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北京市平谷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平谷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3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平谷区北京市平谷区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试卷 一、语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一、语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 5 5 小题,共小题,共 1010 分。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必须品 不明就理 菁华(qng) 冠心病(gun) B. 钓鱼竿 炙手可热 处方(ch) 发横财(h ng) C. 吊胃口 不黯世事 请帖(ti) 歼击机(qin) D. 金刚钻 沧海一栗 囹圄(w ) 呼天抢地(qng) 2.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两棵柳树间筛
2、洒而下,地上阴影_,此时尤为幽绝。 著名作家叶文玲曾经满腔热情地_中学生:“不管写长文章或短文章,都要从心里流出来。” 从来没有一个文学体裁的评奖像散文这样_,有的评奖者看重文集的意识形态,有的着重揭示了多少历史真相,有的看重艺术的创新与突破。 一道数学题或_明快或繁琐曲折的解法。一篇作文中或闪烁为灵动创意的句子或再现出的真实生动的生活原貌,都应走进教师的批改视野。 A. 斑斓 训诫 莫衷一是 简洁 B. 斑斓 告诫 众口一词 简洁 C. 斑驳 告诫 莫衷一是 简捷 D. 斑驳 训诫 众口一词 简捷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自古以来,人们所创造的文艺就不是单调
3、的、生硬的、而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 B. 在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 C. 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或潜心学界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 D. 北京的小吃,多种多样,风味独特,耐人寻味,令很多外地游客赞不绝口。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夜以继日的辛勤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B. 青藏铁路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也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C. 国产大片的繁荣发展,不仅吸引了境外资金和国内其他行业资金投向国产电影,
4、而且增强了观众对国产电影的热情。 D. 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5. 依次将下面语句进行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什么事情,都是成也在人、败也在人。 只是在绝境中,成功者比失败者多坚持了一分钟,多走了一步路,多思考了一个问题。 成功者不一定处处都比失败者强。 绝境是强者的进身之阶,弱者的无底之渊。 A. B. C. D. 二、本大题共二、本大题共 4 4 小题,共小题,共 101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紫禁城在古代设有安全警报系统,这类传递警报的信号有多种。比如,白塔信炮报警。信炮修
5、建在紫禁城西北侧的白塔山上,只要接到紫禁城内出现危险的放炮令牌,炮手便会立即冲着天空开炮。驻扎在京城的卫士们听到炮响声后,就会迅速集合,各就各位。又如,紫禁城设有腰牌与合符,上面刻有允许进入紫禁城的人员身份信息,紫禁城四个大门的守卫人员会及时检查。 但是如果有人越过了这些外围防御系统,侵入了故宫里面,那么古代人士如何快速把警报传递给故宫内外的警卫人员呢?这时就要借助紫禁城内一种特殊的警报装置石别拉,或称石海哨。 石别拉是一种快速的报警装置,能够迅速把危险信息传递到故宫各处。部分石别拉存留至今,只不过如今不太引人注目。 这种石别拉,材料比较简单,实际是利用了故宫大量使用的栏板的望柱头改造而成的,
6、而且它只使用一种莲瓣形状的望柱头。望柱也称栏杆柱,是中国古代建筑和桥梁栏板和栏板之间的短柱,其材料可为木造和石造。紫禁城的望柱一般为汉白玉石材制作。望柱分柱身和柱头两部分,有的望柱头是莲花瓣形状,上面有二十四道纹路,象征二十四节气,因此又称为“二十四气望柱头”。 普通的莲瓣望柱头,本质上就是一块瓷实的石头,但是拿去加工成用于警报的石别拉的时候,就把莲瓣望柱头里面给挖空了,就像一个空心葫芦。那么,这种石头的空心“葫芦”,怎么就能成为报警器了呢?当时的人们,一旦发现故宫内有入侵者,就会使用一个 3 寸长的牛角状喇叭,插入石别拉的洞内,使劲吹喇叭,喇叭发出的声音,会通过石别拉的放大,飞快传遍四周。
7、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同时跟故宫室外一般陈设非常接近的石头产品,构成了故宫紫禁城内的警报网络。 据史料记载,清朝顺治年间,侍卫府奉命在外朝、内廷各门安设“石别拉”,分内、外、前三围,需要报警时,侍卫将三寸长牛角状的“小铜角”喇叭插入石孔内,三围的“石别拉”就先后被吹响。每当遇到外敌入侵、战事警报或是火灾,守兵便用牛角吹石别拉上的小孔,石别拉便会发出“呜、呜”的类似螺声的警报声,浑厚嘹亮的声音传遍整个紫禁城。 在故宫里,很多地方都有石别拉。朋友们去故宫参观的时候,只要稍加注意,细心观察莲瓣形望柱头,若里面是空心的,就是我们所说的石别拉了。 那么,紫禁城哪些地方设置有石别拉呢?根据我们的统计,太和门
8、广场、乾清门区域、坤宁门区域、东华门区域、西华门区域都有。一言以蔽之,这种石别拉几乎覆盖了整个紫禁城。 需要说明一点,由于历经数百年沧桑,目前故宫内,很多石别拉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洞口可能被各种杂物堵上了,或者在修缮过程中被新的石材替换了。 最后, 我们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古代紫禁城内的警报系统的传递路线, 并对其警报效能进行简单的评估: 我们假设,有外敌从故宫的午门入侵。 第一步:午门阙亭的守卫会敲响阙亭里面设置的警钟。钟声会传至大和门广场。 第二步:大和门广场的守卫听到警钟,就会吹响石别拉。设置在不同区域的石别拉,会把报警的声音次第传至东华门、西华门、三大殿、乾清门等重要区域。 第三步:乾清门
