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21年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2021年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2021年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 21 页 2020-2021 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共 50.0 分) 1. 中国历史诸王朝各有特点,与图中所代表的王朝特点相符的是( ) A. 制礼作乐,封邦建国 B. 修筑长城,焚书坑儒 C. 统一国家,科举取士 D. 开辟丝路,沟通中外 2. 唐朝诗人皮日休汴河怀古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通过阅读汴河怀古,我们可以了解( ) A. 大运河开凿的原因 B. 大运河开凿的条件 C. 大运河开凿的经过 D. 大运河开凿的影响 3. 唐太宗统治
2、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时期形成了“开元盛世”。以上盛世之所以形成,其中原因之一是当时的统治者( ) 重用贤能,励精图治 稳定政局,发展经济 崇尚奢靡,对外征战 重视文教,注重吏治 A. B. C. D. 4. 如图所列史实所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 史实 1:北方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 史实 2:唐朝许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史实 3: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蔬菜种子、茶叶、丝绸等物品。 A. 国家统一 B. 民族交融 C. 文化交流 D. 中外交往 5. 如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纪念玄奘的特种邮票。若为此图填写介绍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西游天竺,译介佛经 B.
3、 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C. 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D. 平定叛乱,开疆拓土 6. 唐玄宗“开元初,宫人马上始着胡帽,靓妆露面,十庶咸效之。天宝中,士流之妻,或衣丈夫服,靴衫鞭帽,内外一贯矣”。以上现象可以说明唐朝( ) 第 2 页,共 21 页 A. 开放的社会风气 B. 繁荣的城市经济 C. 尖锐的民族矛盾 D. 发达的对外贸易 7. 755年, 安禄山与史思明起兵反叛唐朝, 史称“安史之乱”。 下列各项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 ( ) 节度使权力膨胀 唐朝由盛转衰 皇帝荒废朝政 形成藩镇割据 A. B. C. D. 8. “尝考五代之际,政治上之大患有二:曰腹心之患,即禁兵;曰肢体之患,即藩
4、镇。”为解决“腹心之患”,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 创设三省六部制度 B. 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C. 取消节度使收税权 D. 设锦衣卫监视百官 9. 宋太祖在位 17 年科举取士 347 人,宋太宗在位 22年,通过科举考试共录取进士 1457 人,宋太宗时期科举录取人数相当于整个唐朝取士的总和。宋太宗提高科举录取人数的影响是( ) A. 为文官政治提供了人才保障 B. 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C. 使世家大族控制了中央政权 D. 分割了宰相的军政财政权力 10. 宋与辽曾在边界开设榷场,官府和商人在此交易各种商品,贸易量很大。北宋每年从榷场购买数万只羊,辽也曾经在灾荒之年购买了北宋官仓
5、的两万石粟。榷场的兴办( ) 加重了民众的赋役负担 加剧了各民族间的军事冲突 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 A. B. C. D. 11. “市井经济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处,通宵不绝。”以上经济现象开始出现于( ) A. 秦朝都城咸阳 B. 西汉都城长安 C. 隋朝都城长安 D. 北宋都城东京 12. 元代农书记载了一种能自动提水的生产工具,此工具使“人无灌溉之劳,田有常熟之利”。这种生产工具应是( ) 第 3 页,共 21 页 A. 翻车 B. 筒车 C. 风车 D. 纺车 13. 制作卡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同学
6、制作了资料卡片。他学习的是( ) 政权建立时间:1206 年 首领:铁木真 重要事件:灭亡西夏和金政权 A. 澶渊之盟 B. 宋金对峙 C. 蒙古崛起 D. 明朝建立 14. 朱或在 1119年写成萍洲可谈,书中记载“舟师(船工)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注:昏暗、阴暗)观指南针”。此条史料可以说明( ) A. 隋朝的造船技术 B. 唐朝的海外贸易 C. 北宋的航海技术 D. 明朝的航海盛况 15. 如图所示政治制度出现于( ) A. 隋朝 B. 唐朝 C. 元朝 D. 明朝 16. 他是宋代著名书法家和美食家,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飘逸,一生屡遭贬谪,但依然热
7、爱生活,曾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流传千古的名句。以上叙述所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 A. 杜甫 B. 白居易 C. 苏轼 D. 李清照 17. 下面为某同学制作的历史手抄报。若为该手抄报起个题目,应选择( ) 1.灭掉南宋政权,完成统一 2.中书省是中央的中枢机构 3.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 第 4 页,共 21 页 A. 唐朝的外交 B. 宋朝的经济 C. 元朝的政治 D. 明朝的制度 18. 依据下面历史人物传记的部分目录内容推断,该历史人物传记名应为( ) 第二章红军大帅 第三章从吴国公到吴王 第四章大皇帝的统治术 一、大明帝国和明教 二、农民被出卖了 三、新官僚养成所 第五章恐怖
8、政治 一、大屠杀 二、文字狱 三、特务网 四、皇权的极峰 A. 李世民传 B. 赵匡胤传 C. 忽必烈传 D. 朱元璋传 19. 熟知传统文化方能继承创新。对以下三部古书解释正确的是( ) 都是古代科技巨著 都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都深受西方科技影响 都对古代科技相关成就进行了总结 A. B. C. D. 20. 如图对联所引典故出自( ) A. 牡丹亭 B. 西游记 C. 水浒传 D. 三国演义 21. 通过如图两本连环画,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详细了解中国古代( ) 第 5 页,共 21 页 A. 抵御外敌的抗争 B. 监察制度的演变 C. 民族交融的历程 D. 农民运动的发展 22.
