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百校2021年高一上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百校2021年高一上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百校2021年高一上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百校大联考高一年级第一次考试语文试卷江苏省百校大联考高一年级第一次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5 小题,小题,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材料一: 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有变化而无重复,作品就容易陷于散漫凌乱。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我所谓“持续性” ,有些是时间的持续, 有些是在空间转移上的持续。 但是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个空间,所以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成为时间、空间的综合的
2、持续性。 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在一首歌曲或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段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变化,作者通过这些重复而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 音乐中的主题和变奏也是在时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的另一例子。在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中,我们可以听到持续贯串全曲的、极其朴素明朗的“鳟鱼”主题和它的层出不穷的变奏。但是这些变奏又“万变不离其宗”主题。水波涓涓的伴奏也不断地重复着,使你形象地看到几条鳟鱼在这片伴奏的“水”里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嬉戏,从而使你“知鱼之乐”焉。 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几乎所有的舞蹈都要将同一动作重
3、复若干次,并且往往将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结合起来,但在重复之中又给以相应的变化;通过这种重复与变化以突出某一种效果,表达出某一种思想感情。 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就举首都人民大会堂为例。它的艺术效果中一个最突出的因素就是那几十根柱子。虽然在不同的部位上,这一列和另一列柱在高低大小上略有不同,但每一根柱子都是另一根柱子的完全相同的简单重复。至于其他门,窗、檐、额,等等,也都是一个个依样葫芦。这种重复却是给予这座建筑以统一性和雄伟气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4、它的形象上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校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 、一首“乐曲” 。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梁思成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 材料二:材料二: 建筑主要属于空间艺术,音乐则属于时间艺术,二者之间区别明显。然而,将建筑与音乐相联作比,完全成为人们艺术审美的共识。在西方,文学家歌德、哲学家谢林、音乐大师贝多芬等人,都将建筑比作“凝固的音乐” 。中国建筑又何尝不是具有浓郁的音乐美感。北京天坛祈年殿的藻井天花,河北正定隆兴
5、寺摩尼殿的如意斗拱,显示出建筑构图上的连续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西安大雁塔的层层叠叠,广东开平风采堂的立面构图,展示了建筑的渐变的节奏和韵律美;北京故宫建筑群的三重空间组合,起伏跌宕、层层推进,给人一种一波三折、一唱三叹的感受,传达出起伏的节奏和韵律美;苏州园林的“体宜因借” ,徽州民居的白墙黑瓦,表现的是一种错落有致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中国建筑无论宫殿、寺庙,还是园林、民居,注重的并非单体的高大,而是群体的宏伟;追求的不是纯空间的凝固的音乐,而是在时间中展开,在时间的流动中呈现自我的旨趣和品格。 建筑与音乐艺术的共通性,最根本的在于建筑所具有的音乐般的韵律和节奏感。在建筑中,一柱一窗的连续重复,好
6、像 2/4 拍子的乐曲,而一柱二窗的连续重复排列,就好比 3/4 拍子的“蓬恰恰,蓬恰恰”的华尔兹圆舞曲了。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说过,几乎所有的建筑物,无论在水平方向或者在垂直方向上,都有它的节奏和韵律。如果说,空间是建筑的本质,空间的组合创造是建筑设计的灵魂,那么,空间组合所蕴含的节奏和韵律往往成为激发人们建筑审美情思的最主要因素所在。王振复先生曾论述道: “优秀的建筑,由于成功地处理了建筑个体的各部分之间,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以及个体、群体同周围环境之间的比例尺度,像一部成熟的乐曲,既千变万化、波澜起伏,又浑然一体、主题鲜明。这里有主旋律与副旋律、高潮与铺垫、独奏与合奏、
7、领唱与和声。既有气势磅礴的交响乐、进行曲,又有缠绵悱恻、情切切的恋歌和清晰愉快的田园小唱。 ” 建筑的节奏和韵律还表现为建筑内部空间之的。一座建筑的内部由许多室内空间组合而成,空间的形状、大小、明暗、开合等变化万千而又整体和谐,人们在建筑审美时,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步移景异。一方面保留着对前一个空间的记忆,另一方面又怀着对下一个空间的期待,从而充分显露出建筑艺术的空间理性的时间化特征。也就是说,人们只有置身于空间序列的时间流变中,才能真正感受和体悟建筑艺术之神、之韵。如中国古代的院落式民居,其空间序列清晰有致,有前序、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尾,真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意蕴丰富,韵味无穷。 (
8、节选自韵:建筑与音乐艺术的相通性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重复和变化的关系会带来“有持续性”作品单调枯燥、散漫凌乱等问题。 B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是古今中外所有建筑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C西安的大雁塔、北京的故宫建筑群及徽州民居的白墙黑瓦均展示了建筑的韵律美。 D人们将建筑与音乐作比,主要因为它们具有可以领略的韵律和节奏感。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以舒伯特鳟鱼五重奏为例证明重复和变化易使音乐的主题和变奏取得统一。 B首都人民大会堂以简单重复的几十根柱子让其体现统一性和雄伟气概。 C梁思成认为
9、无论在水平方向或者在垂直方向上,建筑物都有其节奏和韵律。 D只要置身于空间序列的时间流变,就可感受中国古代的院落式民居建筑艺术之韵。 3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3 分) A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利用树木、船只及无尽的瓦陇重复排列取得画面的统一性。 B李公麟的放牧图以无数匹马的重复、几笔线条的山坡及疏落的孤树体现匠心所在。 C华尔兹圆舞曲以连续排列的节拍而体现优美、情绪热烈、欢快的动作性美感。 D四合院以庭院的数量、形状及木构建筑的式样、材料、色彩等达到千变万化的效果。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 (4 分) 5梁思成说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有一定的拘
