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年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22022 年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年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卷 一、积累与运用(本题包括一、积累与运用(本题包括 1 1- -7 7 题,共题,共 2525 分)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愧赧(nn) 晦(hu )暗 翘首(qio) 吹毛求疵(c) B. 阔绰(chu ) 飞窜(cu n) 竹篾(m i) 屏(bng)息凝神 C. 娉(pn)婷 差(chi)使 吝啬(s ) 怒不可遏( ) D. 昳(y )丽 缄默(jin) 锃(z ng)亮 畏罪潜(qi n)逃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聒噪 服侍 天伦之
2、乐 自圆其说 B. 契合 考订 不足为据 赅人听闻 C. 帷幕 联结 不可捉摸 鸠占雀巢 D. 侦揖 钦佩 抑扬顿挫 目眩神迷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不敢冒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B. 政府短期内有必要对煤炭市场实施临时干预,这将有利于保障我国经济平稳发展。 C. 为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正在开展一场摧枯拉朽的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专项行动。 D. 现在不少文艺评论读起来味同嚼蜡、暮气沉沉,就是因为缺乏创新理论与创新思维的支撑。 4. 下列句子按语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我们要正确对待阅读,培养起科学有效的阅
3、读方法,才能助力自我在阅读中不断提升。 一个人只要能主动亲近阅读,终归好过对于阅读那种疏离、拒斥状态。 如今众多读者与数字阅读亲密接触,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数字阅读正在成为全民阅读的一种新风尚。 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方式相比存在一定差异。 大家在热衷于数字阅读的同时,还要重视阅读的最终效果。 A. B. C. D. 5. 下面有关文学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运用白描手法,展现了他与天地共呼吸,与万物共徘徊的诗意人生。 B. 教育家吴伯箫在灯笼一文中以散文笔法,表达了灯笼对自己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C. 昆虫记是英国作家法布尔的科普巨著,他通过自己的
4、观察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了出来。 D. 郭沫若出于对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社会政治现实的义愤填膺而创作了一部历史剧屈原 。 6. 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五湖四海正青春以“现场互动+直播连线”的形式,邀请青年文化工作者、科技工作者、运动员、驻外使领馆等多位海内外青年代表,实时互动,以丰富生动的故事体现中国青年与世界的对话,充分展示新时代青年的正面形象。为此有人拟写对联赞美我中华青年: 上联:担时代重任,练过硬本领,奏响激昂青春; 下联:_。 7. 默写(请用正楷书写) 。 (1)无丝竹之乱耳,_(刘禹锡陋室铭 ) (2)_,山入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潼关 ) (3)东皋薄暮望,_。 (王绩
5、野望 ) (4)_,半竿斜日旧关城。 (纳兰性德浣溪沙 ) (5)怀旧空吟闻笛赋,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6)_,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 ) (7) 出师表中“_,_ ”一句表明了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无意功名的心态。 (8)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_,_。 二、阅读(本题包括二、阅读(本题包括 8 8- -2323 题,共题,共 4545 分)分) (一)(一)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商於子驾豕 商於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曰: “子过矣! 耕当以牛, 以其力之
6、巨能起块也, 蹄之坚能陷淖也。 豕纵大, 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 宁毋先生曰:“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今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者也。” (选自明宋濂文宪集 ,有删改) 【注释】商於(w)子:作者虚构的人物。犊:牛。豕(sh) :猪。轭:车辕前端驾在牛马颈上的曲木。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尤:抱怨,指责。服田:用牛、马驾车耕田。有激者: (心中)有不平之气的人。 8. 下列各句中
