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东台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2年江苏省东台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江苏省东台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2022 年江苏省东台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年江苏省东台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8 分) 1.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8 分)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高空俯 kn( ),流光温彩,夜晚的盐城正展现出她的另一种魅力。描绘出城市轮廓的是那些璀璨耀眼的华灯,让人禁不住 A 人间繁华。星罗棋布的高架桥将城市动脉连通,层叠交会,造型各异; “碧水晶辉”的盐城高铁枢纽,在光的痕迹中演 y( )着凝辉聚晶、大巧若拙( )的独特韵味;中国海盐博物馆的“海盐结品体”随意散落在城市之中,品莹剔透;盐镇水街灯光倒影,微波涟漪(),碧波荡漾,疑似银河落人间,增添几分情趣。B 着烟火气的夜生活每晚都在盐城华丽登
2、场。 (1)给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 分) 俯 kn( ) 演 y( ) 大巧若拙( ) 涟漪( ) (2)为文中 A、B 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并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 分) A: (赞叹 慨叹) B: (荷载 满载) (3)下列短语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夜幕降临 B.华灯初上 C.星罗棋布 D.碧波荡漾 2.古诗文名句填空。 (10 分) (1)请根据提示将下表中的句子补充完整。 (6 分) 类别 古诗文名句 出处 自然景物 山随平野尽, 渡荆门送别 (李白) ,,芳草萋萋鹦鹉洲。 黄鹤楼 (崔颖) 建功立业 ,志在千里。 龟虽寿 (曹操) 了却君王天下事
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富含哲理 海日生残夜, 次北固山下 (王湾)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陆游) (2)新时代的奋斗者当心怀天下,养“浩然之气” !应有“ , ” (范仲淹岳阳楼记 )的心忧天下的政治抱负;应有“ , ” (杜甫望岳 )的不畏困难的雄心壮志。 (4 分) 3.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 A.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物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熟悉的地方处处皆风景!这段文字的标点符号运用是恰当的。 B.我一定会惠存您的书法作品,热切希望您能有更多优秀作品问世,以续者。这句话语言得体,有分寸。
4、C.我们在阅读剧本时要注意舞台说明,这样有助于把握戏剧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性格等。这句 话的表述是正确的。 D.但是在当今,数字媒体技术无法完全取代传统媒体技术,所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互补是很有必要的。这个复句是因果关系复句。 4.综合性学习。 (8 分) 近期,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家乡之美,学校摄影社团组织了一次摄影比赛,主题为“我在盐城遇见美” ,作为摄影爱好者,你积极参与了这次活动。 (1)【广而告之】为了扩大此次活动的影响力,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吸引更多的同学来参与。 (2 分) (2)【出谋划策】你的好友小悦想在这次摄影比赛中露一手,但是拿不定主意,请你给她支招,提一条建议(要求:1
5、.说清楚摄影内容和意图:2.不与示例重复)供他参考。 (3 分)示 你的建议: (3)【精彩呈现】学校校报编辑专辟了一个版面来展示同学们的优秀摄影作品,请你在栏目前面写一段引言。(要求:1.语言流畅且富有感情:2.不超过 80 字。 )(3 分) 二、阅读理解(62 分) (一)古诗文阅读(17 分) 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 59 题。 甲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诗题武夷山中 作者: 【宋】谢仿得) 夏容伯同声,嗜古士也,隐于栖溪。余与陈吉士、高啸桐买舟访之。约寻梅于超山。由溪上易小舟,循浅濑至超山之北。沿岸已见梅花。里许,遵陆至香海楼,观宋梅。梅
