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 2022 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 20222022 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活动二:探琴心,品文韵(活动二:探琴心,品文韵(1919 分)分) 【材料一】 图 1 古琴(如图 1) ,又称七弦琴、玉琴。古琴的来源可追溯到上古时期, 太古遗音记载:“伏羲见凤集于桐,乃象其形削桐制以为琴。 ”现代古琴形制与唐琴一致,长三尺六寸五分(约 122 厘米) ,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宽六寸,象征天、地和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七弦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和君、臣;十三徽象
2、征一年十二个月和闰月。古琴的形制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根据网络材料编写) 【材料二】 梁江淹自序传曰:淹字文通,济阳考成人,为建安吴兴令。地在东南峤外,闽越旧境也。有碧水丹山,珍木灵草,皆淹平生所至爱,不觉行路之远也。山中无事,专与道书为偶。及悠然独往或日夕忘归放浪之际颇著文章自娱。常愿卜居筑宇,绝弃人事,苑以丹林,池以绿水,左倚郊甸,右带洒泽。青春爰谢,则梜弋平皋;素秋澄景,则独酌虚室。弹琴咏诗,朝露几间,忽忘老之将至云尔。 (节选自唐欧阳询等编修艺文类聚卷五十五杂文部一 ,有删减) 注卜居:选择地方居住,这里指隐居。人事:指人世间的事。青春爰(yun)谢:这里指冬去春
3、来。梜(ji)弋平皋:这里指在平原散步。朝露几间:人生短暂,几经朝露。 【材料三】 图 2 古琴声是至清之音。与园林一样,琴声也能营造出一个自然脱俗、幽雅闲适的境界。琴境与园林之境的结合,是相辅相成,又相得益彰的。 唐代王维曾有“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之句;清代蒋恭棐在逸园纪略中写道: “每春秋佳日,主人鸣琴其中,清风自生,翠烟自留,曲有奥趣。 ”琴声,能涤烦消虑、忘忧解乏。久在樊笼里的人们,聆听到琴声,就可从尘世繁琐中解脱出来。 行走在园林中,琴声可以解忧,更可以助景娱情。在私家园林雍家园里,宋代欧阳修与友交游,据石而奏古琴,浑然忘我,似乎进入神仙妙境。在琴声中,人们体会到了忘怀息心的审美
4、之境。 琴声如此,这使得园林中一切入耳之音,古人都好以琴声比拟了。如扬州休园,有轩命名曰“琴啸” ,以竹声喻琴。扬州平山堂的“听石山房” ,古人凭此地“山风刚劲,擦壁如琴” ,也以风吹山石之音喻琴。苏州拙政园又有小沧浪水阁,今人引诗句“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评价它,用水声喻琴。 古代园林中多设琴房,其意在琴外,在耳,更在心。琴在园林里起到了“意显、情移、境生”的艺术效果。意显,指借琴把景点出来;情移,指游人因琴产生联想;境生,指以此生成充满乐感的氛围。 琴,又谐音“情” ,此琴彼情,是琴境撩人,还是游人多情,抑或是游人因琴景而留情?园林中的琴,怎不助人游兴,涨人雅意?扬州瘦西湖的琴室,室内有
5、琴一张,室外是“一水回环杨柳岸,画船来去藕花天” ,成为当时文人士子争相游玩的佳处。 在园林里,琴声、游人、山水丘壑容易互为知音、互为传情。中国古人有琴中觅知音的期待。中国的园林仿佛也这样,一石一水,一亭一阁,只待“有缘人” ,读懂它的味,欣赏它的美。 (选自李金宇古代园林里的琴境 , 文汇报2019 年 8 月 4 日,有删改) 【材料四】 图 3 中新社记者:为何说古琴是最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乐器? 喻辉:古琴,传说由伏羲创制,其形制一直流传到今天。传统的中国古琴制作采用的是丝弦,声音很小。在安静的环境中,能弹出细腻微妙的天籁之声,令人思绪无限,体现出中国道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哲学理念。
6、演奏者在弹奏古琴时,也会陷入沉思,使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中新社记者:古琴音乐体现了何种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又如何打破藩篱进行文明互鉴? 喻辉:古琴位居“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深刻反映了古代传统文人的道德追求、文化观、社会观。古琴曲谱由汉字或汉字的偏旁部首组合而成(如图 3) ,识字是演奏古琴的前提。 ( 广陵散古琴谱节选,图中简谱由管平湖据古谱转化而成) 古琴音乐极具中国特色,当代中外音乐学家们一直试图揭示古琴音乐中隐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荷兰著名汉学家高罗佩潜心研究和整理中国古琴文献,写成具有国际影响的专著琴道 ,为传播中国古琴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1977 年,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弹奏的流水录音被
