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2021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一)含答案
《广东省揭阳市2021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一)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揭阳市2021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一)含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揭阳市广东省揭阳市 2021 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一)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一)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在梳理了数字史学与数字人文的差异后,我们发现数字史学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未来式”的气质。在许多场合,当数字史学的项目用漂亮的可视化工具得到呈现,志得意满的讲述者描绘为得到这些数据如何辛苦后,他们往往被追问的问题是:然后呢?这些形象的呈现说明了什么?是否经得起质疑?类似的问题似乎还没有进入到数字史学专家的研究视野。 从史学的专业态度看,许多数字史学的项目,都属于未完成品,它们往往只提供了
2、材料,但是对材料缺乏必要的深度研究。 造成这种状态的重要原因有两个: 首先,数字史学的许多参与者是基于对技术的兴趣加入进来的。虽然数字人文的工具越来越方便,但不是说你在博客上发表研究成果,运营微信学术公众号,就说明你在进行数字史学研究。 数字史学仍然有一定门槛,需要学者对数字工具有一定了解, 甚至最好能够成为勒华 拉杜里所谓的会编程的历史学家。目前从事这个领域的都是由满腔热情支撑的年轻人,他们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传统研究功力可能还不够。他们只学会了运用绚丽多彩的工具, 但还没有能力去解释。另一方面,参加数字人文论坛的专家,都来自不同学科,他们只能就技术问题展开讨论,在具体研究面上,可能
3、提不出专业的问题,无法让数字史学的项目获得专业分析上的精进。 其次,数字人文研究所强调的“数据驱动”可能偏离了史学研究的路径。传统史学研究是论证驱动的,擅长分析问题,而数字史学研究者在数据驱动的思维指导下,花费大量精力去转换、提取、清洗数据,以为数据的获取就是研究本身,显然背离了史学研究的精髓。即使在公众史学领域大展拳脚的数字史学项目,也由于公众史学注重普及的特性,而在问题的论证上存在先天的不足。 然而, 只要历史学还要致力于学术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或者像学者指出的那样,新-代史学家应该更加关注“出思想”,那么数据驱动就远远无法满足历史学的专业需求,数字史学专家若仅停留在“数据”的层面,这个学派
4、的未来就难以为继。 (摘编自王涛“数字史学”:现状、问题与展望) 材料二: 正如古腾堡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欧洲近代化进程中思想的传播和知识的普及,数字技术的革命更进一步改变了知识世界的图景。历史学与新媒体相结合所诞生的数字史学,迎合了晚近以来历史学写作朝向大众化的趋势,成为公众史学运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与传统史料相比, 数字化史料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 传统的纸质史料,如图书和档案,不论其存世数量还是保存地点都是封闭的,有的文献本身可能就是珍本孤本,即便有印刷或抄录的版本,流传数量一般也较为有限。通过互联网平台,网络数,据库、网络图书馆可以直接将数字化之后的史料呈现到用户的终端。研究者与史
5、料之间,不再有空间的阻隔;研究者与研究者之间,也不再有身份的差异。 数字史学进一步践行了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历史学“自下而上”的趋向,更加走向平民化和大众化。数字史学的研究成果不再只是传统的学术专著和论文的形式,通过网络、影像等新媒体的呈现,极大地扩大了历史学的受众范围。与此同时,它也极大地鼓励了业余历史研究者的积极参与。 以维基百科为例,它自建立之初即将自己定位为一部包含人类所有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并作为一个开放源允许大众广泛参与。在约 3500 万注册用户中,有近 8 万名积极的写作者和编辑者,其中大多都是业余的普通网民。 与传统史学不同, 数字史学毫不拘泥于形式, 结合数字技术的
