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四川省高考适应性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5月四川省高考适应性语文试卷(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22022 年年 5 5 月四川省高考适应性语文试卷月四川省高考适应性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中国古琴是一种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古典乐器。“和雅”“清淡”是古琴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古琴的深远意境。陶渊明诗“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白居易诗“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都生动地表现了古琴高雅淡泊的审美境界。 “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东汉班固)在儒家思想中,音乐的首要功能是教化。以清微淡远、平和雅正为意趣
2、的古琴,被推为音乐中的典范。儒家认为琴乐能洗涤心灵,端正人心,禁止淫邪之念侵蚀内心。唐代薛易简在其所著琴诀中论述说:“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此琴之善者也。”由此可见古琴美学思想与儒家思想的紧密关系。 道家崇尚自然,主张逍遥无为;道家音乐最理想、最崇高的境界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庄子将音乐分为天籁、地籁和人籁三类,认为“天籁”是音乐的最高境界,提倡音乐应追求自然之趣。传统的古琴制作采用的是丝弦,声音很小,但夜深人静之时,却能弹出真正的天籁之音。琴声细腻、微妙,绕梁不绝,令人思绪无限。弹奏者在弹拨古琴时会陷入沉思、冥想,心灵在琴声中得到净化和升
3、华,与万物合和,进入“弦外之境”。由此可见古琴美学思想中所渗透的道家哲学。 嵇康琴赋把古琴推崇为最适宜君子修身养性的器物,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多确是如此。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雅正平和,无过亦无不及。弹奏之人在古朴低缓而又沉静旷远的琴声之中,由躁入静,进而物我两忘。古琴所追求的高雅淡泊境界,是操琴者平和闲适的内心与清静的外部环境合而为一之后“心物相合、心琴合一的一种艺术境界,体现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 中国古琴音乐是一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艺术,它以独特的美学趣味,引人无限向往和追求。往人心易于浮躁的今时,亟需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
4、心得以安住沉静,回归内心本真的精神世界。 (摘编自魏育林 听琴经释义) 料二: 古琴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人认为古琴是“博物馆艺术”,这个见解有部分道理。其实,世界上很难再找到一种乐器能像古琴那样保存那么多的千年古谱,保存那么多不同流派代代相传的古曲。如果能按博物馆的要求,将它们原样保存下去,始终有人能够演奏,不是一样很有意义的事情吗? 古琴要生存,必然要随时代的前进而变化发展。“变”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古琴不能一直躺平,做“博物馆艺术”。必须承认,今天古琴的生存环境与明清时代相比已有很大差异。它既要面对商品经济和西方音乐文化的强大冲击,又背负着久远而深厚的文化传统;既要走舞台,通俗以娱人
