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试卷(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第一单元综合测试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材料一: 作为第一部全面反映从 1921 年到 1949 年 28 年间中国共产党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党史类电视纪录片,重生近期在电视、网络媒体播出,引起了观众和网友的热烈反响。 以往的历史文献类纪录片创作很少使用演员,即使有演员出现,也多为剪影、背影之类。而重生采取情景再现的拍摄方式,由演员实景演出。国外管这叫剧情式纪录片,国内也有借鉴,比如圆明园河西走廊等。但在党史题材创作中运用这一手段,重生尚属首次。一组数据可以从侧面说明这部纪录片对情景再现手法的用心程度。据统计,这部纪录片总共拍摄了 191 场戏,呈现了 1
2、74 位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设计了 162 个场景,动用 1291 位群众演员,使用 500 套服装,道具占用 3 个大库房,足够拍 3 部电视剧。此外,在选择 174 位历史人物特型演员时,该片既注重形似,又注重颜值。这种强化剧情式叙事的表现方式,充分考虑今天人们的审美诉求和年轻观众观影的习惯,容易在不同观众群体中引起共鸣。 历史哲学家海登怀特认为,史书的记载归根结底是一种文本,不能把历史文本与历史本体等同起来。可见,在历史题材创作中,撷取、遴选可用的史料是反映历史的出发点,还需要依托于可靠、富有责任感的历史性评断,才能为观众提供更多令人信服的事实和有价值的信息,强化真实感,达到揭秘之效,提
3、升作品的文献性品格。重生的一大特点就是充分尊重史实、努力还原历史情境。比如,上海法租界渔阳里 2 号的陈独秀旧居,是早期共产党的活动据点,根据史料,新青年编辑部当时是在陈独秀旧居的地下室。但在横店拍摄实景时没有地下室,美术师就用一堵很高的围墙搭建出一个地上地下室。 近年来,市场经济改革全面深化,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比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作品,创作者在坚守主流价值表达的前提下,采取全明星阵容出演的商业模式,遗形取神,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纪录片重生力邀美国纸牌屋摄影团队加入。他们运用电影镜头语汇拍摄纪录片,使用柔光镜,即使表
4、现一些严酷的场面也不例外,这样可以让人物自带光环,把观众带入一种回忆的情境之中。 (摘编自纪录片重生:让革命历史题材生动起来) 材料二材料二: 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的 34 集电视连续剧北平战与和讲述了 1948 年秋古城北平通过傅作义与共产党的谈判实现和平解放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深刻厚重的史实中揉入艺术化的戏剧情节,站在当下的思维高度,挖掘了事件所蕴含的时代精神与现实意义。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要求创作者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用戏剧艺术表现真实的历史。如果说历史的真实构成了一部作品的骨架,让人直面铁的现象与规律,那么艺术化的处理则为作品增添丰满的血肉,掀起人思想情感的波澜。在北平
5、战与和中,创作者抱着对革命历史的真挚情感和严肃责任感,淡定从容、扎扎实实地进行相关历史素材的深挖掘、精加工,使作品散发出厚重、宏阔的历史气息以及鲜活的、人性化的艺术气质。 为了精确表现北平和谈这段错综复杂的历史,编剧在寻溯和熟悉史料上下了巨大功夫,努力克服历史表象、思维定式与主观偏见的干扰,以客观的心态尽可能地贴近历史真相,再根据创作角度有选择地提炼与编织素材。整部作品叙事结构宏大,涉及历史上有真实姓名的人物近 50 人,空间范围涵盖北平、南京、西柏坡、张家口、天津、新保安等。创作者一面细致描写北平和谈的来龙去脉,一面不时观照国内局势的发展,更以宽广的视野反映了中国内战在世界格局中的战略意义,
