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22022 年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年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一、积累与运用(共 27 分)分) 1. 根据课文默写。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 ( 论语十二章) 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 塞下秋来风景异,_。 (范仲淹渔家傲 ) 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塞外奇特雪景,有“妙手回春”之誉的名句是:_,_。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道理的诗句是:_,_。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北京在为世界呈现了一届无与 l n ( ) 比的夏季奥运会之后, 又为世人呈上一届精彩、 非凡
2、、 卓( )越的冬季奥运会。从开幕式上惊艳全场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黄河之水天上来”等中华文化展示,到颁奖典礼上穿戴“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唐花飞雪”服饰的礼仪人员;从造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_的“雪如意”“冰玉环”等场馆,到灵感来自古代同心圆玉璧的奖牌一系列中国元素讲述着匠心独运的“东方故事”,呈现着中国文化和冰雪文化、奥运文化的完美融合。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化盛宴,讲述着中国故事,zhn( )显着中国风采,传递出中国自信。 (1)给加点字注音。 卓( )越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无与 l n( )比 zhn( )显 (3)下列词语填入原文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A. 眼花缭乱 B. 美轮美奂 C. 海市蜃楼 D. 身临其境 4. 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谷雨的雨,是最懂人性的。_。_。_。_。大江南北,渐渐呈现出一片清新而美妙的世界。 落在河中,那雨就滴成一圈圈涟漪,搅动了一池春水。 在雨中,杏花、桃花次第凋谢,碧绿的叶子罩满树身,还有黄豆大的、毛茸茸的果子爬满了枝头。 你瞧那雨,软软的,密密的,如丝线,如针尖,如茸毛,偷偷地落下来。 落在泥土里,那雨便润酥了一垄垄的麦苗、一棵棵的果树,还有那一圃圃的种子和幼苗。 A B. C. D. 5.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
4、西汉时的司马迁。 B. 聊斋志异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C. 旧时为了对某人表示尊敬,不直呼其名,叫做“避讳”。 D. 古代女子跪下后,两手拱合,俯头至手与心平而不至地,故称“拜手”。 6. 综合性学习。 某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来到风光旖旎的无锡。请你一起参加以下活动: (1) 【美联欣赏】无锡鼋头渚飞云阁临湖耸立,远看如仙山琼阁一般。诸多名人撰联赞美,抒发诗情。其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登阁遥瞻,水色连天迷绿野”,请你选出最恰当的下联。 ( ) A. 浩淼鸥波,直将眼力为疆界 B. 汪洋千顷,倚栏意外得涛声 C. 云峦耸翠,突兀一楼临无地 D. 飞云远去,湖光满目照青山
5、(2) 【美景描述】除飞云阁外,你还知道无锡的哪处美景?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这处美景。 要求:至少使用两种感官、一种修辞手法。 二、阅读与赏析(共二、阅读与赏析(共 63 分)分) (一) (一) (10 分)分) 8. 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两个来到天王堂前,众囚徒见武松和小管营同来,都躬身唱喏。武松把石墩略摇一摇,大笑道:“小人真个娇惰了,那里拔得动!”施恩道:“三五百斤石头,如何轻视得他!”武松笑道:“小管营也信真个拿不起?你众人且躲开,看武松拿一拿。”武松便把上半截衣裳脱下来,拴在腰里,把那个石墩只一抱,轻轻地抱将起来。双手把石墩只一撇,扑地打下地里一尺来深。众囚徒见了,尽皆骇然
6、。武松再把右手去地里一提,提将起来,望空只一掷,掷起去离地一丈来高。武松双手只一接,接来轻轻地放在原旧安处。回过身来,看着施恩并众囚徒。武松面上不红,心头不跳,口里不喘。施恩近前抱住武松便拜道:“兄长非凡人也!真天神!”众囚徒一齐都拜道:“真神人也!”施恩便请武松到私宅堂上请坐了。武松道:“小管营今番须用说知,有甚事使令我去?” (1)请赏析选文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2)结合原著,说说选文中武松变成囚徒的原因以及他后来帮施恩做了什么事。 10. 金圣叹先生点评水浒人物时,给予武松最高评价:“天人”,他认为“人人未若武松之绝伦超群”。在你所读其他名著中(重点推荐的八部名著) ,有没有哪位人物也
