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市区2021年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江苏徐州市区2021年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徐州市区2021年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江苏徐州市区江苏徐州市区 2021-2022 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 一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基础知识及运用(2020 分)分) 1. 古诗文默写 (1)征蓬出汉塞,_。 ( 使至塞上王维) (2) _,志在千里。 ( 龟虽寿曹操) (3) _,松柏有本性。 ( 赠从弟刘桢) (4)几处早莺争暖树,_。 (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 (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6)思乡,是古典诗歌中永恒的主题。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以“_,_”两句,借故乡水的深厚情谊,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崔颢以_?_。”( 黄鹤楼 )的满腔愁绪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记挂。 2.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翘首(qi o) 镌刻(j n) 殚精竭虑 锐不可挡 B. 绯红(fi) 落弟(d ) 为富不仁 诚皇诚恐 C. 黝黑(yu) 胆怯(qi ) 深恶痛疾 振聋发聩 D. 初衷(zhng) 悄然(qio) 抑扬顿措 入木三分 3. 根据语境作答。 初秋的一场雨,将天空洗得如碧玉般明澈。心随着白云的飘逸,也渐入了秋的( ) 。步入秋天,如同在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上行走。不知不觉中,大自然已走向成熟和丰盈。田野上的万物都告别了夏天的热情,此时正静静地呈现出秋的沉稳,走进了秋的诗行:黄澄澄的稻谷上,丰满的稻穗正在( )地鞠着躬;挺拔的高梁,向天空
3、昂扬地举起燃烧的火把;花生在地下结成一串串果实,将地表撑出了细细的缝;红薯在垄里长得壮壮的,一不小心就会冒出胖乎乎的脸蛋此时此刻,你会深切地感到这秋天的素描,充满着沉甸甸的内涵。 其实,秋更是一种境界。我喜欢秋的丰盈、秋的成熟,更喜欢秋的给予。给予是世间万物最美的品质之一,秋,总会对那些辛勤的劳动者,奉献出她无私地所有。 (摘自人民日报2021 年 10 月 16 日)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意境 意蕴 虔诚 真诚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4. 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最大特点是时效性
4、强和真实客观,新闻特写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简要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是消息与新闻特写的共同点。 B. 三峡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选自水经注 ,该书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地理名著。 C.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 均是由他人记叙, 比如 美丽的颜色 就是传记文学, 作者是艾芙居里, 表现了居里夫人从事科学工作的艰辛和独特的个性气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名篇 列夫托尔斯泰也属于传记类文学。 D. 藤野先生作者是鲁迅,体裁是回忆性散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文章中所写的藤野先生是一位令鲁迅终生难忘的老师。 二二 阅读(阅读(
5、5757 分)分) (一(一) () (1414 分)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
6、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张孝祥观月记 注释:同“祈”,求。副词,表示推测,译“大概”“或许”。八月十五。 5. 用斜线“”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两处) 诚 有 好 奇 之 士 亦 安 能 独 行 以 夜 而 之 空 旷 幽 绝 蕲 顷 刻 之 玩 也 哉 6.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月色入户 木兰当户织 B.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日中