9、的警卫听到警报声,继续吹响石别拉。报警音传至景运门、隆宗门、坤宁门等处。 第四步:坤宁门的警卫听到警报声,继续吹响石别拉。报警音传至神武门。 根据估算,完成以上四步,需要时间不超过 1 分钟。也就是说,如果发现午门有入侵者,那么在 1 分钟内,紫禁城所有位置的守卫都能听到警报声。 紫禁城的石别拉,巧妙地利用了紫禁城各个庭院内的栏板望柱头作为警报装置,兼有欣赏和实用的双重功能。一方面,这些望柱头形状和纹饰未受到改变,在紫禁城内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对部分二十四气形式的望柱头开孔,使之成为警报器,这些望柱头又起到实用性功能。石别拉在紫禁城的应用,可以说是紫禁城建筑艺术与建筑技艺结合的
10、一个典范。 (选自周乾从细节来阅读故宫历史 ,有删改) 6. 下列传递报警信号的方式,没有在紫禁城使用的一项是( ) A. 信炮报警 B. 发放腰牌 C. 敲响警钟 D. 烽火示警 7. 下列对紫禁城中“望柱头”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望柱的一部分 B. 多为汉白玉石材质 C 均刻有各种纹路 D. 可制作石别拉 8. 下列对“石别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广泛运用于紫禁城内。 B. 内部空心,外形酷似莲瓣。 C. 具欣赏和实用双重功能。 D. 象征二十四节气。 9.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如何使用石别拉迅速传递危险信息。 (40 字以内) 三、本大题共三、本大题共 6
11、 6 小题,共小题,共 2121 分。分。 (一) (共(一) (共 1515 分)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登泰山记登泰山记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
12、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
13、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10.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说,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其阴 阴:山、水的背面 当其南北分者 当:挡着 自京师乘风雪 乘:冒着 余始循以入 始:才 遂至其巅 巅:山顶 须臾成五采 采:同“彩”,色彩 A. B. C. D. 1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至于泰安 师不必贤于弟子 B. 其级七千有余 其皆出于此乎 C. 古谓之天门溪水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D. 余所不至也 师之所存也 1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三段,作者依次写了泰山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色,突出了泰山日出时色彩鲜明、气势雄伟的特点。 B
14、. 第四段,主要描绘了一幅日观峰古迹图。既增加了知识性,也表现了泰山的古老风貌和悠久历史。 C. 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叙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的经过,描写了泰山雄奇壮丽的景象。 D. 本文语言精练简洁,生动形象。虽然全文不过五百多字,却充分表现出了雪后登山的别样情趣。 13. 下列对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年号纪年是古人常用的一种纪年方法,如“乾隆三十九年”。 B. 干支纪年是古人常用的一种纪年方法,如“壬戌之秋”。 C. 干支纪日是古人常用的一种纪日方法,如“是月丁未”。 D. 古人用特定的名称纪日,如“晦”指农历的每月第一天。 14. 本文善于运用侧面描
15、写突出景物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二) (共(二) (共 6 6 分)分) 15. 阅读下则论语 ,回答问题。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 (1)解释这则论语 。 (2)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这则论语对你的人生启迪。 四、本大题共四、本大题共 4 4 小题,共小题,共 1919 分。分。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注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片。 注: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
16、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16.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句中的“问讯”二字亲切自然,把三塔湖当作老朋友来问候,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 B. “重来”句的“又”字点明两次游湖相距时间之久,表达了诗人故地重游的复杂情感。 C. “世路”句转为议论,与上片优美景色形成强烈对比,表明作者心中的愤懑无以排解。 D. 本词语淡意远,营造出物我一体的美妙境界,抒发了诗人归返自然的闲适愉快之情。 17. 下列诗句与“东风吹我过湖船”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 B.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唐白居易琵琶行 ) C.
