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三轮冲刺《中国近代史》考前新旧教材基础知识整合
《2022届高考历史三轮冲刺《中国近代史》考前新旧教材基础知识整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历史三轮冲刺《中国近代史》考前新旧教材基础知识整合(2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2 届考前教材基础知识整合(新旧教材整合)-中国近代史 目录 一、清至民国初年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2 (一)近代列强侵华史和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3 基础知识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 3 基础知识二:近代列强侵华阶段特征、影响、基本认识基础知识二:近代列强侵华阶段特征、影响、基本认识 . 4 (二)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危局的努力 .6 基础知识一:清王朝的自救运动 . 6 基础知识二:农民阶级的探索 . 8 基础知识三:资产阶级的探索 . 8 基础知识四: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斗争 .10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 . 11 (一)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 . 11 基
2、础知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11 基础知识二: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历程 .13 基础知识三: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 .14 三、中国近代经济与社会生活变迁 . 15 (一)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 16 基础知识一: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16 基础知识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 .16 (二)近代中国商业贸易的变化和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 20 基础知识一:近代中国商业贸易的变化 .20 基础知识二: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21 2 2特点特点 .21 3.社会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21 4认识 .22 四、碰撞交融的近现代思想
3、文化 . 22 (一)近代思想解放的历程 . 22 基础知识一:西学东渐近代前期思想解放的历程 .22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多角度认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多角度认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 23 基础知识二: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4 基础知识三:重点概念阐释 .25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 25 基础知识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5 基础知识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6 基础知识三:重点概念阐释基础知识三:重点概念阐释: .26 一、一、清至民国初年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清至民国初年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知识主干梳理知识主干梳理】 1政治:把握两
4、条线索 (1)屈辱线索近代列强发起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使中国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等受到严重侵犯,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抗争线索近代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各阶层掀起学习西方、救亡图存的实践与斗争。 2经济:经济结构变化、经济近代化、融入全球贸易 (1)随着列强的入侵, 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出现,中国产生近代工业,民族工业在曲折中发展。 (3)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风俗深受影响。 (4)近代以来的商路与文化交流 全球贸易网逐步形成,商品世界性流动,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
5、 各国文化在不断交流、借鉴中向前发展。 3古代、近代的战争与文化交锋中外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流 (1)战争 原始社会为争夺自然条件优越的生活区域而战。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通过战争开疆拓土,建立帝国。 资本主义兴起后各大国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而战。 战争带给人类深重的灾难,给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破坏。 (2)文化碰撞 清朝统治者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逐渐惊醒, 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等思想,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流、交汇、传播,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过程中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4
6、时代趋势: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一)近代列强侵华史和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一)近代列强侵华史和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一: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列强的侵略与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1.1.两次鸦片战争及边疆危机两次鸦片战争及边疆危机 (1)(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0- -18421842 年年) ) 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开拓市场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等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2)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56- -18601860 年年
7、) ) 原因: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结果:英法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俄国趁机割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3 3)边疆危机)边疆危机: :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严重危机。典型事件为左宗棠收复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中法战中法战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政治上:中国社会性质变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由开始到加深,主权被严重破坏。 (2)经济上:开始了近代化进程。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客观上有利于新经
8、济因素的生长。 (3)思想上:开始学习西方。一些人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4)政局上:统治者与侵略者勾结。统治者对西方的态度变化:排斥抵抗妥协勾结。 (5)对外关系上:国门被打开。此时对外开放是被动的,但在客观上有进步意义。 (6)革命阶段上: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开始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这正是民主革命的特征。 【重要概念阐释】【重要概念阐释】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 实际领土完整和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主权均已遭到破坏(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的国家,是相对于“独立国家”和“殖民地而言的。半封建:是指封建
9、制度已遭到破坏,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内涵,中国社会各方面都呈现出“双半”的特点。 考查方向考查方向: :2022 湖南卷考海关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此外,关注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影响(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表现:领土、贸易、关税、司法、外交、军事等主权不断沦丧)以及列强侵略中国的基本手段:军事侵略(侵华战争).经济侵略(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文化侵略(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念及基督教文化,淡化被侵略者的民族意识).政治侵略(扶持傀儡政权,以华治华)。 2.2.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
10、战争(1894(1894- -18951895 年年) )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甲午中日战争前后列强侵华的不同表现甲午中日战争前后列强侵华的不同表现 (1)此前主要是老牌的殖民国家,其中以英国为主;此后增加了日本、德国等新兴帝国主义国家。 (2)此前在侵华中以勾结为主,如两次鸦片战争;此后以争夺为主,如三国干涉还辽、日俄战争等。 (3)此前是为打开中国门户,进行商品输出;此后要求瓜分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4)此前侵华主要是通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并在镇压人民起义的基础上相互勾结;此后列强对清王朝从勾结到政治瓜分,最后到“以华治华”。 (5)战前列强的侵略初步打开中国国
11、门,使中国进入半殖民地社会;战后列强侵略加剧,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3.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0- -19011901 年年) ) 4.4.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12- -19281928 年年) ) (1)背景:欧洲国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北洋军阀政府腐朽卖国。 (2)特点:日美分别扶持自己的代理人,日本占据一定的侵华优势,美国对其进行牵制。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二:二:近代列强侵华阶段特征、影响近代列强侵华阶段特征、影响、基本认识基本认识 1. 阶段特征、影响 时期 阶段特征 影响 19 世纪 40年代到60年
12、代 (1)侵略方式: 以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为手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 (2)国家:英法为首,俄美随后 (1)政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思想: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4)外交:国门大开,清王朝被迫开放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侵略方式:政治上,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 经济上,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2)国家:除英、法、美、俄外,德、日、意加入,尤其是日本曾独霸中国 (1)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 (2)经济: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3)思想: 维新
