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22022 年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一模语文试题年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一模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 150 分,答题时间 120 分钟) 【任务一:发现秩序之美】 1阅读下面语段,并完成(1)(3)小题。(5 分) 万物皆有序, 有序是一种美。 斗转星移, 节气交替, 亘古不变的自然秩序蕴藏洞察天地的智慧; 不妄劳作,起居有常,健康的内在秩序赋予生命的动力;土地平 (kung)、屋舍俨然,和谐的田园秩序令人向往;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朴素的生活秩序形成群体的默 (q);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公正的社会秩序赢来长治和久安 (1)根据拼音,写出上面语段中的相应汉字。(2 分) _ _ (2
2、)下列加点字与文中“斗转星移”的“斗”的读音相同的是( )(1 分) A斗折蛇行 B斗志昂扬 (3)参考【课内链接】,结合语境,解释上面语段中加点的字。(2 分) 不妄劳作_ 简能而任之_ 【课内链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任务二:品味自然之悟】 2古诗文填空。(10 分) 观天地山川、花草树石皆有所得:河水奔流,孔子发出逝者如斯夫, (1) 的感慨,珍惜当下;惬意畅游,吴均油然而生鸢飞戾天者, (2) ;经纶世务者, (3) 的联想,抛却俗务;夜未尽,日已升,王湾感受海日生残夜, (4) 的壮美,积极乐观;春将逝,花已落,晏殊生
3、发 (5) ,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情思,人生有限,而时间永恒;途中遇雨,苏轼则有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6) 的彻悟,宁静快乐;群山巍峨,杨万里有政入万山围子里, (7) 的发现,不被眼前顺利蒙蔽双眼;置身山道,陆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 (8) 的欣喜,重拾信心;白日斜晖,落花飘零,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达 (9) , (10) 的心愿,只要繁花似锦,情愿落入尘埃,化为春泥。 【任务三:探究处世之道】 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5 分)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 孤
4、光自照, 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 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 ),不知今夕何。 【注】张孝祥: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此词是作者被谗言所误革职,北归过洞庭湖所作。青草,湖名,北与洞庭湖相接。 (1)词中“_”一句不仅是写景,而且也是写人,写出词人的品格之美、为人处事之准则。(2 分) (2)根据阅读体验,选出填入这首词中括号处的文字最恰当的一项,并阐释理由。(3 分) A啸 B笑 选择( ),_ 【任务四:领略治军之才】 4阅读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的两段选文,回答问题。(19 分) 【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5、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 不得入。 先驱曰: 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 将军令曰 军中闻将军令, 不闻天子之诏 。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乙】 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 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
6、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不肯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于太尉帐下。太尉终卧不起。顷之,复定。后吴奔壁东南陬,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 【注】剽:强悍,勇猛。轻:轻捷,迅速。委:抛弃,放弃。便宜:有利,合适。弓高侯:名韩颓当。陬:角落引:退。 (1)解释下面各句中“军”的意思。(3 分) “军” 属会意字, 本义是战车合围、 布阵。说文解字:“军,环围也。” (金文) 周亚夫军细柳 _ 上自劳军 _ 至霸上及棘门