5、,又要作为自我修养、自娱性的乐器继续生存下去。 当前古琴艺术面临的真正危机,是以西方音乐文化价值来作为自身发展的参照系,具体表现为:艺术流派风格的失落、轻“琴道”“琴德”而重单纯的演奏技巧,甚至在取音、节拍、书奏和审美取向上也唯西方音乐标准是从。我们的古琴艺术家和古琴爱好者,在剧变的时代也应该坚守一些“不变”的传统,如以简约为美,重精神内涵,追求音乐的意境、韵味和内在情趣;散板自由节奏、有板规则节奏与不规则节奏的自由运用;确定音与不确定音的有机组合等等。若我们都能在“琴道”“琴德”方面加强自我的修养,那么任何外来的影响都将被传统所融化,而不是传统被外来的东西所取代。 古琴作为传统艺术,绝不能为
6、了媚俗而朝流行时调的方向发展,而是应该像五知斋琴谱那样创造出能反映一个时代艺术高度的作品。我以为,新时代古琴的发展途径有二:一是对传统琴曲的继承与发展,一是琴曲上的新创作(独奏或合奏)。不管哪种途径,都要坚持一个基准,就是明清以来琴师们代代相传的古琴意境、韵味与情趣传统。这些传统非但不能丢,而且在新的条件下要加以新的发挥。只有这样,古琴音乐才能保持自己的传统特色,独立于世界音乐之林。 (摘编自吴钊明清琴乐多元发展的思考) 材料三: 古琴的制作一般选用桐木和梓木,依人身凤形独木斫成,其结构分寸十分考究。琴身有头、有颈、有肩、有腰、 有尾、有足,扁平狭长;底为梓木, 面用桐板; 底平, 面穹,中空
7、。底部有两个共鸣孔,名曰“凤沼”“龙池”,凤沼取“凤凰来仪、沐浴自如”之义,龙池取“龙潜深池、迹隐而声发”之义。琴面呈拱弧形,代表天;琴底平整,则代表地,取“天圆地方”之说。琴身全长 3 尺 6 寸 5 分,象征一年 365 天。琴身一侧有 13 颗用以标记音位的圆徽,象征一年有 12 个月,中间第七徽象征闰月。琴肩(凤翅)最宽部分为 8 寸,象征一年有8 大节气凤腰为琴身最窄的部分,宽 4 寸,象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琴身厚为 2 寸,象征阴阳二义。古琴原为五弦(周朝时增为七弦),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第级,内合“金木水灭王”行,外合“宫商角微羽”五音。古琴有泛音、散音和接滑三种音
8、色,泛音涕天,圆润清澈;燕音法地,深沉凝重;按音法人,变幻无穷,三种音色象征“天、地、人”三才和合。 2003 年,中国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第 2 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摘编自杜保明; 浅谈古琴的文化意蕴 )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琴因其独特的审美意趣被儒家视为音乐中的典范,并被赋予教化百姓、端正人心的功能 B.薛易简与嵇康对古琴的作用都有高度的认同,作者也认为古琴的平和能让人回归内心本真。 C.如果以西方音乐文化价值作为发展参照系,就会使古琴丢失“琴道”“琴德”而变得俗气 D.对于古琴来说,意境、韵味与情趣传统是最重要的东西,
9、传承与创新琴曲应当以此为基准。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古琴具有高度的文化属性。其美学思想兼具儒道两家思想特征,有着独特的趣味。 B.“心物相合、心琴合一”是种境界,只要恬淡平和、去除浮躁就能回归本真达此境界 C.古琴历史悠久,它像一个博物馆,保存的古谱之多、流派之丰是其他任何乐器所不及的。 D.古琴制作的选材、器形结构等都十分讲究,说明古琴是一门历史文化内涵深厚的艺术。 3.下列选项中,不能用来佐证“众器之中,琴德最优”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慆心也。”(左传 昭公元年) R.“昔伏羲氏作琴,所以修身理性,返天真也。”(
10、汉蔡邕琴操) C.“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唐玉维竹里馆) D.“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颍师弹,起坐在一旁。”(唐韩愈听颖师弹琴) 4.三则材料在内容上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4 分) 5.下面这段文字是红楼梦第 86 回“黛玉论琴”的片段,请结合材料分析该文段体现出了哪些琴学主张。(6 分) 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还有一层,又要指法好,取音好。若必
