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语文练习试题(一)含答案
《2022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语文练习试题(一)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语文练习试题(一)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22022 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语文练习试题(一)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语文练习试题(一) 一、字词书写一、字词书写 1抄写下面的句子,要求正确、整洁、美观。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二、句子默写二、句子默写 2古诗文填空 东皋薄暮望,_。 (王绩野望 ) 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 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 咏梅 ) 水何澹澹,_。 (曹操观沧海 ) _,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莫听穿林打叶声,_。 (苏轼定风波 ) 花有德,人有品。我们应该如出水之莲,保持高洁质朴的品性,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_,_。”人有情,花有性。即使坠
2、成片片落红,也不忘一片奉献之心,恰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 (其五)中所言“_,_。” 三、综合性学习三、综合性学习 3请依照示例,完成填空。 示例:油盐酱醋(并列短语) (1)一泓清水( )(2)老师讲课 ( )(3)热得难受( ) 42020 年始,702 班举办“亲近文学,热爱生活”主题系列活动,为了解大家的阅读情况行了问卷调查和资料搜集。 材料一 材料二:怎样读书呢?邢小利认为古人有很多经验之谈,值得当代人借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下这样的功夫,应该是对那些经典,不是什么书都要读一百遍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读和写的关系;苏轼说“束书不观,游谈无根”则是说,不读书,读书不够多,
3、不够深,就没有学问的根底,精神也会没有根底。 (邢小利读书是一生喜好,也是终生事业 ) (1)阅读材料一,说一说你的发现:_。 (2)根据问卷情况,结合材料三,请你给 702 班的同学提两条阅读建议:_。 (3)同学们打算邀请王老师参加“亲近文学,热爱生活”诗歌朗诵比赛,邀请函存在两处错误,请你帮忙修改过来。 邀请函 尊敬的王老师: 我们班定于 1 月 3 日下午 14:00 在班级召开“亲近文学,热爱生活”诗歌朗诵比赛【A】 ,您务必参加【B】 。 702 班班委会 1 月 1 日 A 处有语病,应改为:_ B 处语言不得体,应改为:_ (4)小菲写了一首小诗,表达自己对文学的热爱。请仿照两
4、节,尝试着补写第节。 文学是一杯荼, 在你最困乏的时候, 丰盈你的心灵, 让你感到充实, 文学是一盏灯, 在你最孤寂的时候 温暖你的心灵, 让你感到幸福, _, _, _, _, 瞧啊, 这就是文学的魅力! 四、语言表达四、语言表达 52020 年伊始,一场新冠肺炎突如其来,随着疫情的不断蔓延,迅速发展,给我们每个人的心上蒙上一层阴影。但是有这样一批人,她们舍小家为大家,穿梭在生死之间,为我们构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她们被称为“最美逆行者”。观察下面这幅图画,请结合画面内容写出你最想对她们说的话。(不少于 80 字) 五、名著阅读五、名著阅读 6名著阅读。 下边是某名著的插图,请认真观察
5、,完成下面的填空。 插图出自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中的 。本书通过 、 等情节事件,塑造了画面中的主人公 这一“忠武郎”英雄的形象。 六、课外阅读六、课外阅读 阅读学贵速改,回答问题。 学贵速改 学贵速改过。人非积厚养深,孰能无过?诸凡存心制行,应事接物间,一时检点不到,便有百过交集;幸而知之,当速改之,绝不可有一毫畏难之心,而苟且以自安也。才说姑待明日,过便愈益深至,日为潜滋暗长而不自觉矣。故夫子曰:“过则勿惮改。”又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又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改过而日内自讼,更不啻刑罚刀锯驱之于前,其吃紧示人如此。人能猛省若是,庶几私可由之以去,理可由之以存