6、发展也呈现出形式的多样性。不仅文字、图像、动画、音频、视频、超文本等,均可以通过数字的形式呈现,而且在数字数据库和网络图书馆建设、网站演示、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单机光碟和软件开发、电子出版、多平台应用、甚至电子游戏开发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前景。 数字史学有着传统史学无法比拟的互动性。如果数字史学仅是网站演示或光碟形式的话,它同传统史学的差别只是改换了一种新的传播载体而已,都只是单向的内容发布。但自近十年前,基于网络平台由用户主导生成内容的互联网产品模式,也就是 Web2.0 技术的成熟,更是极大地推动了数字史学的前进。Web2.0 的分享机制,使得普通人不必精通计算机程序设计就可以利用网络发表自己
7、的观点。在这样的平台上,专业历史学家、业余研究者乃至普通读者,都可以展开交流和对话,数字媒体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的读者与作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及,数字史学与公众史学有着诸多的交集和共性。数字史学的发展为更好地开展公众史学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史料的前提和保障,在技术上为普通人参与历史研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进一步丰富了历史学的内容和形式,并改变了历史学的形态。 (摘编自周兵历史学与新媒体:数字史学刍议)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3 分分) ) A.虽然当下的数字史学项目取得一些成绩, 但是从专业的角度来
8、看,这些数字史学研究项目尚属于“草创品”。 B.从事数字史学研究的年轻人,热情满腔,对新生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在传统研究方面功力还不够。 C.数字史学的研究成果扩大了历史学的受众范围, 也极大地鼓励了业余历史研究者的积极参与,使其更加平民化。 D.毫不拘泥形式的数字史学,具备了数字技术所能呈现的多种形式,使得它在未来许多方面都有了广阔的前景。 2.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3 分分) ) A.一个历史学专业的博士生如果掌握了数字工具,对编程比较精通,那么就有可能成长为一名数字史学专家。 B.如果数字史学家在“数据驱动”的同时能够致力
9、于学术问题的分析与探讨,数字史学还是有发展前景的。 C.维基百科作为历史研究的一个平台,大量业余研究者的积极参与,体现了数字史学平民化大众化的特点。 D.Web2.0 的分享机制,使得数字史学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的读者与作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3.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数字史学研究的一项是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数字史学研究的一项是(3(3 分分) ) A.通过网络数据库研究数字化史料 B.中国知网上发表史学研究的成果 C.到图书馆去查阅某珍本孤本史料 D.通过腾讯会议进行史学交流对话 4.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请简要说明。请简要说明。(4(4
10、 分分) ) 5.5.有人认为,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待数字史学的态度截然不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有人认为,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待数字史学的态度截然不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6分分) ) (二)现代文阅读 IIII (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驿站(其一) 夏坚勇 手头有本中国文化史词典,闲暇无事,随手翻翻,却见到这样一条辞目驿站,诠释为: 古时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歇宿、 换马的住处。 后面还有一系列与此有关的辞目:羽檄、军台、驿丞林林总总,在惜墨如金的词典中占去了差不多三页的篇幅,可见这词条的负载是相当沉重的。 词典上的解释似乎过
11、于矜持。感觉深处的驿站,总是笼罩在一片紧迫仓皇的阴影之中,车辚辚,马萧萧,那急遽的马蹄声骤雨般地逼近,又旋风般地远去。轮值的驿官匆匆验过火牌,签署文书到达本站的时间,那边的驿卒已经换上了备用的快马,跃跃欲试地望着驿道的远方。驿道上滚滚的烟尘会惊扰得避让的行人惶惶不安。此刻,在田间劳作的农夫会望一眼那远去的快马,心头难免一阵猜测:那斜背在驿卒身后的夹板里,是升平的奏章,还是战乱的塘报?或许过不了几天,从相反方向驰来的快马,少不了要降下抽丁增税的圣旨哩。 若是在夜晚,马蹄在驿道上敲出的火花瑰丽而耀眼,于是在门前捣衣的村妇便停下手来,一直望着那火花渐去渐远。“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西风初
