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全册知识汇总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全册知识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全册知识汇总(4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逻辑与思维知识汇总知识汇总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1、逻辑含义:、逻辑含义: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 “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2、思维的方式思维的方式 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 战略思维战略思维 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指导现实工作。 历史思维历史思维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洞察事物发展规律。 辩证思维辩证思维
2、 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 创新思维创新思维 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底线思维底线思维 3、把握这些思维方式的意义:把握这些思维方式的意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4、思维的特征思维的特征:差异性和共同性(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 特征特征 间接性间接性 概括性概括性 能动性能动性 关键词关键词 见而知; 通过推断出;计划; 预测;揭示出;推断出 共同之处是; 整体上看; 共性在于;总结出 抽象;创新;有选择的;主动、自觉 区别区别
3、作用作用 凭经验能认识没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属性。 凭经验能认识根本不可能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属性。 能在对事物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蔓延式无止境的扩展。 概括是形成概念的前提。同类事物总结共性;同类现象中总结本质的规律性内在联系。 概括是思维活动的速度,迁移的程度、广度和深度。 概括是一切科研的出发点。 思维对认识对象的反映是主动的或能动的;自觉的、有计划有目的地对认识对象的属性进行抽象重组,得出既有 认 识 对 象 的 痕迹,又不同于认识对象的主观映像 联系联系 思维的概括性是间接性的前提; 间接性和概括性中都体现有能动性 5、思维的分类、思维的分类 划分标准划分标准 类型类型 含义含义
4、从思维的方向看从思维的方向看 发散思维 向不同方向扩散的思维。 聚合思维 向同一方向收敛的思维。 从思维对认识对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象的思考角度看 综合思维 整体地认识对象的思维。 分析思维 分别地认识对象的思维。 从思维反映认识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对象的方式看 辩证思维 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思维。 形而上学思维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思维。 根据思维运行的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基本单元的不同 抽象思维 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形象思维 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
5、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6、思维的基本形态:、思维的基本形态: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形象思维 区区 别别 含含 义义 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词语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抽象思维 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 并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 基本单元基本单元 概念 感性形象 思维形式思维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等 在感觉、知觉、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 主要特征主要特征 概念性、推导性、严谨性 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 联联 系系 是根据思维加工所使用的基本单元
6、而区分的两种不同思维形态 无论是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都来源于实践。 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 抽象思维依赖于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有待于上升到抽象思维 7、逻辑的含义:、逻辑的含义: “逻辑”是一个多义词,现代汉语中的“逻辑”: (1)与“规律”同义; (2)指“逻辑规律与规则”; (3)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观点); (4)指“逻辑学”这门学问,是关于逻辑规律与规则的知识体系。 8、.逻辑学研究的目的逻辑学研究的目的 逻辑学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 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 9、.逻辑学的含义逻辑学的含
7、义 (1) 狭义的逻辑学: 形式逻辑 (2) (2)广义的逻辑学: 形式逻辑+辩证逻辑等 (3) 二者关系: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 10、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 (1)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 (2) 从形式逻辑角度看, 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 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 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 (3)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11、推理结论是否一定为真,取决于两个方面:、推理结论是否一定为真,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前提内容的真实性、二是推理形式的有效性
8、12、比较三大逻辑基本规律、比较三大逻辑基本规律 规律名称 基本内容 适用范围 要求 逻辑错误 矛盾律 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真 矛盾判断 和反对判断 一致性(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自相矛盾 (两可) 排中律 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 矛盾判断 明确性(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两不可 同一律 思想自身同一 概念和判断 确定性(自身同一) 偷换概念、 偷换论题 13、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一致性、明确性的思维 14、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15、科学思维含义:、科学思维含义: 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
9、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16、科学思维两个基本条件(正确思维的条件)、科学思维两个基本条件(正确思维的条件) 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17、不科学思维不科学思维:是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 18、科学思维的特征科学思维的特征 (1)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2)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3)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19、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 1.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 2.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10、 3. 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20、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 (1)从思想觉悟层面看 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 (2)从实践层面看 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 20、小结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小结学习
11、科学思维的意义: (1)精神理想层面:帮助培养科学精神,把握科学思维的精髓 (2)思维工具层面:学习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3)思想政治层面:帮助提升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4)世界观和人生观层面: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知识梳理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知识梳理 【第四课】【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准确把握概念 一、一、概念的概述概念的概述 概念的概念的含义含义 1 1事物的事物的属性及分类:属性及分类: 属性的含义:属性的含义:事物的性质和关
12、系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 分类:分类: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非本质属性。 a.a.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内部规定性。 b.非本质属性:并非某类事物特有的属性。 2 2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定义: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特别提醒】概念的性质:【特别提醒】概念的性质:概念具有抽象性抽象性和概括性概括性。 3 3概念的表达:概念的表达: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语词才能表达出来,语词是概念的物质外壳。 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语词与概念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a.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
