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B)含答案解析
《2022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B)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B)含答案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22022 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B)(B)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30 分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搞阴谋诡计的人,经常采用偷天换日的卑劣伎俩来混淆(xio)黑白,蒙蔽群众。 B不赡(shn)养父母,还要将父母赶出家门,这种错误的做法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C缀满花枝的花蕾先是吻尽春风,接着吮(yn)吸夏雨,最后吐蕊绽放、香溢四野。 D能剧和狂言的产生可以追溯(s)到 8 世纪,随后的发展又融入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如杂技、歌曲、舞蹈和滑稽戏。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2、) A阔绰 功勋 取义成仁 无精打采 B笔砚 笼统 不屑置辩 意想天开 C顷刻 驾驭 心旷神怡 千均之力 D揉躏 题跋 跺来踱去 雕梁画栋 3选出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 (3 分) A深蓝的天空无边无垠,月光似水,秋风轻拂,树影婆娑,一切宛如沉醉在梦里。 B我们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即使别人怂恿,也不能去干坏事。 C我们精心准备这次同学会,就是为了让分别多年的同学们不期而至。 D在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工程师们充分发扬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让全世界
3、的目光都将锁定在了中国北京, 冬奥会的顺利举办_, _,_:_。 同样回答了一个有关全人类长远发展的问题 全世界只有团结一致,共克时艰,才能一起创造美好的未来 正如“一起向未来”的冬奥口号描述的那样 不仅仅是当下中国交出的一份完美答卷 A B C D 5语言表达(4 分) 博喻,就是用至少三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请参照示例,任选一个备选对象,运用博喻的手法写一段话,句式不限。 示例: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 备选对象:浪花 落叶 星星 我选 _ 6.名著阅读 (6 分) 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相关内容,按要
4、求答题。 “同志们, 只有一条出路, 就是在冬天来临以前, 从车站到伐木场修筑一条轻便铁路, 全长超过 7 公里。而要完成这项工程,我们需要 350 个工人和两个工程师。共青团员们已经在仓库里找到了足够的铁轨和 7个火车头。但是,那儿只有一所破房子,以前是个学校,工人们根本没有地方住,所有人员只能分批派去,两个星期轮换一次,时间长是挺不住的。阿基姆,咱们先把共青团员调上去怎么样?”他没有等回答,又接着说,“共青团要把能派的人都派去。这是一件异常艰巨的任务,但是只要跟同志们讲清楚,这是为了拯救全城和铁路,他们一定会好好干的。” (1)这段话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_(人名)_的性格特征。 (2 分)
5、(2)请你简述这个人对保尔 柯察金的影响。 (4 分) 7.综合性学习(8 分) 某中学 2022 届 3 班拟举办以“天下家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以下任务。 【展爱国名句】 (1)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推荐一则名言或诗句,并简要说说推荐的理由。 (4 分) 推荐的爱国名言(诗句)_ 推荐该名言(诗句)的原因 _ 【奠爱国英雄】 (2)在中印边境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边防斗争中,陈红军等官兵敢于斗争,坚决反击非法越线侵权挑衅行径,并为此献出宝贵的生命。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了解英雄事迹后,你想对英雄说些什么来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呢。 (80 字以内) (4