7、不至 C. 临水之观 以观沧海 D. 城郭宫室 出郭相扶将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8. 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是豪放派代表人物,此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情感真挚,言简义丰,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B. 甲乙两文都写赏月,甲文是作者和好友一同赏月所见所感;乙文则是作者与书童一起赏月的所见所感。 C. 甲乙两文都用简介的语言描绘了月光,甲文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月光空灵澄澈的景象;乙文
8、开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细致描绘了中秋月色之美。 D. 甲文中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感受,其中有欣喜,有悠闲,还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诸多感慨齐聚心头;而乙文则主要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之感。 (二)古诗词鉴赏(二)古诗词鉴赏(5 5 分)分) 野望 唐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9. 简要赏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两句诗。 10.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这句诗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 (三) (1010 分)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A 桥建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同华
9、西急流深河上的所有桥梁一样都是用铁索修成的,一共有十六条长达一百多码的粗大铁索横跨在河上,铁索两端埋在石块砌成的桥头堡下面,用水泥封住。铁索上面铺了厚木板做桥面,但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在北岸的桥头堡有敌军的机枪阵地面对着他们,后面是一师白军据守的阵地。当然,这座桥本来是应该炸毁的,但是四川人对他们少数几条桥感情根深;修桥很困难,代价也大。保说光修 A 桥吧“就花了十八省捐献的钱财。”反正谁会想到红军会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过桥呢,那不是发疯了吗?可是红军就是这样做的。 红星照耀中国 【乙】 他们背着手榴弹和毛瑟枪,即刻爬上铁索,摇荡在汹涌
10、的河上,紧抓着铁索,一步一抓地往前爬。红军的机枪向敌军碉堡怒吼,子弹射在桥头堡上。敌军也用机枪进行还击,而那些红军战士们正摇荡在河水上空,慢慢朝着地方狙击手方向前行。第一名战士被打中了,落入下面的激流之中,第二名也掉下去了,接着是第三名四川的军队可能从未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战士参军不是为了混碗饭吃,而是甘愿为了革命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灵? 红星照耀中国 11. 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美国记者_,甲文中的 A 是_(填桥名) 12. 甲文中画线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3. 乙文中作者写道: “这些战士参军不是为了混碗饭吃, 而是甘愿为了革命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
11、是神灵?”请结合这两个选段及整本书的阅读,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 (四) (9 9 分)分) 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12、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乙】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14.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甲的内容。 15. 乙段文字在整篇文章的作用是什么?请分析。 16. 结合甲乙两段,分析藤野先生的性格特点。 (五) (五) (1919 分)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外婆的身影 邓宗良 外婆坐在
