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21年高一12月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21年高一12月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21年高一12月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1202120222022 学年第一学期学年第一学期 1212 月六校联合调研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月六校联合调研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131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小题。 材料一: 袁隆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 。 他参加工作 50 多年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先世界,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我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热爱祖国、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 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
2、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 “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 ”自年轻时他就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并为之不懈拼搏、顽强奋斗,始终把为国家解决好“民以食为天”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50 多年如一日,意志坚定、锲而不舍。 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研作风。 “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这充分体现了他潜心实干的本色和求真务实的作风。 “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 ,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 。袁隆平不迷信权威和书本,20 世纪 60 年代初,他从对“鹤立鸡群”稻
3、株的观察中悟出天然杂交水稻的道理,从而勇敢承担起杂交水稻研究的课题,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袁隆平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断创新,带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两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 上世纪 70 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相关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 18 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实现。上世纪 80 年代,他带领“863”项目组开展攻关,提倡团结协作,很快获得了成果。 他没有把政府拨给的数千万元作为自己的研究专款, 而是组织起全国的协作单位共
4、同研究、 共同分享。他还将所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和世界粮食奖等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奖给为科研做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 袁隆平不仅倾心解决中国粮食问题,而且长期关注世界粮食安全。在他眼中,杂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的追求,并为之做出了极大努力。 (摘编自科技日报:向袁隆平学习什么 ) 材料二: 在青年人的眼中,袁隆平先生不仅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科学家,还是一位睿智的长者、一位亲切可爱的邻家大伯伯,我们喜欢他,喜欢他讲的大实话!近日,这位近八旬老人又坦言: “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 ”他还坦承自己的财富观
5、“钱是要的,因为要生活,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是拿来用的,该用则用,不挥霍不浪费,不小气不吝啬。 ” 袁隆平先生的这番大实话,让多少糊涂人从浑浑噩噩的名利追逐中警醒,又该让多少“聪明人”在纸醉金迷的挥霍中汗颜,更让我们从心底里要为先生叫声好! 这位“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一生都致力于“米”的研究,他为国家和社会乃至世界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按理说他这样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自家口袋装有多少“米”都不为过,也不会遭人非议,可他的生活或者说是他的生活态度却仅仅愿意停留在小康水平线上, “身价 1008 亿,却独爱 15 元衬衫” ,这让多少“聪明人”困惑和摇头! 细细想来,如果先生当初是为
