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的状态》教案(2022年秋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的状态》教案(2022年秋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物质的状态》教案(2022年秋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物质的状态物质的状态 9.9.固体、液体和气体固体、液体和气体 【教材简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教材按照物体的不同状态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 1“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能”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固体的性质,建构固体的概念。活动 2“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意在引领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液体的性质,进而建构液体的概念。活动 3“研究空气的主要性质”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构气体的概念。应用与拓展“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引导学会对物质的三种形态进行比较 ,从而对物质三种形态产生更加理性的认识。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 由于学生已经接触了多种多样的物体, 积累了一些与物
2、质状态有关的感性知识,对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些词汇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教材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水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固定形状的气体;在本册第一单元已经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这些都为学生研究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能说出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液体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2.能说出空气没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但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 气总会充满各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 2.能对空气是否
3、有质量进行假设。 3.能设计空气是否有质量的实验方案。 4.能按照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5.能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得出实验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对多种物体共同性质的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分别举例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固体和液体的主要性质。 难点固体、液体与气体之间的性质比较。 【教学准备】 教师积木、尺子、电子秤、水、牛奶、酱油、量简、透明玻璃杯、水盆、气球、篮球、与本课有关的图片和视频等。 学会准备: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我们
4、身边的物体多种多样,它们形态各异,但彼此又有很多共同之处。 看,这些物体你都认识吗? 2.教师出示课件,组织学生观看,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教材上的图片。 3.提问:这些物体有哪些共同性质呢? 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 1.研究固体的性质。 (1)提出问题:同学们,积木、尺子和凳子有什么性质呢?让我们用观察的方法来研究它们吧! (2)掌握方法:教师讲解观察的方法。 用眼睛看一看它们是什么形状和颜色的。 用手压一压,观察它们的软硬。 用尺子或其他方法量一量,并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用电子秤或托盘天平称一称它们的质量。 (3)观察记录:学生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11 页中。教师巡
5、回指导,适当给予帮助。 (4)分析比较:组织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比较积木、尺子和凳子的相同点。 (5)归纳总结:像积木和尺子一样,具有一定质量、体积和形状的物体被称为固体。 2.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1)提出问题: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了固体的主要性质。那么,牛奶、水和酱油又有什么性质呢? (2)掌握方法:教师讲解观察的方法。 将液体倒入量简中,观察它的体积。 用手将水槽中的水搅一搅,观察有什么现象。 用电子秤称有称液体的质量是多少克。 将水倒进不同形状的杯子里,观察是什么形状的。 将水倒入玻璃碗中, 静止后观察水面, 将碗底的一边垫上一块橡皮, 静止后再观察水面,发现了什么? (3)观察记录:
6、学生观察, 教师巡回指导, 提示学生将观察结果记录在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11 页中。 (4)分析比较:组织学生分析观察结果,比较有什么相同点。 (5)归纳结论:像水和牛奶一样,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的物体称为液体。液体在静止的时候液面保持水平。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举例说出生活中的固体和液体。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 上节课,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固体和液体的主要性质,那么气体有哪些性质呢? 2.提问:我们已经知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空气还有哪些性质? 3.记录:引导学生把想知道的问题列举出来,并记录在“我的问题卡”上。 二、探究发
7、现,形成知识 1.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1)掌握实验方法。 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看并识记。 实验方法: 将纸团紧紧地塞到杯子的底部,压实。 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水面要漫过杯底。 将杯子竖直提起,离开水面,用抹布将烧杯的内壁、外壁轻轻地擦干。 从杯子底部取出纸团,用手摸一摸,观察湿了没有。 将杯底塞有纸团的杯子,再次压入水中,然后将杯子倾斜,观察有什么现象。 将杯子竖直提起,离开水面,用抹布将杯子的内壁。外壁擦干。 从杯子底部取出纸团,用手摸一摸,观察湿了没有。 (教师画出关键词,让学生利用关键词记忆。) 注意事项: 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包括观察、记录、收拾等)。 实验过程中要安静有序。
8、(2)实验观察。 学生分组实验,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3)分析现象。 讨论:第一次实验中纸团没有湿说明了什么?第二次实验中纸团湿了又说明了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 (4)得出结论。 空气占据空间,将得出的结论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11 页中。 2.探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1)掌握实验方法。 挤压气球不同的部位,观察 4 气球的形状会怎样。 将充满气的气球冲着脸部吹气,有什么感受。 先称量充满空气的篮球或气球的质量,然后给篮球或气球放掉气再称量,并记录示数。 (2)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3)组织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并引领学生得出实验结论,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