6、,于此渐臻无过地位无难矣。 (选自寻乐堂学规) 注释: (1)积厚养深:意为道德高尚;(2)制行:控制行为;(3)交集:一起聚集;(4)已矣乎:算了吧;(5)不啻:不异;(6)吃紧:紧张;(7)理,道德。 7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 (1)孰能无过( ) (2)人能猛省若是( )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9文中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七、对比阅读七、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无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7、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管夷无举于士( ) (2)曾益其所不能( ) (3)行拂乱其所为( ) (4)而后喻(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结尾,作者由个人成才上升到国家治理,是从正面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B孟子认为,身处困境只是个人成才的客
8、观条件,还要主观上奋起才能最终成才。 C 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本文开篇列举先贤故事的语句就有此特征。 D文章将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说理有力。 13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探究司马迁最终能彪炳千古,受后人敬仰的原因。 【链接材料】 仆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 【注】仆:古时男子对自己的谦称。究天人之际:研究天象和人事的关系。草创:开始创立或创办。其人:指那些和自己志趣相同的人。
9、通:通达。责:同“债”,负欠。戮:杀。 八、现代文阅读八、现代文阅读 孩子为什么要读诗? 【观点一】智力的提升大部分靠阅读获得,孩子越小就对语言文字就越感兴趣,阅读诗歌能够帮助孩子在大脑中形成语言,文字的回路。接受与理解不是一个概念,所以不要担心孩子暂时对我们认为深奥隐晦的诗歌不理解。无论多小的孩子都可以读给他听,孩子早期记忆的很多东西都会储存在潜意识中,反复读过的东西,再次接触时,就会产生亲切感。 【观点二】对于孩子来说,培养阅读的习惯,比学习知识和技能更加重要。孩子阅读(或听到)的第一本书,由于孩子对音律的敏感性,诗歌是最适合的。所以,全世界几乎每个民族都有给孩子读儿歌的习俗。 关于读诗这
10、件事,你听名人怎么说: 还是有很多人喜欢给孩子读诗吧,而且虽然一些诗歌是翻译过来的,但还是体现着中文之美。那我觉得小朋友从小接触这些也是一种熏陶,不需要让他们死记硬背,喜欢呢就让他们自己读诗背诗,不喜欢听听就好,我觉得抱着这种心态就很好。作家韩寒 何不从小教小孩读诗呢,记得哪位哲学家说过,孩子天生就是诗人嘛,当孩子读诗的时候,我们不要把背古诗当作任务给小孩,而是当作共同的爱好,一起来慢慢享受。我们也不要去逐字逐句讲解其中含义,除非孩子主动问你。更不要读了一首诗,就向孩子阐释背后的意义,这将大大破坏孩子自我领悟、自我欣赏的快感。可以和孩子讲一些诗歌背后的故事,比如当时诗人住在哪里,是为谁写的等等
11、。灵魂飘香的女子 给孩子读什么诗? 选择给孩子读什么诗时,应该注重韵律和情感,而不是一味的找说教的、为了升学的诗目。 心理学专家徐浩渊表示,诗和孩子是天然的关系,所以尽量选择一些舒缓优美的诗歌,培养孩子的美感。因为孩子特别单纯自然,而诗是人心里发出来的东西,孩子不见得完全理解文字,但能感受你心里发出来的震动。 对于读诗而言,是没有时间、年龄限制的。可以在早起的时刻,读 5 分钟的小诗。也可以在临睡前读几分钟的诗。其实,读诗和阅读一样,无时无刻都可以进行。 小小提示:家长最好陪着孩子一起读诗,在读诗时,可以放点轻音乐营造出优美舒缓的氛围。 (根据相关网站资料整理) 14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
12、一项是( ) A经常给孩子读诗歌能够帮助孩子提升对语言的敏感性。 B培养孩子对语言韵律之美的感受,多和孩子读诗歌是很合适的。 C孩子们现在的记忆力很好,所以尽量让孩子们多读诗、多背诗,记住的诗越多越好。 D家长和孩子一起读诗,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亲子生活方式。 15导入语要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更要适合话题内容和编辑意图。下面两组文字,那组更适合放在文本前面横线处作为导入语,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A有一种声音,我不会忘记/那就是小时候/父母念给我听的诗歌/就像最美味的食物/永远是妈妈的饭菜/在孩子还不懂得人世的时候/浪漫优美的诗歌是对他们最好的启蒙 B在论坛有妈妈问:“听说现在学校都要背古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山西省 太原市 中考 语文 练习 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4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