7、刻在一张喷金铜唱片上,作为 27首精选的人类音乐作品之一,由美国的“旅行者”号太空船发射载入太空,借此向可能存在的超智慧生物致意。 (节选自中国新闻周刊对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喻辉的采访,有删改) 6. 友好学校学生在阅读材料二时,对个别语句不理解,请你帮助他们解惑。 (1)下列是对划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处理,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及悠然/独往或日夕/忘归放浪之际/颇著文章自娱 B.及悠然独往/或日夕忘归/放浪之际/颇著文章自娱 C.及悠然/独往或日夕/忘归放浪之际颇/著文章自娱 D.及悠然独往/或日夕/忘归放浪之际/颇著文章自娱 (2)用现代汉语翻译划横线语句。 皆淹平生所至爱,不觉行路之
8、远也。 7. 友好学校学生不太理解中国古代文人为何钟情古琴,请你结合四则材料向他们做出解释。 8. 下列是友好学校学生对四则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援引了太古遗音的记载,由此推测古琴来源于上古,说明其历史悠久。 B. 材料二描述了江淹弹琴赋诗、悠然于山林的晚年生活,体现江淹归隐的闲适快乐。 C. 材料三中,评价小沧浪水阁的诗句以水声喻琴,只是因为琴声可消解游人烦忧。 D. 材料四中,高罗佩为揭示古琴音乐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研究后写成琴道 。 9. 材料三中,扬州瘦西湖琴室有琴,却无人演奏,羽生对此很纳闷。你结合材料三内容,向羽生分析了这样安排的用意。 10.
9、 你认为古琴艺术在当下会得到推广吗?请从四则材料中找出论据支持你的观点。 【610 题答案】 【答案】6. (1)B (2) (这些)都是江淹我平生最喜爱的, (就)忘记了一路行来走了多远。 7. 古琴的形制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体现出中国道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哲学理念;位居“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深刻反映了古代传统文人的道德追求、文化观、社会观;古琴声接近大自然,和音纯净,能营造出一个脱俗的、自然的、幽雅闲适的出世境界;古琴声可以解忧(帮助人从尘世繁琐中解脱出来,能涤烦消虑、忘忧解乏) ;古琴声助景、娱情(助人游兴雅意)等。 8. C 9. 示例:古代园林设琴房,其意
10、在琴外,琴在园林里起到“意显、情移、境生”的艺术效果。它能让游人体会园林的意境;引发游人主动想象与联想,从而形成独特的审美体验;助人游兴,涨人雅意,产生“再 创造”的快乐。 10. 参考示例 1:不会得到推广(观点) 。因为古琴曲谱由汉字或者汉字的偏旁部首组合而成,普通人难以识谱;古琴对演奏环境要求高,采用丝弦,声音很小,只适合在幽静的环境中演奏;古琴隐含中国传统文化基因,需要弹奏者熟悉中国传统文化,方能弹奏出意境。 (从古琴曲谱辨识、弹奏环境、弹奏者素质等角度分析) 参考示例 2:可以得到推广(观点) 。现代人普遍压力大,古琴声音可以涤烦消虑、忘忧解乏(或解忧、娱情、消压) 。中外音乐学家对
11、古琴文化已有深入研究,有的专家已将古谱转化为简谱,便于大家理解学习。(从古琴声的功效、音乐传播等角度分析) 【解析】 【6 题详解】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 句意:等到悠闲地独自前往山中,有时到了傍晚忘了回家,放荡形骸的时候,经常写文章自娱自乐。 “及悠然独往”写人物的行动, “或日夕忘归”写游玩之尽兴, “放浪之际”写游玩的状态, “颇著文章自娱”写游玩的结果。故断为:及悠然独往/或日夕忘归/放浪之际/颇著文章自娱。 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 ,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
12、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皆,都;至,最;之,取消句子性,无实义。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概括。 中国古代文人钟情古琴,原因是多方面的。 结合材料一最后一句,可知原因一是:古琴的形制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结合材料三第段中 “古琴声是至清之音。 与园林一样, 琴声也能营造出一个自然脱俗、 幽雅闲适的境界。琴境与园林之境的结合,是相辅相成,又相得益彰的” ,可知:古琴声接近大自然,和音纯净,能营造出一个脱俗的、自然的、幽雅闲适的出世境界; 结合材料第段中“琴声,能
13、涤烦消虑、忘忧解乏。久在樊笼里的人们,聆听到琴声,就可从尘世繁琐中解脱出来” ,可知:古琴声可以解忧,帮助人从尘世繁琐中解脱出来,能涤烦消虑、忘忧解乏; 结合材料三第段中“行走在园林中,琴声可以解忧,更可以助景娱情” ,可知:古琴声助景、娱情(助人游兴雅意) ; 结合材料四第段中, “在安静的环境中, 能弹出细腻微妙的天籁之声, 令人思绪无限, 体现出中国道家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哲学理念” ,可知:古琴声体现出中国道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哲学理念; 材料四第段中“古琴位居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深刻反映了古代传统文人的道德追求、文化观、社会观” ,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
