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观察与测量》教案(2022年秋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观察与测量》教案(2022年秋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观察与测量》教案(2022年秋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观察与测量观察与测量 1.1.测量长度测量长度 【教材简析】 本课是单元的起始课,与其他四课之间是并列关系,且又是相对独立的。本课以学生的认知过程为主线,设计了 3 个活动。活动 1“学习使用刻度尺”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关于刻度尺的基础知识,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方法。活动 2“测量身体不同部位的长度”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尺子来测量身高、 肩宽、 腰围等, 认识和使用更多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活动 3 “用身体的尺子估测长度”目的是让学生利用“拃” “步”等身体上的“尺子”来估测物体的长度和距离的远近。应用与拓展“了解现代测量长度的工具” ,主要是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实际需要,
2、了解更多测量工具,认识到科学技术能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的科学课学习中已经对身边的工具有所了解, 知道工具可以方便人类的学习和生活,在二年级下学期冀教版数学课程学习中对使用“直尺”等测量工具有了基本认知, 并对其使用方法和计量单位都有所了解。 但是, 学生对于如何更规范地观察和使用刻度尺,以及什么是“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最大量程”等知识并不明确,对选择合适的尺子完成指定测量任务也没有足够规范的认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物体特点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其长度。 2.能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科
3、学态度目标 1.能在探究过程中乐于合作分享,协助同学完成测量身体部位的任务。 2.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估测与精准测量,并对其结果敢于质疑和讨论。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测量仪器技术的进步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便利。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难点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刻度尺。 学生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经过一个暑假,同学们都长高了,肩也宽了要想准确知道自己长高了多少,肩宽了多少,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 二、认识刻度尺,学会观测方法 1.认识刻度尺。 引导:请大家观察手中的刻度尺,找一找零刻度线、
4、 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1)学生观察零刻度线、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教师提示:刻度尺对齐测量物体,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如果零刻度线磨损不清,就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度线。记数时,切记要减掉代替零刻度线的刻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面垂直;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加单位,只有数字而没有单位的记录结果没有意义。 2.学会使用刻度尺。 (1 )学生用刻度尺测量一支笔或一本书的长度,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的第 1 页中。 教师巡视指导全班学生的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相互评价。 (学生交流在实际测量中遇到的问题或经验,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实时评价。)
5、3.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皮卷尺、软尺、钢卷尺等,让学生辨别它们的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及其适用范围。 学生观察后进行交流。 三、选择刻度尺,测量身体不同部位的长度 1.提问:选用什么尺子来测量身体各部位的长度才合适呢? 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 2.教师讲解工具选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工具选择:测量手掌宽度可以选择直尺;测量腰围可以用软尺,它柔软容易弯曲, 可以紧贴身体部位,并且最大量程为 150cm,能满足长度需要;测量身高可以用钢卷尺,它有一定硬度,测量结果更准确;根据实际情况或便利性,软尺、钢卷尺、皮尺之间可临时替代,如身高不超过 150cm 时,可用软尺替代钢卷尺测量身高。 (2)注
6、意事项:用直尺测量时,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边缘重合;用软尺测量时。坚贴身体部位,但不要过于用力抻拉,以免误差较大;用钢卷尺测量身高时,由于钢尺锋利且回缩速度快,需要佩戴手套,并尽量使卷尺与地面垂直,保证测量数值的准确性;读数时注意视线要与尺面刻度垂直。 3.学生测量记录与交流评价。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测量,成员间协作完成探究任务,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1 页中。 教师在探究过程中巡视指导,强调要注意安全,尤其是登高和使用钢卷尺时。 学生交流与评价,教师评价小组协作情况。 四、学会使用身体自带的“尺子” ,估测长度 1.提问:在没有刻度尺等测量仪的情况下,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小组讨论交
7、流。 2.讲解:利用“拃”和“步”等身体自带的“尺子”可以估测长度。 3.小组活动。学生测量自己一拃、一步的长度。用“拃”估测课桌的长度。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1 页中。 (根据课堂时间,该活动可安排在课下作为拓展活动进行。 ) 4.交流评价。对比估测与实际测量结果的差距,分析原因,交流收获。 【教学后记】 2.2.测量体积测量体积 【教材简析】 本课以学生的认知过程为主线设计了 3 个活动。活动 1“哪个杯子能装的水多” ,目的是 引导学生利用感官初度判断体积的大小,进而建构体积的概念。活动 2“测量水的体积”是帮助学生认识量筒,并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和计量单位。活动 3“测量胡
8、萝卜的体积”是让学生学会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并掌握固体体积单位。应用与拓展“自制量杯” ,主要是引导学生设计制作简易量杯,并用该量杯完成简单的测量任务。 【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单元的第一课的学习中,已经对测量物体的长度产生了探究兴趣,本科继续引导学生通过测量活动认识物体的另一个属性体积。 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过程由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过渡,本课的教学有助于训练学生对于空间的认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说出用量简或量杯测量物体体积的基本方法。 2.准确说出测量体积工具的名称、规格和功能。 3.举例说出使用工具测量体积精准、便利和快捷。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使用量简和量杯测量物体