6、为观众铺展开一幅气势磅礴、层次分明、信息量丰富的历史画卷。 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创作者有分寸地植入合理的想象并进行虚构,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和戏剧矛盾冲突塑造出一批鲜活饱满的典型人物形象。不同于过去以我方为主的传统表现手法,该剧选择国民党将领傅作义为男一号,不能不说是一次颇具勇气的艺术尝试。以傅为视角中枢最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北平的复杂局势,也更便于勾连各个层面的相关人物与事件;同时傅的作用好比一面镜子,其最终抉择映照出国共两家的优劣之分,更是民心向背的绝佳印证。除了视角的突破,作品对历史人物的定位与认识也做了颇具新意的探索。编剧从国、共、傅各自的立场出发,尽量将每个人物的行为、心理充分合理化。于是
7、我们看到一个将雄才大略隐于质朴率真中的毛泽东;一个有心兴邦却无力回天的蒋介石;至于傅作义,编剧更是给予了深度挖掘,紧紧抓住战与和这一核心矛盾,把傅的处境推向黑暗与光明水火不容的极致境地,将其内心置于理性与感性、坚毅与忧惧、矛盾与抉择的激烈交锋中。 (摘编自评北平战与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新追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生拍摄了 191 场戏,拍摄场景、呈现的历史人物、动用的群众演员都很多,这在国内党史纪录片拍摄上不常见。 B.随着时代变化,拍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也应该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所考虑,与时俱进,探索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C.北平战与和一剧所呈
8、现的历史事件错综复杂,创作者对其进行深挖掘、精加工,从而使之兼顾历史性与艺术性。 D.改变以我方为主的表现手法,以傅作义为男一号,是出于反映复杂局势、勾连人物与事件、印证民心向背等多方面考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考虑这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诉求和年轻观众观影的习惯,是重生播出后,引发观众和网友热烈反响的重要原因。 B.重生选择史料,依托可靠、富有责任感的历史性评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是以海登 怀特的观点为依据的。 C.只要对革命历史有真挚情感、严肃责任感,就能淡定从容地拍摄好相关影视剧,这是北平战与和给我们的启示。 D.是战,是和,当时内心极为复杂,编剧把傅作义的处境
9、推向黑暗与光明极不相容的境地,是为了表现形象的立体性。 3.如果要充实文章内容,下面的表述不能支持材料一或材料二所含观点的一项是( ) A.针对现在有些历史剧过度歪曲、戏说史实的现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大校李涛认为,要记录历史、再现历史,绝不能戏说历史、娱乐历史,必须要把史实搞得非常准确。 B.在重生拍摄过程中,道具新青年还原了封面和里边所有的内容。为了制造这个道具,工作人员去图书馆,从新青年第一期到最后一期,对每一页的内容都进行翻拍。 C.傅作义在属下眼中是威重令行的长官,在妻子面前是充满真情的丈夫,在女儿心中是世界上最慈爱的父亲;他承受着究竟是忠于国民党蒋介石,还是以民族大义为重的极
10、大压力。 D.傅作义冒着极大风险多次派代表与共产党接触,寻求和平的途径;毛泽东主席和共产党高级领导人也以阔大的胸怀,来引导傅作义彻底摆脱蒋介石反动集团,加入到人民的行列。 4.材料一多处使用了举例论证法,作用各异。请选择两例做简要说明。 5.重生和北平战与和,一为纪录片,一为连续剧,请根据材料分析,两者在拍摄方式上有何异同。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本一:文本一: 进犯平型关的日军,属于坂垣第 5 师团。坂垣本人在中国呆了很久,他的全名叫坂垣征四郎,是个有名的中国通。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在东北组织伪满洲国,就是由他代表关东军同溥仪谈判的。由于组织傀儡政府有功,1937 年卢