6、 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25 分分) ) ( (一一) )古诗文积累古诗文积累 8. 默写填空(10 分,每空 1 分) (1)学校要举行飞花令比赛,小诚同学决定对已学的古诗文进行梳理,请你帮助她完成下面的表格。 飞花令关键词 古诗文句子 出 处 日 大漠孤烟直,_。 王维使至塞上 _,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其五) 女 无为在歧路,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_,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天 _,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其必曰“_,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范仲淹岳阳楼记 (2)人生如远行客,道路崎岖,谁与同行?孤独时,请带上祝福吧,“_,_”(苏轼水
7、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 ,天涯此时,圆月慰相思;失意时,请带上豪迈吧,“_,_”(李白行路难 ) ,坚定信心,逆境也昂扬。 ( (二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 9- -1212 题。题。(15(15 分分)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
8、安乐也。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间 征于色,发于声 B劳其筋骨 无奔走之劳矣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余虽愚 D行拂乱其所为 人则无法家拂士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1下列对文章的内容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分总的结构,从个人角度论证“生于忧患”,从国家角度论证“死于安乐”,从而全面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B本文列举了六位名人成功的例子,意在说明人只要经历艰苦的磨难,就能显示出不同凡人的才干。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强调的是人成功的主观因素在于自己在磨难之后不断奋
9、进方能有所作为。 D本文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使语气错落有致,造成一种势不可当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12阅读以下链接材料,谈一谈选文和链接材料在治国方面的观点论述中有哪些异同。 【链接材料】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 【注】逸豫:安逸舒适。忽微:形容细小之事。伶官:宫廷中的乐官和授有官职的演戏艺人。 三、现代文阅读三、现代文阅读(40(40 分分) ) ( (一一) )阅读下面
10、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 1313- -1717 题。题。(22(22 分分) ) 一封_的家书 延叔喝完第一杯酒,雪花如柳絮般飘落下来。菊麻雀似的蹦进门,喊道: “哥来信了。 ” 延叔接过信又递给菊: “快拆开念念。 ”菊娘一脸惊喜,从灶间跑出,坐到靠墙的矮凳上,仰起头,盯着那封信。菊小心地拆开信,抽出薄薄的一张纸。 “春节路上挤,不回家过年了。我都好,务必立刻寄钱来! ”菊一字一顿念出,脸上的喜悦一点点地消失。 叔有些不高兴: “完了?”菊淡淡道: “完了。 ” 延叔长长地“嗯”了一声,倒满一盅酒,咕咚喝下。菊娘一看延叔脸色不对劲儿,忙打起圆场: “收到信就好。伢子大学
11、念书很忙,没功夫写许多话。 ” 菊问: “回不回信?”菊娘斜瞟一眼: “当然回。把家里事告诉哥,让他安心念书。 ”又喝一点,瓶里的酒浅了些,延叔脸上也生动了些: “菊写,我说。 ” 菊趴到桌上, 从书包里翻出两张纸, 红通通的小手一把攥住笔杆裂开的圆珠笔。 延叔叹一口气说: “告诉你哥,信已收到,钱过几天凑好寄去。叫他放心。 ”说完回过头: “我没什么说了。 ”菊娘心领神会,双手拢到围裙下,脸上漾出笑容。 “我说两句。对哥说家里的事都好。秋后老母猪生下九只患。今年价好,涨到七块,有卖头儿。卖猪仔的钱还清了去年的债。 “上个月,那只老黑母鸡被隔壁仔崽打断了腿。我心痛了几天,找到村上张兽医,他说不
12、碍事。现在果真好了,只是有点跛。 ” 延叔腮帮子一鼓: “说这些干啥?菊,天冷了,叫你哥要当心自己,免得你娘挂念。告诉他家里人身体都好。 ”菊娘赶紧插上: “我就是晚上困不着,胃老是痛。叫你哥在学校要吃饱吃好,想吃啥就吃啥。别让人笑话咱。 ”菊烦了: “哥是大学生,这点事都不懂?” 延叔把酒沥下,不够一盅,只好慢慢喝。边咂嘴边说: “菊,把你的学习情况对你哥说说。 ” 菊咬起下唇,写到: “上次期中考试我第一名,得了一张奖状和一支钢笔。娘还蒸了鸡蛋给我吃。那支笔很漂亮,我舍不得用,收在枕头底下大学里也发奖状吗?你也要好好学习,争取得到奖状,让全家都高兴高兴。 ” 菊写好抬起头,延叔收回盯着菊飞
13、快移动的小手的目光,倒放起酒盅。菊娘就站起去灶间盛饭。延叔又想起来什么,叫菊接着写: “前两天,上面分来救灾衣服。队长说你有出息。特地分给我家一件半新的呢子大衣,让你回家过年穿。腊狗说式样还挺流行,城里都时兴。你不回家我就托人寄去。 ” 菊娘端出饭,也突然想起什么,叫菊再加上几句: “娘初一到后山庙里替你求了支签,签上说你有小灾损,要切切注意。 ” 菊嚷嚷起来: “没纸写了。 ”延叔见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三大张,说: “就不写了。 ”菊娘便说: “对。你哥不相信这些。再说,写多了他没时间看,他的信,就那么短。 ” 延叔端起饭碗扒拉了几口,又放下,仿佛心里有什么东西哽着。拿起那薄薄的一张,延叔瞪着眼