13、灶间矮矮的凳子上,往灶膛里送稻草,我的背挨着她的背,两只小手玩着火柴盒里的蚕,或反反复复翻看一本小人书。外婆冲着灶膛的脸,烤得通红,额头挂满了汗珠。她手里的蒲扇总是伸到背后,不停地给我扇风。 外婆家的庭院不大,铺着的红砖早就变成青灰色,缝隙里长着毛茸茸的绿苔,外婆天天用笤帚扫。靠近排水口的那一面墙,绿苔从墙脚一直爬到了墙顶,像是被外婆从地面赶到了那里。 外婆早就驼背了,看上去显得更加矮小。她天没亮就开始忙,一直忙到天黑,忙得连直起腰的工夫都没有,我总觉得这造成了她的驼背。然而她走得飞快,摆动的双手就像划起来的小船桨。她在庭院里走,在小巷里走,在街市里走,像一团被风吹动的影子,轻盈地飘来飘去,永
14、远停不下来。只有到了晚上,饭桌收拾干净了,灶台收拾干净了,一家人的衣服洗好晾起来了,外婆才在院子里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坐下来前,她从水缸里舀上一盆水,在脸上打上肥皂,使劲地洗去一天的汗渍和尘埃。她的双眼在满脸的肥皂泡沫里张开着,好像还在惦记着什么。忙碌一天后坐在院子里跟我母亲聊天,是外婆最惬意的时刻。外婆没说几句话,就打起瞌睡,一小会儿又清醒了,问:“说到哪儿啦?”这场景舒适,慵懒。三代人想到哪儿聊到哪儿,前言不搭后语;闪烁的星星、不知不觉移动着的月亮,像稔熟的邻居,像永不更换的舞台布景,陪着我们打发时间;外公割回来的青草里,昆虫唧唧地欢叫;拴在小厢房里的小牛犊,反刍的咀嚼声循环往复,让人昏昏欲
15、睡。 外婆掌管着这个大家庭,一切都装在她脑袋里。外婆不识字,不会记流水账,一个家庭全部的收入和支出,想象不出她是怎么管的。女人管钱,是当地习俗。外公挣的钱,回家就扔到饭桌上,一分都不留,出远门需要用钱,跟外婆要就是了。外公欠了谁多少钱,告诉外婆,外婆也不多问一句,马上还给人家。大小节日目不暇接,需要什么外婆总是备好;亲戚邻居中谁有红白喜事,外婆都心里有数。 外婆对外公年迈的父亲她的公公,很是孝顺,像供奉着一尊神仙。外公还有个弟弟,兄弟俩轮流接老父亲到自己家,一个月一换。这是给俩媳妇出的试题。老人家已经走不动了,每次轮换都是外公兄弟俩抬着。老人家一团白花花的胡子,像变魔术似的从鼻孔呼出来,颇有飞
16、瀑直下的气势。没有晚辈的孝顺,老寿星哪来的怡然自得和气定神闲?伺候老寿星,外婆树立了标杆,家人外人都这么说。外婆总是买最新鲜最肥美的鲜鱼,清水煮熟,配上软米饭、切碎的嫩菜心、香浓的鱼露,摆放到老寿星面前的小饭桌上。米粒和碎鱼渣会落在他亮晶晶的长胡子上,守在一旁的外婆用毛巾轻轻擦掉。老寿星笑眯眯的,真像年画里的千年老寿星。 外婆的舞台就是这个小小的宅院,舞台上的每一个角色,她都要一一安顿好。儿子该娶媳妇了,她准备体面的礼金,布置好婚床,操持好婚宴。三个女儿一个个出嫁了,她一视同仁准备好像模像样的嫁妆。嫁出去的女儿们,憋屈时会回来跟她哭诉,她陪着掉眼泪,然后用一席暖心的话宽慰女儿,给女儿找到回婆家
17、的妥帖的理由,准备婆婆喜欢的礼物。宅院里的故事平平淡淡,日出日落,年复一年,日子就像小镇坡地下的小溪,清澈,平静,缓慢,悠长,永不会干枯。 每年入冬后,外婆都要准备过年的年糕。门楼间有舂米的石臼,外婆叫来我母亲帮忙。母亲拉着挂在屋顶的绳子,踩着石臼翘板的一头,反复撞击石臼里泡好的糯米。“咚咚”的舂米声,填满了宅院。外婆驼着背,几乎趴在石臼边,木杵升起的每一个瞬间,她的手就灵巧地翻动一下石臼里的糯米,天衣无缝。外婆这个动作,一做就是半天。她的身影好像融化在这个场景之中。 宅院里劳作的声响、雨声、风声,轻重缓急,若隐若现,一年四季各不相同,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在熟悉的声响里,外婆的身影逐渐变得更矮
18、,更小,动作也更缓慢。最后,不知是外婆带走了这些声响,还是这些声响带走了外婆。 我在离家乡很远的北京工作。外婆快不行时,叮嘱我母亲不要告诉我,不要让我为了送她来回跑。外婆到了这个时候还念叨着,这孩子从小身体就不好,常肚子疼得满地打滚,不知现在还疼不疼。之前每次回老家见到外婆,她也都会问我肚子还疼不疼。问这话时,外婆慈祥的目光像水一样柔软,落在我的眼睛上,也落在我的心坎里。 (选自光明日报2021 年 10 月 15 日,有删改) 17. 回忆性散文主要用典型事件来回忆人物,本文回忆了关于外婆的诸多往事,请简要概括。 (写出三件即可) 18. 品析语言 (1)从修辞角度赏析第段的画线句。 闪烁的
19、星星、不知不觉移动着的月亮,像稔熟的邻居,像永不更换的舞台布景,陪着我们打发时间。 (2)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 外婆总是买最新鲜最肥美的鲜鱼,清水煮熟,配上软米饭、切碎的嫩莱心、香浓的鱼露,摆放到老寿星面前的小饭桌上。 19. 结合文章内容,简析外婆人物形象, 20. 本文标题是“外婆的身影”,也有人说以“外婆”为标题更好,你认为呢?说一说你的理由。 21. 请对文章的第段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三三 作文(作文(6363 分,含书写分,含书写 3 3 分)分) 22.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色彩,有时是闪闪明星的银色,有时是长夜漫漫的黑色,有时是生机勃勃的绿色每一种色彩代表一种生活,或是
20、一种态度,一种价值无论是什么颜色的生活,我们都应在拥有的同时,用心去感受、领悟。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成长经历,以“不同寻常的色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不少于 600 字;书写要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江苏徐州市区江苏徐州市区 2021-2022 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 一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基础知识及运用(2020 分)分) 1. 古诗文默写 (1)征蓬出汉塞,_。 ( 使至塞上王维) (2) _,志在千里。 ( 龟虽寿曹操) (3) _,松柏有本性。 ( 赠从弟刘桢) (4)几处