7、和“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B. 子乃反怒而弗答。 C.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D. 家祭无忘告乃翁。 9. 翻译下面的句子。 (1)豕纵大,安能耕耶? (2)今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10. 商於子以自己“以豕代耕”之事来说明怎样深刻的道理?请先用原文回答,再用自己的话阐述。 11. 从文中可获得怎样的治国方法?与大道之行也中哪一句观点相同? (二)(二)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听海的心 迟子建 十一年前,在爱尔兰的都柏林海湾,我遇见了一对特殊的看海人。 那该是一对母子吧? 一
8、个胡子拉碴、衣衫不整的中年男人,扶着一个穿黑袍的老妪,从一辆破烂不堪的轿车上下来,缓缓走向海滩。中年男人弯着腰,牵拉着脑袋,步态疲沓;老妪则努力昂着头,将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一副庄严的姿态。 待他们走到近前,我发现老妪原来是盲人! 海上波涛翻卷,鸥鸟盘旋,老妪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可她伫立海边,与海水咫尺之遥,双手抱拳,像个虔诚的教徒,祈祷似的望着大海。男人扶着她,不时在她耳边低语着什么,她也不时回应着什么。 从他们驾驶的汽车和衣着来看,他们是生活中穷苦的人。但大自然从来都不摈弃贫者,它会向所有爱它的人敞开怀抱。 我相信那个老妪感受到的大海,在那个静谧的午后,比我们所有人都要强烈,因为她有一
9、颗沧桑的听海的心。 看来世上没有什么事物,能够阻隔人与大自然最天然的亲近感。 在儿时故乡的冬天,雪花靠着寒流,一开就是一冬!雪花落在树上,树就成了花树了;雪花落在林地上,红脑门的山雀就充当画师,在雪地留下妖娆的图画了;雪花落在屋顶上,屋顶就戴上一顶白绒帽了! 在大雪纷飞的时令,我们喜欢偎在火炉旁,听老人们讲神话故事。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在故事中,一个僧人走在夕阳里,突然就化做彩云了;而一条明澈的溪水,是一颗幽怨的少女灵魂化成的。山川草木和人,生死转换,难解难分!听过这样的故事,我往往不敢睡觉,怕一觉醒来,自己成了一棵树,或是一条河。虽然树能招来美丽的鸟儿,河流里有
10、色彩绚丽的鱼,但我更爱家人,更爱我家院子里的狗! 当春风折断了雪花的翅膀,冰封了一冬的河流就开了!雪化了,这样的神话故事也就结束了。人们不必居于屋内,用故事打发长冬了。大家奔向森林,采集一切可食之物,野菜野果,木耳蘑菇,甚至花朵。一个在山里长大的孩子, 在用脚翻阅大自然的日历时, 认知了自然。 我们知道采花时怎样避开马蜂的袭击,又不扫它的兴;知道去河岸采臭李子时,怎样用镰刀头敲击铁桶,赶走贪吃的熊;知道在遭遇蛇时,怎样把它甩开;知道从山里归来时,万一身上被蜱虫附着,怎样用烧红的烟头把它们烫跑。 大自然是我的另一颗心脏,当我的心在俗世感到疲惫时,它总会给我动力。 热爱大自然的人, 一定会记得蕾切
11、尔卡森的名字。 她的不朽之作 寂静的春天 , 是这位伟大女性,满怀悲悯地敲给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的晚钟。她是环境保护的先驱者和实践者。她的惊奇之心 ,像一座魔法小屋,吸引你走进,不忍离去。蕾切尔卡森曾说,假使她对仙女有影响力,她希望上帝赐给每个孩子以惊奇之心,而且终其一生都无法摧毁,能够永远有效对抗以后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摆脱一切虚伪的表象,不至于远离我们内心的源泉。 蕾切尔卡森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半个世纪了,但她的作品带来的潮汐,一直回荡在我们耳畔,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看一眼头顶的月亮,让我们能够满怀柔情,把一颗清晨的露珠当花朵来看待。看到她用朴素纯净的文字勾勒的那片缅因州的海,我蓦然想起了在
12、都柏林海湾相遇的那位看海的盲人老妪,这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我心中,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 蕾切尔卡森是大自然的修士,把芬芳采集,播撒给世人。所以她的音容失明于这个世界了,但她作品的光辉,从未落入黑暗之中。 我们在捧读她著作的时候,依然能够感受到,她那颗勃勃跳动的听海的心! (本文有删改) 12. 作者围绕“听海的心”写了三个故事,请简要概括。 13. 原文中有一段文字:“我热爱大自然,因为自童年起,它就像摇篮一样,与我紧紧相拥。”应该放在哪两段之间?请说明理由。 14.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 15. 说说你对第 段画线句的理
13、解。 16. 某校文学刊物设有“人与自然”“人性的光辉”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分别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 (三)(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创纪录的神十三究竟“神”在哪 4 月 16 日 9 时 56 分,随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缓缓降落在东风着陆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成功, 这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就此圆满收官。 此次我国航天员“太空出差”较以前的任务究竟有哪些不同? “太空出差”为啥是 6 个月?航天员就不能在空间站多住一段时间吗? 首先, 是对航天员身体情况的考虑。 失重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会随着失重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中国载人航天工