10、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小题,16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哦,香雪 铁凝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 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不久,这条线正式营运了,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 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时刻表上,还是多了“台儿沟”这一站,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台儿沟的姑娘们
11、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鸟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 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日久天长,她们又在这一分钟里增添了新的内容,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作买卖,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姑娘们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袜。香雪平时话
12、不多,胆子又小,但作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 。 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公社中学虽然女同学不少,但她们的言谈举止,一个眼神,一声轻轻的笑,好像都是为了叫香雪意识到,她是小地方来的,穷地方来的。 “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她们问。每到这时,香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籵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香雪的小木盒呢,尽管那是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的呢。可在这儿,和同来的铅笔盒一比,为什么显得那样笨拙、陈旧?它在一阵嗒嗒声中有几分羞涩地畏缩在桌
13、角上,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 深秋,山风渐渐凛列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早。但香雪和地的姐妹们对于七点钟的火车,是照等不误的,她们仿照火车上那些城里姑娘的样子把自己武装起来,整齐地排列在铁路旁。 火车停了,它对台儿沟表现了少有的冷漠。 香雪顺着车身一直向前走去,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认清了,放在一个女学生面前的真是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不知怎么的,她就朝车门跑去。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攥住了扶手。香雪终于站在火车上了,这时车身忽然悸动,接着车门被人关上了,香雪扑到车门上。她拍打着玻璃,冲凤娇叫喊着:“凤娇!我怎么办
14、呀! ” 列车无情地载着香雪一路飞奔,下一站叫西山,西山离台儿沟三十里。这里上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却只有一位旅客。 她胳膊上少了那只篮子,她把它悄悄塞在女学生座位下面。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但香雪收下了铅笔盒,到底还是把鸡蛋留在了车上。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
15、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她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们惊羡的目光,那些日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 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长大成人的山谷。台儿沟呢?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有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 :那时台儿沟的姑娘
16、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台儿沟在哪儿?香雪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台儿沟的姐妹们。香雪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哦,香雪!香雪! (原文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 年第五期,有删
17、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小说运用大量细节描写,细腻地展现了火车初到台儿沟时以香雪为代表的山里女孩争先恐后去看火车时的神情和动作,表现出台儿沟的封闭和落后。 B “火车停了,它对台儿沟表现了少有的冷漠” ,既形象写出了时间的推移、季节的转换、天气的寒冷,又为下文香雪必须上车换铅笔盒从而滞留车上做了铺垫。 C小说写台儿沟的姑娘们在车窗下用装有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和旅客和气地做买卖,主要是为了表现她们头脑精明、擅长算计的性格特点。 D “哦,香雪!香雪! ”出现在小说的结尾处,既是台儿沟的姐妹们见到香雪时所发出的惊喜之声,也是对香雪的勇
18、气胆量和执着追求精神的由衷赞叹。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小说对香雪的美没有作正面描写,而是以买货的旅客的眼光,描写了她“那洁如水晶的眼睛” ,从侧面展现出香雪的清纯、美丽。 B 小说善于借助激烈的矛盾冲突和细腻的场景来塑造人物, 例如对香雪夜归的情景就做了浓墨重彩的渲染,展现出她的勇气和执着。 C作者选取了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以一种对生存状态独特的感知角度,向读者呈现了改革开放初期 80年代山村人的精神风貌。 D小说运用诗意的语言,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台儿沟人的生活、山间的自然景物交融糅合,表现出人性、人情之美和诗化的环境之美。 8 “铅笔盒”在小说
19、中多次出现,请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 (4 分) 9小说中的“一分钟”是一个极具匠心的安排,有着丰厚的意蕴。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小题,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师说师说 韩愈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2021 年高 第一次 联考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7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