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九年级第二次质检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2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九年级第二次质检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九年级第二次质检语文试卷(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22022 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九年级第二次质检语文试题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九年级第二次质检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20 分)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 分) 2022 年是中国共青团建团 100 周年。百年来,正是中国青年的觉醒,点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之光。作为风华正茂的初三学子,即将迈进人生的下一个旅途,理应抖擞精神,意气风发。面对成长,我们应树立 ,非志无以成学的学习理念;面对学习,我们应养成_,切问而近思的学习习惯;面对困难,我们应保持沉舟侧畔千帆过, _的积极心态;面对未来,我们应保有_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 青年学子热爱祖国,热爱
2、学习,在古诗文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可以从观沧海 中去领略日月之行,_, ,若出其里的海天胜景,在野望中去欣赏树树皆秋色, 的田园风光, 也可以在 游山西村 中去感受_, 衣冠简朴古风存的乡村生活;更可以像 北冥有鱼里大鹏迁徙到南海去那样,洋溢着 , 的浪漫主义精神等,不断丰富文化认知,提升文化自信。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0 分) 泉州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是一门古老传统艺术的地方,属于傀儡戏。宋元以后,流传于泉州地区,俗称嘉礼戏。经数百年 甲(A.传承 B.变革),历代艺人凭借精湛的传统线规和娴熟的表演技巧,创造了众多_乙、_(A.生气盎然 B.栩栩如生)的角色,体现了泉州
3、提线木偶细腻逼真、生动传神的艺术特色。如今,掌中木偶戏这颗祖国民族戏曲中璀璨的明珠,在其发源地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晋江木偶戏剧团也以独具的风采蜚_(A.fi B.fi)声艺坛,ch (A.弛 B.驰)誉海内外。 我们深信,在泉州广大木偶艺术家和木偶戏艺术爱好者的关心和支持下,泉州的木偶戏丙 ! (1)为文中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文中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2 分) 处_ 处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选项,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 分) 甲 乙 (3)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 分) 泉州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是一门古老传统艺术的地方。 (4)
4、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一定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改革创新 使这朵艺苑奇葩开得更加鲜艳,香溢人间 从而把这古老的艺术推上新的发展阶段 A. B.C. D. 二、阅读(70 分) (一)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 3-4 题。(6 分)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杜陵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颔联纯由名词连缀成句,一字一景,把山村黎明时特有的景色细
5、腻又精致地勾画出来。 B.颈联中的明指驿墙上积花白得显眼,衬托拂晓前的未明,突出行之早。 C.凫雁满回塘意思是那些去南方越冬的大雁已飞回来了,纷纷在池塘里尽情地戏水。 D.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的浓浓情思。 4.本诗和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分别表达客行者怎样的情感?请概括。(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16 分) 陶公少有大志,家甚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蘑,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而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诸茬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
6、无所乏。逵既叹侃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反。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言。侃乃反。逵及洛,遂称之于羊醇、顾荣诸人,大获美誉。(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陶侃留客,有改动) 【注释】范逵人名。后文的羊暲、顾荣二人,为当朝官员。磬 qng乐器,内里是空的。形容穷得什么也没有。斫 zhu用刀斧砍。剉 cu同挫,割。茬草垫。5.解释下列两个加点词在不同语句中的意思。(4 分) (1)同郡范逵素知名 (2)且百里许 (3)君宜还 (4)逵及洛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B.侃母语