21、早莺争暖树,_。 (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 (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6)思乡,是古典诗歌中永恒主题。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以“_,_”两句,借故乡水的深厚情谊,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崔颢以_?_。”( 黄鹤楼 )的满腔愁绪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记挂。 【答案】 . 归雁入胡天 . 老骥伏枥 . 岂不罹凝寒 . 谁家新燕啄春泥 .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仍怜故乡水 . 万里送行舟 . 日暮乡关何处是 . 烟波江上使人愁 【解析】 【分析】 【详解】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
22、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雁、骥、枥、罹、凝、燕、颓、鳞、竞、暮”等字词的书写。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翘首(qi o) 镌刻(j n) 殚精竭虑 锐不可挡 B. 绯红(fi) 落弟(d ) 为富不仁 诚皇诚恐 C 黝黑(yu) 胆怯(qi ) 深恶痛疾 振聋发聩 D. 初衷(zhng) 悄然(qio) 抑扬顿措 入木三分 【答案】C 【解析】 【详解】A.镌刻(j n)(jun) ,锐不可挡锐不可当; B.落弟落第,诚皇诚恐诚惶诚恐; D.抑扬顿措抑扬顿挫; 故选 C。 3. 根据语境作答。 初秋的一场雨,将天空洗得如碧玉般明澈。心随着白云的飘逸
23、,也渐入了秋的( ) 。步入秋天,如同在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上行走。不知不觉中,大自然已走向成熟和丰盈。田野上的万物都告别了夏天的热情,此时正静静地呈现出秋的沉稳,走进了秋的诗行:黄澄澄的稻谷上,丰满的稻穗正在( )地鞠着躬;挺拔的高梁,向天空昂扬地举起燃烧的火把;花生在地下结成一串串果实,将地表撑出了细细的缝;红薯在垄里长得壮壮的,一不小心就会冒出胖乎乎的脸蛋此时此刻,你会深切地感到这秋天的素描,充满着沉甸甸的内涵。 其实,秋更是一种境界。我喜欢秋的丰盈、秋的成熟,更喜欢秋的给予。给予是世间万物最美的品质之一,秋,总会对那些辛勤的劳动者,奉献出她无私地所有。 (摘自人民日报2021 年 10
24、月 16 日)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意境 意蕴 虔诚 真诚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意境 虔诚 (2)秋,总会对那些辛勤的劳动者,无私地奉献她的所有。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意境”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蕴”指事物的内容或含义。句中描写的是“秋景”,应搭配“意境”; “虔诚”指恭敬而有诚意;“真诚”指真实诚恳,没有一点儿虚假。句中写稻穗“鞠躬”的态度,应填写“虔诚”。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秋,总会对那些辛勤的劳动者,奉献出她无私地所有”语序不当,“无私”
25、应该修饰“奉献”,故句子应改为“秋,总会对那些辛勤的劳动者,无私地奉献她的所有”。 4. 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新闻特写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简要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是消息与新闻特写的共同点。 B. 三峡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选自水经注 ,该书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地理名著。 C.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 均是由他人记叙, 比如 美丽的颜色 就是传记文学, 作者是艾芙居里, 表现了居里夫人从事科学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徐州 市区 2021 年级 上期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8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