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真题(文字版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真题(文字版有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第 1 页 共 6 页 2022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开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 70 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 120 分钟。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有学者认为: “从春秋到战国是一变,但这尚是小变。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 ”从制度变革的角度理解这句话,此“一大变”是指( ) 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分封制取代
2、世袭制 C.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D.行省制取代郡县制 2.隋唐时,四方传入的少数民族音乐有十四种之多,唐代士大夫多醉心胡乐,以至王建有诗云: “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这反映了 A.隋唐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B.少数民族音乐仅流行于洛阳 C.胡乐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D.四方少数民族仰慕中原文化 3.宋代民间编印出售图书的书坊,往往将说书人的底本作为话本出版。这促成了小说的发展和民间文化的普及。据此可知,当时 A.书坊是文化传播的管理机构 B.木活字印刷已普遍使用 C.商业行为助推市民文化发展 D.小说成为主要文学形式 4.成立于雍正年间,由几位满汉亲信大臣组成,被西方人意译为“
3、大顾问班子”的机构是 A.议政王大臣会议 B.南书房 C.军机处 D.总理衙门 5.“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阳阴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这幅对联所反映的社会风貌是 A.男尊女卑 B.新旧并呈 C.封闭保守 D.自由博爱 6.表 1 为新中国成立后安徽某县水稻种植面积、总产、单产统计表。该表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表 1 年份 种植面积(市亩) 水稻总产(万斤) 水稻单产(斤) 1950 1168191 43611 373 1951 1286856 49855 387 1952 1619638 74995 463 第 2 页 共 6 页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4、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1991 年 3 月,中共中央确定在上海和深圳试点实行部分股份制公司股票上市。这表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B.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C.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落实 8.在中国“入世”关键阶段,中美经过多轮磋商和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达成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 。这说明 A.中美共同利益大于分歧 B.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C.美国开始放弃霸权主义 D.发展中国家主导世界贸易 9.公元前 5 世纪, 雅典雕塑家米隆参加过很多运动会, 其雕塑 掷铁饼者 (图 1) 被誉为 “空间中凝固的永恒”该
5、作品体现了 A.苦行禁欲的生活哲学 B.科学理性的主流思潮 C.漠视民主的专制意识 D.崇尚人性的运动之美 10.14-16 世纪,许多欧洲学者认为,在罗马时代和他们自己的时代之间,主司文学和艺术的女神逃离了欧洲;如今,女神突然重新降临,意大利人兴高采烈地与她们携手合作。符合此描述的事件是 A.基督教兴起 B.文艺复兴 C.“发现”美洲 D.启蒙运动 11.“光荣革命”导致了政治合法性的思想大改变。它不是某个统治者或者一群精英从他人手中夺得国家,而是确定如何选择后续统治者的原则。此“原则”指的是 A.王位世袭 B.君权神授 C.三权分立 D.议会至上 12.1880 年, 恩格斯写成 社会主义
6、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 随后, 这一著作陆续被译为法文、波兰文、意大利文、俄文等文字,在工人中得到了广泛传播。这说明,当时欧洲 A.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 B.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各国无产阶级已经实现联合 D.科学社会主义理想变成现实 13.1925-1927 年夏季之前,苏联连续三年粮食丰收。然而,1927 年底之前国家仅征收到 240万吨粮食,为计划征收数量的 52%。为解决这一问题,苏联推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垦荒运动 14.1934 年,洛雷纳希科克在美国访问数月后感慨道:我原以为至少在大工业中法规会起作用, 但我现在敢断言,
7、99%的美国大企业正试图撕毁法规, 而小企业则连假装遵守都不干。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A.克服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B.遭到了部分资本家抵制 C.解决了社会的基本矛盾 D.实施了全面公有制政策 15.图 2 是某国际组织 1958-1986 年的发展历程示意图。该组织 第 3 页 共 6 页 A.构建了主权国家组成的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 B.标志着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政治的重要力量 C.致力于制定和规范全球范围内多边贸易协定 D.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二、辨析改错(8 分) 1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典流传,须辨伪存真。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8、 ,并加以改正。 (1)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治未病”理论。 【 】改正: (2) 东晋绘画名家阎立本的代表作 女史箴图 , 用笔细劲连绵, 线条优美活泼, 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 】改正: (3)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 ,旨在“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 】改正: (4)明代昆曲既有南曲的清柔婉转,又有北曲的慷慨激昂,汤显祖创作的窦娥冤是其中杰出代表。评卷人 【 】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19 年 1 月,巴黎和会召开。在关于
9、中国山东问题的会议上,中国代表顾维钧沉着镇定,不卑不亢,侃侃陈词: “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 ” “以文化言之, 山东为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 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 竞存已属不易,其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固无讨论之余地。是以如就本会承认之民族领土完整原则言之,胶州交还中国,为中国当有之要求权利。 ”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概括顾维钧从哪些角度论证了中国对山东拥有主权。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第 4 页 共 6 页 山东是“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的依据。 (6 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最终是如何处理山东问题的。谈谈“山东
10、问题”给你的启示。 (4 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指南针传入欧洲之后,海船敢于、也有条件驶入大洋深处。此外,地圆学说的日益流行,使许多人坚信从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便能抵达东方。15、16 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欧洲通往印度和美洲的新航路。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航路开辟的交通科技条件。 (4 分) 材料二 19 世纪上半叶,运输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运输成本显著降低,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整合起来,各种商品的价格逐渐趋同。譬如,英国利物浦和印度孟买之间棉花价格的差距,在 1857 年是 57%,1913
11、年则缩小到了 30%。 摘编自日玉木俊明著物流改变世界历史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输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的科技原因,并简析交通科技对世界的影响。 (6 分) 四、活动与探究(12 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毛泽东指出: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 本书编写组编著中国共产党简史 第 5 页 共 6 页 (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给材料一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 (1分)将材料一所示历史事件
12、进行归类,属于“统一战线”的是 ;属于“武装斗争”的是 ;属于“党的建设”的是 。 (填写编号即可,3分) (2)根据上述材料一、二并结合相关史实,请人选其中一个“法宝”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2 年安徽中考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CACCB 6-10:ABADB 11-15:DACBD 二、辨析改错题 16.(1) (2) “阎立本”改为“顾恺之” (3) “纪传体”改为“编年体” (4) “ 窦娥冤 ”改为“ 牡丹亭 ” 三、材料题 17、 (1)角度:历史、文化、经济(3 分) ;山东是孔孟故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长期
13、居于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分) (2)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2 分)启示: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弱国无外交(2 分,任意一点) 18、 (1)指南针的传入:先进的造船技术:地圆学说日益流行: (答出 2 点即可,1 点 2 分) (2)原因:工业革命带来交通运输业的变革,汽船和火车的出现。 (2 分)汽船和火车的出现,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准点守时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 (4 分,举例 2 分,简析 2 分) 四、活动探究题 19: (1)标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
14、共产党的不懈探索等,围绕中国共产党,符合材料主题即可得 1 分) 填空: 或 或(3 分) (2)示例:选择法宝: “统一战线” 。 观点:坚持统一战线能够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阐释:1931 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 第 6 页 共 6 页 步形成:1937 年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局面,推动了抗日战
15、争的完全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点,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946 年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为了粉碎国民党的进攻。中国共产党决定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解放战争胜利之后,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促进国家发展。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 1 次全体会议召开,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会议正式确立, 爱国统一战线形成。 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有利于最广泛的团结和凝聚各民族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的力量,聚合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力量。 ) 综上所述,建立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坚持统一战线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观点:建立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保障(运用两个史实加以论证,要求史实准确,表述清晰,论证充分。 )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6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