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仿真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年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仿真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仿真试卷(含答案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2 年北京年北京市市中考语文模拟仿真试卷中考语文模拟仿真试卷 一、基础运用一、基础运用( (共共 1414 分分) ) 学校开展“大美古籍”的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古籍传承美 古籍得以延续在于藏家的爱书护书,一位同学找到了一段介绍“天一阁”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天一阁建于明代嘉靖年,距今已有 430 多年的历史,素负“南国书城”之盛誉,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其创始人范钦历 30 年之功,收藏 7 万余卷藏书,并立下“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族规。范氏后人铭记祖训,13 代薪火相传,用坚韧和顽强写下了一部
2、家族藏书的传奇。 (1)该同学要从以下两幅字中选取一幅作为 PPT 首页,来体现“天一阁”的精神特质。请你选择并说明理由。(2 分) 【甲】 【乙】 选择:_ 理由:_ (2)下面是一位同学为“天一阁”写的一副对联。请在横线处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2 分) 上联:风雨,薪火相承,万卷藏书泽, 下联:岁月,家族传递,一阁经典照。 A沧桑 四海 飘摇 九州 B沧桑 九州 飘摇 四海 C飘摇 四海 沧桑 九州 D飘摇 九州 沧桑 四海 2活动二:古籍发展足迹 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中华古籍从甲骨、青铜器、石刻、竹简、缣帛,发展到写卷、刻本,数
3、量之大,世所罕见。西汉时期以竹木简和缣帛为知识载体。用于编连竹木简的绳子称为“编” ,丝质的称为“丝编” ,皮质的称为“韦编” 。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曾用“韦编三绝”来记载孔子勤读易书的故事。之后东汉蔡伦用树皮、破麻布等创新了造纸术, 【甲】纸张迅速取代竹简成为书籍的首选。 随着印刷技术的演化,书籍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乙】 ,书籍外观也随之改变,颇富创义。唐五代前的卷轴式装潢,慢慢发展为梵夹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等多种形式,明中期后,线装方册成为主流。 翻开古籍的河流,我们从那翻卷浪花的涛声中窥见哲思,从河边摇曳的蒹葭中嗅到诗情。我们的心底慢慢积蓄起向上的能量,为自己拥有“炎黄子孙”
4、的冠冕而骄傲。 (1)有同学认为划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 “涛声”应写为“滔声” B “曳”应读为“y” C “创义”应写为“创意” D “冠”应读为“un” (2)在文中【甲】 【乙】两处分别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 分) A 【甲】由于 【乙】而且 B 【甲】因而 【乙】同时 C 【甲】因而 【乙】而且 D 【甲】由于 【乙】同时 (3)一位同学读到“韦编三绝”的故事感触颇深,请根据文段内容解释该典故的意思。(1 分) 韦编三绝:_ 3活动三:古籍内容美 下面是一位同学搜集的一段梳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桃花题材的佳作。阅读这段文字,完成
5、后面小题。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2500 年前的 诗经 用明艳的桃花赞叹青春而美好的生命。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成为中华文化不可遗忘的梦境。杜甫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李白的“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桃花的暗香浮动、柔美婉约与盛唐气象颇有几分相似,其花团锦簇、 热烈奔放在气质上则接近宋代诗词。 欧阳修的 “画阁归来 又晚。 燕子双飞, 柳软桃花浅” ,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歌颂了救亡图存、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曹雪芹 中的一首葬花吟则抒发了身世飘零之叹、孤标傲世之志。 一片桃花,风雨兼程,一路飘飞,穿越历史云烟,经过世事沧桑,与中华
6、文明一同成长。 (1)依次填入空白处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 ” 西晋 春 红楼梦 B ” 。 西晋 夏 金瓶梅 C 。 ” 东晋 春 红楼梦 D ” 。 东晋 夏 金瓶梅 (2)根据语境,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修改。(2 分) 修改:_ 4 活动尾声, 同学们在班级微信群里纷纷发表感言。 下面语句中修辞方法或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中华古籍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对后世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B今天,我们手捧一卷古籍,指尖的一纸、一墨、一字,都经过时空穿梭,流转千年,向我们讲述华夏民族最惊艳的故事。 C古籍带着时间的风
7、霜走到今天实属不易,难道不需要我们用郑重、虔敬的心去欣赏吗? D 一段段精炼深奥的文字, 永久地凝固在古旧泛黄的纸页上, 它们相辅相成, 间不容发, 形成了古籍的美。 二、二、古诗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共(共 1717 分)分) (一)默写。(共 4 分) 5.不畏浮云遮望眼, 。 (王安石登飞来峰 ) (1 分) 6.天下为公, ,讲信修睦。 ( 大道之行也 ) (1 分) 7.近期,疫情突然袭来,令人措手不及,医护人员临危受命,战斗一线,这让我想到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 , ” 。(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每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 (二)阅读行路难(其一) ,完成 8
8、-9 题。 (共 5 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这首诗三、四句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表现诗人内心的_;中间四句,运用象征和典故,展示了诗人心理上_变化交替。 (2 分) 9为了纪念李白,全国多处建有他的雕像。下面几个雕塑,你认为哪一个最符合行路难(其一) 中李白的形象,结合诗句简要说明理由。 (3 分) 甲 乙 丙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 1