9、的体积。 2.能根据被测物体特点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其体积。 科学态度目标 1.在探究过程中乐于合作与分享,协助同学完成测量物体体积的任务。 2.有根据地对自制工具及测量结果提出质疑和讨论,并愿意改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测量工具的使用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的便利。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正确测量体积的方法。 难点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比较体积的大小。 【教学准备】 教师水杯、不同规格的量筒、量杯、胡萝卜等。 学生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情境导入。 引导: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水杯,观察自己的和小组同学的水杯。 学生观察并交流。( 同学们的水杯多种多样
10、、形状各异。) 提问:谁的水杯能装更多的水? 学生思考并讨论。 2.比较水量。 引导:请大家观察这三组水杯,分析判断哪个杯子中装的水多一些。 (1)教师出示“粗细相同、高度不同的两个杯子”的实物或图片。 (“高”杯子能装的水多一些。 ) (2)教师出示“高度相同、粗细不同的两个杯子”的实物或图片。 (“粗杯子能装的水多一些。) (3)教师出示“高度和粗细都不同的两个杯子”的实物或图片。 (这种情况下难以直接做出判断。) 学生进行判断,然后进行汇报交流。 3.提出问题。 如何准确判断杯中水的多少? 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 1.测量水的体积。 (1)认识量筒。 讲解:像水在杯中会占据空间一样,物体
11、所占据空间的大小被称作物体的体积。量简是常见的测量体积的工具,量筒壁上标有刻度和单位。 出示:量筒图片,指导学生认识量简。量筒的最小刻度值和最大量程;量筒没有“零刻度线” ;量筒的计量单位是毫升(ml) ;按其规格通常分为 10mL、 25mL、 50mL、 100mL、 250mL、 500mL、 100mL 等多种。 (2)选择量筒。 根据杯中水量的多少,选择合适规格的量简进行测量。( 尽量选择能够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简, 分次量取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如量取 26mL 的液体, 应该选择规格为 50mL 的量筒。 ) (3)掌握方法。 讲解:测量步骤与注意事项。 左手拿住量筒,使量简略倾
12、斜,右手拿被测水杯,杯口紧挨量筒口。 杯中的水沿着量筒筒壁缓缓倒入量筒中。 量筒平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静置一会儿,使内壁上的水全部流下来。 读数时,视线、刻度线与量筒内水的凹液面最低处三者保持水平。 (4)学生观测,教师巡回指导。 (5)学生汇报。指定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观测的结果是什么。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对其进行补充和评价。 学生记录。将测量杯中水体积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第 2 页中。 2.探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提出问题:用量筒能直接测量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吗? 学生思考后进行集体交流。 (2)设计方案。 引导:你认为应该怎样测量胡萝卜的体积呢?比一比
13、谁想出的方法多。 学生分组设计。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2 页中。 交流:指定学生进行汇报,其他学生相互补充与评价,形成一致的测量方案。 教师出示实验方法: 方法一: 量简中加入适量的水(要求水能浸没胡萝卜) ,记录水的体积。 放入胡萝卜,观察液面变化,记录当前水和胡萝卜共同占据量筒的体积。 求出两次体积差,得出胡萝卜的体积,并换算成立方厘米。 方法二: 将胡萝卜放入量简中加入适量的水(要求水能浸没胡萝卜), 记录此时水和胡萝卜共同的体积。 用镊子将胡萝卜取出,观察液面变化,记录水的体积。 求出两次体积差,得出胡萝卜的体积,并换算成立方厘米。 方法三: 将一个比胡萝卜大的烧杯放在一个金属盘
14、上,向烧杯中加满水(要求水满而不溢出), 将胡萝卜加入烧杯中。 用量筒观测金属盘中溢出水的体积,并换算成立方厘米,即为胡萝卜的体积。 (3)学生测量。 学生分组观测胡萝卜的体积,并换算成立方厘米。( 根据时间让学生可以选择 13 种 方法进行观测。) 提问:如果胡萝卜的体积较大,不能直接放入量简中,如何测量它的体积呢? 学生分组设计,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2 页中。 (4)活动小结。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布置任务:请大家参考拓展活动中的制作方法和步骤,自己制作一个量杯,下节课在班内进行展示,比一比哪位同学制作的量杯测量体积最准确。 温馨提示:需要选择透明的杯子,标记刻度和最大量程。
15、学生小组内交流制作方法和步骤,并提出疑问,教师解答疑问,并激励学生自主实践。 学生课后进行制作。 【教学后记】 3.3.测量质量测量质量 【教材简析】 本课以学生的认知过程为主线设计了两个主要活动。活动 1“猜体重” ,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感官初步判断物体的轻重,进而明确比较物体的轻重就是比较物体的质量。活动 2“称量水果的质量”帮助学生认识天平的结构和功能,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应用与拓展“称量水的质量” ,主要是引导学生设计称量一杯水的质量的方案,并用改方案完成称量任务。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已经对台秤的使用方法和质量的计量单位等有了初步认识, 但对于实验室常
16、用测量质量工具托盘天平尚不熟悉。在本单元前两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已经对测量物体的基本属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本课将继续引导学生通过测量活动认识物体的另一个物理属性质量。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由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过渡,本课的教学活动将帮助学生初步体会物质的守恒,即物体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而改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说出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基本方法。 2.准确说出托盘天平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3.举例说明使用工具测量质量更精准、便利和快捷。 科学探究目标 1.使用托盘天平和电子秤测量物体质量。 2.根据被测物体特点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其质量。 科学态度目标 1.在探
17、究过程中乐于合作与分享,协助同学完成测量物体质量的任务。 2.有根据地对他人的测量结果提出质疑并进行讨论,愿意改进自己的测量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测量工具的使用为人类生活提供的便利。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难点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 教师几种水果、托盘天平、砝码、烧杯、水等。 学生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笔、水果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引导:妈妈买来的水果有苹果、橘子、香蕉等,请同学们猜猜哪个重。 学生观察并猜测。 提出问题:怎样比较物体的轻重? 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 1.观测比较,判断轻重。 引导:请大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观察与测量 第一 单元 观察 测量 教案 2022 年秋冀人版 三年级 科学 上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9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