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必考文言文重点知识梳理
《2022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必考文言文重点知识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必考文言文重点知识梳理(3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统编统编版版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必考文言文重点知识梳理必考文言文重点知识梳理 陈太丘与友期行重点知识陈太丘与友期行重点知识 一、重要字词重要字词 1.【日中】 正午时分 2.【舍】 去 丢下(他)离开。舍:舍弃。 3.相【委】而去 舍弃(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4.去后【乃】至 才 5.下车【引】之 拉,牵拉 6.入门不【顾】 回头看 7.【尊君】在不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待【君】久不至 对别人的尊称,是“您”的意思 君与【家君】期日中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二、通假字通假字 尊君在【不】 fu,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三、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1.【期】行 约定 日期 (期行:相
2、约同行) 2.舍【去】 离开 到,往 四、特殊句式特殊句式 (1)过中不至 省略主语“友”,应为“过中(友)不至”。 (2)太丘舍去 省略宾语“之”,指“友”,应为“太丘舍(之)去”。 (3)去后乃至 省略主语“太丘”“友”,应为“(太丘)去后(友)乃至”。 五、重点句翻译重点句翻译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在正午时分。 2.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朋友)过了中午还没有到,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3.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我
3、父亲)等您很久您还没来,已经离开了。” 4.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和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朋友感到很惭愧,(于是)下了车子想拉他(元方)。元方头也不回的走进房门。 六、课文理解课文理解 1. 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文章写了陈元方对父亲朋友不礼貌的言行进行反驳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做事要守约定、讲诚信、懂礼貌,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2. 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
4、陈元方的“方正”? 【析】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他们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诚信”理念。 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省,反而怒骂别人;陈元方据理抗辩,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方正”之气: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第二,他懂得“礼”的重要;第三,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3. 你怎样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析】我赞成元方的做法:一个失信于人、语言粗鲁的人,其品行恶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率真,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
5、,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我不赞成元方的做法:我觉得元方的做法不太好,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不失为有识之士,就应该给人改错的机会,不应用同样的不礼貌的方法待人。 4.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敬辞类:抬高美化对方 令 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惠 惠顾、惠存、惠赠 垂 垂问、垂询、垂念、垂爱、垂青 赐 赐教、赐复 高 高见、高论、高寿、高龄、高就、高朋、高邻、高足 贤 贤弟、贤侄 奉 奉送、奉还、奉劝、奉陪 贵 贵干、贵庚、贵姓 其他 久仰、劳驾、赏光、赏脸、贵姓、贵庚、大作、大驾 谦辞类:压低自己 家 家父、家严、家君、家母、家慈 舍 舍弟、舍妹 小 小弟、小儿、小女、小店、小生、晚生、
6、晚学 愚 愚见、愚见 拙 拙作、拙著、拙见、拙荆 敝 敝人、敝姓、敝校 鄙 鄙人、鄙见 其他 寒舍、见教、见谅 论语十二论语十二章重点知识章重点知识 一、重要字词重要字词 1.【子】曰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人不知,而不【愠】 yn 生气,恼怒 3.不亦【君子】乎 指有才德的人 4.【吾】 人称代词,我 5.【三省】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6.【为】人谋 wi 替 (替人谋划事情) 7.为人谋而不【忠】 竭尽自己的心力 8.与朋友交而不【信】 诚信 9.【传】不习乎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0.三十而【立】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11.四十而不【惑
7、】 迷惑、疑惑 12.五十而知【天命】 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13.六十【耳顺】 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4.七十而【从心所欲】 顺从意愿 15.不【逾矩】 越多法度 逾:越过 矩:法度 16.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7 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18.人不【堪】其忧 能忍受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仁德 者:代词,人 20.【饭疏食,饮水】 吃粗粮,喝冷水 (汤:热水) 21.【于】我如浮云 介词,对,对于 22.必有我师【焉】 =于此,在其中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好的方面,优点 24.