14、前没了热气的几碟菜,硬邦邦地甩出一句: “重写一封。 ”正在有滋有味嚼饭锅巴的菊愕然睁大眼睛,随即就按延叔的话庄重地写好第二封信: 信收到。钱就寄。 13母亲让女儿把家里事告诉哥哥。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写到的家里的事。 (4 分) 卖猪崽的钱还清了去年的债_菊期中考试获奖了_娘给你求签,希望你平安。 14仔细品读下面的语句,完成句后的问题。 (6 分) (1)延叔喝完第一杯酒,雪花就柳絮般飘落下来。 (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 (2)菊娘心领神会,双手拢到围裙下,脸上漾出笑容。 (赏析加点词) 15春节路上挤,不回家过年了。我都好,务必立刻寄钱来! (假如让你念这封信给延叔叔夫妇听,你会怎么念
15、?简要说明理由。 ) (4 分) 16阅读完这篇文章,请将标题“一封_的家书”补充完整,并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4 分) 17这篇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其中一处,说说其作用。 (4 分) ( (二二)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 1818- -2121 题。题。(18(18 分分) ) 【材料一】 :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简称“双减” )告诉我们,必须遵循教有规律和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做家长和老师的,要把时间还给孩子。 许多家长和老师见不得孩子空下来、闲下来,总是唯恐孩子光阴虚度,总是驱赶着、逼迫着孩子做无穷无尽的
16、作业,不给他们留出一点儿闲暇时间,还自以为这就是尽了做家长和老师的责任。你想想,一个孩子从早上睁开眼睛到晚上睡觉,从周一到周日,每时每刻都在学习。这种违背教有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能长久吗?小眼镜能不多吗?小胖墩能减少吗?教育家卢梭说: “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 ”这话乍一听很荒谬,但仔细想想,其实不无道理。孩子是慢慢长大的,不能急功近利。孩子需要做梦、犯傻、发呆、休闲的时间,正是这种看上去在浪费的状态,却能为孩子赢得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卢梭还说: “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我们都知道这么一个道理:要想身体好,不要吃太饱。
17、同样道理,要想智力好,闲暇不可少。孩子成长过程中,该休息的时候要休息,该休闲的时候要休闲。宁可虚掷光阴,不可误用光阴。 【材料二】 : 央视新闻:今天(10 月 31 日)是“双减”政策发布一百天。这一政策的实施究竟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一起来听听学生怎么说,家长怎么说。 小学生 1:这个学期学校上学时间延迟了,原来是 8 点上课,现在是 8 点 20 分上第一节课。可以让我睡眠时间更多更充足一点。 小学生 2:现在,一般作业我在学校就可以完成,回家我还能做一些我的课余爱好。晚上之前是 9 点30 分睡觉的,现在差不多晚上 9 点前就睡觉。 小学生 3: 现在会帮妈妈做一点家务, 比如说
18、取快递那些的。 有时候妈妈会带着我出去, 去跳绳、 散步。 初中生 1:以前学习压力特别大,补习班排满了整个周末,现在补习班没有了,就节省了很多空余时间用来看看书、画点画、写写字。让自己的爱好发展起来。 初中生 2:现在就只有一个数学的课外班,时间也不是特别长。课余生活丰富一些,然后能多交一些朋友。 初中生 3:周末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培养我们学生的兴趣爱好,像我就比较喜欢打乒乓球,喜欢弹古筝。 家长 1:感觉孩子的课余生活更丰富了,比如说每周会有一些劳动教育时间,还有学校专门设置一天是孩子选修课的时间,孩子也非常喜欢这种安排。 家长 2:因为在学校已经把大部分作业做完了,回家我们增加了很多亲
19、于互动的时间,我们可以一起去散步,我也可以有时间和孩子聊聊天。 【材料三】 : “双减”政策出台后,记者以网络问卷的形式向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以在线形式进行调查。调查显示,面对“双减”政策,85.6%的家长表示赞同和支持,同时有 66.36%的家长表示担心。家长的担心有多个方面:17.6%的家长担心自己不会辅导孩子,孩子成绩跟不上,18.5%的家长担心孩子多出的时间不会合理利用,白白浪费,63.9%的家长担心孩子没了学业压力,会沉迷电子产品,对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18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双减”政策体现了教育需要遵循孩子的身心发