12、至,砧声四起,为久去不归的征人赶制寒衣。自从班婕妤写出捣素赋以来,捣衣的情境便成为闺怨诗久吟不衰的重要母题,砧声总是在秋夜响起,而寒衣一般都要送往塞外,诗人们穷极才思,把女子捣素的动作描绘得舞蹈一般婀娜多姿,并对那划破静夜的砧声特别作了牵人心魂的渲染。但有谁曾把这月下的砧声和驿道上的马蹄声作过类比和联系, 写出思妇目送驿马远去时的悲剧性感受呢?驿卒的神色永远严峻而焦灼,那充满动感的扬鞭驰马的形象,已经成为一幅终结的定格。对于他们,这或许只是出于职业性的忠诚,他们大抵不会意识到,一个古老而庞大的王朝,正在这马蹄声中瑟瑟颤抖。请看杜牧的这首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
13、,无人知是荔枝来。 杨玉环爱吃荔枝,这种个人的小嗜好本来无可非议。但问题在于她不是一般的女人,而是 “三千宠爱在一身”的皇贵妃,于是,个人的小嗜好便演成了历史的大波澜,搅得天翻地覆。据说为了进荔枝,一路上驿马踏坏了无数良田,而驿站中的马匹也跑死殆尽,驿官无法应差,纷纷逃去。当杨贵妃远望着“一骑红尘”而展颜一笑时,那笑容背后并没有多么深刻的含义,她只是觉得挺开心,最多也不过有一种“第一夫人”的荣耀感,或许还会勾起一缕思乡之情,因为荔枝来自她的巴蜀老家。她绝对不会想到,在驿马经过的漫漫长途中,有一个叫马嵬驿的地方,已为她准备了一座香冢。 其实,千里迢迢用驿马进献荔枝,唐明皇和杨贵妃都不是始作俑者。
14、后汉书和帝纪 载:“南海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堠,奔腾阻险,死者继路。”有唐羌其人,向朝廷冒死进谏:“臣闻上不以滋味为德,下不以贡膳为功。”“此二物升殿,未必延年益寿。”这位汉和帝倒不很固执,居然听进去了,下诏停止了这一暴政。汉和帝受用荔枝,大概只是为了延年益寿,没有多大意思,后人知道的也就不多。 一千多年以后,一位住在重庆的文化人有感于时事,操起讽刺诗作武器: 荒村细雨掩重霾,警报无声笑口开。日暮驰车三十里,夫人烫发进城来。 小诗在重庆新民报一经发表,立即不胫而走,各家报纸纷纷转载。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头,一边是最高当局高喊着“一滴汽油一滴血”,要国民勒紧裤带;一边却是高官政要们
15、奢侈豪华,挥霍无度。比之于杜牧的过华清宫,这首小诗自然更带点打油的味道,但对权贵讽刺之辛辣,却着实令人拍案叫绝。 写诗的文化人其实是位小说家,他叫张恨水。 文本二: 有人说:什么是大散文?一九九二年我们办美文杂志时,散文界是沉寂的,充斥在文坛上的散文一部分是老人们的回忆文章,一部分是那些很琐碎很甜腻矫揉造作的文章。我们的想法是一方面要鼓呼散文的内涵要有时代性,要有生活实感,境界要大,另一方面鼓呼拓开散文题材的路子。我们杂志坚持我们的宗旨,所以十多年来,我们拒绝那些政治概念性的作品,拒绝那些小感觉小感情的作品,而尽量约一些从事别的艺术门类的人的文章,大量地发了小说家、诗人、学者所写的散文,而且将
16、一些有内容又写得好的信件、日记、序跋、导演阐述、碑文、诊断书、封鉴定书、演讲稿等等,甚至笔记、留言也发表。没有发表过散文诗和议论缺斤短两一类的杂文。在争论中,有一种观点,叫“清理门户”,这是针对我们大而化之的散文观的。提出“清理门户”观点的是一位学者,也是研究散文的专家,是我所敬重的人,也是我的朋友,他的观点是要坚持散文的艺术抒情性。我们不是不要散文的艺术抒情性,我们担心的是当前散文路子越走越窄,散文写作境界越来越小,如果仍在坚持散文的艺术抒情性,可能导致散文更加沦为浮华而柔靡的地步。要改变当时的散文状况,必须矫枉过正。现在看来,我们的“大散文”观念得到社会普遍认同和肯定。 【注】文本一选自湮
17、没的辉煌,后者入选“东方文化大散文原创文库”。文本二为贾平凹对散文的一些看法,他早年提出了“大散文”的概念。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从词典释义人手,随意而富有生活实感,“占去了差不多三页的篇幅”则暗示了“驿站”文化意蕴的厚重。 B.文章从农夫、思妇等多角度展开叙写,“砧声”和驿站本无直接联系,是作者有意要将其与驿站马蹄声相类比。 C.杨贵妃的故事中,进献荔枝需途经驿站,她最后死去的地方“马嵬驿”恰好也是个驿站,如此行文十分巧妙,也发人深省。 D.文章从“驿站”切入,看似写驿站,实则重在“讽喻”,连写三个历史事件,意在说明杜牧、唐羌、
18、张恨水的直言之勇。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车辚辚,马萧萧”是杜甫兵车行的开篇,借驿站旁络绎不绝的车马,直接表明了战况的激烈。 B.“捣衣”也称“捣素”,是古诗中思妇的典型动作,如“捣衣砧上拂还来”用污渍难以拂去体现了思妇的艰辛。 C.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唐代诗人提供了创作素材,催生了马嵬(李商隐)、咏怀古迹(杜甫)等名篇。 D.张恨水批判国民党反动派,鲁迅、闻一多和一批左翼作家也曾勇敢发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就是其中的产物。 8.贾平凹呼吁要创作“大散文”。请结合文本二,分析贾平凹心目中“大散文”的特点。(4 分) 9.如欲以“驿站的散文性”为题写一则
19、驿站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柳仲郢,字谕蒙。长工文,著尚书二十四司箴。为韩愈咨赏。及进士第,为校书郎。牛僧孺辟武昌幕府,迁侍御史。有禁卒诬里人斫父墓柏,射杀之,吏以专杀论,而中尉护免其死,右补阙蒋系争,不省。仲郢监罚,执曰:“贼不死,是乱典刑。”朝廷嘉其守。累转吏部郎中。时诏减官冗长者,仲郢条简浃日,损千二百五十员,议者厌伏。迁左谏议大夫。御史崔元藻以覆按吴湘狱得罪,仲郢切谏,宰相李德裕不为嫌,奏拜京兆尹。会废浮屠法,尽坏铜象为钱。 仲郢为铸钱使, 吏请以字