11、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方才将身就在榻边,把琴放在案上,坐在第五徽的地方儿,对着自己的当心,两手方从容抬起,这才心身俱正。”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竹笋出林(节选) 吕翼 背篼村这穷样儿,让人揪心。近几年来,除了背篼村人自己努力,各级都在想办法,近的有镇上、县里,远的有省城,就连沿海发达地区,甚至北京都在研究对策。这不,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一群群人跋山涉水,气喘吁吁地来到背篼村。他们走村进户,和村民拉家常,说打工,说产业,掰着指头算一年的收入。说来说去,算去算来
12、,结果让人叹气。从脸色上看,他们肯定是在痛恨什么,麻达不知道,其他村民也不知道,但勒吉知道。他们痛恨的,是这里的穷鬼苏沙尼次,他们想驱除它、赶走它、消灭它。穷鬼苏沙尼次那讨厌的魔手,一直扼住背篼村人的脖颈子,不让他们喘上一口气。它的影子,一直在无形地笼罩着背篼村的山山水水。背篼村一代又一代的村民,一直在挣扎、反抗,一直在想逃离,却都无济于事。 勒吉在村上工作的几十年里,农村每一次重大政策的落实,他都参与了。寨子里发展畜牧业,修畜厩,他带领村民砍竹竿、砌墙脚、搭架子,用竹枝苫顶;建卫生所,所有的中草药柜,都是他带着几个男人用竹片编制的;后来,县里说要给孩子们修一所像样的学校,所用的水泥、砖块、钢
13、筋,全是他带领男子汉们磨破肩膀、流尽汗水,从山下搬上来的。这背篼村,没有通往山外的公路,只能人背马驮,一袋水泥本钱二十块,运到背篼村运费就得八十块,要命。村民脱了几层皮,学校修好,孩子们有了读书的地点,可老师却成了问题。寨子里后来也有过两个考上师范院校的孩子,但毕业后都不愿意再回来。 经过县委的统筹,城乡建设管理局的专家来了,电力公司的测量员来了,交通部门的工程师来了,通信网络的专家来了。他们头戴安全帽、脚穿水鞋,扛着仪器,背着干粮,翻山越岭,穿云钻雾,起早贪黑,忍饥挨饿,又是测绘,又是统计,又是绘图。晚上还挤在村委会的办公点,点着松明子分析研判。勒吉心头热乎。眼下,他唯一能给同志们做的,就是
14、给火塘里添些柴,烤几个土豆。 “他们在干啥?”麻达怯生生地问。 “架电线、安通信网络接收塔、修路、修房子。” “是谁家要娶新媳妇了吗?” 勒吉摸了摸麻达的脑袋,心里针扎似的疼。早年,麻达家的日子过得煎熬。整整三年,妈妈没有添一件新衣,要走亲戚、到镇上买东西,都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那天,妈妈背竹笋到镇上去卖,看到那些穿着鲜艳又时尚的女人,昂首挺胸,在街上走来走去。她们那么漂亮、那么自信,妈妈的眼睛馋了,脚上像钉了钉子。想不到的是,妈妈在看别人,别人也在看妈妈。而且,看妈妈的人更多。那些目光,不仅有男人的,还有女人的;不仅有大人的,还有孩子的。但他们不是看妈妈的容貌,他们是看妈妈那一身补疤摞补疤的
15、衣裤。目光里有同情、有怜爱、有叹息,也有嘲笑,甚至是鄙视。那些目光锥子一样扎过来,穿过层层堆叠的补疤,将妈妈的自尊心彻底刺穿,鲜血淋漓。妈妈的贫穷全部裸露,无法遮掩。妈妈的目光回到自身,呆了呆,她扔下背篼,双手捂脸,跌跌撞撞回到寨子,缩在火塘边哭了整整一夜。 活到这个份儿上,真是羞死人了。 第二天,妈妈不哭了。在女人最好的年华,咋也得有套像样的衣服啊!她咬咬牙,做出一个决定。厩里喂有一头猪,已经在长膘了,原本预备过年杀来吃的,她要送下山去卖。这事爹也很支持,两人抬着嗷嗷对抗的猪,磕磕绊绊,沿山而下。不想刚到手扒岩,那猪一挣扎,就掉进了山谷。要是抬杠扔得慢,爹妈恐怕也会尸骨全无。他俩揪着茅草、枝
16、柯,遍山找寻,才找到两块血肉模糊的猪骨。妈妈早出晚归,种了满坡苦荞,原想秋收卖个好价,不料苦荞刚刚开花,一场早霜扑来,所有苦荞苗冻成了枯草。这日子,是要收人呢! 也不知啥时候,背篼村来了个货郎。他的背篼里,不仅有缝衣针、花线、镊子、电筒、马灯、火柴、连环画,居然还有棉布!印有各种颜色、各种图案的棉布!妈妈的眼睛被点亮,瞬间闪烁着奇异的光芒。她冲过去,扯起一块花布,在身上试来试去。她一边试,一边流眼泪。货郎没要妈妈的现钱,手一挥,让妈妈只管拿去用。 “你怎么穿都好看,想缝啥就缝啥。钱嘛,明年收成好再给。”货郎说。 货郎来过三次,妈妈就失踪了。这对于男人来说,是奇耻大辱。爹提着一把篾刀,翻山越岭去