17、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D.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宋泰观鹊桥仙 ) 18. 请赏析“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 19.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李煜虞美人中,“_,_”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2)苏轼赤壁赋中,客人用“_,_”两句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3)曹操短歌行中,“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他对贤才的渴望。 (4) 涉江采芙蓉中,“_,_”两句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伏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 (5)韩愈师说中,“_,_”两句概
18、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6)杜甫登高中,“_,_”两句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7) 辛弃疾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长于用典, 如“元嘉草草, _, _”。 (8) 静女中,开篇以“_,_”两句写女子故意不现身,令男子独自徘徊,表现了爱情萌发时的甜蜜和欢乐。 五、本大题共五、本大题共 4 4 小题,共小题,共 1818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红枣林红枣林 无论是北国风光、岭南春色、苏州园林、杭州山水,还是黄山的奇丽、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也不管是“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的钱塘江,还是“风月无边,水天一色”的八百里洞庭湖都不能像家乡那山
19、、那水、那片树林那样使我梦魂萦绕。尤其是家乡的红枣林,常勾起我如潮的乡思和童年温馨的回忆。 我的家在渤海岸边,是个古老而幽静的乡村。村里村外、房前座后到处长满了枣树;特别是村东、村南和村北那一眼望不到边的枣树林,十分壮观。金秋八月,在这莽莽苍苍的枣树林里,有挂着奶牛乳穗头似的铃枣,有挂着圆滚滚的大婆枣、冬枣,但更多的枣树却挂着一嘟噜一串的金丝小枣。金丝小枣是枣中上品,红中透亮,核小、皮薄、肉厚,含糖量高。掰开半干的红枣,可清晰地看到果肉间由糖分、果质等组成的缕缕细丝,在阳光照耀下,闪着金色光泽,可拉长一二寸不断。“金丝小枣”的美名即由此而得。 小时候,我曾淘气地爬到房顶上,用嘴直接咬到枝头清甜
20、香脆的铃枣,别有滋味。晚上,躺在洒满月光的枣树下,一阵轻风,可以把熟透的金丝小枣吹落,砸在耳边。有时恰巧落嘴里,闭起眼睛细心品味,清脆甜润,沁满肺脾,真惬意极了。 记得在中学时代的假期里,我曾躺在那搭在枣园最高枣树上的望棚里,一边读书一边看枣林。透过婆娑的绿叶,望着蓝天上漂浮的白云出神,生出无限遐思。家乡的红枣,色泽鲜红带紫,味道甘美清香,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营养丰富,具备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有南茶北枣之称。记得我小时候,家乡很穷,人们因吃野菜野草过多中毒,不少人得了浮肿病。红枣驱散人们体内积存的过多水分,救了人们的命。 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对各种各样的花的描述赞美之词居多,却很少有人