6、了“日进斗金”而搞科研的,他就不可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忙碌。 先生的身上有着一种强大的信念在支撑,这种信念是孜孜追求人类文明、科技进步的伟大精神,是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无疆大爱,是反哺社会和人民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淡泊名利、艰苦奋斗”的最好诠释,这种信念注定超越了任何物质财富! “人不能只靠吃米而活着” ,袁隆平先生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米问题已让举世惊叹,但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更像一袋袋精神食粮,同样也营养、滋润着我们浮躁的心灵,影响着这个社会! “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这句话对于现实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建国六十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7、可喜变化,社会的物质财富也空前高涨,社会成员萌发了对财富的无限渴望,功利化的思维也开始泛滥。如果任其泛滥,必然陷入“拜金主义” 、 “享乐主义”的深渊, “小富即安” 、奢靡之风盛行,我们的步伐也将停滞不前。 “志当存高远” ,一个青年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如此,提倡“不以财富衡量价值” ,将引导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年一代向更高的层次追求,像我们的祖先一样,艰苦奋斗,持之以恒,创造出比物质财富更为可贵的巨大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才是中华民族的立本之基,强国之道! (摘编自光明网时评:做人当如袁隆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袁隆平是享誉世界的“杂交
8、水稻之父” ,他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解决了世界粮食自给难题。 B.袁隆平常说科学研究没有国界,可科学家有祖国,如果一个人不爱自己的祖国,那他就不能成为科学家。 C.袁隆平在青年人的眼中,既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睿智的长者、一位亲切可爱的邻家大伯伯。 D.袁隆平坦言: “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 ”不以财富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值得社会倡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袁隆平不相信权威和书本,不畏艰难,通过观察实践,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地研究出杂交水稻。 B.袁隆平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带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领先
9、世界水平。 C.袁隆平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忙碌,搞科研,只是因为他没有为了“日进斗金”去拼搏。 D. “身价 1008 亿, 却独爱 15 元衬衫” , 这也说明袁隆平对待生活的态度仅仅愿意停留在小康水平线上。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袁隆平“淡泊名利”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袁隆平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相关材料分送给全国其他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 B.袁隆平没有把政府拨给的数千万元作为自己的研究专款,而是组织起全国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 C.袁隆平还将自己获得的有关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奖给为科研做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 D.袁隆平
10、始终把为国家解决好“民以食为天”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不懈拼搏、顽强奋斗。 4材料二中多次提到“米”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米”的丰富含义的理解。 (6 分) _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 文本一: 英雄的情话 董雪丹 “接到了你的信,我的灵魂安慰极了,使我爱你的心头变成了一种不可思议和不可形容的状态。 ”这情话是不是说得很甜蜜,很缠绵,很深情,甚至很文艺? 你能想象这话出自一个二十五岁就牺牲了的英雄之口吗?而且, 在这一句后面, 还有更温存、 更体贴、更让所爱之人放心的解释: “我自来到广东,已一载有余了,我的言语、我的行