20、识钱者, 不答。 中书舍人纥干臮诉甥刘诩殴其母, 诩为禁军校,仲郢不待奏,即捕取之,死杖下。宣宗初,德裕罢政事,坐所厚善,出为郑州刺史。左迁秘书监。数月,出河南尹,以宽惠为政。或言不类京兆时,答曰:“辇毂之下,先弹压;郡邑之治,本惠养。乌可类乎?”擢剑南东川节度使。大吏边章简挟势肆贪,前帅不能制,仲郢因事杀之,官下肃然。 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贬雷州刺史。 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会盗发父墓, 弃官归华原。徙华州刺史,不拜。咸通五年,为天平节度使。卒于镇。仲郢方严,尚气义,事亲甚谨。李德裕贬死, 家无禄, 不自振; 及领盐铁, 遂取其兄子从质为推官, 知苏州院。 宰相令狐綯持不可,乃移书开谕綯,綯
21、感悟,从之。每私居内斋,束带正色,服用简素。急于摘贪吏,济单弱。每旱潦, 必贷匮蠲负, 里无逋家。 衣冠孤女不能自归者, 斥禀为婚嫁。 在朝, 非庆吊不至宰相第。家有书万卷所藏必三本上者贮库其副常所阅下者幼学焉仲郢尝手钞六经又类所钞它书凡三十篇号柳氏自备旁录仙佛书甚众皆楷小精真无行字。 (选自新唐书 柳仲郢传,有删改) 【注】浃日,十日。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家有书万卷/所藏必三本/上者贮库/其副常所阅/下者幼学焉/仲郢尝手钞六经/又类所钞它书凡三十篇/号柳氏自备/旁录仙佛书甚/众皆楷小精真/无行字 B家有书万卷/所藏必三本/上者贮库其副/常所阅/
22、下者幼学焉/仲郢尝手钞六经/又类所钞它书凡三十篇/号柳氏自备/旁录仙佛书甚众/皆楷小精真/无行字 C家有书万卷/所藏必三本/上者贮库/其副常所阅/下者幼学焉/仲郢尝手钞六经/又类所钞它书凡三十篇/号柳氏自备/旁录仙佛书甚众/皆楷小精真/无行字 D家有书万卷/所藏必三本/上者贮库其副/常所阅/下者幼学焉/仲郢尝手钞六经/又类所钞它书凡三十篇/号柳氏自备/旁录仙佛书甚/众皆楷小精真/无行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京兆尹,文中指官名,国都所在的地区的行政长官,主要掌管辖区民政等事务。 B禁军,文中指保卫京城或宫廷的军队,主管宿卫工作,兼管刑狱,参与审判犯
23、人。 C东都,古都名。不同的朝代指的地方不一样。一般称长安为西都,称洛阳为东都。 D衣冠,古代士以上地位的人戴冠,衣冠连称,指士以上的服装。文中借指士大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柳仲郢恪尽职守,执法严明。柳仲郢担任侍御史,有乡里人冤死,执法官吏和中尉都袒护杀人者,柳仲郢认为不处死杀人者,会扰乱法令和刑罚。 B柳仲郢不惧权贵,为民除害。有禁军军官犯事,柳仲郢不等上奏就把他逮捕,处死了他;边章简仗势贪腐,柳仲郢借事杀了他,震慑了下级官吏。 C柳仲郢被人赏识,受到牵连。崔元藻因事获罪,柳仲郢恳切谏言,获得李德裕赏识;李德裕被罢免了宰相,柳仲郢受到连累而被调
24、出京城任郑州刺史。 D柳仲郢崇尚义气,救济贫弱。李德裕曾有恩于柳仲郢,柳仲郢在李德裕家败落后提拔了李德裕家族的人;每逢旱涝灾害,柳仲郢救济穷人,安定百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时诏减官冗长者,仲郢条简浃日,损千二百五十员,议者厌伏。 (2)会废浮屠法,尽坏铜象为钱。仲郢为铸钱使,吏请以字识钱者,不答。 14柳仲郢治理河南和治理京兆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 分) (二)古代诗(二)古代诗歌阅读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516 题 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
25、洁,谁为表予心? 注:西陆:指秋天。南冠:语出左传,也就是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诗首句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入耳惊心,引发了在狱中的诗人对家园的深深怀想。 B颔联“白头吟”三字,一则借卓文君的白头吟表达内心的哀怨,二则与“玄鬓影”相对,写出自己年老。 C颈联两句明咏秋蝉,暗写自己,前句写自己受拖累太多而无法进身,后句写自己的谏言因进谏者太多而无法让皇帝听到。 D秋蝉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堪称“高洁”。“高洁”而“无人信”,可见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诬获罪,极为愤懑。 16请结合诗句内容,赏析本诗的艺术手法。(6 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揭阳市 2021 年高 模拟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4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