14、材料内容的理解。 C.材料三,第段中“行走在园林中,琴声可以解忧,更可以助景娱情” ,第段中“琴声如此,这使得园林中一切入耳之音,古人都好以琴声比拟了” , “苏州拙政园又有小沧浪水阁,今人引诗句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评价它,用水声喻琴” ,因此评价小沧浪水阁的诗句以水声喻琴,是因为“琴声可以解忧,更可以助景娱情” 。本项中“只是因为琴声可消解游人烦忧”理解错误; 故选 C。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 材料三中,扬州瘦西湖琴室有琴,却无人演奏。原因在材料三第段中。 第段中“古代园林中多设琴房,其意在琴外,在耳,更在心。琴在园林里起到了意显、情移、境生的艺术效果” ,这是原因之一
15、;其次,根据第段中“意显,指借琴把景点出来;情移,指游人因琴产生联想;境生,指以此生成充满乐感的氛围” ,第段中“此琴彼情,是琴境撩人,还是游人多情,抑或是游人因琴景而留情” ,可概括为:它能让游人体会园林的意境;引发游人主动想象与联想,从而形成独特的审美体验;助人游兴,涨人雅意,产生“再创造”的快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的阅读运用。 古琴艺术在当下能否得到推广,可认为能,也可认为不能。只要结合材料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如认为能在当下得到推广,可根据材料三中“琴声,能涤烦消虑、忘忧解乏。久在樊笼里的人们,聆听到琴声,就可从尘世繁琐中解脱出来”等分析,古琴能消解现代人的压力;材料四中音
16、乐家已将古琴谱转化为简谱,为传播中国古琴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等方面来阐述理由。 如认为不能在当下得到推广,可从古琴曲谱辨识难度大、弹奏环境和弹奏者素质要求高等角度分析。如,古琴曲谱艰涩,普通人难以识谱;古琴是丝弦乐器,音量小,演奏环境要清幽;弹奏者要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较高的综合文化素养才能弹奏,因此古琴推广的难度大。 【点睛】参考译文 材料二 梁代的江淹在自序中说: 江淹字文通, 是济阳考成人, 建安年间做过吴兴县令。 吴兴在东南高山之外,属于古代闽越境内。有碧水丹山,珍木灵草, (这些)都是江淹我平生最喜爱的, (就)忘记了一路行来走了多远。山中无事,专心阅读道教经书。等到悠闲地独自前往山
17、中,有时到了傍晚忘了回家,放荡形骸的时候,经常写文章自娱自乐。常常想在山中盖房隐居,不再过问人世间的事,以山林做院子,以溪流做池 子,左边是城外郊区,右边是池沼。冬去春来,就在平原散步;秋高气爽,就在静室内独酌。弹琴咏诗,像朝露一样短暂的人生,常常忘记衰老将要到来等等。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 20222022 年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年初三一模语文试卷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10 分) (一) 凡闻言必孰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 “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 “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
18、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 ( 吕氏春秋察传 ) (二) 神魖,谓山缫之尤灵异者。若大荒东经云: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有角。一足。出入水 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名曰夔。 ( 说文解字注解) 注乐正:古代宫廷中负责管理音乐的官名。夔:传说上古时代音乐家。重黎:上古传说中的人。魖(x) :古书中的一种鬼。大荒东经: 山海经第十四卷。 (1)请根据提示,解释“孰”的含义。 (1 分) 提示: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解释:凡闻言必孰论孰: (2)下面更接近于“夔”的甲骨文字形的一项是() (3
19、分) ABCD (3)对于“夔一足”的解说,选文(一)中孔子所说与选文(二)有何不同?(3 分) (4)能印证选文(一)中“验之以理”的一项是( ) (3 分) A.鲁迅幼时向寿镜吾先生请教“怪哉”是怎么回事。 B.斯诺询问林伯渠如何克服苏区货币交易的困难。 C.孙悟空与如来佛祖赌赛一筋斗打出佛祖的右手掌。 D.王子猷雪夜访问友人戴奎问他招引诗的内涵。 7 (10 分) (1) (1 分)通“熟” ,仔细地 (2) (3 分)C (3) (3 分) 山海经中说的是“夔”这种神兽,只有一只脚;而孔子是说,夔这个人,通过音乐传教天下,使得天下安定, “乐正”一职只要“夔”一个人就足够了,孔子此处是