17、找,竟没再回来。那年,麻达只有八岁。麻达白天看不到爹,晚上找不见妈,冷了没人添衣,饿了没人做饭。一急,麻达脑子就坏了,整天站在高高的山梁上哭爹喊娘。勒吉钻进原始森林,找了败酱草、天麻、制芥、竹茄,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草药,用砂罐煮汤,哄他喝下。寨子里也有人给他念收魂经。不知哪样有效,反正麻达好了些。好了些的麻达,整天就弄竹子。此前,爹教过他编织箩筐、背篼、锅盖等生活用品,他都会。麻达有天分,除了这些,他还会编织牛羊、马匹、鸟儿等。甚至有一回,他居然编了一件衣服,用篾芯织白的衣领,用篾皮编绿的衣裳。他举着那“衣服”,站在寨口高高的土埂上喊: “妈妈,快回!快回!你要的衣服,我给你织好啦!” (有删改
18、) 文本二 吕翼中篇小说叙述的着重点与主旋律。是书写脱贫攻坚战在云南乌蒙山区打响的伟大壮举,诠释脱贫功坚战对于云南乌蒙山区彝族人民的野时代意义,展示云南乌蒙山区各族干部、群众授身就赏攻坚战的然情、干劲与斗志,并歌颂党和政府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决策的正确性。 “竹笋出林”中的背篼村无疑是一个贫穷的彝族村寨。千百年来,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简陋,本地资源优势无从转化为商品伊势,加之战乱、自然灾难频发与文化教育落后,“穷鬼苏沙呢次”扼住了背篼村人的“脖颈子”。过去,背篼村人的祖先从平原地区来到乌蒙山深处的背篼村,为的是躲避战乱;但在和平时代,背篼村人却陷入贫困。即使到了改革开放时期,麻达的母亲
19、因为穿不上一件没有补丁的衣服而受到城镇人的鄙视与人格侮辱,便偷偷地跟着外地货郎跑了,一去不回。村支书勒吉的儿子吉地不由得怨天尤人,责怪自己生错了地方,感到生在背篼村是一种“耻辱”。背篼村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要“把穷鬼苏沙尼次赶跑”。吕翼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发起的脱贫攻坚战,为他们带来福祉,使他们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从根本上改变了云南乌蒙山区彝族人民的命运。 中国的减贫奇迹,为世界提供了一种难能可贵的中国价值。诺贝尔经济学健获得者阿玛蒂亚.森、对贫困有个经典判断:贫困不单是一种供给不足。而更多是一种权利不足,从产业技价、电商扶贫、生态扶贫、到完善农村公共设施、改善身材人居环境、“中国减贫实现了困
20、难群众多存权与发展权的双重保障。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的双重变革、物质生活与精神文明的双重提出堪称全世界最大的人权工程、最好的人权实践当被问及世界能够中国的发展经验中学到自么时,英国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彼得 诺兰认为,最重要的是伦理与道德,还有仁。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穷鬼苏沙尼次”扼住了背篼村人的“脖颈子”,文章用当地彝族百姓的语言将背篼村的贫穷形象化,生动地表现了背篼村人民对苦难生活的痛恨。 B.村支书勒吉踏实肯于:爱岗敬业,多年来努力在背篼村发展农业生产、兴建基础设施、兴苏教育、但仍然没能让背篼村的村民摆脱贫困的生活。 C.麻达
21、的爹妈在手扒岩“揪着茅草、枝柯,遍山找寻,才找到两块血肉模糊的猪骨”,既体现了他们的贫穷,也侧面展现了下山之路的艰险。 D.麻达的妈妈看到花布时“眼睛被点亮, 瞬间闪烁着奇异的光芒”, 运用细节描写刻画出了她对于富裕生活的渴望,也暗示她后来必然会作出抛夫弃子的选择。 7.结合文本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本是从主题、内容、意义等方面对吕翼作品进行了简要分析。 B.通过文本二我们可知,背篼村人民最终赶跑了“穷鬼苏沙尼次”。 C.生存与发展、生活与生产、物质与精神是脱贫攻坚战的工作重心。 D.彼得 诺兰认为儒家的伦理道德和仁正是中国的发展经验 8.造成背篼村贫困的原因有哪些
22、?请依据文本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 分) 9.文本一大量使用铺叙手法,请简要分析这样安排的用意。(6 分) 二、二、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宦人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被谴黜。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及蜀平,坐是沉滞者累年。司空张华爱其才,举为孝廉,除佐着作郎,出补阳平令。撰蜀相诸葛亮集,奏之,除着作郎,领本郡中正。撰魏、吴、蜀三国志 ,凡六十五篇,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夏