11、沟桥事变爆发的时候,他已经升任中将师团长了。坂垣师团武士道精神很强,在日军里有些名气。坂垣之所以选择平型关作为迂回的路线,是因为他清楚这里是山西和河北交界的地方,是个比较薄弱的环节。他自带队进攻华北以来,遇到的都是不战自退的国民党军队,气焰骄纵得很。他错误地估计我军不可能这样快东渡黄河,更没有想到在他眼皮底下会有一支严阵以待的八路军队伍。对于敌军的这些情况,当时我们还不甚清楚,只是在平型关战斗之后,从缴获的战利品和作战地图上了解到的。 1937 年 9 月的一天,在干部会上,我简要介绍了日军由灵丘西进的情况。同志们摩拳擦掌,准备打一个大胜仗。我军的战斗部署是:独立团和骑兵营插到灵丘与涞源之间和
12、灵丘与广灵之间,截断敌交通线,阻敌增援;以 343 旅两个团为主攻,344 旅一个团到平型关北面断敌退路,一个团作师预备队。攻击部队全部在平型关东侧山地设伏,准备给敌以猛烈打击。林彪讲完兵力部署后,我讲话强调了为什么要打这一仗,为什么必须打好这一仗,并向各级党组织提出要求。会议一结束,师的主力就连夜赶往距平型关 30余里的冉庄待命。 24 日,前沿部队报告,敌人有于翌日大举进攻的可能。傍晚,师部又收到了阎锡山部队送来的一份出击计划,说他们担任正面防御和堵截。我和林彪在马灯下,摊开军用地图,把各方面汇集的情况又作了一番详细的研究,随后用电话下达了出击的命令。 到中午,战斗临近结束之前,我随同出击
13、部队下到沟底的公路。这次伏击战的战果,可以说是很壮观的。公路上,敌军人仰马翻,燃烧的汽车,遗弃的武器,比比皆是。我在察看战果的时候,还碰上一个日本兵躲在山洞里面向战士们放冷枪,战士们对着山洞用中国话喊:缴枪不杀!他以枪弹回答,死不投 降。我说:丢手榴弹,消灭他!那时,我们的战士还把日本侵略军当成内战时期的敌人,以为打狠了就会缴枪,岂不知他们都经过长期训练,受麻醉很深,满脑袋装的都是怎样占领中国,所以即使剩下一个人,也很顽强。 平型关大战后,不少爱国人士曾经议论过这样一个问题:久驻华北的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尚不能打一个小胜仗,为什么刚到前线、可以说是仓促上阵的八路军,却能一举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其实
14、,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从根本上讲,这是由共产党坚决抗日的政治路线决定的。八路军东渡黄河以来,官兵士气高涨。战前,同志们就憋足了劲,决心严惩侵略者;战斗中,战士们勇敢顽强,不怕牺牲。另外,从指挥上讲,我们选择了有利地形,居高临下,两面夹击,在狭窄的山谷给敌以突然袭击,使敌军的装备优势无法发挥。从敌军方面说,异常骄纵导致了这次惨败。 平型关大捷,是我军出师华北前线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中国抗战开始后的第一个大胜仗。国民党老同盟会会员、当时的第二战区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续范亭先生曾经著文写道:谨按平型关战役,八路军的大捷,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们的士气。在敌
15、人方面,从南口战役以来,日寇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在平型关忽然受到惨重的打击与包围被歼,使日寇知道中国大有人在,锐气挫折,不敢如以前那样的长驱直进。忻口会战敌人未敢贸然深入,我军士气高涨,未尝不是平型关歼灭战的影响。 续范亭先生的估价,代表了当时全国人民对这次胜利的看法。除此,饱受日本侵略的华北人民,从此次胜利中看到了希望,认为共产党和八路军是可以信赖的。这为后来我们在这一地区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平型关战斗,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志气,尤其是在恐日病和亡国论到处流行的时候,这一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这是平型关战斗胜利最重要的意义。 (选自聂荣臻峥嵘岁月:首战
