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全册知识点
《2022年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全册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全册知识点(1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2022 年年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 1 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1.召开召开: :1949 年 9 月在北平召开,主要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2.2.内容内容 (1)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临时宪法作用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3)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
2、都; 以 义勇军进行曲 为代国歌; 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4)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3.3.意义意义与作用与作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二、二、开国大典(新中国的成立)开国大典(新中国的成立) 4.4.概况概况: :1949 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标志着中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共和国成立。 5.5.意义意义:(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
3、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三、三、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 6.6.史实史实: :1951 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7.7.意义意义: :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 2 课抗美援朝 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1.原因
4、原因:(1)1950 年 6 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2)美国的侵略活动(派遣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3)朝鲜民主主 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2.目的目的: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性质:性质: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3.3.过程过程: (1)(1)开赴前线开赴前线: :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以彭德怀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 (10 月 25 日被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2)(2)主要战果主要战果: :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
5、(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3)(3)结束标志结束标志: :1953 年 7 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4.4.作用作用: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5.5.黄继光黄继光: :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在一次战斗中,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 6.6.邱少云邱少云: :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7.
6、7.抗美援朝精神精神: :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 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为什么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P12P12:3 ) 。 8.8.抗美援朝意义意义: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第 3 课土地改革 1.1.原因原因:(1)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 3 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封建土地制度严重
7、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2.概况概况: :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性质不变,都是私有制) 。1952 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3.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意义: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4)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8、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4.土地改革给农民的带来哪些变化?粮食产量增长。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 4 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1.背景背景: (1)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2)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2.2.目的目的: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3.基本任务基本任务: (1)集中主要力量(重点)发展重工业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
9、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4.时间时间: :1953-1957 年。 5.5.主要成就主要成就: (1)(1)工业工业: :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2)(2)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业: :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 30 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 6.6.意义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
10、确立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7.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时间地点时间地点: :1954 年 9 月在北京召开。 (2)(2)内容内容: 制定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选举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8.8.意义意义 (1)(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1、,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2)(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 5 课三大改造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1.农业合作化农业合作化 (1)(1)原因原因: :土地改革以后,农业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 (2)(2)形式形式: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3)发展发展: :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
12、作社三个阶段。 (4)(4)完成完成: :1955 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 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2.手工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 (1)(1)背景背景: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2)完成完成: :1956 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公私合营二、公私合营 3.3.目的目的: :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4.4.概况概况: :从 1954 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 年初,资本主义工
13、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5.5.创举创举: :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赎买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三大改造的评价三、三大改造的评价 6.6.实质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公有制转变。 7.7.意义意义: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 年) 。P26P26 8.8.不足不足: :后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第 6 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中共八大一、中共八大 1.1.时间地点时间地点: :1956
14、年,在北京召开。 2.2.内容内容: :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3.影响影响: :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中共八大开启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二、探索中的失误(二、探索中的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 4.1958 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5.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1)原因原因 (不足) : :反映了人民群
15、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2)(2)后果后果: :19591961 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6.6.调整国民经济调整国民经济 (1)(1)时间时间: :19611965 年。 (2)(2)方针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3)(3)结果结果: :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三、三、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 7.7.原因原因: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8.8.开始开始: :1
16、966 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部。 9.9.表现表现: :各地到处出现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 ;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 “叛徒、 内奸、 工贼” ,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 “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国家主席刘少奇迫害致死国家主席刘少奇迫害致死) 10.10.结束结束 (1)1971 年 9 月 13 日,林彪等人外逃,在蒙古机毁人亡,林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
17、2)1976 年 10 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 11.11.“文革”“文革”影响影响: :“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文化大革命的危害(文化大革命的危害(教训) :) :民主法治遭到践踏,社会秩序混乱。国民经济发展受到破坏、损失巨大。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摧残。 文化大革命的启示(文化大革命的启示(认识) :)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教育,培养优秀人才。 四、建设成就四、建设成就 14.1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
18、义时期 (1)(1)成就成就: : 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1965 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原有的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内地新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1964 年 10 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国防尖端技术取得巨大进展。 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 物质
19、基础。 (2)(2)模范人物模范人物: :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忘我拼搏,艰苦奋斗,为大庆油田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治理兰考“三害”做出了贡献)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两弹元勋”邓稼先、 “导弹之父”钱学森。 15.15.“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成就:成就: (1)1967 年 6 月,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2)1970 年 4 月,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3)1973 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 7 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中共十一届三中
20、全会 1.1.背景背景: :1978 年,思想理论界针对“两个凡是”的观点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实实质或性质质或性质)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作用作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唯一标准。 2.2.召开召开: :1978 年 12 月,在北京召开。 3.3.内容内容 (1)思想上:冲破了长期以来 “左” 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 开动脑筋、 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政治上: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1、4.4.意义意义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3)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二、拨乱反正二、拨乱反正 5.5.时间时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6.6.典型事件典型事件: :1980 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刘少恢复刘少奇的名誉奇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7.7.完成完成: :1981 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
22、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8.1977 年冬,进行了恢复高考制度恢复高考制度后第一次考试。 第 8 课经济体制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背景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农村开始。 2.2.目的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3.概况概况 (1)(1)尝试尝试: :1978 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包干到户(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2)(2)推广推广:
23、 :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 1983 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3)(3)影响影响 (意义或作用意义或作用)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4)深化深化: :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 商品化、 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4.4.开始开始: :1984 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
24、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5.5.表现表现(内容)(内容) (1)所有制形式: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分配方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6.6.中心环节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7.7.影响影响: :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8.提出提出: :1992 年,中共
25、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 9.9.深化深化: :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第 9 课对外开放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1.建立建立: :1980 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4 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 2.2.代表代表: :深圳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 3.3.影响影响: :对引进外资、 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最新 部编版八 年级 历史 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4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