7、让你觉得是“绝伦超群”?请写出作品名称及相关人物,并结合原著内容,简要说说理由。 答:_ (二) (二) (15 分)分)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坐累戍朔州。永乐初,用荐,以善书供事文渊阁。久之,除中书舍人。 绂未仕时,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九龙山,遂自号九龙山人。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沾洒。有投金币购片楮者,辄拂袖起,或闭门不纳,虽豪贵人勿顾也。有谏之者,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 在京师,月下闻吹箫者,乘兴写石竹图 ,明旦访其人赠之,则估客也。客以红氍毹馈,请再写一枝为配。绂索前
8、画裂之,还其馈。 一日退朝,黔国公沐晟从后呼其字,绂不应。同列语之曰:“此黔国公也。”绂曰:“我非不闻之,是必与我索画耳。”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逾数年,晟复以书来,绂始为作画。既而曰:“我画直遗黔公不可。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与之,俟黔公与求则可耳。”其高介绝俗如此。 (节选自明史列传 ) 【注】楮(ch) :一种树皮可以用来造纸树。氍毹(q sh) :一种毯子。 11. 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 坐累戍朔州(因犯罪) B. 动以古人自期(要求) C 虽豪贵人勿顾也(拜访) D. 我画直遗黔公不可(赠送) 12. 下列句中的“其”与“明旦访其人赠之”中的
9、“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欲穷其林 B. 其真无马邪 C. 安陵君其许寡人 D. 恐前后受其敌 13. 翻译句子 (1)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 (2)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 14. 文中的王绂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其特点。 (三) (三) (8 分)分) 15.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北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西江月 (北宋)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
10、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阅读上面两首词,回答问题。 (1)第二首词中“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2)两首词都是苏轼谪居黄州时的作品,请分析其思想情感的不同之处。 (四) (四) (6 分)分) 冬奥冰雪的“中国方案” 2022 年的北京冬奥会是秉承着“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下的一场冰雪之约。 “绿色”,成为这场冬奥会的鲜明底色。通过科学技术和专业手段,中国成功地将绿色冬
11、奥展现在世界面前。 _ 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 26个场馆历史性的首次实现 100%绿色电能供应, 其绿色电能主要来自河北张北地区,清洁能源供应成为新亮点。“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108台风力发电机组稳定持续地高质量运行。它们源源不断输送的绿色电力,不仅点亮一座座奥运场馆,也点亮着北京的万家灯火。 _ 我国首次在冬奥会上使用从工业废气中收集的二氧化碳来冷却冰上场馆,取代了会破坏臭氧层的氢氟烃。从“水立方”到“冰立方”,快速绿色高效的制冰,让“水冰转换”、“双奥场馆”成为可能。同时也采用了智能造雪设备,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水资源消耗,不断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 低碳场馆 北京对 2008 年夏季奥运
12、会的 7 个场馆进行了重新利用。对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首都体育馆、国家体育场等 5个奥运场馆进行改造,相比新建场馆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 3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25个比赛场馆(13个新建)还使用了回收水泥和智能造雪等低碳建筑材料,相比传统技术,这些材料能够节省 20%的用水量。 _ 北京冬奥会使用赛事交通服务用车 4090辆,其中氢燃料车 816辆、纯电动车 370 辆、天然气车 478辆、混合动力车 1807辆、传统能源车 619 辆。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小客车中占比 100%,在全部车辆中占比 84.9%。 此外, 本届冬奥会还采取设立奥运专用道、 利用城市现有清洁能源
