放周末版记者吴越,以下简称“解放周末”):一种文字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说,意味着什么? 黄德宽(中国文字学会会长):人类历史上使用的文字,既有产生于本土的自源文字,也有借自其他文字系统发展而来的借源文字。对自源文字体系而言,文字是历史、社会、审美和民族深心理结构的综合,它的发明和使用,标志着一个国家和民族进入文明时代。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使用的文字系统,都是在借鉴、移植其他文
5、字的基础上创造的。汉字是从中华文化沃土上创造出来的自源文字,与中华文明的进程相伴随,记录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过程。汉字记载下的汗牛充栋的历代典籍,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后人正是通过文字记载才能更好地走近中华民族的历史,了解过去。 解放周末:步入信息化时代,当人们习惯于打字之后,就容易提笔忘字。这么下去,人们以后是不是都不会写字了? 黄德宽:技术的发展和工具的改变是时代的必然,从历史的视角来看,信息化时代给人类带来了很多便捷,整体利大于弊。当然,这也伴随着对文字书写的影响。一方面,我们要相信汉字的传承亦是中华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力量不可抗拒,不必过分担忧。与此同时
6、,发现这个问题后,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加强汉字教育,有意识地适当做一些日常习惯上的改变,避免书写功能的下降。我们不妨把书写作为一种享受、一种审美,作为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来弥补信息化时代下少有书写机会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也确实要改进和加强语文教育,尤其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汉字教学。不能只教汉字怎么写,还要告诉学生这个字为什么这么写,要兼顾汉字背后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升了,才能增进文化的传承。 解放周末: 汉字有书写规范, 但在信息时代, 互联网上的表达十分丰富。 前几年出现了 “火星文”,近两年则随着弹幕文化的流行,出现大量的字母缩写表达,比如 yyds(永远的神)、xswl(
7、笑死我了)。这些网络用语会对人们,尤其是对下一代的正常表达产生影响或危害吗? 黄德宽: 首先要明确, 规范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公众媒体、公众人物、正的公众场合,都应该遵守国家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维护语言文字的严肃性,不能胡乱改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语言文字的良好传承和发展。其次,对于网络上层出不穷的新表达,比如用符号、字母和汉语拼音来替代汉字,我们可以看作是一种亚文化现象,是独特的虚拟世界的表达。这些流行的亚文化更新迭代非常快,可能没多久就会被自然淘汰。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维护好主流阵地的语言文字规范不动摇,对于网络上这些突破规范的表达,我们不必将其看得太严重,可以
8、持一种相对宽容的态度。 (摘编自 2021 年 9 月 3 日解放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语言文字符号是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量化。 B.语言文字符号不是形式上的纯数理符号,而是有意义的人文符号。 C.汉字一经发明和使用,就标志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进入了文明时代。 D.亚文化是一种局部的、流行性的、隔离于真实世界的非主流文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只有重视汉语中的经验,探究隐于汉语底层的内化意义,才可能在语言文字研究中不丢失信息,还原出它要表达的真相。 B.排斥人文性已是语言学研究的共识,将我
9、们越来越远离语言的艺术,失去对语言教育的话语权,是要妥善解决的问题。 C.日本的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两个语音书写体,由于它们来源于汉字的草书,因此日本文字是一种借源文字。 D.只要每个公民都能够遵守国家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维护语言文字的严肃性,语言文字的良好传承和发展就有可能实现。 3如果记者就中国语言文字承载文化的功能请黄德宽具体来谈,下列最不适合他举例的一项是(3 分) A.古人常在文章中借分析汉字的形体来传道、领会或说明积淀在字形中的生活经验、人生哲理和文化心态等。 B.“田”在商代为狩猎之意,即所谓“田猎”,由此可以看出,在文字初兴的商代,畜牧业已经极为发达了。 C.红楼梦塑
10、造的黛玉和宝钗,是两个由古典文化熔铸出来的艺术典型,分别代表着诗和礼两个文化流脉。 D.“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煞葬花人。”在葬花吟里,我们读出了世事无常的思想和人情如纸的现实。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第二三自然段的论证特点。(4 分) 5怎样通过语言文字实现中华文化的良好传承?请依据以上材料简要说明。(4 分)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本题共 4 小题,小题,18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人世间(节选)人世间(节选) 梁晓声 四年里,他这位从“大三线”退休的老建筑工人,似乎把光字片当成了“小三线”,把自己家所在那条被违章建筑搞成了锯齿状的小
11、街当成了主要工程。 如何让自己的家看上去还有点儿家样,理所当然成了他心目中的重点工程-他似乎要独自承担起改良的神圣使命。在春夏秋三季, 人们经常见到他在抹墙, 既抹自家的墙, 也抹街坊邻居家临街的墙。 他抹墙似乎有瘾,四年抹薄了几把抹板。有一年,街道选举先进居民,他毫无争议地当选了,区委副书记亲自奖给他一把系着红绸的抹板。他舍不得用,钉了个钉挂在墙上。他依然是个重视荣誉的人。 他的工具不仅是抹板,还有铁锨。人们也常见他修路,铲铲这儿的高,垫垫那儿的低,填填某处的坑,像在平整自家门前的地方。见到他那么做的人有过意不去的,也有心疼他那么大年纪的,常常劝他,“拉倒吧!一条小破街,弄不弄有什么意思呢?