16、平型关,有删改) 文本二:文本二: 平型关大捷,与其说是一次重要历史事件,毋宁说是一种文化符号象征。在历史的发展演变中,作为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型关大捷的记忆传承与历史重构在历史发展演变中得到进一步强化,成为后世难以抹去的历史记忆。 在记忆的传承与延续中,文字是永生的媒介和记忆的支撑。平型关大捷后,无论是革命年代,抑或和平年代,日记、会议报告、回忆录、媒体报刊、教科书等均成为平型关大捷社会记忆的文字载体。正是由于这些文字载体的介入,传承和重构了平型关大捷的光辉记忆。如果说文字是记忆传承与延续的支撑,那么纪念空间则是记忆承载的建筑与格局。纪念空间,不仅仅是承载记忆的空间外形,同时还
17、包含着丰厚的文化意蕴。纪念空间具有调动情感、引发思考、唤起并塑造记忆的功能,与社会记忆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在此意义而言,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则成为社会记忆的纪念空间,构成了诺拉笔下的记忆之场。在诺拉看来,记忆之场是实在的、象征性的和功能性的,其存在的根本理由是让时间停滞,是暂时停止遗忘,是让事物的状态固定下来,让死者不朽,让无形的东西有形化。作为记忆之场和纪念空间,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彰显了纪念性,其目的和指向是传承和唤起记忆。另外,在有关平型关大捷社会记忆的传承、重构和强化的途径和方式中,影视作品也是不容忽视的力量。阿莱达阿斯曼将展演作为历史展示的 基本形式之一,在她看来,展演包括了电影、电视、视频
18、和数字媒体等媒介,以此作为公共舞台而对历史进行再现。在此意义上,媒体、影视作品等展演形式为平型关大捷社会记忆的传承提供了良好的固着点。 (选自程功群、王倩抗战记忆:平型关大捷的民族共识与社会记忆,有删改) 1.下列对两则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介绍坂垣征四郎的情况,既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略意义,也为下文写挫其锐气做了铺垫。 B.周密的战斗部署、迅速的军事行动、官兵的战斗精神以及日军的骄纵等促成了平型关战斗的胜利。 C.文本一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既回忆了平型关大捷的情况,又阐述了其影响。 D.两则文本都与平型关大捷有关,均对平型关大捷的
19、记忆传承与历史重构有深刻影响。 2.下列各项中,不适合用来支撑文本二观点的一项是( ) A.平型关大捷胜利后,上海抗战丛书出版社出版了朱德的第八路军平型关血战,聂荣臻也写了回忆录峥嵘岁月:首战平型关。 B.革命战役平型关大捷已成为社会民众接受革命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革命文化资源。 C.山西省政府在平型关附近修建了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以弘扬红色革命精神。 D.以平型关大捷为楔子,灵丘县委、县政府牵头组织拍摄了电视连续剧烽火平型关,以宣传革命老区人民的抗日爱国精神。 3.两则文本都就平型关大捷展开了议论,在议论中有哪些不同之处? 4.我们应该继承平型关大
20、捷的哪些精神?又该如何传承?请结合这两则文本简要概括。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魏中山王英等众数十万攻钟离。上命豫州刺史韦睿将兵救钟离,受曹景宗节度节度。睿自合肥取直道,由阴陵大泽行,值涧谷,辄飞桥以济师。旬日至邵阳,上豫敕敕曹景宗曰:韦睿,卿之乡望,宜善敬之!景宗见睿,礼甚谨,上闻之曰:二将和,师必济矣。 景宗与睿进顿邵阳洲,睿于景宗营前二十里夜掘长堑,去魏城百余步。南梁太守冯道根,能走马步地,计马足以赋功,比晓而营立。魏中山王英大惊,以杖击地曰:是何神也!景宗虑城中危惧,募军士潜行水底,赍敕入城,城中始知有外援,勇气百倍。 明旦,英自帅众来战,睿乘素木舆,执白角如意如意以麾军,一
21、日数合,英乃退。魏师复夜来攻城飞矢雨集睿子黯请下城以避箭睿不许军中惊睿于城上厉击呵之乃定。 上令景宗与睿各攻一桥,睿攻其南,景宗攻其北。三月,淮水暴涨,睿使冯道根等乘斗舰竞发。别以小船载草,灌之以膏,从而焚其桥。军人奋勇,呼声动天地,无不一当百。诸垒垒相次土崩,魏军大溃。 景宗与群帅争先告捷,睿独居后,世尤以此贤之。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梁纪二) 附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七附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七( (节选节选) ) 曹景宗,骁将也;韦睿执白角如意、乘板與以麾军。夫二将之不相若,固宜其相轻矣。武帝豫敕景宗,得将将之术矣。敕睿以容景宗易,敕景宗以下睿难。然而非 然也,睿能知景宗之鸷,而景宗不能知睿之