7、军 _ (2)用“”给【乙】文中的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3 分) 已 而 其 精 兵 果 奔 西 北 不 得 入 吴 兵 既 饿 乃 引 而 去。 (3)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_ 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 _ (4)品读下面三个语句,还原场景,想象说话人态度的变化和说话音调的变化。(3 分) “天子且至!” “吾欲入劳军。” “皇帝敬劳将军。” _ (5)南宋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提到“汉史书之,以为亚夫能持重今乃有军中夜惊相攻之事,安在其能持重乎?”洪迈认为周亚夫治军不够谨慎沉稳,你认同该说法吗?请根据【甲】【乙】两文的阅读,说说你的理解。(
8、4 分) _ 第二部分 名著“三读”(8 分) 【任务一:跳读选择】 5如果只想探究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勇敢正直、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物形象,可以跳跃章节进行阅读。请选出下面不作为阅读内容的一项( )(2 分) A漫步海底平原 B一颗价值千万的珍珠 C大章鱼 D墨西哥湾暖流 【任务二:精读思考】 6在下面两个片段中选择一个片段进行精读,回答问题。(选做题)(3 分) 【片段一】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孙犁白洋淀纪事 (
9、1)片段中的“她”是谁?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1 分) A吴召儿 B水生嫂 (2)联系整本书的风格,赏析【片段一】。(2 分) _ 【片段二】当他一个人被欺侮时,他并不即刻发动,他显得很老实,沉默,且常常和气的微笑。大爷,你老哥要这样, 还有什么话说吗?谁敢碰你老哥?请老哥海涵一点 可是, 一会儿, 小宝 飕的抽出来,或是一板凳一柴块打去, 这 老哥 在措手不及情形中, 哽了一声便被他弄翻了。 完事后必需跑的自然就一跑,不管是税卡,是营上,或是修械厂,到一个新地方,住在棚里闲着,有什么就吃什么,不吃也饿得起,一见别人做事,就赶快帮忙去做,用勤快溜刷引起头目的注意。 (沈从文湘行散记) (1)
10、片段中的“他”是谁?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1 分) A虎雏(祖送) B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 (2)作者为什么要描写一个爱打架的人,而且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他的喜爱?联系整本书的风格,写下你的理解。(2 分) _ 【任务三:联读比较】 7对待金钱的态度,往往能反映一个人的生存状态与性情品质。请选择下面其中一个人物,联系整本书的阅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 分) A祥子(骆驼祥子) B杜少卿(儒林外史) 选择( )_ 第三部分 文学作品阅读(17 分) 对岸 高鹏程 站在萧山围垦区的塘坝上,陪同我们的当地朋友指着钱塘江说:对岸是盐官。心里一动。倒不是因为盐官是著名的观潮胜地或者出了徐志摩、金庸这样
11、的文学大家。真正让我一动的,恰恰是盐官前面的对岸两个字。这一路下来,我所关注的一直都是江面上的事物,是此岸的事物。 什么时候,我开始忽略对岸的呢? 幼年时的北方家乡,一条河穿村而过,宽大的河床上面,流水几近干涸。多数时节村民们可以自由蹚过。两岸的人家大致雷同,土黄的屋舍,土黄的锅灶,土黄的脸色。人们都在默不作声地生活。并不关心彼岸的事物。 整个青少年时代,我都停留在北方老家的小城里读书、成长,不再见过另外的河流,也无从想起彼岸的生活,仅有的对于彼岸的想象,都是建立在书本上阅读。掀开诗经的第一页,就有一条河流阻挡住了我们的行程。然后,诗三百篇中,总是传来河水的汤汤之声。在一条又一条有名或者没有名
12、字的河流两岸,记载着最古老的农事、祭祀和爱情。这些水气淋漓的诗句,勾起了我对彼岸的向往。但是,因为年少,因为生长在相对干旱的黄土高原之上,我无从进入这种文字背后的生活。 而现实中真正有关彼岸的经历,只是在少年时期,跟随母亲去了一趟陕西,看到了渭河和泾水交汇时的景象。彼时我站在渭水此岸,惊异于浊流和清流的相交。遥想着对岸的情境,该是怎么样一个清朗世界。但河水阻隔,终究没有机会到对岸去看一看,留下的,仅仅是一个少年对外面世界的惊鸿一瞥。 直到毕业那年。经历了一番艰难的抉择之后,我踏上了前往南方某地谋生的旅程。站在一列绿皮火车的对面, 和家人挥手道别时,忽然有了身处彼岸的感觉。 列车启动、加速的期间