21、描述赞美过枣花。其实,枣花是很值得赞美的。常言道:红花还需绿叶配。而枣花却不是这样,在它盛开时却深深地躲藏在绿叶中。人们在远处可闻到枣的香甜,那香是薄薄的,香而不腻;那甜是淡淡的,甜而不浓。清清淡淡的香甜沁人心脾,使人心旷神怡,给人一种既超然又充实的感觉。走近了,才能看清那通体黄绿的枣花。它米粒般大小,周边匀称地排列着五个小角,顽皮地扮成星星的模样,在星星的中央有亮晶晶的小花,玲珑剔透,仿佛枣花吐出的小舌头,煞是惹人怜爱,如果你伸出舌尖,和它亲吻,那醉人的香甜霎时传遍了全身。蜜蜂对枣花也十分喜欢,枣花一开就从遥远的地方聚集来做工, 酿出的蜜营养价值很高, 人们称它为补品之王。人们常盛赞多种鲜花
22、,我却不以为然:牡丹花最美,花却不香;月季花香,但不免甜腻。可枣花的香甜则可谓超凡脱俗:它从不花枝招展炫耀姿色,从不过度渲染甘甜让人沉溺;而是自甘平淡,努力缩小身躯,把劲儿憋在心里,用生命孕育出比它自己大百十倍的果实。 枣树那股坚强挺拔的劲头令人敬佩。 不怕土壤中的盐碱, 雨水少不感到干渴, 水再大不蒙顶就不怕。总是和勤劳勇敢的人们同甘共苦,做主人忠实的朋友。任凭主人另眼看待,它仍然那么忠心耿耿。就拿采果子来说吧,桃、杏、梨采摘总是那么小心翼翼,生怕伤了皮,动了肉。唯独红枣采摘用竿子去打。素有“有枣无枣打三竿子”的说法。它从来没有因为挨了打就悲观失望,就消极怠工,更没有对主人不恭的表示。还是年
23、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像老黄牛一样,为人类奉献着。 它能和其他植物欢快共处。它生来根浅叶子稀。在它的左右种植小麦、豆类、红薯、芝麻、花生之类,从来不妨碍伙伴们的生长。其他作物都喜欢和它共处。它的性格是不与同伴争营养、论高低。不以大压小,不以强欺弱。植物不管名气大小、身价高低,都能和平共处,相互帮助。它还能自觉地把阳光让出来照射别的植物。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柳、桃、杏一出九就争先恐后地发芽、开花、结果,可说是爱出风头,而枣树总在诸多作物花草之后生叶、开花、结果。它从来不以自己的贡献而骄傲自豪,而且觉得奉献太少,仅乎欠了主人什么。 “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换钱”,它不像桃、杏、梨,主人付出大量心
24、血它们才报恩。枣树最有良心,入地当年就为主人服务。它天然的特性是,不忘主人对它的培育,默默地、早早地报答主人的养育之恩。到了而立之年,主人嫌它贡献小,用刀刮它的皮、开甲。在挨了刀、受了伤之后,它不诉说痛苦,不感到悲观,而是加倍地多产果实来回敬大自然和主人。 枣树的品格多么高尚啊,它是我家乡父老乡亲们的象征。 一晃离开故乡四十多年了,但童年时代在红枣林编织的一出出剧目仍记忆犹新。也怪了,每逢金秋八月枣成熟的季节,不论我走到哪里,总会多次梦见故乡那绿叶、红枣、蓝天、白云的美景;梦见母亲爱枣、选枣、晒枣、醉枣、留枣、抚摸着枣的神情;梦见姐姐帮母亲用带着绿叶的榆树条穿红红的菱形枣排,枣排穿好后挂在墙上
25、,顿时满屋生辉,笑声盈盈,这是我记忆中农家特有的壁挂。 夕阳树木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我爱故乡的红枣林,我愿为红枣林唱支最理想、最圣洁的赞歌。然而,我更崇拜枣树那高尚的品格,我愿做一棵永葆乡土特色的红枣树。 (选自刘殿阁同名散文,有删改) 20.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段由自然美景写起,进而引出下文,表达作者对家乡山水的思念。 B. 第段写红枣救人性命,药用价值髙,凸显了作者对红枣的感激之意。 C. 第 段的排比句,写记忆里的乡音乡情,句式整齐,增强了表达力量。 D. 结尾段,作者希望成为一棵红枣树,直抒胸臆,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21. 简要赏析第段画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平谷区 2021 2022 学年 上期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8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