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4.1.3《北方的民族融合》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4.1.3《北方的民族融合》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北方的民族融合 教学设计玉壶中学 赵婷婷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自东汉末年至南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史料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从东汉以来少数民族向内地迁徙、孝文帝改革等事例中,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与高度繁荣是在各民族不断交往、融合中实现的。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爱国热情,感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孝文帝改革难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影响三、教学方法:多媒体四、教学过程:T 我们上节课学习到,南方地区由于东晋、南朝政局变动情况,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但是北方地区北方地区又陷入了割据混战的局面。在这个过程
2、中,民族也在不断地融合。这个时候,都有哪些民族生活在北方地区?S 羌、匈奴、鲜卑等T 他们跟汉族杂居,相互交融。你知道哪些事物是民族融合的结果吗?P 呈现图片S 少数民族贵族的服饰变成了宽大的袖子和裤脚P T 在家具上有什么特点?S 出现了新的家具P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S 说明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P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S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T 这些都说明了北方少数民族同汉族有了很好的交流和融合,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北方这个时期的政权错综复杂。通过阅读教材,结合中国朝代纪年表,请同学们在纸
3、上画出三国到北魏的朝代更替情况的示意图。S P 敕勒歌T 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原是鲜卑语,后译成汉语,广为流传。根据刚刚的示意图,你知道鲜卑族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了哪个朝代吗?S 北魏T 北魏统治期间,有一位皇帝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他叫孝文帝。P 孝文帝简介P 出示表格鲜卑族和汉族的对比T 面对以上差距,如果你是孝文帝,该怎么做?S 跟汉族学习T 孝文帝也是这么想的,他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迁都。P 阅读卡孝文帝迁都洛阳T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呢?S 地理环境: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巩固政权: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民族融合: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
4、汉族先进的文化。T 接下来我们看看孝文帝其他方面改革的措施P 资料:“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 ,30 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 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T 这段说明什么?S 语言上改革,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P 图片S 服饰: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P 资料: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S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拓跋改为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T 同学们分析得很好,除此以外,还在政治上采用汉族官制、律令,风俗上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
5、尊老、养老的风气。P 资料: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 、 “孝明帝”等。T 这段资料中,北魏皇帝死后为什么用“孝”字?S 风俗上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T 北魏的改革加速了少数民族的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发展。但是北魏并没有长存。S 阅读教材,结合中国朝代纪年表,在原来示意图的基础上做补充。板书设计:背 景内 容影 响 : 北 魏 统 一 黄 河 流 域 。 黄 河 流 域 民 族 融 合 成 为 趋 势 。 迁 都 洛 阳北魏孝文帝改革 汉 化 措 施 说 汉 语 改 汉 姓通 汉 婚 用 汉 制 学 汉 礼穿 汉 服加 速 了 少 数 民 族 的 汉 化 , 促 进 了 民 族 融合 , 有 利 于 北 方 经 济 发 展439年教学反思: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应当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很容易地解决历史资料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