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22022 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试卷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Cl-35.5 K-39 Ca-40 Cu-64 Zn-65 Ag-108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分,共分,共 40 分。分。) 1. 我国提出争取在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 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 A. 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使用 B. 为了实现 CO2的零排放,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
2、能源 C.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D. 在日常生活中,倡导“低碳”生活 2.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液体的倾倒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检验 H2的纯度 D. 证明 CO2是否集满 3. 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百炼成钢 B. 滴水成冰 C. 立竿见影 D. 披荆斩棘 4. 通过学习化学知识:同学们尝试以化学视角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 上学路上,看到环卫工人在给树木涂刷石灰浆(含硫黄粉),推测是为了防止害虫生卵 B. 看电视时,新闻中提到“冰墩墩”外壳采用环保 PVC(聚氯乙烯)及 PC(聚碳酸酯)制作而成、推测
3、该材料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C. 学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推测灭火的主要原因是隔绝了空气 D. 假期旅行时、在宾馆中用肥皂洗衣服,发现水中易起浮渣,推测该地区水的硬度较大 5. 化学的世界五彩缤纷,在化学变化中感受化学之美。下列反应的现象或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A. 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上附着红色固体,溶液蓝色变浅:424 32Al+3CuSO =A1 SO+3Cu() B. 向黄色的 FeCl3溶液中加入 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33FeCl +3NaOH=FeOH+3NaCl() C. 紫红色的铜丝浸入稀硫酸中,产生无色气泡,溶液变为蓝色:2442Cu+H SOCuS
4、O +H= D. 黑色的氧化亚铁溶于稀盐酸中,溶液变为浅绿色:22FeO+2HCl=FeCl +H O 6. 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相应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 KCl 溶液中少量 CaC12杂质 向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CO2气体,过滤 B 测定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的 pH 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 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C 鉴别尿素和碳铵两种化肥 取少量两种化肥分别置于研钵中,各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气味 D 配制 48g质量分数为 6%的 NaCl溶液 用托盘天平称量 2.88gNaCl倒入烧杯中,用量 筒量取所需水于烧杯
5、中,用玻璃棒搅拌 A. A B. B C. C D. D 7.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在盛有不同固体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等量质量分数为 10%的盐酸 B.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向质量均为 6.0g 的 MgO、Mg(OH)2固体中, 分别加入 100g 质量分数为 20%的盐酸 D. 将锌粉加入到 Cu(NO3)2和 AgNO3的混合溶液中,溶液最终变为无色 8. 碘元素被称为“智力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碘原子核内有 53 个质子,一个碘原子的质量是 126.9g B. 碘原子核内质子的总质量等于核外电子的
6、总质量 C 食用碘盐可预防碘缺乏病,人体摄入碘越多越有利于健康 D. 碘离子(I-)核外有 5 个电子层、最外层有 8个电子 9. 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 100.0g水,T2时,分别加入质量均为 ag的 KNO3或 KC1 固体,充分溶解后,甲烧杯中现象如图 1 所示,再将两个烧杯同时降温至 T1、乙烧杯中现象如图 2所示。 KNO3和 KC1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T1 20 T2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NO3 13.3 25.0 31.6 35.1 63.9 110 169 246 KC1 27.6 31.8 34.0 35.1 40.0 45.5 51.1
7、 56.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烧杯中加入的固体一定是 KNO3 B. 图 1中溶液可能是该溶质饱和溶液,图 2中上层清液一定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C. 若从 T1重新升高到 T2,甲、乙两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D. a的取值范围为 31.8”、 “”或“=”)。 17. 春晚节目只此青绿取材于宋朝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画中主要用了石绿、石青两种矿物质颜料。 I.石绿,又称孔雀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Cu2(OH)2CO3,我国古代曾用孔雀石炼铜,涉及两步反应。 (1)请写出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石青。又称蓝铜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xCu(OH)2 yCuCO3
8、,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对其组成进行探究(假设矿石中其它杂质受热不分解,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硫酸反应。 方案1: 收6.00g干燥样品放入图中硬质玻璃管中加热, 充分反应后测得装置C增重0.27g, 装置D增重1.32g。 (2)装置 A和 D中盛放的药品应选择:A_,D_(填序号)。 碱石灰 浓硫酸 氯化钙 无水硫酸铜 (3)装置 E中碱石灰的作用为_。 (4)实验开始前先关闭弹簧夹 b,打开弹簧夹 a,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 b,关闭弹簧夹 a,点燃酒精灯加热。样品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至玻璃管冷却。反应后继续通空气的目的是_。 (5)经计算得出 x:y=_,如果样品未干燥,