13、公交车和轨道交通车辆等措施。同时,搭建交通资源管理系统,鼓励大众公共交通出行。 绿色圣火 北京冬奥会的主火炬是历届来火焰最小的,而这次的冬奥圣火正是通过“微火”来体现“低碳环保”的实用理念。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圣火,每小时要消耗 5000 立方米燃气,虽然熊熊圣火是百年奥运传统,但面对今天低碳环保的理念来说,让火焰小一些,更符合了当今世界发展的要求,也符合了世界发展的潮流。 冬奥会的每一个环节,都在追求简约与节能。冬奥会开幕式的参演人员约 3000人,仅为 2008 年的1/5,烟花燃放量仅为 2008 年的 1/10,大大减少了空气污染。 中国会一如既往,秉持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原则,在奥
14、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凝聚“一起向未来”的发展力量。“绿色低碳”,我们一直在路上! 17. 请根据文章内容,分别给第、第和第自然段加上四个字的小标题。 答:第自然段:_ 第自然段:_ 第自然段:_ 18. 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条理清晰地介绍了中国通过科学技术和专业手段,成功举办绿色冬奥的内容。 B. 第自然段中加点词“一定”,从程度上进行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 第自然段画线句通过数据比较,突出强调了冬奥会新建场馆低碳节能的特点。 D. 第自然段说明冬奥会主火炬的“微火”设计,符合当今世界发展的要求与潮流。 (五) (五) (6 分)分) 蹄疾步稳方能行
15、远 稳, 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蹂谷聚也”,意思是将谷粒蹂践聚集,使谷壳和米分开。在缺少粮食的古代,庄稼从地里丰收后脱谷成米、堆聚在一起,一年的收成就定了,生活才能过得安定、平稳。人们常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稳由此引申出安稳之意。 “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因子。“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乱云飞渡仍从容”“任尔东西南北风”“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等,都体现出对“稳”的赞赏与褒扬。 稳是平衡,是工整。汉字讲究规范美感,横平竖直、方方正正。 稳是气度,是修养。君子追求稳健姿态,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 稳是节奏,是定力。行事作为讲求稳当稳妥,从容不迫,处变不惊。 稳是基础
16、,是大局。基础打得牢、大局稳定,不折腾、不反复、不停步、不懈怠,迟早能实现目标,反之欲速则不达。孔子的弟子子夏,因为才能出众被派到莒父做地方官。临行前,他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告诉他:“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当今社会,那些想一夜成名的人,总是昙花一现;那些靠一时的取巧而成为“网红”的人,总是红得不长久。 当然,“稳”不是安于现状、不求进取,更不是一味退让、裹足不前,而是该快则快、该慢则慢,疾徐适中、不缓不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到稳字当头,稳中有进。有风有雨是常态,越是面对风雨,越要保持足够定力。 如今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
17、影响。面对复杂局面,我们既要敢于出招又要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从而为我们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为继续保持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提供最为有力的保障,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19 第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0. 第自然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六) (六) (18 分)分) 寻找麻雀的稻草人 红墨 水田起床走到院子里,蓦然一惊:院子里的稻草人不见了。 没有了稻田,没有了麻雀,稻草人自然退出了历史舞台。水田怀念稻草人,好不容易高价买到了稻草(还不是新割的稻草) ,扎了个稻草人:和自己一样的身高,穿戴上自己的旧衣帽,腰里斜别着一杆长烟筒。稻草人就是水田。水田常和稻
18、草人面对面坐下,吸着烟卷,和“自己”聊天,内容离不开稻田和麻雀。 昨夜,稻草人趁着月色,踏上了寻找麻雀的路。 稻草人首先去了水田伯伯买稻草的地方。稻草人想:有稻草的地方就有稻田,有稻田就有麻雀,有麻雀就有稻草人存在的价值。稻草人到了目的地已是第二天清晨,稻草人找不到稻田,也找不到麻雀,只看见鳞次栉比的种菜大棚、养龙虾的田池和遍地金黄的油菜花 稻草人就问身边的一位老农:“你们这里不种植水稻吗?”“嗤现在谁还种水稻呢?不划算。种蔬菜、养龙虾才来钱。这遍地金黄的油菜花不光是招引蜜蜂的,更是吸引游客和那些拍影视的。”老农笑盈盈地说, “我家还办起了民宿呢, 今晚要不要住宿我家?”“你家里有麻雀吗?”稻