23、侯湛时着魏书 ,见寿所作,便坏己书而罢。张华深善之,谓寿曰:“当以晋书相付耳。”其为时所重如此。或云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张华将举寿为中书郎,荀勖忌华而疾寿,遂讽吏部,迁寿为长广太守。辞母老不就。杜预将之镇,复荐之于帝,宜补黄散,由是授御史治书,以母忧去职。母遗言令葬洛阳,寿遵其志。又坐不以母归葬,竟被贬议。初,谯周尝谓寿曰:“卿必以才学成名,当被损折,亦非不幸也,宜深慎之。”寿至此再致
24、废辱,皆如周言。后数岁,起为太子中庶子,未拜。元康七年病卒,时年六十五。尚书郎范頵等上表曰:“昔汉武帝诏曰“司马相如病甚,可遣悉取其书”,使者得其遗书,言封禅事,天子异焉。 臣等按故治书侍御史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 愿垂采录。 ”于是诏下河南尹、洛阳令就家写其书。 (节选自晋书 陈寿传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臣等案故/治书侍御史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 B.臣等案/故治书侍御史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
25、过之/愿垂采录/ C.臣等案故/治书侍御史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 D.臣等案/故治书侍御史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司空,古代官名。舜设九官,其一为司空,由禹担任,“牢水木主管水利。 B.孝廉,中国古代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明清两朝,也是对举人的一种雅称, C.中正,古代官名。三国时期魏国开始设立中正一职,负责区别人物出身的贵贱 D.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最高、最隆重的典礼。封为“祭天”,禅为“祭地”。 1
26、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陈寿在蜀国担任观阁令史一职时,宦官黄暗专擅权柄玩弄权术,朝中大臣大都依附于他,而陈寿却与众不同,因此多次遭到贬黜。 B.陈寿撰写了三国志 ,当时的人都称赞他善于叙事,有良史之才。夏侯湛看了三国志后,竟毁掉自己编撰好了的魏书 。 C.陈寿的母亲去世时,有遗嘱要求将其就近安葬于洛阳。陈寿遵从了母亲的遗愿,未送母亲回乡安葬,竟被朝廷责备,而受到贬黜。 D.除寿年少好学,师从同乡谯周。谯周认为他能凭才学成名,但容易遭受挫折,并告诫他要谨慎对待。观其一生果如谯周说的那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及蜀平、
27、坐是沈滞者累年。(4 分) (2)荀勖疾寿,遂讽吏部迁寿为长广太守,辞母老不就。(4 分) 14.在著史方面,虽然有人认为陈寿有良史之才,但也有不少人看不起他。请概括人们看不起他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筹笔驿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 方舆胜览 ;筹笔驿在绵州绵谷县北九十九里,蜀诸葛武侯出师,尝驻军筹划于此。储胥:指军用的篱栅。降王:指刘禅。 15.下列对这首
28、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诗议论以抑扬交替之法,写事以虚实结合之法,可谓别具一格。 B.首联赋予猿鸟风云人格化,言其畏军令、护设施,以衬诸葛军威。 C.诸葛亮曾自比管仲、乐毅,“原不忝”表达的是诗人对他的肯定。 D.作者游历武侯祠时,仿佛听到诸葛亮吟诵梁父吟而为其心生遗恨。 16.根据诗歌内容,概括诸葛亮功业未就的原因。(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塑造的曹操“_,_”的文武兼备的文武兼备的英雄形象,已经成为国人心中的经典。 (2)登高中,杜甫以“_,_”打通了景物中时间与空间的