22、弘,景宗之气敛,而何患睿之不善处景宗邪?且其诏之曰韦睿,卿之乡望,动之以情,折之以礼,而未尝有所抑扬焉。如其不然,睿愈下而景宗愈亢,睿抑岂能终为人屈乎?钟离之胜,功侔淝水,岂徒二将之能哉! 附蔡东藩南附蔡东藩南北史演义北史演义( (节选节选) ) 及钟离一役,又未尝专任韦睿,而独任曹景宗,令睿归景宗节制。幸睿素负重名,为景宗所敬礼,始得和衷共济,大破魏军。否则,景宗尝违诏进军矣;虽有密敕,令彼敬睿,亦乌足恃! 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师复夜来/攻城飞矢雨集/睿子黯请下城以避箭/睿不许/军中惊睿于城/上厉击呵之/乃定 B.魏师复夜来/攻城飞矢雨集/睿子黯请下城以
23、避箭/睿不许/军中惊/睿于城上厉击呵之/乃定 C.魏师复夜来攻城/飞矢雨集/睿子黯请下城以避箭/睿不许/军中惊睿于城/上厉击呵之/乃定 D.魏师复夜来攻城/飞矢雨集/睿子黯请下城以避箭/睿不许/军中惊/睿于城上厉击呵之/乃定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度,文中是一个官名,指地方军政长官。古代受此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有此称。 B.敕,皇帝的诏令,与卖炭翁中“手把文书口称敕”的“敕”意义相同。 C.如意,象征祥瑞的器物,用金、玉、竹等制作,头灵芝形或云形,柄微曲。 D.垒,古代指防护军营的墙壁或建筑物,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故垒西边”的“垒”意义相同
24、。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皇帝说韦睿是曹景宗的同乡望族,所以曹景宗在礼节上待韦睿很恭谨。 B.曹景宗命人将圣旨送入钟离城中,城中人得知有援兵到达,因而勇气倍增。 C.韦睿趁淮水暴涨,派战船出击,纵火烧桥,军队奋勇争先,魏军因而大败。 D.北魏军队溃败后,曹景宗等人争抢功劳,韦睿功成身退,世人因此称赞他。 4.把文中(含附加材料)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睿于景宗营前二十里夜掘长堑,去魏城百余步。 (2)如其不然,睿愈下而景宗愈亢,睿抑岂能终为人屈乎? 5.两段附加材料均对资治通鉴记载的钟离之战进行了评价,王夫之与蔡东藩的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请结合
25、两段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登尉佗楼登尉佗楼 许浑许浑 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岛夷中。 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 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 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万古风。 注注 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秦时受当时南海尉任嚣所托,尉佗行南海尉事;汉立,朝廷先后两次派陆贾出使南越,最终说服尉佗称臣,归附汉朝。薰弦:代指舜帝创作的南风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起笔不凡,写尉佗在刘邦、项羽逐鹿中原之时,审时度势,在岭南自立为王。 B.颔联概述尉佗的政治经历,意在强调任嚣、陆贾诚心助力尉佗,功不可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第一 单元 综合 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9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