12、下场雨又稀里哗啦踏烂了。”他却说:“弄弄总归好点儿,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或说:“我往土里掺了炉灰,再下雨不会那么泥泞不堪了。” 四年一晃过去,周志刚更老了。汉字的微妙之处是别国文字没法比的,只有中国才有“一字师”的说法。一晃多少年的“晃”字虽属民间口头语,但把那种如变脸般快的无奈感传达得淋漓尽致。周志刚完全秃顶了,脑壳左右稀疏的头发全白了。他渐渐蓄起了一尺来长的胡子,胡子倒有些许灰色,估计继续灰下去的日子肯定不会太多了。他的腿脚已不灵活,有点儿步履蹒跚,浑身经常这里痛那里酸的。 不论对自家房屋的维修, 还是对街坊家临街墙面的义务抹平, 他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抹墙需几道工序,先得备下黄泥,还
13、得有足够的麦秸或谷秸往泥里掺。和好一堆抹墙的泥很需要力气,他和不动了。黄泥也稀缺了,可挖到黄泥的地方越来越少,那种地方往往很快便出现了就地取材建起的土坯或干砸垒的黄泥小屋。当那些小屋住进了人家,如果谁还去周边挖取黄泥,常常引发严重冲突。那些人家会形成一种占山为王的领地意识,攻守同盟,态度凶悍,让企图分享公共资源者望黄泥而却步。 周志刚是洁身自爱的人,当然避免自取其辱。缺少了黄泥,不论他对自家房屋的维修,还是对他们那条脏街所进行的面子工程,都只好停顿下来。毕竟他只是一个老迈的改良者,也只有点儿人生余力做改良者。倘要彻底改造自己家及那条脏街的面貌,需动用推土机和铲车,需有充足的建材,还需有一支建筑
14、队-而单枪匹马的他只有一把抹板,街坊们心劲儿又不齐。对他们而言,维修自家房屋是分内之事,至于那条脏街已经那样了,可以怎样改良一下不在自己考虑范围。他们认为那纯属政府的事,如果政府不觉得有失面子,他们则是特能忍受的,住在那么脏乱差的地方的人家还有面子值得在乎吗?还讲得起面子吗?讲面子起码也得有黄泥呀,连黄泥都稀缺了,就只得让面子见鬼去了。墙皮掉得太不成样子了,才趁夜到这里那里去偷黄泥。 倘谁家的男人或大男孩天黑后挑着水桶走往与水站相反的方向,那么准是到什么地方偷黄泥去了, 用水桶往回挑是为了掩人耳目, 街坊们对此心照不宣。 偷黄泥往往引发人身伤害事件,但由于是刚性需求,也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15、。 周志刚断不会做那种勾当。他连自家墙上掉下的墙皮也宝贵地留存起来,积少成多,以备用时。他不敢放在门外,怕被偷,专门放在家中一角。 星期日或年节假日,儿女们回来看望他和老伴时,他嘴里常常会忽然蹦出一句话:“你们谁知道哪儿有黄泥吗?” 儿女们便都装聋作哑。 他是在儿女面前自尊心极强的父亲, 不会问第二次的, 总用自言自语缓解自己的担忧: “这个家再不修修抹抹,那就不像个家了。” (有删改) 文本二: 在社会和时代面前,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人世间是对“好人文化观”的形象表述。它从价值取向上,彰显了梁晓声的现实主义高度。作者写出了时代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交集,这是典型现实主义。同时人世间并不仅
16、仅满足于此。人是这样的,但可以是那样的,应该是那样的,这是梁晓声提出“好人文化观”的前提。 在 人世间 里, 作者善于挖掘人物身上所闪现的正直善良和情义担当。 即便生活再艰辛,也要将心比心,为他人着想;就是深陷困境,也要互帮互助,自立自强。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时代如何变迁,做一个好人,是对人性、人心的内在要求。社会越发展,时代越进步,作为人本身,更应该向善、向上、向美。人世间里无时无处不在体现这种思想的光辉。 以周志刚为例,在没有见到女儿周蓉之前,他对女儿不管不顾跑到贵州山区投奔“右”诗人一事,怒不可遏。等到他见到了这位诗人,看到了女儿的生活现状,他原谅了女儿,理解了女儿,一场潜在的冲突并没有发
17、生。同样,当他得知自己的小儿子与怀着他人骨肉的郑娟相爱时,周志刚也是愤怒至极。他了解到郑娟的付出之后,他帮小儿子整理行李和洗漱用品,把他送往郑娟家里。他对周秉昆说过这样一段话:“有恩不报,那是不义。你和人家郑娟早都把生米煮成熟饭了,如果你不与人家结婚,那是双重的不义。再愁再难的日子,你都要为那边三口把日子给我撑住,而且让他们觉得有了你就有了希望,不仅仅是多了一口混日子的人!”而周秉昆原以为是父亲要赶他出门。这个时候的他,泪如泉涌。 正是这样,梁晓声把自己的思考和认知,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小说的人物形象上,让人物立起来说话。呈现现实,同时从理想向度上引导现实,梁晓声的“好人文化观”起到了内在的支撑作
18、用。 梁晓声说过的四句话,被广为流传:“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 一些人以为这是他对文明、 文化的定义, 其实这是他从文明、文化的角度,为“好人”定下的标准。从这样的好人标准出发,希望人性向上、向善,社会向美、向好,这是梁晓声“好人文化观”的深厚内涵,同时也是人世间的深刻魅力。 (选自梁晓声人世间:现实主义的新高度)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周志刚独自承担起家所在的那条小街的环境整治工程,是因为他重视荣誉。 B.文中多次将周志刚和街坊们进行对比,来衬托周志刚“改良”工作的阻力。 C.儿女们都装