29、界限,把无限感伤寄寓其中。 (3)在古诗文中,诗人常借“鱼”的意象来描绘和谐美好的环境,抒发自由自在的感情,如在我们学过的诗文中就有这样的例子:“_,_。”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太空种子”这听起来好像离我们很远,但实际上自 1987 年以来,中国航天育种技术已选出新材料千余份,培育新品种 260 多个、_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等。如今,太空茄子、黄瓜、番茄等早已经“_”。 人们为何要把种子送上天呢?具备强辐射、高真空、宇宙粒子、突变磁场等特殊条件的太空环境、是在地球上难以
30、用技术模拟的,对于诱发种子基因突变、加速变异过程、提高变异频率而言,是绝佳的环境。 由于太空舱空间有限的缘故,为搭载更多种子的种类,每种种子都是按粒数计算的。_,能被选择送上天的种子,也必定是“优等生”,或是“偏科生”( )可以送去太空接受不一样的环境熏陶。而“偏科生”如果在太空把自己原来有缺点的基因给突变了,也能_。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覆盖 飞入寻常百姓家 诚然 弯道超车 B.涵盖 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然 弯道超车 C. 涵盖 到乡翻似烂柯人 诚然 天道酬勤 D.覆盖 到乡翻似烂柯人 当然 天道酬勤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
31、项是(3 分) A.由于太空舱空间有限的缘故,为搭载更多种类的种子,每种种子都是按粒数计算的 B.由于太空舱空间有限,为搭载更多种子的种类,每种种子都是按粒数计算的 C.由于太空舱空间有限,为搭载更多种类的种子,每种种子都是按粒数计算的 D.由于太空舱有限的空间的缘故,为搭载更多种子种类,每种种子都是按粒数计算的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事实上,每粒种子因其独特的个性 B.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过选择的种子 C.“太空种子”作为“优等生” D.“优等生”想变得更优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32、烧烤的历史,远远早于其他烹饪方式。炖煮需要防水耐火的容器,蒸需要在容器里放隔水装置,煎炸需要较多食用油,但烧烤却什么都不用:几根树枝,一堆火,就能让腥膻的生肉,变成油花四溢,香气扑鼻的烤肉。 但严格说来。“烧”和“烤”两个汉字, 。 说文解字对“烧”的释义是一个更复杂的字“爇”。 爇是一个会意字,从字形理解,就是捂在草堆下加热。今天,在云南滇西地区还存在着一种古老的美食“火烧肉”把整猪肉埋入柴草堆里,点燃,慢慢等待火焰燃烧熄灭。然后洗掉猪皮表面烧焦的地方,剩下半生不熟的猪肉切薄片后凉拌吃。无疑,这是古老的“烧”保存至今的饮食活化石,也是汉语、汉字很早就对云南边陲产生影响的例证。 ,北京知名老字
33、号“烤肉宛”藏着一块匾,那是 1946 年由齐白石题写的,上书“诸书无烤字,应人所请,自我作古”,“自我作古” ,事实上,解放之前的几乎所有汉字字典里,都没有“烤”字,它最早的源起可能来自熇、洘等古汉字,可能是自北方或西北的外来民族语言,也可能是民间俚语的逐渐演化。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22.请从加点字中挑选出一例会意字,参考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就所选汉字的字形与字意做出解释。(5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