11、动都是革命的,都是光明磊落的。尤其现在我担任了党代表工作,要为人家的模范,要去指导人家,一举一动,都得特别地留心。 ” 当然,即便是在与爱人的柔情之中,我们应该也可以从他的言语之中体会到一种豪迈之气、磊落情怀。 他是我在井冈山学习期间仰望的英雄。 到井冈山的第一天,在革命历史博物馆,有一则“井冈山名言录”吸引了我,这则名言是这样写的: “我天天跑路,钱也没的用,衣也没的穿,但是心情非常地愉快,较之从前过优越生活时代好多了,因为是自由的,绝不受任何人的压迫。 ”当时我就想,这该是怎样一个人,可以如此无视无衣无钱的清苦,而保持如此乐观?看看署名:陈毅安。 对我而言,这不是一个熟悉的名字。出于对这句
12、话的尊重,我开始了解他,知道了他是湖南人,参加了秋收起义, 后随部队到井冈山。 1930 年在长沙战役中任前敌总指挥, 在掩护军团机关转移时, 壮烈牺牲,年仅二十五岁。 我查阅了一下资料,知道陈毅安上井冈山后,曾给未婚妻李志强写过四封信,在博物馆里的那句名言,就摘自其中一封。在这之后,其实紧接着还有几句: “但最忧闷、最挂心、最不安心的,就是不能单独同你坐在一起,而且信都很难同你通了。这是何等的痛苦啊! ”在他充满爱恋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来,物质上的艰难他可以乐观地不在乎,却独独放不下一份相思,侠骨之中,又见柔情。 说起来那么巧,第二天上午,我看到一个“红色家书”的资料汇编,看到了 192
13、6 年陈毅安写给未婚妻李志强的信,其中打动人的句子有很多,陈毅安这样说道: “现在我进了学校,老实不客气地对不起你了,也已经同别人又发生恋爱了” , 看到这里, 有些莫名其妙, 正想他怎么跟李志强交代呢?只见他又转折过来,说这个恋爱对象是列宁主义,并说, “你若明了他的意义,恐怕你也要同他恋爱了,若是你能同他恋爱,就是我同你恋爱的真精神”看来,这应该是他在广州黄埔军校学习期间写给李志强的信。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年轻、鲜活,甚至耍着恋人间的“小阴谋” “小手段”的陈毅安,相信在他的调侃、调皮之后又归结于郑重的过程中,李志强的心也一定会起起落落。也许,她拿着信纸的手会一次次地发抖,最后,看到“
14、你亲爱的毅安”的署名时,满心甜蜜地微微一笑。 真是巧到不能再巧,在井冈山的第二天下午,听一位老师讲课时,她也讲到了陈毅安,讲到陈毅安与李志强书信往来相恋八年之后终于走到了一起, 讲到陈毅安写给李志强的最后一封情书, 是两张空白的纸,那是在陈毅安牺牲半年之后, 是在他们的孩子刚刚满月不久。看到白纸的那一刻,李志强的泪珠滚落下来:陈毅安在“蜜月”时对李志强说过,要是接到空白信笺,说明他已离开人世。这无字的书信里,比起李志强珍藏的五十四封书信,有着多少没有说出、再也无法说出的牵挂啊!陈毅安烈士牺牲后,人们在他胸前口袋里发现了被鲜血浸染的他与妻子的结婚照,照片上的陈毅安和李志强,实在太年轻了。面对他们
15、的年轻,我甚至有一刹那的疑问: “我们是有阶级觉悟的青年,担负了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神圣使命,我们难道恋恋于儿女的深情吗?”这样有使命感、责任感的话,怎么就出自这么年轻的陈毅安之口?是一种什么力量让他做出了那样坚定的、超越了儿女情长的选择? 一遍遍地看陈毅安的家书,虽然我努力想把一个英雄还原成一个饱受相思之苦的年轻人,但透过他真挚的爱的倾诉,我还是体会到一个革命者的爱情观、一种坚定的信仰: “你要做我的一个同志,才可以算是我真正的爱人。 ”由此,我才真正地理解了陈毅安说的“爱情不能成为痴情” 。是啊,志向相同、信仰一致的两个灵魂,才会离得更近,相知更深啊。 在井冈山,信仰绝不是一个虚幻的名词。
16、因为我们知道脚下的土地,曾经浸润着太多的鲜血,那么多有名无名的先烈在这里长眠。在这里,怎么可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又怎么忍心去玷污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奠定的信仰?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怀揣一份景仰,不能不心怀一份尊重,不能不去思考什么是信仰。 似乎为了加深“洗礼”的印象,我在井冈山学习的八天时间里,每一天都有雨,被雨清洗过的天地总是一片澄澈。在这样的环境里,走在英雄曾经走过的土地上,倾听那些感人的往事,感受那些高尚的情怀,感觉精神也是一片澄澈。 (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 文本二: 散文的艺术品格, 首先是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社会与生活。 这给散文带来了艺术的难度。 而这一难度,其症结就是真实与客观地进行艺
17、术的描绘。在这里,不能够虚拟和变形,只能如实地又有艺术裁剪地反映这个世界。这里就需要正确认识现实社会和生活,要学会分析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才能把握住现实社会和生活的主流及前进的趋向,才能站立在时代精神的高度,写出接“地气”而又有“眼光”的优秀散文作品。 (选自柏峰散文的艺术品格 ,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这篇散文主要叙述了作者在井冈山学习期间,在革命历史博物馆仰望英雄的所见所闻所感,由英雄家书写起,引出对英雄事迹的叙述,人物形象鲜明。 B这篇散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少用修辞,少用描绘性语言,语言通俗化、口语化。但作品并不缺乏作者对
18、英雄的无限敬仰之情,平实中显真情,真挚感人。 C这篇散文的线索明晰,文中“到井冈山的第一天” “说起来那么巧,第二天上午” “在井冈山的第二天下午”等时间转换串联全文,使文章内容集中,结构清晰。 D这篇散文“以小见大” ,体现在对个体陈毅安精神的赞美推及对井冈山无数先烈的景仰、尊重及对信仰的思考上,表达了作者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6.下列对两则文本的有关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英雄的情话”标题语带双关, “英雄”具有一种钢铁的意志、乐观的精神,而“情话”则是一种情感的细腻,这一标题运用双关的手法塑造了主人公丰满的形象。 B作者真实描述了陈毅安和李志强之间的点滴生活,细节描写生