13、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对封建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新文化运动更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4)外交: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反动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 (1)侵略方式: 侵华方式主要从“以华治华”到独霸中国,主要国家是美日 (2)侵华主要格局: 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霸中国 (1)政治: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促成国共合作抗日 (2)经济: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2 2.对近代列强侵华的基本认识 (1)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两侧转移的变化。 (2)从列强侵华目的看:欧美列强的最终目的
14、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 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日本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殖民地化。 (3)从结果看:除了抗日战争中国取得完全胜利外,其他战争基本都以中国失败告终,说明了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4)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 列强侵略本质:近代中国屡受侵略的根本原因是列强的侵略本性(扩张性、掠夺性),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及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15、】走向近代外交走向近代外交 (二)(二)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危局的努力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危局的努力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一:一:清王朝的自救运动清王朝的自救运动 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以林则徐、魏源林则徐、魏源(代表作海国图志)等为代表,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了以“自强” “求富”“自强” “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了外国的经济侵略,但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西方的先进军事和生产技术,失败是必然的。 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了清末新政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预备立宪,但此举进一步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重要概
16、念阐释重要概念阐释】 清未新政清未新政: :指 1901 年-1911 年清政府在官制(包括预备立宪运动)、军事、商业(设立商部、奖励工商),教育(废科举,派遣留学生)等方面的改革运动(“ 自救运动”)。 考查方向考查方向: : 一是考清末新新政的内容及影响(一般出现在改革题,如 2015 全国高考军事改革). 二是考清末新政与其他历史事件的比较联系(如2013全国卷考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结果差异很大的原因;2021 全国乙卷考江楚会奏方案与洋务运动的共同点;地方春考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联系)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清末新政与中国近代化 (1)新政的内容 (2)新政的影响 政治:增
17、设新机构,裁撤冗官、冗衙。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但也反映出清政府已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增设机构维护帝国主义利益。 军事:编练“新军”。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实力,但后来兵为将有,形成了近代军阀。 文化教育:废除科举,颁行新学制和设立各式新学堂,派遣留学生。形成了重视西方科技与社会政治学说的风气,培养了近代科技、教育、法政、军事人才。 振兴商务、奖励实业。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清末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不可能真正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晚清中央集权的式微晚清中央集权的式微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二:二:农民阶级的探索农民阶级的探索 【知识拓展】【知识
18、拓展】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 (1)(1)促进作用促进作用 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改变土地制度,但是战争的破坏、人口的减少,进一步瓦解了土地租佃制度,从而产生了相当数量的自耕农,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客观上对于后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受到巨大的挑战和冲击,地方政权出现自立的倾向,汉族官僚的地位不断上升,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清朝统治集团力量分配格局。 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使得长江流域传统的封闭状态被进一步打破,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2)阻碍作用阻碍作用 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严重脱离现实,根本无法实
19、现,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 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的近代化进程。 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可乘之机,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近代化的大好时机。 注意: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时代赋予它反侵略的新内容和新意义。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三:资产阶级的探索三:资产阶级的探索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 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戊戌变法开创了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先河。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1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 (1)中西融合: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
20、相结合,如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 ,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 (2)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蕴含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 (3)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实现。 2戊戌维新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 (1)政治:维新派试图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 (2)经济:维新派在经济上提倡发展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思想: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4
21、)文化教育:百日维新中改科举,废八股,设新式学堂,为改革封建教育制度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 (5)社会生活:维新派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移风易俗,对促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 (6)军事上:推动了军事近代化,有利于军事力量的增强。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19111912 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革命担当与创新的智慧革命担当与创新的智慧 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价 (1)进步性 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和弹劾权,否定了君
22、主专制政体,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规定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以及国民的基本权利,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体现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进程。 历史解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四大原则 (1)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 (2)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3)规定国内各族人民一律平等,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4)规定内阁总理的产生与职权,体现出责任内阁制的原则。 (
23、2)局限性 它掩盖了阶级的不平等,广大劳动人民并没有真正获得民主权利。 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仅凭一纸空文限制袁世凯权力是很难实现的。 2全面认识辛亥革命 (1)功绩 它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作了明确的规定,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对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压力
24、,对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有促进作用,对此后的民族解放事业和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 对文化教育、社会生活习俗的改革有深远影响。 (2)局限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而袁世凯既是军阀,又是帝国主义扶植的新的代理人,为建立专制统治,不惜出卖民族利益。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激进知识分子反思辛亥革命的失败而进行的学习西方思想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四: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斗争四: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斗争 1.1.斗争:斗争: 辛亥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为维护
25、辛亥革命建立的民主共和国的成果,先后进行了“二次革命”“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等重要斗争。1919 年因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2.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新曙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新曙光 政 治 上 北洋政府的封建统治是一种不完整的封建统治,具有某些资本主义的性质。北洋政府打着“民国”招牌,披着法统外衣,再也不可能完全按照封建专制时代的方式行事了。由“家国”转为“民国” ,政治生态的大换血,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北洋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尽管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所希望的“真正民国” ,但较之清朝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近代史 2022 高考 历史 三轮 冲刺 考前 新旧 教材 基础知识 整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3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