34、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之所以有如此底气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中国拥有 14 亿最吃苦耐劳、最勤奋的人民,他们有着自己非常重要的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力量;是因为中国有社会稳定这个前提和要件为其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是因为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拥有更坚强的综合国力、基础实力和创新能力 材料二: 读完上述两则材料, 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有何感想和思考?请以“底气”为题, 写一篇文章, 阐述自己的主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奖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3 分)C【解析】“就会使古琴丢失琴道琴德”
35、理解过于绝对,原文只是说有这样的危险。 2.(3 分)A【解析】B 项,“只要就能”说法过于绝对。C 项,原文说有人认为古琴是“博物馆艺术”的见解有部分道理。选项把它误作为一个全称判断。D 项,古琴制作的选材、器形结构只能看出其文化内涵深厚,不能由此推出其“历史底蕴深厚”。 3.(3 分)D【解析】“众器之中,琴德最优”,意思是“在众多的器物中,唯有古琴之德最优”。这里的“器”不单是指乐器,还包括日用、文房、武备等器物;“琴德”的内涵也十分丰富,如文中所反映出的教化功能、修身养性、与万物合和、载文化之道等。D 项是描写听琴者的状态,侧面表现琴师琴技的高超和琴乐的感染力,不能用来佐证“众器之中,
36、琴德最优”。 4.(4 分)材料一着重阐述古琴美学思想与中国儒家、道家思想的关系。材料二主要论述古琴在新时代面临的危机和前进、发展的途径。材料三详细说明古琴的材质、构造,以及其中寄寓的文化内涵。(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对两点得 3 分,答对三点得 4 分。意思答对即可得分) 5.(6 分)从功用上看:琴乐可以正人心,止淫邪,涵养性情,教化民众。(2 分)从美学追求上看:古琴追求高雅淡泊的境界,操琴者的内心须平和闲适,抚琴时的环境须清静高雅。(2 分)古琴追求“心物相合、心琴合一”的艺术境界。(2 分) (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6.(3 分)D【解析】“暗示她后来必
37、然会作出抛夫弃子的选择”的推断太武断。 7.(3 分)D【解析】依据语境,彼得 诺兰所指的伦理道德与仁并不一定关涉儒家。 8.(4 分)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没有通往山外的公路,只能人背马驮;基础设施简陋、落后。电力、交通、网络等都没有;文化教育落后。孩子们有了读书的地点,可老师却成了问题;生存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从手扒岩的危险及“一场早霜扑来,所有苦荞苗冻成了枯草”可见。(每点 1 分) 9.(6 分)突出人物形象,对村支书勒吉多年的工作进行铺叙,展现了勒吉爱岗敬业的形象,也表现了他带领村民摆脱贫困的决心。凸显主题:对各级领导的工作进行铺叙,体现了各级扶贫领导工作细致,不怕苦、不怕累,将扶
38、贫工作落到实处,歌颂党和政府脱贫攻坚战的壮举。作用效果:拓展、丰富了文章内容,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每点 2 分) 10.(3 分)D 11.(3 分)B【解析】“考试制度”错,“孝廉”是一种荐举方式。 12.(3 分)B【解析】“竟毁掉自己编撰好了的魏书”错误,“夏侯湛时奢魏书 ,见寿所作,便坏己书而罢”中“时”“罢”二字,表明魏书正在编纂,尚未编好。 13.(8 分)翻译: (1)(4 分)等到蜀国被平定,因为这个原因多年得不到升迁。(平:被平定,1 分;坐:因为,1 分;沈滞:得不到升迁,1 分;累年:多年,1 分) (2)(4 分)荀勖嫉妒陈寿,于是暗示吏部调任陈寿担任长广太守,陈