9、010- -1212 题。题。(共(共 8 8 分)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
10、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 非士之怒也。 若士必怒, 伏尸二人, 流血五步, 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诚知不如 帝感其诚 诚至金开 诚惶诚恐 B虽欲言 虽我之死 虽死犹生 故余虽愚 C以头抢地 以衾拥覆 述以文者 以一当十 D长跪谢之 闭门谢客 千恩万谢 负荆谢罪 1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
11、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甲】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翻译: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讽刺我过错的人,得上等奖赏。 理解:齐王敢于直面问题,敢于接受批评指责,悬赏求谏,令人敬佩。 【乙】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翻译:几个月以后,每时每刻仍有人来进谏。 理解:齐王奖励进谏的措施收到了奇效,“时时而间进”也说明齐国内忧外患,问题很多。 【丙】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翻译: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因此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 理解:唐雎针锋相对以“布衣之怒”奋起抗争,挺剑而起以死
12、相拼,最终迫使秦王屈服。 12根据两篇短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4 分) 材料一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简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罪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
13、 颜斶说齐王 (节选) 材料二 晋毕阳之孙豫让,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去而就知伯,知伯宠之。及三晋分知氏,知伯死于赵襄子手,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仇矣。”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者,则豫让也。刃其曰:“欲为知伯报仇!”左右欲杀之。赵襄子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且知伯已死,无后,而其臣至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之。 (节选自战国策 赵策 ,有删改) 【注】颜斶(ch ) :齐国隐士。柳下季:即展禽,鲁国人,又称柳下惠。豫让: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知伯的家臣。知伯;春秋末期晋国卿大夫。赵襄子:春秋末叶晋国卿,战国时
14、期赵国的奠基人,谥号为“襄子”。 (1)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并未直接讽谏,而是以小见大,运用_的方式劝谏;材料一中颜斶则以_的方式使人信服。 (2) 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唐雎与材料二中的豫让都体现了“士”的精神,但有所不同。唐雎“士”的精神体现为:不畏强暴、_,豫让“士”的精神体现为:知恩图报、_。 三、名著阅读三、名著阅读(5 5 分)分) 13.13.学校开展“坚定理想信念”主题教育活动,请结合你读过的一部名著的内容,说说名著中某一人物的事迹带给你的与活动主题相关的启示。 (100 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四、现代文阅读(2424 分)分) ( (一一)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阅读下面材料,完
15、成 1414- -1616 题。题。(共(共 7 7 分)分) 材料一 宇宙中所有物体都辐射电磁波。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这就是大气温室效应。 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显著增加。首先,发达国家大量消费化石能源,累积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其次,砍伐森林和占用农田导致植被破坏严重,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此外,地表水域逐渐缩小,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这些问题导致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而二氧化碳是导致气候变暖的元凶,由此加剧了
16、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正在影响地球上每一个地区,其中许多变化不可逆转,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对全球生态及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长期重大威胁。 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世界各国提出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碳达峰指的是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需要国际社会勠力同心,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材料二 2020 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 2
17、015 年下降 18.8%,比 2005 年下降 48.4%,超额完成了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到 2020 年下降 40%-45%的目标,累计少排放二氧化碳约 58 亿吨,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中国还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实施方案,出台保障措施,力争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 ) ,这需要中国做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充分体现了中国在碳排放问题上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近年来,中国累计安排约 11 亿元人民币用于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向近 40 个国家赠送节能和新能源产品、设备,帮助有关国家发射气象卫星,为 120 个发