19、草人问。 老农说:“一只麻雀也没有。” 稻草人悻悻地离开了,不知不觉走到城里。天色向晚,还下着蒙蒙细雨。城中心一片废墟,像被掏空了内脏;周边孤零零地蹲着几间似倒非倒的老屋,许是不肯拆迁的“钉子户”。 稻草人遇见了废墟上的稻草人。 “这里原有一栋祠堂,我主人曾经住在这里。那些岁月,我主人年年在厅堂里扎稻草人,可是后来,没稻田可种了,也就不用扎稻草人了,但祠堂里仍有麻雀在梁上筑巢。”废墟上的稻草人说,“是麻雀的叫声把我引到这里来的。” 废墟上一只麻雀也没有, 只有忙着串门的老鼠和几只流浪猫。 稻草人说: “咱俩结伴去寻找麻雀吧。 ” “这里即将造起高楼,我不想离开,我要留下来,直到破土动工。我的主
20、人死了,是患癌症死的,我想念我的主人!按理现代医学越来越发达,可为什么癌症患者越来越多呢?是因为没有麻雀吗?”废墟上的稻草人说,“人类的建筑越来越高,越来越漂亮,身躯小小的麻雀们却失去了安身之所。它们去往何方?吃什么?住哪里?它们过得还好吗?” 两个稻草人相拥而泣。最后,稻草人与废墟上的稻草人挥手告别,继续踏上寻找麻雀的征程。 稻草人找到一片树林叶子上布满白斑,没有麻雀,甚至没有鸟声;又找到一处山林,只听到令它烦躁的铲车和挖掘机的轰鸣声。稻草人继续前行。 稻草人没有看见麻雀,却看见了好多好多的稻草人有神话里的神仙,有小说、戏曲里的人物,也有影视里儿童喜欢的卡通形象它们的衣服色彩缤纷,脸上还化了
21、妆,个个比自己漂亮。稻草人觉得自己不般配,准备悄然离开,可是被游人拽进了人圈里。“你才是最原始、最生态的稻草人!”有人推介它。游客们围上来,纷纷与稻草人合影、视频稻草人看见影像里的自己面无表情、四肢僵硬,与他们格格不入。 一位村姑打扮、气质优雅的少妇走过来牵起稻草人的手说:“谢谢您的光临!你们的使命不再是孤零零地守望稻田,驱赶麻雀,而是招引游客,让他们怀想昔日的时光在美丽乡村艺术节中展现自己别样的风情和魅力”美丽少妇双手呈给它一本大红“聘请书”。 “我是一个稻草人,我要寻找稻田,寻找麻雀。稻田是我生命的舞台,麻雀是我人生的搭档。我为麻雀生,也为麻雀亡。对不起!我不能留在这里。”稻草人第一次说出
22、这么漂亮的话语。 时光荏苒,稻草人一直行走在“寻找”的路上 那夜,稻草人路过一个“水公园”,岸边耸立着露天屏幕,正播放中央七台“农业频道”。屏幕里,水田伯伯戴着和它一样的帽子,穿着和它一样的衣服,腰里斜别着和它一样的长烟筒,手掌卷成喇叭状,站在高坡上,对它呼唤:“归来吧,稻草人,家乡又种上水稻啦!”水田伯伯双眼满含泪水。 稻草人返回家乡,果然看见满田野金黄的水稻。 水田给稻草人的形象进行了微调画上“月牙船”的嘴巴,右手作挥手招呼的姿势。 稻草人站在稻田里这是家乡的稻田。金黄的稻谷,沉甸甸的稻穗,成群结队的麻雀像褐色的雨点落下来 21. 请根据第-第 自然段稻草人寻找麻雀的过程,完成下列表格填空
23、。 段落 寻找的地点 遇到的人物 寻找的结果 离开的心情 - (1)_ 一位老农 找不到稻田和麻雀 悻悻地离开 - 废墟 废墟上的稻草人 一只麻雀也没有 (2)_ (3)_ 没有遇到 没有麻雀和鸟声 继续前行 - 美丽乡村 (4)_ 没有看见麻雀 (5)_ 22. 请赏析第自然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3. 阅读全文,探究概括文章的主旨。 2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童话的方式讲述故事,生动形象而又寓意深刻。 B. 第和第 自然段,分别对稻草人和水田进行外貌描写,前后呼应。 C. 第 自然段加点的动词“拽”,传神地刻画出稻草人对游客的不屑。 D. 第 自然
24、段水田给稻草人画上笑脸,也表现出水田内心的改变。 三、作文(三、作文(60 分)分) 25. 学业繁重,但你挑灯夜战,为明天奋发拼搏,愿你实现理想;人生征途风霜雨雪,但你责任在肩,不辜负温暖期许,愿你迎来春暖花开;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逆光者守护,愿山河无恙、烟火如常 请以“如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写作; (2)不少于 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0222022 年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年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一、积累与运用(共 27 分)分) 1. 根据课文默写 知之者不如好
25、之者,_。 ( 论语十二章) 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 塞下秋来风景异,_。 (范仲淹渔家傲 ) 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塞外奇特雪景,有“妙手回春”之誉的名句是:_,_。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道理的诗句是:_,_。 【1 题答案】 【答案】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会当凌绝顶 . 衡阳雁去无留意 . 零落成泥碾作尘 .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 不畏浮云遮望眼 . 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 【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江苏省 无锡市 梁溪区 中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3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