39、寿以母亲年老为由推辞不上任。(疾:嫉妒, 1 分;讽:暗示,1 分;辞母老;以母亲年老为由推辞;1 分;就:就职,上任,1 分) 14.(3 分)索贿不成,盛名之人竟不予作传。评价人物,有主观情绪,不能秉公持正。(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对两点得 3 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15.(3 分)D【解析】“仿佛听到诸葛亮吟诵梁父吟”的理解有误。 16.(6 分)刘禅不争气,投降做了俘虏。(3 分)关张命短,国无大将难作为。(3 分) 17.(6 分) (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8.(3 分)B【解析】覆
40、盖:遮盖,多指有形的事物。涵盖:包括,包容。“品种”无形,所以用涵盖。飞入寻常百姓家:原诗指当年豪门贵族屋檐下的燕子, 如今飞入了寻常百姓家里, 现多理解为进入寻常百姓家中。到乡翻似烂柯人:意味人世沧桑,物是人非。前句更合乎语境。诚然:实在,固然(引起下文转折)。当然:应该如此,没有疑问。句中强调被选中者的合情合理,故选“当然”。弯道超车:意思是利用弯道超越对方。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新的内涵,广泛用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弯道”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天道翻勤:上天会按照每个人付出的勤奋, 给予相应的酬劳。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句中并非强调勤奋,
41、而是突出上太空是突破短板的关键点,故选“弯道超车” 19. (3 分) C 【解析】 原句错误一: 赘余, “由于”和“缘故”语意重复原句错误二: 搭配不当, “搭载”与“种类”,搭配不当。 20.(3 分)D【解析】参考后文主体对象“偏科生”而应该选“优等生”;参照后文把缺点突变,应强调优等生想变得更优,故选 D。 21.(6 分) 含义并不相同“烤”的历史就短得多绝不是齐白石自大(每句 2 分) 22.(5 分)示例:选“美”, (1 分)美是一个会意字, (2 分)从字形上理解就是羊大为美。 (2 分) 【解析】美:会意字,羊大为美。格:形声字,树木的长枝条。放:形声字,驱逐,抛弃。语:
42、形声字,谈论。 23.(60 分)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陈寿,字承祚,是巴西安汉人。年少好学,师从同郡人谯周,担任蜀国观阁令史。宦官黄皓专权作威,大臣都由意依附他,只有陈寿不肯屈从,因此屡次遭到贬黜。遭逢父亲丧事,生了病,让婢女捏药丸,有客人到他家看见了,乡人因此责难他。等到蜀国被平定,因为这个原因多年得不到升迁。司空张华爱惜他的才华,举荐他为孝廉,授官佐著作郎,外补阳平令。编撰蜀相诸葛亮集 ,奏上。授官著作郎,兼任本郡中正。撰写魏吴蜀三国志 ,一共六 十五篇。当时的人称赞他善于叙事,有良史之才。这时夏侯湛正撰写魏书 ,看到陈寿的三国志后,就毁掉了自己的书不写了。张华十分欣赏他,对陈寿说:“
43、应当把国史的编写任务交付给你。”他就这样被当时的人推崇。有人说丁仪、丁廣在魏国有盛名,陈寿对他的儿子说:“你送一千斛米来给我,我就给你父亲作一个好的传记。”丁氏子没有答应,陈寿最终没有为其立传。陈寿的父亲担任马谡的参军,马谡被诸葛亮诛杀,陈寿的父亲也被判处髡刑,诸葛瞻又看不起陈寿。陈寿为诸葛亮作传时,说诸葛亮用兵谋略不高超,没有克敌制胜的能力,说诸葛瞻只是擅长书法,名过其实。评议者因此看不起陈寿。张华将要推举陈寿担任中书郎,荀勖嫉妒陈寿,于是暗示吏部调任陈寿担任长广太守,陈寿以母亲年老为由推辞不上任。杜预又向皇帝举荐陈寿,于是授任御史治书。母亲遗嘱要求安葬在洛阳,陈寿遵从她的遗愿。又因为不送母亲回乡安葬,竟然遭到贬黜。起初,谯周曾对陈寿说:“你一定会凭借才学成名,将会遭受挫折,也不是什么坏事。应该小心谨慎。“到这时,陈寿两次遭到废黜,都像谯周说的那样。元康七年,因病去世,时年六十五岁。尚书郎范醾等人上表说:“昔日汉武帝下诏说:司马相如病重,可派人把他著的书都取来。使者拿到他遗留的文书,说到封禅的事,天子感到奇怪。臣等启奏:已故治书侍御史陈寿撰写三国志 ,多有劝诫的言辞,明辨政治得失,有益于风化,虽文辞不如司马相如华丽,而质朴正直超过了他,希望垂怜采用。”于是下诏给河南尹、洛阳令,到他家中抄写他的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5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