8、【逝】者如【斯】【夫】 逝:往、离去 斯:代词,这,指河水 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25.【三军】可【夺】帅也 三军:指军队 夺:改变 26.【匹夫】不可夺志 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27.博学而【笃志】 坚定志向。笃:坚定 28.【切】问而近思 恳切 29.【仁】在其中矣 仁德 二、通假字通假字 1.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2.十【有】五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1.【时】习 名词作状语,按时温习 2.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四、特殊句式特殊句式 不亦乎? 不也吗?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
9、问 五、理解性背诵及翻译理解性背诵及翻译 1. 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表达心情。 【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2.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3.曾子每天从以下方面来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4. 孔子强调应该循序渐进进德修业的语句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0、。 【译】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规矩。 5. 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 6. 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7. 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贤哉,回也!一箪食,
11、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译】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呀!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呀,颜回! 8. 孔子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9. 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0. 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善于向周围有
12、长处的人学习,即“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11.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本文于此类似的表述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孔子对于时间流逝感慨的句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4.孔子强调要坚守志向的句子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13、 15.孔子认为提高个人修养的方法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思考当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 六、课文理解课文理解 1. 论语,儒家经典,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 中庸 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2. 论语中的传统文化核心观念 (1)君子:与“小人”相对,有二义:一指身份,即出所贵族的人;二指修养,即有德行学问的人。 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里用第二义 (2)忠:指尽心尽意,是与他人相处的道理,不仅臣对君而言,也包括其他人。 例: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14、交而不信乎? (3)义:即“宜”,是行为的尺度。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道德的本体。仁义相连,仁是发端,义是体现。 例: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 论语十二章中关于“修身”的论述及观点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对人宽容理解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在其位谋其政,认真负责;和朋友真诚以待,言而有信。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循序渐进的提高个人的修养 (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
15、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安贫乐道,不攀比,不拜金主义,不断提升自己的本领和个人修养 (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安贫乐道,不攀比,不拜金主义,不断提升自己的本领和个人修养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端正态度,虚心向他人学习 (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坚定志向,不怕困难 (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坚定志向,不怕困难,广泛学习,多发问求教并思考当前自身做的够不够 4. 论语十二章中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论述及观点 (1)子曰:“学
16、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及时复习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及时复习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及时复习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兼备;独立思考,举一反三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培养学习兴趣,找到学习的意义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经常和同学互相切磋交流,虚心学习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5. 论语中的成语 (1)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
17、好地认识现在。 (2)不耻下问:是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不及自己的人请教。 (3)诲人不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4)后生可畏:青年人有更多的发展可能,令人期待 (5)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6)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7)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8)众星拱北:拱,环绕,拱卫;北,指北极星。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9)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
18、仰追求的迫切。 (10)见贤思齐: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诫子书重点知识诫子书重点知识 一、重要字词重要字词 1.【诫】子【书】 诫:告诫、劝勉 书:书信 2.【静】以修身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3.【淡泊】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4.【无以】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以:拿来 5.【明志】 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6.【致远】 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7.【广才】 增长才干 广:增长 8.【淫慢】 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9.【励精】 振奋精神。 励:振奋 10.【险躁】 轻薄浮躁 险:轻薄 11.【治性】 修养性情 治:修养 12.年与时
19、【驰】 疾行,指迅速逝去。 13.【枯落】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14.之 (1)学而时习【之】 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2)君子之行 的 15.夫 f (1)【夫】君子之行 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2)逝者如斯【夫】 语气词,放在句末,表示感叹 二、理解性背诵及翻译理解性背诵及翻译 1. 诫子书的中心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以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 2.对“静”的价值进行阐发,说明“静”与志向关系的语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不能够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3.先正后反,论述
20、“静”与“学”“才”“志”关系的语句是: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4.从反面说明不“静”的害处,实际彰显“静”的价值的语句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从反面论述,强调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的句子是: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
21、来得及! 三、课文理解课文理解 1. 诫子书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后任蜀国丞相,代表作有出师表等。 2.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析】文中关于“志”的语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志无以成学”。 “志”与“学”的关系:重视“志”的作用, (1)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 (2)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谓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3.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
22、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析】成才要具有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者的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狼重点知识狼重点知识 一、重要字词重要字词 1.【缀】行甚远 紧跟着走了很远 缀:连接、紧跟 2.一狼仍【从】 跟从 3.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一起 驱:追随、追赶 如故:跟原来一样 4.
23、屠大【窘】 处境困迫,为难 5.【受其敌】 遭受它们的攻击 6.【顾】野有麦场 看,视 7.【积薪】 堆积柴草 8.【苫蔽】成丘 覆盖、遮盖 9.【弛】担释刀 解除、卸下 10.【径去】 径直离开 径:径直 去:离开 11.【意】【暇】甚 神情很悠闲 意:这里指神情、态度 暇:从容、悠闲 12.屠【暴】起 突然 13.止露【尻】尾 屁股 14.【假寐】 假装睡觉 寐:睡觉 15.【盖】以诱敌 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16.狼亦【黠】矣 狡猾 17.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变诈:巧变诡诈 几何:多少,能有多少 18.【止增笑耳】 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19.【眈眈相向】 瞪眼朝着屠户 眈眈:凶狠注
24、视的样子 20.目似【瞑】 闭上眼睛 21.【少 sho 时】 一会儿 22.【顷 qn刻】 一会儿 23.【久之】 时间长了 24.止 (1)【止】有剩骨 仅,只 (2)一狼得骨【止】 停止 25.敌 (1)恐前后受其【敌】 敌对,这里是动词,胁迫、攻击的意思。 (2)盖以诱【敌】 名词,敌人 26.意 (1)【意】暇甚 神情、态度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意图、打算 27.乃 (1)屠【乃】奔倚其下 于是、就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才 28.之 (1)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
25、不译。 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助词,调整音节,不译。 例:久【之】 (4)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 例:又数刀毙【之】 (它,指狼) 学而时习【之】 29.以 (1)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来。 例:【以】攻其后也。 盖以诱敌 (2)介词,把。 例:投【以】骨【把骨头投给狼。】 (3)介词,用。 例:【以】刀劈狼首 (4)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0.其 (1)第三人称代词,表示领有,“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他、她、它” 例:恐前后受其敌【遭受它们的攻击。】 屠乃奔倚其下【指麦秸垛的下面】 屠自后断其股【指狼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统编 年级 语文 必考 文言文 重点 知识 梳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9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