13、个概念。 b.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概念的基本特征概念的基本特征 1 1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内涵: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质”的规定性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是什么”。 2 2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外延 (1)(1)含义:含义: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范围。 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 “有“有哪些”哪些”。 ( (2)2)类型:类型: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相容关系和不相容不相容关系关系。 种类种类 含义含义 图示法图示法 相容关系相容关
14、系 全同关系全同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外延完全相同 属种关系或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种属关系 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种概念 交叉关系交叉关系 两个概念之间有有而而且只有且只有一部分外延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不相容关不相容关系系(全异(全异关系)关系) 矛盾关系矛盾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反对关系反对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特别提示】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关系【特别提示】概念内涵
15、与外延的关系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二、二、明确概念的方法明确概念的方法 明确内涵的方法明确内涵的方法定义的方法定义的方法 1 1定义的含义:定义的含义:定义是从内涵方面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本质属性。 2 2定义的逻辑结构:定义的逻辑结构: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 3 3下定义的方法:下定义的方法: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种差加属概念属概念。 种差种差: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之
16、间的差别。 属概念:属概念:是指被定义项的属概念。 “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定义项定义项,用定义联项定义联项将被定义项被定义项和定义项定义项联结起来,就构成定义。 4 4下一个正确的定义下一个正确的定义的要求的要求 (1)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其本质属性。 (2)(2)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17、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则,就会犯“否定定义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定义不能用比喻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明确外延的方法明确外延的方法运用划分的方法运用划分的方法 1 1划分的含义划分的含义:划分是从外延方面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2划分的方法:划分的方法: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种,大类是小类的属属。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 3 3划分划分的构成:的构成:由母项母项和子项子项两部分构成。 4 4作出正确划分的要求作出正确划分的要求 (1)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
18、关系。 (2)要遵循划划分的逻辑规则分的逻辑规则 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 一、一、判断的概述判断的概述 判断判断及其基本特征及其基本特征 1.1.判断判断的含义:的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有所断定断定的思维形式。 2.2.判断的基本特征判断的基本特征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断定的方式断定的方
19、式有两种:一是肯定肯定,二是否定。 判断有真假之分判断有真假之分。 真判断:真判断: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真判断真判断 假判断:假判断:不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假判断假判断。 【提醒】两个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3.3.检验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检验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判断的表达判断的表达与类型与类型 1.1.判断的表达判断的表达 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 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语言形式。 有的语句
20、不表达判断有的语句不表达判断 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一般来说,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不直接表达判断。 根据语境确定判断的含义根据语境确定判断的含义 对于含义不明确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知识整合】判断与语句的关系【知识整合】判断与语句的关系 判断都要用语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一般不直接表达判断。 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 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 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语言形式。 2.2.判断的分类判断的分类型
21、型: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复合判断。 简单判断:简单判断: 含义:含义:指直接由概念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分类:分类: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关系判断。 复合判断:复合判断: 含义:含义:本身包含其他判断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 分类:分类: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假言判断。 【知识整合】从逻辑学角度比较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知识整合】从逻辑学角度比较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简单判断简单判断 复合判断复合判断 含义含义 直接由概念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本身包含
22、其他判断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 分类分类 性质判断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关系判断 联言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假言判断 逻辑常项逻辑常项 量项、联项、关系项等 逻辑联结词 (“并且”、 “或者”、 “要么、要么”、“如果、就”、“只有、才”“当且仅当”) 逻辑变项逻辑变项 概念(词项)变项 判断(命题)变项 二、二、正确运用简单判断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正确运用性质判断正确运用性质判断(直言判断)(直言判断) 1 1性质判断的含义:性质判断的含义: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又称直言判断。 2 2构成:构成: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
23、联项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谓项组成。 表示断定对象的叫作主项主项。 表示断定对象性质的叫作谓项谓项。 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的叫作量项。(“所有”“一切”表示全部对象;“有些”“有的”表示部分对象;“这个”表示一个对象) 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的叫作联项联项。(“有”“是”或“无”“不是”) 3 3种类种类 划分标准划分标准 种类种类 判断的质判断的质 肯定判断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否定判断 判断的量判断的量 全称判断全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 特称判断特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 单称判断单称判断 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 “质质”与与“量量”的结合上的结合上 全称肯定判断、全称
24、否定判断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4.准确地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哪些问题 不能缺少主项不能缺少主项和和谓项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状况,容易造成误解。 要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和“量”都准确无误。 误用多重否定。误用多重否定。 【特别提醒】全称判断、特称判断量项不能省略;单称判断的量项一般省略。 正确运用关系判断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1 1含义: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关系的
25、判断。 2 2构成:关系者项构成:关系者项、关系项关系项和量项量项。 关系者项:关系者项:表示关系承担者承担者,按出现顺序称第一、第二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 关系项:关系项: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 量项:量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 3 3分类:分类: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关系。“关系的性质”可分为对称性对称性关系和传递性传递性关系。 类型类型 常见的关系常见的关系 对对称称性性对称关系对称关系: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还具有那种关系 “同学”“同事”“朋友”两者的距离关系、“相同关系”“相等关系”“交叉关系”等 关关系系 反对称关系反对称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逻辑与思维 2021 2022 学年 高中政治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逻辑 思维 知识 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4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