7、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C.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D.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1)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3 分) (2)至洛阳,当相为美言。(2 分) 8.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析理由。(4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3 题。(20 分) 晶莹世界,燕飞翔 李春雷 1988 年前后,我在河北大学作家班读书。班上有一位长我十多岁的席姓学兄,来自河北省西北部的张家口崇礼农村,他时常谈到家乡的情景:燕山深处、贫穷、不少人住窑洞;冬天奇冷,竟然零下四十摄氏度。 我的老家在河北省最南部,虽然也贫
8、穷,却没有人住窑洞;虽然也寒冷,却不过零下八九摄氏度。我,真是难以想象如此贫穷和酷寒中的人类生活。 听他讲述,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冰雪。外地人面对冰雪,均小心翼翼、蹑手蹑脚,而那里的人们,每人一个冰车、两个冰锥,在冰雪上来去如飞,比步行快多了。日子虽然寒冷,虽然贫穷,却也有独特的快乐啊。 白驹过隙,一晃三十多年。这期间,由于路途遥远且偏僻,我从未去过崇礼。虽身未至,却常耳闻,知道那里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但同时又听说那里侧重发展冰雪产业。于是,我的心头便常常浮现出燕山深处的那一片晶莹世界:群山黑瘦瘦,冰雪白胖胖,人们轻盈地滑行,宛若梦境。 实在没有想到,这片寒冷寂寞的土地,却在悄悄地发酵,逐渐成为
9、世界冰雪运动的中心之一。甚至于,第 24 届冬奥会场馆也落户于此。转眼间,崇礼,已成为世界的焦点。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前的 2022 年 1 月中旬,我终于走进了燕山深处的崇礼。 这里的山,不高不低、肥肥墩墩,仿佛老天专门为了某项产业而设计。的确,此地位于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又是阴山余脉与燕山山脉的交会处,山体高大却平缓浑圆,格外适合冰雪运动。 这些年,人们的经济收入丰厚了,生活节奏加快了,精神追求多元了,便将目光投向了这片位于北京之西的山地雪原。大约在 20 世纪 90 年代,崇礼就有了现代化滑雪场,而冰雪运动更是一个乐趣无穷却又方兴未艾的精彩世界。 真正的滑雪者,喜欢的是速度、激情
10、、美感以及征服自然的成就感。没错,当你站在雪山之巅,漫天飞雪模糊了视线,远处的风景犹如一幅意境优雅的油画。你穿着鲜艳的滑雪服,带着新潮的滑雪镜,脚踩滑雪板,手舞滑雪杖,从高处飞速滑下,寒风在耳外嗖嗖作响,白雪在脚下哗哗犁开。身体在雪原上飞舞,心情也在天地间飞舞,忘记了烦恼,忘记了疲劳,忘记了时间此时,远离城市喧嚣的莽莽雪原,就是你放飞生命的悠扬舞场!那种飞翔,是身体的放飞,更是精神的高蹈。 如今,崇礼已建成七大滑雪场。崇礼的山间,哪里还有窑洞和土房,到处是现代化的精致楼房。我也终于见到了席学兄。他原是当地作协主席,现已退休。他告诉我,每到冬天,全国各地的滑雪爱好者,便如燕子逐春般来到这里,长住
11、几个月,尽情享受热“雪”沸腾的欢乐。他虽年老,也正在跟着儿孙辈学习滑雪。说着,他笑了,笑声一如冰雪般晶莹闪亮。 顺着他烂漫的笑声,我看向那一望无际的燕山。千千万万个山头,披着厚厚的积雪,白白胖胖,像一只只白兔、一群群绵羊、一匹匹骆驼,静卧着,微笑着。 我突然想,这片中国北部的山脉,为什么取名燕山呢? “燕”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象形字,形肖燕子。在古代,燕子,是春使者,又是吉祥鸟。在古汉语中,“燕”又与“匽”“宴”同义,是安宁幸福的象征,比如新婚燕尔、燕燕于归、燕乐,等等。可见,“燕”字寓含着先民们美好的梦想。 是的,如果说过去的燕山山区,遍布贫穷,山民们即使有着原始的冰雪之趣,也多是无奈的苦中
12、作乐。那么现在,整个燕山区域已经富裕起来、美丽起来。过去沉重如山,如今身轻如燕。燕山,这乌黑与雪白的精灵,和太行山、大别山、井冈山等一起,恰似一群矫捷的燕子,轻盈起来,飞翔起来。 这群燕子,是春燕,是紫燕,是海燕。它们衔着和平枝,带着导航仪,飞在新时代,飞向中国梦 (选自 2022.2.11河北日报,有改动)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通过第一人称的手法,直接、自然地表达了作者自己感动于燕山巨变的思想感情。 B.文章富有诗意的标题,不仅点出文章的写作对象,而且在结构思路上具有线索的作用。 C.文章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使文
13、章显得条理清楚。 D.文章多处写席姓学兄,前后呼应,突出表现他是燕山巨变的设计者、参与者和见证者。 10.三十多年前和现在的崇礼分别是怎样的请简要概括。(3 分) 11.结合语境,按照要求作答。(5 分) (1)这片寒冷寂寞的土地,却在悄悄地发酵。(加点词语的含义,2 分) (2)千千万万个山头,披着厚厚的积雪,白白胖胖,像一只只白兔、一群群绵羊、一匹匹骆驼。静卧着。微笑着。(赏析句子,3 分) 12.文章第 段的内容有何作用?请联系前后文段简要分析。(4 分) 13.最后一段有何意涵?请从文章主旨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6 题。(12 分) 筷子为何
14、会产生在中国 卢茁 筷子是世界上所有进食器具中较难掌握的,也是少见的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才能使用的工具。为什么中国人要使用如此复杂的工具吃饭?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学者。目前,有关中国为何要用筷子还没有一个得到大家普遍认可的解释。 筷子古代称为“箸”。除了“箸”外,古代的食具中还有一种叫“梜”。“羹之有菜者用梜,其无菜者不用梜”,礼记曲礼中的这句话说得非常明白,但这个“梜”并非筷子,而是有一端相连、用以夹取物品的“竹夹”。这种“竹夹”曾在战国曾侯乙墓中出土过,放置在同出的食具箱中。 在 3 世纪的日本,已有技术将竹子弯曲后加工而成的像镊子一样的器物,日语中称为“折箸”。而中国的“竹夹”与日
15、本的“折箸”其实是同类物品,都是筷子的早期形态。这类“竹夹”既可以握持,也可以采取使用筷子的方式,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配合使用。但随着先民们采用这种方式进食,手指间的配合日趋熟练,最终去掉了“竹夹”间的连接,筷子由此诞生。但是在很长的时间里,筷子和“竹夹”同时被人们使用着。 那么,筷子是如何击败其他进食器具,最终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餐具的呢?中国早期的饮食器具使用的主要是青铜器和陶器,到了战国时期,漆器进入到了饮食器具当中,并逐渐取代了青铜器。在使用漆器承载食物时,如果使用刀、叉来进食,会在漆器表面造成大量的划痕和损伤,影响到漆器的美观。 “竹夹”又为何会被淘汰呢?首先,使用“竹夹”虽然不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九年级 第二次 质检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5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