6、身半枯,侧立水次;古干诘屈,苔蟠其身,齿齿作鳞甲。年久,苔色幻为铜青。旁列十余树,容伯言皆明产也。景物凄黯无可纪,余索然将返。容伯导余过唐玉潜祠下,花乃大盛:纵横交纠,玉雪一色;步武高下,沿梅得径。远馥林麓,近偃陂陀;丛芬积缟,弥满山谷。几四里始出梅窝,阴松列队,下闻溪声,余来船已停濑上矣。余以步,船人以水,沿溪行,路尽适相值也。是晚仍归栖溪,舟次山阴。 迟明,复以小舟绕出山南,花益多于山北。野水古木,渺灏滞翳,小径岐出为八、九道,抵梅而尽。至乾元观,观所谓水洞者。潭水清冽,怪石怒起水上,水附壁而止。石状豁閜,阴绿惨淡。石脉直接旱洞。旱洞居观右偏。三十余级,及洞口,深窈沉黑中,有风水荡击之声。
7、同游陈寄湖、涤寮兄弟,爇管入,不 竟洞而出。潭之右偏,镌“海云洞”三大字,宋赵清献笔也。寻丁酉轩父子石像,已剥落,诗碣犹隐隐可读。容伯饭我观中。余举觞叹息,以生平所见梅花,咸不如此之多且盛也。容伯言:“冬雪霁后,花益奇丽,过于西溪。”然西溪余两至,均失梅候。今但作超山梅花记 ,一寄容伯,一寄余友陈寿慈于福州。寿慈亦嗜梅者也。 (节选自记超山梅花 ,有删改。作者: 【清】林舒) 注十年:宋德裕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漱:湍急的水。话屈:曲折。步武:指不远的距离。肢陀:
8、不平坦,坑坑洼洼。滞翳:形容树木枝叶浓密。豁間(xi):虚空。爇(ru)管:点燃火把。 5.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B.景物/凄黯无可纪,余/索然将返。 C.是/晚仍归栖溪,舟次/山阴。 D.复以小舟/绕出山南,花/益多于山北。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 分) (1)由溪上易小舟: (2)抵梅而尽: (3)咸不如此之多且盛也: (4)寿慈亦嗜梅者也: 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天地寂寥山雨歇 寂寥无人( 小石潭记 ) B.苔色幻为铜青 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 C.不竟洞而出 泉香而酒测( 醉
9、翁亭记 ) D.以生平所见梅花 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1)古干话屈,苔盘其身。 译文: (2)冬雪雾后,花益奇丽,过于西溪。 译文: 9.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梅花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试分析甲乙两文作者分别借梅花寄托的情感。 (4 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013 题。 (16 分) 诗歌是人生最好的伴侣 吴宝军 明代诗人于谦在 观书 一诗中写道 “书卷多情似故人, 展昏忧乐每相亲” , 确实道出了读书的乐趣。 如果说书卷是故人,那么其中的诗歌则胜过故人,她不仅多情,而且知心,是最易引起共鸣的最好的人生伴侣。 孔
10、老夫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一语道出了诗歌的真谛。 她耐看,她兴业,她能群,她解怨。观之则身心愉悦,用之则事业兴隆,修之则品格超群,知之则心气平和。终人一生,哪里还能找到这样的伴侣? 诗歌的美是独一无二的。她是令人销魂的天颖,是令人沉醉的芳琴,是令人刻骨的相思。好的诗词宛如画境又胜似画境。月明风清之夜,吟诵“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幽静绝俗的图画舒展眼前,山鸟啼鸣的天赖之音也仿佛穿越时空来赴约。孤独寂寞之时,揽卷“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顿生“诚知此恨人人有”的共情之感。倘祥在诗歌海洋中获得的美到极致
11、的享受是任何其他文学体裁所不具备的。 “不知诗,无以言” 。在言谈中恰当地引用诗歌,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加演说的魅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曾多次引用诗词。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引用“长风破浪会有时” ,表达对未来充满信心;在中央党校讲话时引“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句表达敢于担当的历史责任感;在韩国首尔大学发表演讲时,总书记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比喻中韩关系发展会有新机遇、新境界,引起韩国民众的强烈共鸣,等等。 “我很不希望把我们一些非常经典的古代诗词、散文都给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些诗词从小就嵌在学生们的脑子里,会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 ”在北京
12、师范大学进行慰问走访时,习总书记如是说。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是贯穿中华文化的核心文化元素。 “李杜文章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诗人词客的各领风骚是自然的,不过,李杜文章在,依旧光焰万文长,而且,从屈原到李杜,到苏轼,到陆游,伟大的诗人一直是中国文化中具有高度标志性和象征性的人物,甚至比帝王将相更得人心。对诗词的热爱,侧证了中国人无其知识分子群体对诗意生存的向往。而中国文学最独特的成就也正是深强中国人审美意趣、价值观和独到语言魅力的古典诗词。古典诗词是深深熔印在中国人内心世界的文化“积淀”的核心,是中国人“文化修养”的基本成分。它比信择道思想更为深入人心,