19、动传神,如写李志强“拿着信纸的手会一次次地发抖” “满心甜蜜地微微一笑”等,刻画了主人公内心的变化过程。 C文中暗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秋收起义” “井冈山” “1930 年长沙战役”等词语,能够触发读者对那段艰难岁月先烈们斗争生活的感知而产生情感共鸣。 D接“地气”而又有“眼光”的优秀散文作品,既要做到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社会与生活,又要做到虚拟和变形,从而对现实进行真实与客观的艺术描绘。 7.英雄的情话是一篇接“地气”而又有“眼光”的散文,请结合文本分析,文章是怎样接“地气”而又有“眼光”的。 (4 分) _ 8.英雄的情话大量引用了烈士的家书,请分析引述这些材料的作用。 (6 分)
20、_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939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3 小题。 今之人,以一善为行,而耻为之,慕达节而称夫通才者多矣。然而脂韦汩没,以至于老死者相继,亦未见他之称。其岂非乱教贼名之术欤! 且五常之教,与天地皆生。然而天下之人不得其师,终不能自知而行之矣。故尧之前千万年,天下之人,促促然不知其让之为美也。于是许由哀天下之愚,且以争为能,乃脱屣其九州,高揖而辞尧。由是后之人竦然而言曰: “虽天下,犹有薄而不售者,况其小者乎?”故让之教行于天下,许由为之师也。自桀之前千万年,天下之人,循循然不知忠易其死也。故龙逢哀天
21、下之不仁,睹君父百姓入水火而不救,于是进尽其言,退就割烹。故后之臣竦然而言曰: “虽万死,犹有忠而不惧者,况其小者乎?”故忠之教行于天下,由龙逢为之师也。自周之前千万年,浑浑然不知义之可以换其生也。故伯夷哀天下之偷且以强,则服食其葛薇,逃山而死。故后之人竦然而言曰: “虽饿死,犹有义而不惧者,况其小者乎?”故义之教行于天下,由伯夷为之师也。是三人俱以一身立教,而为师于百千万年间。其身亡而其教存,扶持天地,功亦厚矣。 且古圣人言通者盖百行众艺备于身而行之者也今恒人之言通者盖百行众艺阙于身而求合者也是则古之言通者通于道义今之言通者通于私曲。其亦异矣。将欲齐之者,其不犹矜粪丸而拟质随珠者乎?且令今父
22、兄教其子弟者曰: “尔当通于行如仲尼。 ”虽愚者亦知其不能也。曰: “尔尚力一行如古之一贤。 ”虽中人亦希其能矣。岂不由圣可慕而不可齐邪?贤可及而可齐也?今之人行未能及乎贤,而欲齐乎圣者,亦见其病矣。 夫古人之进修,或几乎圣人。今之人行不出乎中人,而耻乎力一行为独行,且曰: “我通同如圣人。 ”彼其欺心邪?吾不知矣。彼其欺人而贼名邪?吾不知矣。余惧其说之将深,为通解 。 (节选自韩愈集通解 ,有删改) 注:达节:谓不拘常规而合于节义。明达世情;识时务。脂韦:油脂和软皮,比喻阿谀或圆滑。汩没:埋没。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且古圣人言通者/盖百行众/
23、艺备于身而行之者也/今恒人之言通者/盖百行众/艺阙于身而求合者也/是则古之言通者通于道义/今之言通者通于私曲/ B. 且古圣人言通者/盖百行众艺备于身而行之者也/今恒人之言通者/盖百行众艺阙于身而求合者也/是则古之言通者/通于道义/今之言通者/通于私曲/ C. 且古圣人/言通者盖百行众艺/备于身而行之者也/今恒人之言通者/盖百行众艺阙于身而求合者也/是则古之言通者/通于道义/今之言通者/通于私曲/ D. 且古圣人/言通者盖百行众艺备于身/而行之者也/今恒人之言通者/盖百行众艺阙于身/而求合者也/是则古之言通者通于道义/今之言通者通于私曲/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24、是() (3 分) A. 五常,忠义礼智信,汉语词汇,是儒家提倡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出自孟子告子上 ,为历代儒客推崇。 B. 九州,古代分中国为九州, 书禹贡作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C. 割烹,亦作“割亨” 。其一,割切烹调,泛指烹饪。其二,指极刑。割,斩杀;烹,放进汤锅煮死。文中指后者。 D. 随珠, “随侯之珠”传说中随侯所得的宝珠,与“和氏璧”并称为“春秋二宝” 、 “随珠和璧”或“随和” 。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许由感叹天下人愚昧,把争夺名利看成有能力,于是就像脱掉鞋子一样把天下的权力轻易辞掉。 B.
25、龙逢哀伤君王、百姓深陷水深火热的境地,而天下人不出手相救,于是上前向君王进言直谏。 C. 伯夷哀叹天下众生苟且偷安,屈服于强权之下,他宁愿穿葛衣食素菜,最终逃隐饿死在首阳山。 D. 韩愈认为古代人进德修养,有些方面已接近圣人,而现代的人努力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就像圣人一样。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饿死,犹有义而不惧者,况其小者乎?(4 分) _ (2)今之人行未能及乎贤,而欲齐乎圣者,亦见其病矣。 (4 分) _ 13.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文中“是三人俱以一身立教,而为师于百千万年间” ,试分别概括三人能够成为老师的理由。 (3 分) _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南京市 2021 年高 12 联合 调研 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7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