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册知识梳理
《2022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册知识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册知识梳理(2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之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1.生产力生产力 (1)含义:含义:生产力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2)内容:生产力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内容:生产力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生产资料作为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劳动者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中人的因素,是生产工具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主导作用。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2.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1)含义:含义:生产关系,即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2)内容: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产品如何分配。内容:生产资料归谁
2、所有;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产品如何分配。其中,生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则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则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则阻碍生产力发展。力状况则阻碍生产力发展。判断
3、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3)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之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之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 1. .经济基础经济基础 含义: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经济基础含义: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经济基础 2 2. .上层建筑上层建筑 含义: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以及与之适应的政治法律机构、制度等,含义: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以及与之适应的政治
4、法律机构、制度等,构成社会的上层建筑构成社会的上层建筑. 3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的意识形态。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合适经济基础状况时,则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时,则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 3)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
5、况。)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 1.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 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 (1)(1)原始社会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原始社会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最初阶段,最低最低阶段,原始社会经历了旧石器时旧石器时代代和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2)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共同劳动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等互助
6、的关系,平均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分配劳动产品。 (3)(3)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 氏族的地位:氏族的地位: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基本单位。 氏族制度的作用:氏族制度的作用: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4)私有制的确立私有制的确立 私有制确立的根本原因:私有制确立的根本原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 私有制确立的标志:土地变成私有财产私有制确立的标志: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私有制有制的确立。 私有制确立的影响:贫富分化私
7、有制确立的影响: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2 2奴隶社会奴隶社会 (1)(1)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产生: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产生: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出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奴隶主阶级级和奴隶阶级奴隶阶级,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 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8、: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2)(2)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1 1封建社会封建社会 (1)(1)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及其进步性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及其进步性 特点: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劳动成果。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进步性
9、:进步性: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封建制生产关系更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的要求,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2)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 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收取地租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思想钳制:地主阶级对劳
10、动人民的思想钳制: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君主专制、等级森严。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君权神授” ,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3)(3)封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的表现:面对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斗争,常常由分散的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发展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 2 2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1)(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生:封建社会
11、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大量货币当作资本。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暴力、通过掠夺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 (2)(2)资本主
12、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标志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标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上的极大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3)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含义:含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 基本特征:基本特征: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
13、过剩。 主要表现: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直接原因: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4)(4)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含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含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表现
14、: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表现: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实质:实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1 1.2.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1.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 (1)(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
15、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 一些先进分子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 (2)(2)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作用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作用:表达了早起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愿望,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3)(3)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2.
16、工人运动的兴起工人运动的兴起 (1)(1)三大工人运动:三大工人运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2)工人运动的历史意义工人运动的历史意义 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1)(1)唯物
17、史观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的创立:唯物史观的创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 (2)(2)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3)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的重要意义: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的重要意义: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2.2.科学社会主义
18、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1)诞生标志:诞生标志:1848 年 2 月, 共产党宣言发表。 (2)(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 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特点、 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1.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的胜利 (1)(1)十月革命的爆发:
19、十月革命的爆发: 1917 年, 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2)(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3)(3)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2.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 (1)(1)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从
20、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2)(2)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当代化的结晶, 科学社会主义具有与时俱进、 与世俱进的品格,它总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2)中国
21、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当代的应用和发展, 是当代化中国化的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当代内涵和当代特征。 (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现代文明优秀成分的积极吸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中国国情,吸收其合理因素,赋予其中国特质和中国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性” ,是它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又一重要原因。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 2.1.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悲怆的历程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1 184084019191919) 1 1. .近代(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鸦片战
22、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2.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1 1)内因:)内因: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日趋没落,经济、政治、文化都落后了。 (2 2)外因:)外因:近代西方国家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侵略。 3 3. .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4 4. .探索复兴之路探索复兴之路 (1)主要尝试: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2)尝试结果: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
23、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3)结论:在半殖民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5 5. .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1)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是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半殖民地或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他们绝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同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软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22 年高 政治 统编 必修 知识 梳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8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