13、虽然在今天,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语言的变革,古典诗词创作者渐少,但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从未有人怀疑过。 诗歌已经渗透到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一代一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华儿女,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和心灵依托。旅途中如果没有诗软,脚步便会凝湿:生活中如果没有诗歌,岁月便会褪色:成长中如果没有诗歌,青春便会萎缩:生命中如果没有诗歌,心灵使会干阔。诗歌是中国人须史不可分的人生伴侣。 有了这位伴侣,永远不会感觉寂寞孤独。夜深人静时,一个人独坐窗前,诗在左,词在右,相满以沫,感觉欢乐而又充实。读几页诗书,喂几口清茶,时而摇头叹息,时而领首管许,仿佛是有人在与你喝吗对话。读到妙句我者偶得佳句
14、时,拍一下桌子,叫一声好,那种快乐真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意说” 。 得诗歌为伴,今生足奏。 (选自书摘 ,有删改) 10.下列选项中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引用明代诗人于谦的诗句,目的是为了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同时增添了文章语言的韵味。 B.第小节主要运用引用论证法论述“在言谈中恰当地引用诗歌,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加演说的魅力”的分论点。 C.在作者看来,诗歌的美是独一无二的,是其他文学体裁所不具备的。由此可见作者对诗歌这种文学体裁情有独钟。 D. “伟大的诗人一直是中国文化中具有高度标志性和象征性的人物, 甚至比帝王将相更得人心” 一句中, “甚至”
15、一词体现了论证语言的严密性。 11.请根据上下文语境,仿照第小节画线句替换一句。 (要求:采用“诗句+描绘画面”的形式。 )(4 分) 月明风清之夜,吟诵 12.有人觉得古典诗词创作者渐少,诗词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将失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4 分)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你的诗歌阅读体验,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18 题。 (19 分) 舌尖上的花香 郭发仔 友人李教授是同乡,国庆回了老家一题,带回一堆土特产,分了一些予我,其中就有南瓜花。教授治学严谨,平时不苟言笑,同是农村出身的他提起
16、南瓜花,电话那头喜极之状不断,乐颠颠孩童一般。 曾经,老家吃食南瓜花常见。南瓜易种,往土堆里撒几颗种子,经阳光雨露的喂养,枝枝蔓蔓撒欢似的便爬得到处都是。南瓜花开,喇叭状,花瓣呈五角形,通体都是太阳的金黄色。南瓜花期长,次第开放,一茬又一茬地开。乡人常将花朵摘下,仔细拣择,清水洗净,晾干后抹上薄盐,在太阳下晒干,金黄的底色上有淡淡的盐白, 如同冲上沙滩的海星。 晒干的南瓜花是乡下农忙或菜荒时救急的一味,油锅烧热,转小火,一朵南瓜花入锅,均匀翻转。待成焦黄,捞出可食。油炸南瓜花入口酥脆,嚼之有花膏余味。南瓜花在乡人的手里,幻化出大自然最美妙的另一面。 南瓜花的吃法很多,可清炒,可入汤,每一种吃法
17、都是对自然最崇高的敬畏。南瓜花还是一味廉价的中药。 中华本草载,南瓜花可解毒消肿,治咳嗽,除湿排痰,外敷可治痈疽。不过,旧时饥谨,节俭的乡人并不知道南瓜花的药用之效,只承老辈经验,吃在时令,盐渍晒干的南瓜花也是智慧的乡人延续生活最保守的办法。然而,并非人人都会这烦琐的制作工序,田间地头的劳苦也让人无暇顾及这并不起眼的南瓜花。故而常有邻里端了一碗或者小包馈送,言语间多了简朴的欢笑,多了细微的关切。那时吃南瓜花,于大多数人而言,无疑是一顿点到为止的佳肴。时至今日,南瓜花鲜有人吃,只在季节的间隙里独自妖娆, 继而一批批悄然落尽。回想起来,李教授的兴奋是有道理的,油炸南瓜花是记忆,是生活,更是人情。
18、顺应时节,以花入惧,是一种田园雅趣,此俗古已有之。屈子在离骚中吟诵“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既表露了人格志向的高洁,也道出了远古时人食花的秘密。 本草纲目中多有花木之用的记载,吃食鲜花有美容护肤、健脑益智的妙用。明代王象晋在群芳谱中介绍,用玉兰花裹面油炸,外层金黄酥脆,内里软嫩白玉,食之清香怡人,著从心动。 古人吃花,多有诗词吟赋,故而不止于口舌滋味,精神的体验更多了一重。这一点,我是后来读红楼梦时感悟到的。红楼梦多,花也多。各色人物在贾府大观园中花开花谢,演绎了一场风花雪月的豪华人世。曹公用心,行文处将香花开了菜单,也入了人情味。桂花佐菜,蒋玉菡睹物思人,戏称“花气袭人知昼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江苏省 东台市 中考 语文试卷 答案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3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