20、夸赞了“夔”的重要性。 (4) (3 分)B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2022202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三)古文阅读(12 分) 【甲】【甲】 又西六里为居庸关南口,有城,南北二门。 魏书谓之下口, 常景传 :“都督元谭据居庸下口。”元史谓之南口。自南口以上,两山壁立,中通一轨,凡四十里,始得平地。而其旁皆重岭叠嶂蔽亏天日。 (节选自顾炎武昌平山水记 ,北京古籍出版社 1982 年版) 【乙】【乙】 居庸关者, 古之谭守者之言也。 龚子曰:“疑若可守然。 ”何以疑若可守然?曰:出昌平州, 山东西远相望,俄然而相辏相赴,以至相蹙,居庸置其间,如因两山以为之门,故
21、曰“疑若可守然”。下关最下,中关高倍之,八达岭之俯南口也,如窥井形然,故曰“疑若可守然”。 (节选自龚自珍全集 ,中华书局 1959 年版) 注释辏(c u) :聚集。蹙(c ) :收缩。 10.读文中画线句,完成题目。 (4 分)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限一处。 (1 分) 而 其 旁 皆 重 岭 叠 嶂 蔽 亏 天 日 (2)这句话与三峡中的“ , ”异曲同工,再结合生活中“月盈月亏”的自然现象,可以推断出“蔽亏天日”意思为 。 (3 分) 11.【乙】文中出现了四次“疑若可守然”,小帅从结构架设的角度看,觉得很好;小杰从语言简洁的角度看,觉得不妥。你同意谁的看法?结合文本内容
22、分析。 (4 分) 12.结合【甲】 【乙】两个选段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4 分) 顾(炎武)平铺直叙,像是用文言说家常话;龚(自珍)则不然,左曲右折,像是用文言种奇花异草。 张中行怎样学习文言文 (三)10.(4 分) (1) (1 分)而 其 旁 皆 重 岭 叠 嶂 / 蔽 亏 天 日 (2) (3 分)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 1 分) 天空和太阳都因(山的)遮蔽而不完整。 (意对即可,1 分) 11.(4 分) 示例一:同意小帅的看法。第一处“疑若可守然”概括了居庸关的地形特点(1 分) ,后三处“疑若可守然”以设问的形式具体分析了居庸关的地形特点(1 分) 。这四句话引领了整个语段
23、的结构,条理清晰(1 分) ;同时四句话或陈述、或疑问、或判断,形成文本节奏上的变化,更吸引读者(1 分) 。 示例二:同意小杰的看法。四处“疑若可守然”从内容上来说意思是一样的,后三处可以用“如何”“其一”“其二”这样的句子表达(2 分) 。这样不仅更简洁,也能形成语言上的变化,更显灵动(2 分) 。 同意二者看法并分析准确,亦可得满分。同意二者看法并分析准确,亦可得满分。 12. (4 分) 示例:甲文顾炎武的语言质朴平实,多用四字词语,如“两山壁立,中通一轨,凡日千里,始佁平地”,像是在用文言文说家常话,平铺直叙(2 分) ;乙文龚自珍的语言生动形象,多用比喻的手法,如将南口的地势比作井
24、口“如窥井形然”,像用文言文种奇花异草,左曲右折,有文学气(2 分) 。 (句子含义 2 分,结合选段 2 分)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 20222022 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11 分) 观渔观渔 清梅曾亮 渔于池者,沉其网而左右縻之,网之缘,出水可寸许,缘愈狭,鱼之跃者愈多:有入者,有出者,有屡跃而不出者,皆经其缘而见之。安知夫鱼之跃而出者不自以为得耶?又安知夫跃而不出与跃而反入者,不自咎其跃之不善耶?而渔者视之,忽不加得失于其心。嗟夫!人知鱼之无所逃于池也,其鱼之跃者,可悲也。然则人之跃者,何也? (选自古代小品
25、文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年 1 月版) 注释縻(m) :牵动。缘:边,指网的边缘。忽:不重视,不在意。 1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限两处。 (2 分) 皆 经 其 缘 而 见 之 12.解释下面加点字。 (4 分) (1)渔于池者( ) (2)出水可寸许( ) (3)安知夫鱼之跃之出者( ) (4)不自咎其跃之不善耶(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 分) 而渔者观之,忽不加得失于其心。 14.同样是观渔,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说“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梅曾亮从“鱼之跃”想到了“人之跃” 。他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3 分) 11.(2 分,停顿一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江苏省 南京市 中考 语文 模拟 试卷 分类 汇编 文言文 阅读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3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