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市八校2021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海安市八校2021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海安市八校2021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海安市八校江苏省海安市八校 2021 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共一、基础积累与运用(共 2828 分)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小题。 初中生活的每一天, 都会在微露的晨曦中悄然而至, 在绽放的晚霞里飘然归去。 我们在希望的早晨 o y u书海,闻着文字间充斥的水墨香,吟唱宛转的曲子,时而 p i hu i在碧绿的菜畦,时而流连于 go mio 的天空,y n ni ng 青春最芳香的情感,不断追寻灵魂深处的梦想。经过时光的洗礼,使我们在课本里茁壮成长。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 文段中有一个词语感情色彩不恰当
2、,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3. 文段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4. 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校文学社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为即将参加经典诵读的同学分享至少两种朗读技巧。 (2)请你为即将参加朝花夕拾读书交流会的同学设计至少两个探究专题。 5.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_,文中描写的人物
3、是_ 请结合该作品的具体内容说说在这个人物身上所饱含的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_ 6. 古诗文默写 (1)水何澹澹,_。 (曹操观沧海 ) (2)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 (3)峨眉山月半轮秋,_。 (李白峨眉山月歌 ) (4)_,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5)“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朱自清春 ) (6)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_。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 (7)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想象奇特,以明月寄情,表达对友人牵挂之意的诗句是:
4、_,_。 (8)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正确态度的句子是:_,_。 二、阅读与理解(共二、阅读与理解(共 5757 分)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定林所居 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注释】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 7. 定林所居中前两句中的“溪”“山”分别具有_ 、_的特点。 8. 两首诗歌都写到江南春天的美景,但诗人欣赏景物的情感却不尽相同,结合诗歌分析他们的情感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甲】 子曰: “学而时习之
5、,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节选自 论语十二章) 【乙】太史公曰: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赞) 【注释】低回:徘徊,流连。六艺:六经,即诗 书 礼
6、乐 易 春秋 。 9. 用“/”给下列两句话标注停顿(每句停一处) (1)学 而 不 思 则 罔 (2)然 心 乡 往 之 10.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2)思而不学则殆 (3)不能去云 (4)没则已焉 11.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12. 请结合【甲】 【乙】两段选文,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13. 小明同学认为学习只要在课堂上听懂知识就行, 而课后无需像其他同学那样辛苦复习。 作为他的好友,请你结合【甲】文内容对小明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劝说。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合欢,合欢 李晓东 很
7、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 我九岁那年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带上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我们住在一个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院子里,母亲推开浅绿色的木窗,我来到窗前,一棵大树正对着窗口。那是一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冠在十几米高处平平地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下形成天然绿荫。 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来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
8、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重重叠叠。我在那香气里静悄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 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 ,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终没有描摹过合欢的样子。“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可是,史铁生终究没有走近那棵树。“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的是,合欢在哪里呢?