9、册第11 页中。 (4)演示:在烧杯底部点燃一炷香,把泡沫板盖压进烧杯三分之一处,让烟雾充满泡沫下面的空间,然后向上拉泡沫板至杯口处,观察烟雾的变化。 提问: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总结:空气会充满各处。 三、综合概括,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活动,综合得出活动结论: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 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会流动、能占据一定的空间、 会充满各处等主要性质。 四、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引导: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主要性质。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2.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相同与不同。 【教学后记】 10.10.水和水
10、蒸气水和水蒸气 【教材简析】 本课以水的三态变化为主线设计了“给水加热” “减少的水去哪里了”两个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水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从气态变为液态。 应用与拓展 “观察醋的沸腾”旨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液体都有沸腾现象。 【学情分析】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水,水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物质。在对一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水是没有颜色的、 没有气味、 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 但是由于受到思维水平的限制,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对于水蒸气这个名词是知道的, 对其性质特征和状态转化的过程并不了解,这就是学习本课知识的起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能说出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 10
11、0时,水会由液态变为气态水蒸气。 2.能说出水蒸气遇冷会变成水。 3.能比较出水、水蒸气在形状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别。 4.能说出使用酒精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水和水蒸气之间的变化中提出探究性问题。 2.能按照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能利用记录表和图示符号记录、整理实验现象 4.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并归纳出实验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对水和水蒸气的变化产生浓厚兴趣。 2.能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探究和观察任务。 3.能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实事求是地总结和描述实验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科学地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物态转化现象。 【教学重难点】
12、 重点认识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 难点认识水和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 教师酒精灯、铁架台、陶土网、烧杯、玻璃片、温度计、冷水、细绳、火柴、记录表、课件等。 学生计时表、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生活中妈妈做饭的情景图或小视频。 引导:妈妈做饭的时候,小明发现锅里的水变少了,水变少的原因是什么呢?(给水加热) 提问:减少的水到哪里去了呢? 二、实验操作,观察现象 1.给水加热。 (1)认识实验材料。 出示实验材料:铁架台、陶土网、酒精灯、温度计、100mL 的烧杯等。 (2)掌握实验方法。 播放实验方法视频或课件,
13、 提示观看要点:实验仪器的组装顺序是怎样的?实验中怎样用酒精灯加热? 学生观看后,指定学生回答。 出示实验装置图,教师讲解:实验模型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酒精灯点燃、加热、熄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出示实验方法: A.将铁架台、陶土网、酒精灯、温度计等器材按照实验装置图自下而上进行组装。 B.取一只 100mL 的烧杯,加入 50mL 的水,放在陶土网上。 C.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水中( 注意不要碰到烧杯的底或壁)。 D.点燃酒精灯,观察并记录加热时烧杯内出现的现象。( 教师画出关键词,让学生利用关键词进行记忆。) (3)出示注意事项。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包括观察、记录、收拾等) ;小组
14、成员轮流观察;实验过程中要安静有序。 (4)学生进行实验并观察。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将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 活动手册第 12 页中。(实验中水的沸点可能达不到 100,建议加一个轻重合适的泡沫板杯盖,适当增大杯中的气压,以保证水的沸点为 100。) (5)得出实验结论。 汇报:说一说你们组记录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 思考:这些数据有什么相同点?说明了什么。 总结:水在加热时温度升高,当温度上升到 100时水开始沸腾。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烧杯中的水在减少。 2.减少的水去哪里了。 (1)提出问题。 引导: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发现烧杯中的水减少了,减少的水去哪里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
15、题。 (2)掌握方法。 将活动 1 实验装置中的温度计取下,将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 用一块比烧杯口稍大的玻璃片盖在烧杯口(注意不要盖得太严)。 10 秒钟后,拿开玻璃片(注意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玻璃片,以免烫伤,可用试管夹将玻璃片夹起),观察玻璃片上出现的现象。 (3)实验观察。 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将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12 页中。 (4)得出结论。 汇报:简要叙述小组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思考:通过各组实验的现象,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玻璃片上出现了很多水珠,原因是水蒸气遇到玻璃片后又变成了水。 三、综合概括,得出结论 提问:综合以上两次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6、? 学生思考后试着进行回答。 教师小结:液态的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 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又能变成水,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物质。 四、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引导: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并有一部分水变成了水蒸气。醋沸腾时会有哪些现象呢?课后我们可以仿照给水加热的过程,给醋加热,观察醋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学后记】 11.11.冰和水冰和水 【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物质的状态及其主要性质的基础上, 进一步认识到通过加热和冷却可以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活动 1“观察水结冰现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当温度降到0时水会结冰。活动 2“观察冰的融化”目的是认识到冰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质的状态 第三 单元 物质 状态 教案 2022 年秋冀人版 三年级 科学 上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9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