14、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曾表示:“长期处于失重环境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肌肉和骨骼系统等影响效应更加凸显,出现应急医学问题的概率将增高。” 此外,除了航天员需要换班休息,载人飞船同样也要轮换。由于长时间暴露在太空辐射中,载人飞船部分电子元器件受到的辐射剂量随时间积累,在轨时间存在上限。而 6 个月的任务时长能够保证飞船各项指标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一旦飞船在太空中暴露时间过长,则可能产生无法预估的风险。当然,宇航员也有“加班”的情况半个月前刚刚从国际空间站返回的美国宇航员马克范德海,便在空间站中驻留达 355 天。 神十三返回怎么能这么快? 从北京时间 4 月 16 日 0 时 44 分,神舟
15、十三号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分离,到当日 9时 56 分返回舱成功着陆,整个返回过程仅耗时约 9 小时,大致相当于乘高铁从北京去往广州的时间。神舟十二号返回时, 从飞船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分离, 到其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 大约花费了 28.5 小时。从 28.5 小时到 9 小时,快速返回快在了哪个环节? 神舟十二号飞船在与中国空间站脱离后,并没有着急启动返回程序。而是先绕到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下方,与径向对接口靠拢,对径向交会对接的各项技术进行验证。也正是有了神舟十二号的“铺路”,神舟十三号在交会对接时首次成功采用径向交会对接技术,为后续空间站全面建成、运行莫定了基础。 验证
16、任务结束后,神舟十二号便进入了绕地环绕阶段。简单来说,便是围着地球不停绕圈。绕圈是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窗口期”。由于载人飞船携带的燃料有限,返回时无法主动调整轨道面来对准着陆场所在区域。因此,只能让着陆场“主动瞄准”飞船。由于地球自转和飞船运行轨道的限制,这样的机会每绕一圈只有一次。而飞船连续不断地围着地球绕圈,便是为了寻找一个时间、气象等条件都处于最佳的返回“窗口期”。神舟十二号返回时,在这个阶段花费了大量时间,它绕地球转了大约 11 圈,每转一圈便要消耗 1.5 小时。因此,尽可能地减少“绕圈”次数,便是此次神舟十三号快速返回的关键。 通过对最佳返回“窗口期”的精密计算,神舟十三号能够对脱
17、离空间站的时机进行提前安排,从而保证飞船脱离空间站,进入绕地轨道后不久,东风着陆场便可“瞄准”飞船,省去了大量绕地时间。据了解,此次神舟十三号在这一阶段仅绕行地球 5 个圈次。 “这整个过程需要一系列的复杂操作,因此必须保证该技术成熟稳定后, 才可进行。”杨宇光认为,快速返回技术的应用也是我国航天事业不断走向成熟、强大的象征。 2022 年 04 月 19 日科技日报有删减 17. 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选文从“太空出差为啥是 6 个月”“神十三返回怎么能这么快”说明了创纪录神十三究竟“神”在哪,文章采用了逻辑顺序。 B. 载人飞船由于长时间暴露在太空辐射中,6 个月的任务时长能够
18、保证飞船各项指标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C. 失重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会随着失重时间的增加而逐渐消失,例如,美国宇航员马克范德海,便在空间站中驻留达 355 天。 D. 载人飞船返回时只能让着陆场“主动瞄准”,飞船连续不断地围着地球绕圈,是为了寻找最佳的返回“窗口期”。 18. 说说第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9. 请赏析文章第段加点词语“仅”的表达效果。 20. 请梳理本文说明思路。 (四)(四) 依据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京冬奥会上,文明交流互鉴随处可见。冰雪健儿在冬奥村里为饺子、豆包等中华美食着迷,亲身体验中医药文化,茶文化,中国功夫文化;花样滑冰表演滑
19、赛场上,身着“神奇女侠”服装、装扮成拳击手模样的运动员卸下比赛的紧张,自由驰骋在冰面;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运动员与憨态可掬的“冰墩墩”合影互动一幕幕各美其美,和合共生的场景暖人心田,奥林匹克精神因团结和友谊而绽放。 从 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深刻阐述文明交流互鉴思想, 到 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再到今年北京冬奥会胜利举办,中国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大量机会和平台。 (摘编自北京冬奥会,中华文化与冰雪文化交相辉映 ) 【材料二】 中国的同心圆,世界的奥运北京冬奥会奖牌由圆环加圆心组成,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壁,共设五环,五环同心,