9、可能导致 x:y的值_(填“偏大”或“偏小”) 方案 2: 向一定质量的干燥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通过测定产生 CO2气体体积和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来确定其组成,装置如图所示。 (6)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试分析量气装置中液体的选择原则_,量气装置读数时应_(填序号),最后平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先使量气装置两侧液面相平,再恢复至室温 先恢复至室温,再使量气装置两侧液面相平 (7)橡胶管 a连接分液漏斗和锥形瓶,试推测橡胶管 a的作用:_,_。 (8) 反应后读数时, 若量气装置右侧液面高于左侧(其它操作均正确), 可能会导致测定的气体体积_(填“偏大”或“偏小”)。 四、计算题四、计算题(共共
10、 8 分分) 18. 含氯消毒液是家庭常用的消毒用品,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工业制备原理为22Cl +2NaOH=NaClO+NaCl+H O。 现向质量分数为 8.0%的 NaOH溶液中通入氯气, 制得质量分数为 5.0%的 NaClO消毒液(溶质为 NaCl、NaClO 和 NaOH)2980g,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ClO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 (2)已知质量分数为 0.05%的 NaClO消毒液用于家居消毒效果较好。现用 10g 质量分数为 5.0%的 NaClO消毒液,配制质量分数为 0.05%的 NaClO消毒液,需加入水的质量为_g。 (3)请计算质量分数为
11、5.0%的 NaClO 消毒液中 NaOH的质量分数是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 0.1%)。 20222022 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试卷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Cl-35.5 K-39 Ca-40 Cu-64 Zn-65 Ag-108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分,共分,共 40 分。分。) 1. 我国提出争取在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 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此目标的
12、是 A. 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的使用 B. 为了实现 CO2的零排放,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 C.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D. 在日常生活中,倡导“低碳”生活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 CO2的排放,做法利于实现此目标; B、为了实现 CO2的零排放,要合理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大量开采会造成资源浪费,做法不利于实现此目标; 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做法利于实现此目标; D、在日常生活中,倡导“低碳”生活,可以减少 CO2的排放,做法利于实现此目标; 故选 B。 2.
1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液体的倾倒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检验 H2的纯度 D. 证明 CO2是否集满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 检验氢气纯度时, 用拇指堵住管口, 移近火焰, 松开拇指点火, 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响声很小,才表明氢气纯净,酒精灯应该点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
14、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3. 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百炼成钢 B. 滴水成冰 C. 立竿见影 D. 披荆斩棘 【答案】A 【解析】 详解】A、百炼成钢过程中,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B、滴水成冰的过程中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披荆斩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A。 4. 通过学习化学知识:同学们尝试以化学视角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 上学路上,看到环卫工人在给树木涂刷石灰浆(含硫黄粉)
15、,推测为了防止害虫生卵 B. 看电视时,新闻中提到“冰墩墩”外壳采用环保 PVC(聚氯乙烯)及 PC(聚碳酸酯)制作而成、推测该材料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C. 学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推测灭火的主要原因是隔绝了空气 D. 假期旅行时、在宾馆中用肥皂洗衣服,发现水中易起浮渣,推测该地区水的硬度较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混有硫磺粉的石灰浆涂刷树木的目的是防止害虫生卵,故选项推测正确; B、PVC(聚氯乙烯)及 PC(聚碳酸酯)制作而成,属于塑料,该材料为有机合成材料,故选项推测错误; C、灭火的原理有:隔绝空气(或氧气) 、清除可燃物、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炒菜
16、时、油锅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故选项推测正确; D、 硬水中加入肥皂水会出现大量浮渣,因此测该地区水的硬度较大,故选项推测正确。 故选:B。 5. 化学的世界五彩缤纷,在化学变化中感受化学之美。下列反应的现象或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A. 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上附着红色固体,溶液蓝色变浅:424 32Al+3CuSO =A1 SO+3Cu() B. 向黄色的 FeCl3溶液中加入 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33FeCl +3NaOH=FeOH+3NaCl() C. 紫红色的铜丝浸入稀硫酸中,产生无色气泡,溶液变为蓝色:2442Cu+H SOCuSO +H= D
17、. 黑色的氧化亚铁溶于稀盐酸中,溶液变为浅绿色:22FeO+2HCl=FeCl +H O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铝丝上附着红色固体,溶液蓝色变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432Al+3CuSO =AlSO+3Cu,不符合题意; B、向黄色的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产生红褐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33NaOH+FeCl =Fe(OH)+3NaCl,不符合题意; C、紫红色的铜丝浸入稀硫酸中,铜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的后面,不和稀硫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符合题意; D、黑色的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黑龙江省 大庆市 中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8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