19、聋作哑,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父亲治理那条脏街的行为感到不解。 D.文中对“晃”字的解释,强化了作者对周志刚很快老去的无奈与感伤之情。 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梁晓声“好人文化观”的前提是,他不仅知道人是什么样的,而且能揭示人可以、应该成为怎样的人。 B.社会越发展,时代越进步,人更应该向善、向上、向美,这是人世间从头至尾传递出的思想光辉。 C.作者认为人世间的深刻魅力在于,小说为文明和文化进行定义,并以此为“好人”定下了标准。 D.人世间既呈现现实,同时从理想向度上引导现实,这种“理想向度”就是梁晓声的“人文化观”。 8文本一结尾处,周志刚说“这个家再不修
20、修抹抹,那就不像个家了”。请简要分析他这样说的原因。(6 分) 9文本二谈到了梁晓声的“好人文化观”,文本一是如何通过周志刚这一形象来体现这种“好人文化观”的?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小题,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文本一: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曰:“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时理宗在位久,政理
21、浸怠,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祥兴二年二月,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帝求南人有才者甚急,王积翁荐之。天祥曰:“国亡,
22、吾分一死耳。倘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 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 ” 积翁欲令宋官谢昌言等十人请释为道士, 留梦炎不可, 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寝。帝知其不可屈,议将释之,天祥曰: “愿赐一死!”帝犹未忍,左右力赞从其请,遂诏杀之。其衣带中有赞曰: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史臣曰:“志士欲信大义于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文天祥奉两孱主,兵败身执,而从容伏锧,可不谓之仁哉!”许有壬曰:“文天祥万变不渝,事固不可以成败论也。”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一百九、宋史卷四百十八) 文本二: 文丞相甫冠奉廷对,即极口
23、论国家大计。未几元兵渡江,又上书乞斩嬖近之主迁幸议者,以一人心安社稷,固已气盖天下矣。自是而断断焉,殚力竭谋,扶颠持危,以兴复为已任。虽险阻艰难,百挫千折,有进而无退,不幸国亡身执,而大义愈明。盖公志正而才广,识远而器闲,浩然之气以为之主,而卒之其志弗遂者,盖以天命去宋也。虽天命去宋,而天理在公,必不可已。故宋亡其臣之杀身成仁者不少。论者必以公为称首公。 (杨士奇重修文丞相祠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B.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C.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
24、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D.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南人,指原南宋境内的各族人。元朝统治者把全国人分成四等,南人属最下等。 B.黄冠,黄色冠帽,多为道士戴用,文中指做道士,文天祥以此为借口是希望逃出营。 C.赞,常用作议论史事的文体,附于史传后以阐发议论,文中是史官对文天祥的评价。 D.伏锧,古代施刑时罪犯裸身俯伏于砧上,故称“伏锧”。也泛指被处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弘范认为,文天祥在南宋王朝灭亡的时候已经尽到忠孝之心
25、了,如果效忠元人,也能得到高官厚禄,但文天祥坚决地拒绝了。 B.文天祥在被元人囚禁期间,元人敬重文天祥的忠义精神和为政才华,始终对他很恭敬,而且想尽一切办法劝他投降归附。 C.留梦炎反对释放文天祥, 他认为一旦文天祥回到江南再起义兵, 会使他们陷入尴尬的境地。元主虽不忍心,但最终还是杀了文天祥。 D.文天祥虽然抗元最终失败,但因为他能舍生取义,从容赴死,充分体现了儒家“仁”的精神境界,对此两个文本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4 分) (2)而卒之其志弗遂者,盖以天命去宋也。(4 分) 14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鞍山市 2022 届高三二模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3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