20、展规律。 B“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这一说法是荒谬的,没什么道理。 C从央视的采访和记者的调查看,大多数学生和家长都对“双减”持赞同态度。 D面对“双减”政策,有不少家长感到担心,其中最担心的是孩子沉迷电子产品。 19材料一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20从材料二看,“双减”给学生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好处?请加以概括。 (5 分) 21请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提取结论,作为给老师和家长的建议。 (6 分) 四、写作四、写作(55(55 分分) ) 22.22.以下两题,选做一题。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题目一:题目一:请以“超越超越”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1、。 题目二:题目二: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格局,是一个人的境界,决定了他看世界的角度。格局,是一个人的胸襟,决定了他与世界的包容度。格局,是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的生活能否过得自在。在本届冬奥会上,运动员们在竞技中胜负难免,某国因多名运动员犯规未取得理想成绩,就甩黑脸对裁判的“不公判罚”抗议上诉。我国 17 岁的单板滑雪选手苏翊鸣获得银牌后, 裁判长承认因观察角度问题打高了他国选手的分数, 也就是说苏翊鸣其实是冠军,苏翊鸣却大气回应道: “理解实时打分的困难性,感谢所有裁判,恳请公众终止批评。 ”两相对比,格局高下立显无疑。苏翊鸣以坦然的心态面对后面的比赛,果然在元宵节当天获得了宝贵
22、的金牌,创造了历史。 同学们,你们也曾经经历过很多的事情,你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的呢?请以“格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 600900 之间。(4)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5)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解参考答案解析析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一、语文知识及运用 1 【答案】C 【解析】 C. 吮(yn)shn。故选 C。 2 【答案】A 【解析】 B.意想天开异想天开; C.千均之力千钧之力; D. 揉躏蹂躏; 故选 A。 3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使用。 A.婆娑:盘旋舞动
23、的样子,这里形容树影随风而动的姿态。使用正确; B.怂恿:鼓动、撺掇别人去做某事。这里形容有人背后撺掇,使用正确; C.不期而至:意思指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没有预料的到来。根据“我们精心准备这次同学会”,说明同学会是事先约好的,因此不能说成是“不期而至”,因此使用错误; D.锲而不舍: 意思是不停地雕刻。 比喻有恒心, 有毅力。 这里形容工程师面对困难不放弃的精神, 使用正确; 故选 C。 4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衔接和排序。根据句中的“不仅仅是”可知其应为首句。句中的“同样”紧承句,应为次句。根据题干中表提示的冒号判断,句在这个位置, 句中的“那样”有提示下文的作用;句诠释
24、了句中的“那样”,应放在在后。故排序为:。故选 B。 5 【答案】示例一:浪花,海面上出现了奔腾不息的浪花,像珍珠,像音符,像一朵一朵的白玫 瑰,也像一群可爱的娃娃,在沙滩上跑来跑去。 示例二:落叶,一阵秋风吹过,落叶像雪花纷纷飘落,像金蝴蝶翩翩 起舞,像金黄的小鸟上下翻飞。 示例三:星星,闪亮的星星,像明亮的眼睛,像美丽的珍珠,像朝阳下的露水。 【解析】 本题考查博喻。注意用至少三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从“浪花、落叶、星星”三个备选对象中选取一个即可。 6.【答案】 (1) 朱赫来 遇事沉着、有主见、雷厉风行 (2) 朱赫来是保尔的精神导师,每当保尔在成长中遇到问题时,朱赫
25、来便会及时出现,为保尔排忧解难,指明前进的方向。在朱赫来的指导下,保尔百炼成钢,最终成长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革命英雄。 【解析】 (1)考查人物形象。结合“阿基姆,咱们先把共青团员调上去怎么样?”“共青团要把能派的人都派去。这是一件异常艰巨的任务”可知, 人物是朱赫来。 选自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十章。 城市里正在酝酿一场暴乱。这天夜里,朱赫来领导三百名同志平息了暴乱。但铁路运输马上就要瘫痪了。现在,一切都取决于粮食和木材。为了供应城市的木材,要在三个月内修一条铁路。这时候朱赫来组织领导大家准备修路。这段文字便是朱赫来对修路工作的部署。“同志们,只有一条出路,就是在冬天来临以前,从车站到伐木场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重庆市 中考 语文 考前 最后 一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3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