13、,生活了 20 余年的小城熟悉街景,忽然变得陌生。往日厌倦了的生活忽然变得亲切起来,但这已不再是我的了,目送渐行渐远的小城和自己 21年的成长岁月,泪水忽然就涌了出来。 此后数年,我一直借居在东海边的一个渔港小镇。记得刚刚来到渴慕已久的海边,我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兴奋。教书之余,我都会沿着通往海边的村道,走到海边远望,而脑子里始终盘旋着一个古老的问题:海那边是什么。就像少年时期,坐在家乡门前的矮坡上想过的山那边是什么一样。 一段时间以后,初来时的新鲜感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日复一日单调、雷同的日子。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再去海边,原因仅仅在于那个古老的问题,其实早已有了答案,山那边依旧是山,海那边依
14、旧是海。仅此而已。 如果不出意外,我也会像一条河流一样,被命运的岸线挟持,辗转、流逝,度过波澜不惊的一生。 是的,难以回返的上游,可以预见的下游。除此以外,是否还有第三种可能? 我要去对岸,要踏上江边停泊已久的船 去远方 我为什么要热爱远方 整整一夜我辗转反侧 “做一个任性的孩子”。我闭上眼时 所有幻想都是一种相同的底色 黑 在经历过无数个苦闷的夜晚之后, 我读到了这样一首诗, 眼前忽然一亮。 是的, 对岸。 一个水声闪亮的词,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开始写诗了。仿佛诗经里的那个人,在暗夜里循着水声向彼岸摸索。 在此后一个时期的行走中,我都会有意识地接近一些河流。一段时间后,我开始检视我写下的有
15、关河流的文字。奇怪的是,对于河流的抒写,我依旧把视角放在了对它的流淌、流速的观察上,对它的上游和下游的想象上。我甚至会专注于水面上的一个漩涡,一堆看不清楚的漂浮物,但却对对岸视而不见。 我真的是丧失了对彼岸的想象力了吗?或者, 我的日渐昏沉的思绪, 已经丧失了内心仅存的一丝对于理想生活的祈盼? 2014 年的初夏,我有幸参加了一次采风行动,沿着一条江的源头,一直走到它的入海口。一路下来,我有幸参与了一条江自始至终的流淌。通过体察它的前世今生,我感受到了一条江生命的节律和跃动。我有幸目睹了一条江在它的源头诞生、泉涌的瞬间,也有幸目睹了它在入海口从容无言的告别。 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回来
16、以后,看见一同参与采风的马叙兄以此为题写了一篇散文,回顾了早年的一次盐官之旅,一个少年的漂泊史和中年男人的沉思跃然纸上。而我,若非那一句醍醐灌顶的唤醒,我想,时至今日我依旧会忽略对对岸的探究与想象。 其实也差不多。盐官能看到的一字潮,萧山同样也能看到。陪同的当地朋友说。 但我想,毕竟还是有不同的,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我想起了幼年时因夏雨暴涨的家乡的河流,那些被阻隔在对岸的村民,那些想回家的急切的眼神。想起早年离家时的光景。想起火车启动时突然看清楚的我生活了21 年未曾看清楚的事物。 我们的一生要经历多少漂泊?要经历多少河流的阻隔?而那些构成阻隔的河流, 也许并不一定都是水声喧哗,它也许就是我们的
17、一段经历,一种想法,一种欲望。它甚至就是一面镜子:流水,青铜,别人,从中照见了另一个你,一个你自己不曾轻易看清楚的你。 也许彼岸,同样并没有我们想要的生活。但是,你可以站在对岸,用来观测自己此岸的生活,你会看清楚自己的生活和需要。 隔江人在雨声中。就算大河改道,就算河水泛滥淹没津渡,你必须给自己一只想象中的舟楫,一只始终停泊在江边等你的船,以便去彼岸建立那个观察点。只有这样,你才能看清自己的流速和流向,才能明白你所要的生活、你要珍惜的人,而不至于迷失。如此,即可信由人生如河,任其拐弯,也不会慌张。 【注】高鹏程: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宁波市奉化作家协会主席。 【任务一:梳理脉络】 8阅读
18、全文,根据作者关于“对岸”的经历和感受,补写思维导图。(4 分) 【任务二:品味语言】 9下面语句中“有幸”一词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回答。(4 分) 2014 年的初夏,我有幸参加了一次采风行动,沿着一条江的源头,一直走到它的入海口。一路下来,我有幸参与了一条江自始至终的流淌。通过体察它的前世今生,我感受到了一条江生命的节律和跃动。我有幸目睹了一条江在它的源头诞生、泉涌的瞬间,也有幸目睹了它在入海口从容无言的告别。 _ 【任务三:分析写法】 10文章中作者两次提到诗经是否有深意?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4 分) (1)掀开诗经的第一页,就有一条河流阻挡住了我们的行程。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浙江省 宁波市 江北区 语文试卷 答案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3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