20、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共享冬奥荣光。奖牌造型质朴简洁,体现了北京冬奥会“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并与北京 2008年奥运会奖牌“金镶玉”相呼应,展现了“双奥之城”的文化传承。 北京冬奥会的场馆、场地建设、融入了许多传统建筑和文化元素,如城墙、屋檐等等。 冬奥会火种灯的创意,源自于“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官灯。 北京冬奥会仪式火种台,创意灵感来自传统青铜礼器尊。 【材料三】 冬奥会上的中国文化元素就是文化自信的体现。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数字科技与传统文化的交融让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时代“顶流”和“出圈”的流量密码。一如河南广
21、播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特别节目( 2021年河南春晚 元宵奇妙夜 清明时节奇妙游 端午奇妙游 ) ,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唐宫夜宴 洛神水赋等舞蹈作品成功“炸圈”。又如 B站和河南卫视推出的文化剧情舞蹈节目舞千年 ,历东汉,大唐、大宋等盛世,融历史背景,以奇舞著书十二风舞志 ,讲述蕴于舞蹈之中的华夏故事。还有火爆全网的着盛唐妆发的大唐不夜城不倒翁小姐姐、“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西塘汉服文化周,无一不彰显传统文化的“顶流”影响。 (摘编自从冬奥会谈文化自信 ) 【材料四】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积淀,薪火相传与发展创新。早在 2004
22、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就凭借短短 8分钟,用传统民乐“茉莉花”、中国功夫、国粹京剧,演绎出“从奥林匹亚到万里长城”的历史性传递。回首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刻有祥云图案的奥运火炬,带有“中国印”的会徽,以及夸父逐日、敦煌飞天、太极拳、四大发明的传统元素,形象表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这样一次次登上世界舞台,促进了世界文化交流发展,也为世界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摘编自北京冬奥彰显文化自信 ) 21. 材料一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22. 根据材料二中对冬奥会奖牌、火炬等的介绍,请拟写一句宣传语,介绍中国冬奥会文化。 23. 同是“冬
23、奥会与文化自信”的话题,材料三和材料四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24. 根据本材料和生活经验,简要阐述还有哪些传统文化的发展、创新展现了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 三、写作(本题包括三、写作(本题包括 2525、2626 题,共题,共 5050 分)分) 25. 请按要求完成写作。 中考在即,学校开展“我们的青春时代”主题班队会,小文同学想把名著作为材料来阐述他所认为的“青春炫烂之光”,以此来激励大家带着昂扬斗志去备战中考。请你帮他写一段话,助力他的即席演讲。 要求:200 字以内,可选用一部名著的相关内容,也可以综合运用多部名著进行论述。 备选名著:A.傅雷家书 B.红星照耀中国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4、 D.平凡的世界 26.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万物有声。世间万物不只是美在于形,人也不应该只有一双看得见美好事物的眼睛,还应该有一对善于倾听万物声音的耳朵和一颗善于玲听他人的真心。郑板桥听到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的呜咽之声写下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们听到了他的叹息,更听到他于风雨夜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撕心裂肺的呼喊 作为中学生的你,又听到了万物间怎样动听的声音,内心又产生了怎样美好的体验呢?请用细腻的文字,将你内心最真挚的感受写下来。 要求: (1)以“听”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写
25、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3)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 (4)文中不得出现含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20222022 年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年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卷 一、积累与运用(本题包括一、积累与运用(本题包括 1 1- -7 7 题,共题,共 2525 分)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愧赧(nn) 晦(hu )暗 翘首(qio) 吹毛求疵(c) B. 阔绰(chu ) 飞窜(cu n) 竹篾(m i) 屏(bng)息凝神 C. 娉(pn)婷 差(chi)使 吝啬(s ) 怒不可遏( ) D. 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内 蒙古 包头市 青山 中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5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