18、展中国家培训了近 1500 名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 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像中国一样的各大国都应担当起相应的责任,引领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材料三 全球青年零碳未来峰会 11 月 12 日于英国格拉斯哥气候变化大会上闭幕。全球数百名大学生通过远程协作参与了此次峰会活动。 峰会上,剑桥大学净零中心主任艾米丽表示:“在全球范围内,青年人希望能够描述出气候变化对他们的影响,他们使用社交媒体等各种方法传递想法,他们与电影导演合作甚至专门为影片作曲,提交了各种作品。青年所展现的宣传创意和行动决心令我们深受鼓舞。” 活动中,麻省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柳珊、帝国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帕洛玛阿瑞、清
19、华大学本科生张尚辰和凯瑟琳图弗南作为联盟青年代表宣读了全球青年气候变化宣言 。面对气候变化危机,青年一代已成为有力的宣传者和行动者。 14阅读材料一,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 分) A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会吸收太阳所放出的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变暖。 B发达国家大量消费化石能源,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显著增加的原因之一。 C植被破坏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溶解,水域缩减影响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 D团体和个人可通过植树造林和节能减排等形式,真正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15为材料二中的画线句选择一个形象化的配图,并在括号内填入与之相应的文字,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图 1 主要国
20、家碳达峰及碳中和时间表 国家 碳达峰时间 碳中和时间 英国 1991 年 2050 年 美国 2007 年 2050 年 日本 2013 年 2050 年 中国 2030 年 2060 年 图 2 主要国家由碳达峰到碳中和计划年限 A选图 1,填“中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间最晚” B选图 1,填“中国实现碳中和的时间仅比发达国家晚十年” C选图 2,填“中国将用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D选图 2,填“中国将在最近三十年内实现碳中和” 16 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 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需要: _, _,_。 (每空限 10 个字以内) (3 分)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二)阅
21、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717- -1919 题。题。 (共(共 1010 分)分) 茶神谷 叶辛 我多次走进黔西南的茶神谷,每一次都觉得这里神秘莫测,是个神奇之地。 布依族、彝族、苗族、回族老乡世世代代栖居于这一片山山岭岭,山巅之上,峡谷深处、岭腰之间遍布着古茶树,他们把大自然赐给人间的这一整片山地称之为茶神谷。 在这海拔 1700 米的高原上流传着一首山歌: 山上有棵古茶树, 树下有口清水井; 哪天如果不舒服, 一片叶来一瓢水。 当彝族姑娘用清亮的嗓子,吐字清晰地在我面前唱这首山歌时,我由衷地感受到这些大叶片的古茶树和当地百姓的密切关系。 踏着泥泞。小心翼翼地踩着斜坡上松软的腐殖质层,我一株
22、一株地细看这些古茶树的虬曲枝干,厚实的油光光的叶片以及树身上斑驳的表皮。千年以上的古茶树随处可见,还有两千年以上的、三千年以上的!三千年以上的都一一编了号,我面前的这一棵是 3200 年的,编号是 0035.凝神读着悬挂在树身上的牌子,牌子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共同挂上去的。 原来,不但各民族老乡把这些古树称为茶神,科学家也把它们视为宝贝。见我兴味浓郁,乡镇上的陪同人员兴致勃勃地带着我看了一株又一株古茶树,最终把我领到用围栏圈起的一棵最老的古树前。 我一看那茶树的雄姿,就感觉非同一般。 【甲】只见那一片片密簇簇、苍老而又青翠的叶片之间,竟冒出了细嫩嫩的绿色芽尖,粗粗细细的树枝上
23、,嫩芽与老叶之间,还悬挂着圆溜溜的茶果。一生守护着千年古茶树的老茶农告诉我,这就是有名的四球古茶树。 我不甚了了,他给我细说开了。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茶树,一颗茶果里最多只有三颗茶籽,唯独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茶神谷里的古茶树,一颗茶果产四颗茶籽,因此被称为四球古茶树。四十几年前,在普安和晴隆交界的云头大山,发现了四球古茶籽化石,经过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反复鉴定,认定古茶籽化石距今有 164 万年以上。 我今天看到的,是一棵距今 4800 年树龄的古茶树,编定的号码是 0001 号。 “走,走,走”茶农一边走一边热情地招呼,“喝茶去,让你亲口尝尝古茶树的味道。 当我再次踏着有着厚厚腐殖质层的
24、溜滑的山道走出树林时,我更加意识到,各族老乡为什么把这些古茶树尊称为茶神,把这里称作茶神谷。 年过七旬,爬高山钻老林,身上沾了斑斑点点的泥痕,半高帮的皮鞋变得沉甸甸的,脚步也迈得缓慢了。在茶农家的祖屋门前,烧得旺旺炽炽的炭火边,放了一圈板凳。茶农一边热情地招呼我入座,一边笑眯眯、有些神秘地说:“请你喝一口我们高山农家的火烤茶。” 喝了一辈子的茶,多少知道一点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黄茶的烹煮、冲泡方法,却从未喝过火烤茶。 只见他用一块厚实的茶巾垫着,握着已洗刷干净的黑色砂茶罐的手柄,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烤着,直到黝黑的砂罐泛了白。他把存放了 29 年的陈茶和 2021 年的新茶两拨,一起放进烤得
25、发烫的茶罐里,继而有节奏地抖动,嘴里一边念念有词:“要得茶上口,火上抖百抖”顿时,一股我从未闻过的茶香从茶罐里弥散出来,我们这些围着炭火而坐的一圈客人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 不等众人的赞语落地,只见茶农将茶壶里滚沸的水倾倒进茶罐,将茶罐置于炭火上,少顷,茶罐里的茶水就翻腾着烧开了。茶农指着茶罐道:“这样煮沸的茶,可以冲七八道,茶味、茶色不变,可以围着火塘摆龙门阵。”说着,他斟了一小碗茶请我品。待茶水不那么烫了,我呷了一口, 【乙】刹那间,一股沁人的香味直透肺腑,我颇有耐心地品咂着,似栗香、淡淡的兰花香、炒豆的焦香,又有薄荷的清凉,总之,是一种我从未感受过的醉人的香气。 喝下一碗, 又来一碗, 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北京市 中考 语文 模拟 仿真 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3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