9、 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停泊交易,不得赴广东以北如宁波等地。 “如或再来, 必令原船返棹至广 (指广东) , 不准人浙江海口”。 材料反映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 A. 闭关自守 B. 重农抑商 C. 重文轻武 D. 全面开放 23. 乾隆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17581759)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设置伊犁将军,这些措施维护了( ) A. 新疆地区的稳定 B. 西藏地区的稳定 C. 东北地区的稳定 D. 蒙古地区的稳定 24. 用年代尺梳理历史事件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历史。下列年代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 A.
10、开展对外交往,促进经济发展 B. 加强控制地方,巩固专制制度 C. 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D. 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25. 下列选顶中,对明清时期历史阶段特征概括准确的是( ) A. 盛世繁华与危机潜伏 B. 帝国统一与儒术独尊 C. 民族交融与政权并立 D. 国门洞开与危机深重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0.0 分) 26. 文物证史 第 6 页,共 21 页 步辇图(局部) 金奔巴瓶 宣政院印章 契丹鸡冠壶 (1) 文物识别:文物的年代识别十分重要。请你识别以上文物将识别结果按文物的出现年代顺序分列于下,写清文物序号即可。 文物序号: _ _ _ _ (2)
11、文物介绍:文物介绍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文物。请在步辇图(局部)与契丹鸡冠壶两件文物中任选一件文物加以介绍。(介绍应包含文物产生朝代,文物内容和文物的意义。) (3) 文物金奔巴瓶和宣政院印章都反映了历史上的重要史实。若依据其所反映的史实归为一类,归类理由是什么?结合文物所反映的史实加以说明。 27. 农为邦本 某历史研究小组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历史书籍,搜集到以下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了研究。 唐太宗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减轻民众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唐玄宗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多次下令在全国各地修建水利工程。 至贞观八、九年,颇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
12、钱。 杜佑通典卷七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1) 以上材料与唐朝农业的发展相关。请将相关史实的序号填写在与结论相符的横线处。 A.唐朝皇帝为农业生产提供支持: _ B.唐太宗时期农业得到了恢复: _ C.唐玄宗时期农业得到了发展: _ 第 7 页,共 21 页 占城稻是出产于中南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以其原产地在今越南中南部的占城得名。“(占城)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北宋初年首先传入中国福建地区。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1年),因江淮、两浙地区遇旱少水,遣使到福建取占城稻,多达三万斛,分别在长江、淮河以及两浙
13、地区推广,并命转运使张贴榜文加以推广。 摘编自文物宋元史 秧马 宋朝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拔秧工具,此工具可减轻劳动负担,提高生产效率。 (2) 依据材料概括宋朝农业生产发展的情况。 (3) 分别指出材料 A和材料 B 的史料类型。 (4) 综合运用材料 A和材料 B 说明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发展带来的利弊。 28. 古都北京 材料一:辽朝取得了燕、云十六州,随即把幽州(今北京)作为陪都南京。来自宋朝统治区的各种商品先要运到这里,而北方草原牧区的各类产品也都在这里集中交换。南京的南面通过宋辽榷场保持“互市”,北面通过榆关路、松亭关、古北口路和石门关路等驿道,和高丽、西夏乃至
14、西域地区保持商业联系。南京市场上,铜钱广泛流通,铜钱除少量自铸外,大部分自北宋流入。由于经济的发达,第 8 页,共 21 页 南京成了辽朝主要的财赋供应地。 摘编自北京古代经济史 (1) 某同学阅读上述材料后,对辽代南京(今北京)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做出以下结论。请判断对错,结论正确划“”,结论错误的划“ ”。 结论 1:辽代南京是唯一的都城。 _ 结论 2:辽代南京是商品交易中心。 _ 结论 3:辽代南京是北方的交通枢纽。 _ 结论 4:辽代南京市场的商品种类丰富。 _ 结论 5:辽代南京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_ 材料二:中国古代都城建制多“择中立都”“择中立宫”。金灭北宋后,金统治者
15、认为“燕京乃天地之中”“仪礼之所”, 1151 年在辽南京城基础上模仿北宋汴京城的格局营建金中都, 1153 年徙都于此。中都仿北宋都城形制,由外郭城、皇城和宫城组成,皇城位于外郭城之内中部偏西,宫城位于皇城中部,形成“三重城”格局,新建城市采用了开放式的街道。大朝正殿大安殿位于宫城中央,以此为基点, 向南依次为大安门、 应天门等, 构成金中都中轴线。 “国之制度, 强慕华风, 往往不遗余力”。 摘编自刘庆柱古代都城考古揭示出中华民族的国家认同 第 9 页,共 21 页 (2) 依据材料二概括金中都的城市特点。 材料三:古代北京城变迁示意图 (3) 从辽金时期到元朝,从元朝到明清时期,北京城都
16、发生了很大变化。观察地图,加以说明。 材料四:古代北京凭借着发达的运河、海运和陆路交通体系,既沟通了大河上下、长城内外,又连接着蒙古草原、 东北大地。北京地区作为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民族的过渡地区, 是两种文化的融汇之地。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沟通,才进一步发展与巩固了中华民族的融合与统一。元代以大都作为首都,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一个重大步骤。明、清迁都北京,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治稳定和国家统一。元明清以来,随着统一王朝的建立与发展,北京地区进一步成长为中国统一政权的都城所在。 摘编自高福美古都北京建都过程考论 (4) 依据材料概括北京成为元、明、清三朝的都城的条件。说明元、明、清
17、三朝定都北京的意义。 第 10 页,共 21 页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所代表的王朝是隋朝。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是北周。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 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故与隋朝特点相符的是统一国家,科举取士。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隋朝的建立、科举制的创建,知道与图中所代表的王朝特点相符的是统一国家,科举取士。 本题考查隋朝的建立、科举制的创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