9、 我真正认识合欢,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还是七月,走进烈士陵园时,我大汗淋漓,感觉自己已经奄奄一息。立起身,甩甩头,感觉可以喘气了,头顶,却是一棵大树,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蓦然间,感觉十年前的那树回来了。树干上挂着小牌子:“合欢,又名”合欢,合欢,原来,史铁生笔下那棵始终未曾露面的合欢,我早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 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我茫然地站在羊城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是傲慢的。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
10、居高临下、不屑一顾。 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但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 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 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 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 【注释】史铁生的合欢树讲述了作者十岁那年作文获奖、二十岁母亲为
11、他治病和鼓励他写小说以及三十岁以后出名,母亲却已离世七年,从而引出母亲生前种合欢树、细致照顾合欢树的故事。作者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再见一眼那棵合欢树,造成终身遗憾。 14. 阅读全文,根据提示,补充完整“我”在不同时期对合欢的情感变化。 九岁在大院看到合欢花:_又五年后在家读到史铁生的合欢树 :_十九岁在羊城遇见合欢花:疏离“我”已是母亲的年纪在医院看到合欢花:_。 15. 文中第段划浪线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 16. 有人认为,第段和第段用了相同笔墨写了母亲的头发和脸颊,显得重复,需要删除,你认为
12、呢?说说你的看法。 17. 写人叙事散文中, 适当的点染景物,可对表情达意起到四两拨千金的作用。 下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花,请比较它们在修辞手法及寄寓情感上的不同。 【甲】但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 李晓东合欢,合欢 【乙】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阅读包利民的冰冷里的微笑 ,完成下面小题。 一顶破得不成样子的帽子,盖不住男人乱蓬蓬的头发,身上一层一层
13、地穿着许多衣服,都是千疮百孔,似乎长年不洗的脸上已看不出本来面目,所以根本无法判断他的大概年龄。他用一个破盆子装了一盆雪,转身进了房子。 房子在穿城而过的铁路边,房子如同铁路一样,都是已经被废弃的,几乎没有门窗,只用一些破塑料布胡乱蒙了一层,在呼啸的北风里,房子很有些摇摇欲坠的感觉。这样的房子里,天暖的时候,会偶尔住着流浪汉,可这样寒冷的冬天,里面除了风会小一些,温度和外面似乎相差无几,竟然还有人住在里面。 我跟到门前,门其实早已没有了,一条不知哪里捡来的破棉被挂在门框上,阻挡着风雪。犹豫了一下,我放弃了掀被而入的想法,来到窗前,从塑料布的破洞往里看去。好一会儿,眼睛才适应了里面的昏暗。已经倒
14、了半铺的土炕上,在很多破棉被堆里,埋着一个瑟瑟发抖的小孩,由于光线和角度的原因,看不清小孩的样子,只看见男人正用雪给小孩搓手和脚。便明白,小孩一定是冻伤了,我们这里冻伤的情况下,都是先用雪搓受冻部位,据说是可以引出寒气,如果直接烤火,寒气深入体内,反而不好。 我看了看屋里其它地方,并没有火炉一类的取暖用具。住在这样一个四壁漏风门窗俱无的房子里,再没有火,夜里将是怎样的寒冷,即使破棉被再多,怕也无济于事。怀着一种担忧和沉重,我离开了铁路旁的破房子。 第二次经过废弃的铁路边的时候,已是两个月以后,冬天也行将到了尾声,不过依然寒冷。破房子依然站在那里,我放慢脚步,忽然那个男人掀开门口挂着的棉被走出来
15、,在雪地上装了一盆雪,端进屋里。然后又出来,又弄了一盆回去。来来回回好些次,直到他不再出来,我才靠近过去。想着那个孩子可能又冻伤了?那也用不了这么多雪啊! 从窗户塑料布的破洞看进去,似乎比上次明亮了一些,地中间有着烧过木头的痕迹,看来他们也有着取暖的办法。半截炕上依然一大堆破棉被,那个孩子依然躲在棉被里,只露出一个头来,是个小女孩,分辨不出年龄,估计不会超过七八岁的样子,此时她的眼里全是好奇和兴奋,看着男人在地上忙活。 地上堆了一大堆雪,男人正在把雪堆不停地用手拍打整理,我知道,他正在堆雪人。雪人并不大,很快大体形状就出来了,男人一边干着,一边冲着女孩笑,女孩也笑。雪人很快堆好了,眼睛鼻子都找
16、土块镶上了,嘴却是用一根弧形的细树枝代替,看着很传神,就像是在微笑。两只胳膊就是两根木棒,女孩从棉被堆里翻出一个破红领巾,男人给雪人系在脖子上。立刻,屋里又亮堂了许多,而雪人的微笑,男人和女孩的微笑,似乎也让这个空间温暖了许多,连我的目光和心也都感受到那份淡淡的暖。 路上,我不停地猜想着,可能那个女孩冻伤了,不能走,却想看雪人,于是男人就在屋里给她堆了一个。屋里和外边温度差不多,堆了一时也不会融化,女孩可以看很久的雪人,来编织她心里属于她那个年龄的童话。他们可能是父女,也可能就是相依为命的两个无家可归的人。可是却在这个冬天里,这样的感动着我。 第三次路过那段铁路的时候,已是春夏之交, 铁路旁的
17、青草长得老高,那所房子的周围长满了蒿草,间或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花在阳光下开放。房门口挂的破棉被已经没有了,窗上蒙着的塑料布也都破碎得随风飘动,除了偶尔的鸟鸣,一片阒然。我走进门,男人和女孩都不见了,炕上的破棉被还在,地上除了火堆留下的一小块焦黑,曾经雪人站立的地方,一点儿痕迹都没有。默默站了会儿,我走出来,走进阳光下,走进草气花香里,心里盈满着希望。 我想,那个女孩肯定随着春天的到来,就好了,他们迎来了温暖,他们可能去到更好的地方,或者是回家了吧!不管怎样,我知道,他们此刻,肯定正是带着温暖的笑意,走进一个美好的季节。 18. 阅读选文,梳理情节以及“我”心路历程,完成表格。 情节 心路历程 看