18、【答案】D 【解析】“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意思是都说隋朝灭亡是因为开凿了大运河,至今发挥着沟通南北的作用,如果没有隋炀帝巡游江都,功劳可以和大禹相提并论。通过阅读汴河怀古,我们可以了解大运河开凿的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中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D 符合题意,ABC 表述错误。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大运河相关知识,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本题主要考查了大运河相关知识,识记大运河开通的历史意义。 3.【答案】B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和唐玄宗
19、都重用贤能,励精图治、稳定政局,发展经济、重视文教,注重吏治。说法错误,排除含有的选项。 故选:B。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知道唐太宗和唐玄宗都重用贤能,励精图治、稳定政局,发展经济、重视文教,注重吏治。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B 第 11 页,共 21 页 【解析】 根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被北方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唐朝许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蔬菜种子、茶叶、丝绸等物品。唐蕃和亲促进了
20、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由此可知,题干所列史实所体现的共同主题是民族交融,故 B 符合题意;国家统一、文化交流、中外交往在题干史实中不能体现,排除 ACD。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民族关系以及民族间交往的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民族关系以及民族间交往的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5.【答案】A 【解析】玄奘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万里,所历“百有三十八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归国后受唐太宗召见,住长安弘福寺,后又住大慈恩寺。从贞观十九年开始,约二十年间,主要从事译经事业,先后译出大小乘经论共七十五
21、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其中主要有大般若经解深密经大菩萨藏经瑜伽师地论大毗婆沙论成唯识论俱舍论等。他还曾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传入印度;将入印路途见闻撰写大唐西域记十二卷。由此可见,若为此图填写介绍文字,正确的是西游天竺,译介佛经,故 A项正确。BCD错误。B与武则天有关;C与鉴真东渡日本有关,D不符合题目。 故选:A。 本题以图片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对外交流史实,重点掌握玄奘西游天竺。 重点掌握玄奘西游天竺,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6.【答案】A 【解析】题干现象可以说明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唐朝的生活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
22、气盛行一时。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盛唐气象,知道题干现象可以说明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本题考查盛唐气象,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答案】B 【解析】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杨贵妃得宠,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第 12 页,共 21 页 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
23、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是安史之乱的影响,不是原因。 故选:B。 本题考查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 8.【答案】B 【解析】据材料“曰腹心之患,即禁兵”并结合所学知,为解决“腹心之患”,宋太祖解除禁军将领兵权,北宋建立后,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AD 两项与北宋无关,C项是为了解决“肢体之患”。 故选:B。 本题考查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9.【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宋太宗提高科举录取人数,
24、宋太宗时期科举录取人数相当于整个唐朝取士的总和,使许多出身贫寒的人,也有参政的机会,这就为文官政治提供了人才保障。BCD三项与科举制的发展无关。 故选:A。 本题考查北宋科举制的发展,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北宋科举制的发展相关知识。 1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官府和商人在此交易各种商品,贸易量很大。北宋每年从榷场购买数万只羊,辽也曾经在灾荒之年购买了北宋官仓的两万石粟”结合所学可知,榷场的作用是促进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促进民族交融。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榷场的影响。榷场的开设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
25、的交流。 掌握榷场的影响。 11.【答案】D 第 13 页,共 21 页 【解析】据材料中的“夜市”可知这是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商业尤为发达,当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开封(东京)和杭州,城内人口多达百万,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D是正确的选项;ABC 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宋代的社会生活。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民俗文化也大放异彩。宋代开始出现的瓦子是当时市民阶层娱乐的重要场所,是宋代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重要标志。节庆活动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海淀区 2021 年级 下期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6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