18、见男人给小孩用雪搓手脚 感受淡淡的暖意 离开的路上 19. 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放慢脚步,忽然那个男人掀开门口挂着的棉被走出来,在雪地上装了一盆雪,端进屋里。然后又出来,又弄了一盆回去。来来回回好些次。 20. 结合全文,说说题目“冰冷里的微笑”的含义。 21. 本文最后一段和链接材料都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各自在文中内容表达上有何作用? 【链接】 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的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
19、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选自植树的牧羊人 ) 都用了_表达方式。 本文作用:_ 链接材料作用:_ 三、作文(三、作文(6565 分,其中包含书写分分,其中包含书写分 5 5 分)分) 22. 作文。 幸福既复杂又简单:幸福既可以是父母抱住你时的温暖的怀抱;幸福也可以是朋友一句短短的祝福;幸福还可以是得到老师认可时的一个的眼神 请以“幸福在那一刻绽放”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写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不得抄袭;不少于 600 字。 江苏省海安市八校江苏省海安市八校 2021 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年七年级上期中语
20、文试题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共一、基础积累与运用(共 2828 分)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小题。 初中生活的每一天, 都会在微露的晨曦中悄然而至, 在绽放的晚霞里飘然归去。 我们在希望的早晨 o y u书海,闻着文字间充斥的水墨香,吟唱宛转的曲子,时而 p i hu i在碧绿的菜畦,时而流连于 go mio 的天空,y n ni ng 青春最芳香的情感,不断追寻灵魂深处的梦想。经过时光的洗礼,使我们在课本里茁壮成长。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 文段中有一个词语感情色彩不恰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3. 文段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答案】1
21、. 遨游 徘徊 高邈 酝酿 2. 将“充斥”改为“流淌”或“洋溢”或“芬芳”等。 ( “充斥” ,充满、塞满,多含贬义,有厌恶意) 3. 将最后一句中“使”一词删去。 【解析】 【1 题详解】 o y u遨游,意为:漫游,游历。 p i hu i徘徊,意为: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go mio高邈,意为:高远。 y n ni ng酝酿,意为:比喻涵育、熏陶。 【2 题详解】 “闻着文字间充斥的水墨香”一句中的“充斥”感情色彩不当。充斥:充满,塞满(含厌恶意) 。含有贬义。此处应用褒义词,如“流淌”或“洋溢”或“散发”等。 【3 题详解】 “经过时光的洗礼,使我们在课本里茁壮成长”成分残缺,去掉“
22、使”即可。 4. 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校文学社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为即将参加经典诵读的同学分享至少两种朗读技巧。 (2)请你为即将参加朝花夕拾读书交流会的同学设计至少两个探究专题。 【答案】 (1)朗读首先要做到字音准确,吐字清楚;其次,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第三,把握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2)专题一:鲁迅的童年 专题二: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 专题三: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围绕作者、作品、人物、情节、写作方法等设计的探究专题皆可 【解析】 【小问 1 详解】 考查朗读技巧,开放类试题,符合题目的要求,言之成理即可。如:一、适当停顿、重音,语速
23、时缓时急、语调高低起伏;二、朗诵时根据心情、境况等时缓时急、抑扬顿挫;三、朗诵时需要注意仪表仪态、行为举止、目光及手势动作。上台下台要从容不迫,站立时有良好站姿,目光要与观众席有接触。 【小问 2 详解】 考查名著阅读。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鲁迅笔下的人生百态、鲁迅记忆中的童年、鲁迅生命中的重要人物等。 5.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人都到那里去了?! ”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
24、过去。 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_,文中描写的人物是_ 请结合该作品的具体内容说说在这个人物身上所饱含的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 _ 【答案】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如答朝花夕拾不得分)寿镜吾(寿怀鉴) . 温馨的回忆:寿镜吾先生“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他对学生严而不厉,严而可亲,因此鲁迅对他一直很敬慕 . 理性的批判:寿镜吾先生是私塾时代的老师, 其教育思想和方法肯定会打上时代的烙印。 他对 “怪哉” 一虫的提问 “似乎很不高兴” ,他的课堂只有读书、习字和对课,鲁迅对其陈旧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给予了否定与批
25、判。 【解析】 【详解】考查名著阅读。根据选段中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 “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可知,选段中描写的人物是寿镜吾老先生,他是鲁迅在三味书屋求学时的老师,也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选段出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 说它是 “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海安 市八校 2021 年级 上期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7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