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必考文言文重点知识梳理
《2022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必考文言文重点知识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必考文言文重点知识梳理(6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统编统编版版八八年级语文年级语文必考文言文重点知识梳理必考文言文重点知识梳理 三峡重点知识三峡重点知识 一、重要字词重要字词 1.【略无】阙处 完全没有 2.【曦】月 日光,这里指太阳 3.【襄】陵 冲上、漫上 (陵:山陵) 4.【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5.【虽】乘【奔】御风 虽:即使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6.【不以疾】 没有这么快 7.【回清】 回旋的清波 8.【飞漱 sh】 飞速地往下冲荡 9.【清荣峻茂】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荣:茂盛 10.【良】多趣味 甚、很 11.【晴初】 天刚放晴 12.【霜旦】 下霜的早晨 13.林寒涧【肃】 肃杀,凄寒 14.【属引】 接连不
2、断。 属:连接 引:延长 15.【凄异】 凄惨悲凉 16.空谷传【响】 回声 17.【哀转】久绝 声音悲凉婉转 18.自 (1) 【自】三峡七百里中 于,“在”的意思 (2) 【自】亭午夜分 如果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3) 【自】以为大有所益 自己 19.绝 (1) 沿溯阻【绝】 隔断 (2) 【绝】巘多生怪柏 极(高) (3) 哀转久【绝】 停止 20.素 (1)【素】湍绿潭 白色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湍:急流) (2)可以调【素】琴 不加装饰 21.属 (1)【属】引凄异 zh,连接 (2)【属】予作文以记之 zh,同“嘱”,嘱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sh,类 22.
3、清 (1)回【清】倒影 清波 (2)【清】荣峻茂 (水)清澈 二、通假字通假字 略无【阙】处 同“缺”,空隙、缺口 三、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 有时 2.【至于】夏水襄陵 两个词,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四、理解性背诵及翻译理解性背诵及翻译 1. 描写三峡群山连绵不断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 正面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一句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译】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3. 侧面烘托三峡山势险峻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如果不是
4、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4. 描写夏季水势大,交通被断绝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5. 运用对比的手法侧面描写夏水迅疾的语句: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6. 采用俯视、动静结合的手法表现春冬清流湍急,潭深水碧的句子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
5、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 的影子。 7. 采用仰视、动态手法突出三峡山高而陡,春冬泉水瀑布流急的句子是: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冲荡。 8. 总括三峡春冬之时景色的句子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9. 描写秋季三峡山林水涧肃杀凄寒,猿声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高处 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
6、婉 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10.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课文理解课文理解 1. 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为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 2.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 【析】三峡的山-连绵不断、高而陡、雄伟险峻 三峡的水-夏天:江水满溢,一泻千里,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 春冬季:水流和缓,潭深水碧,优美、雅致。 秋季:万物萧条,凄清哀婉,引人悲伤垂泪。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析】(1)先总后分,有分有合,结构谨严:先写三峡概貌,总体勾勒;再抓住季节特点分别描写,特点鲜明。而春冬两季
7、,特点相似,绝不浪费笔墨,强做分别,故合写;夏水湍急,秋气萧森,景象不同,故分写。 (2)次序分明,文脉贯通:先写概貌,强调三峡之雄伟;次写四季景象,未按时序来写,而是借着文脉之势,首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跟着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其势相同。 (3)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起首写山;夏天和春冬两季重点写水;最末段写秋,又以山为主。起句“自三峡七百里中”,似横空出世,突兀凌厉;末尾写渔人歌谣,牵动读者心绪,如余音绕梁,绵绵不绝。 答谢中书书重点知识答谢中书书重点知识 一、重要字词重要字词 1.五色【交辉】 交相辉映 2.【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俱:全、都 3
8、.晓雾将【歇】 消散 4.夕日【欲】【颓】 欲:将要 颓:坠落 5.【沉鳞】【竞】跃 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竞:竞相、争相 6.【欲界】之【仙都】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7.与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y,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2)念无【与】为乐者 y,和 (3)【与】朱元思书 y,给 二、理解性背诵及翻译理解性背诵及翻译 1. 统领全文的语句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2. 俯视、仰视相结合写山高水清、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巍
9、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3. 从平视角度写景物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的语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4. 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天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5.表达对前贤的钦佩与追慕,又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而作者却能够继康乐之后,从中发现无尽乐趣,自许之情,期与谢公比肩之意的语句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0、(主旨句) 【译】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三、课文理解课文理解 1.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自称华阳隐居,时称“山中宰相”。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2.本文的主旨是:(1)对山水美景的赞美,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2)期与谢公比肩,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3)对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的遗憾惋惜。 3.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 【析】答谢中书书中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限生机。 4.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有什么言外之意? 【析】这一句含有三
11、层言外之意: 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 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记承天寺夜游重点知识记承天寺夜游重点知识 一、重要字词重要字词 1.月色入【户】 单扇门 2.【念】无与为乐者 考虑,想到 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于是,就 4.【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子里 5.庭下如积水【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6.【盖】竹柏影也/【盖】以诱敌 大概是 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但】当涉猎
12、 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8.欲:(1)夕日【欲】颓 将要 (2)解衣【欲】睡 想要 二、理解性背诵及翻译理解性背诵及翻译 1.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内,(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2.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月色美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
13、的影子吧。 3.作者最后议论抒怀,表达了微妙复杂的感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的语句(主旨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三、课文理解课文理解 1.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中心主旨:通过对庭院月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贬谪的悲凉,人生失意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乐观旷达的心境 2. 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析】此句用比喻手法。将月光比作积水,写出月光的的清澈透明;将竹柏
14、倒影比作藻荇,写出竹柏倒影的交错纵横,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表达了作者彼时复杂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3.细读文章,体会作者心境。结合写作背景和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析】记承天寺夜游中,“我”的心境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闲人”: (1)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 (2)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 (3)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修齐治平,只好贪夜闲游赏月; (4)又颇
15、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这又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 苏轼的思想兼受儒、道、佛三家的影响,所以往往能在逆境中自解自适,将人生的挫折化为审美的机缘。 与朱元思书重点知识与朱元思书重点知识 一、重要字词重要字词 1. 风烟【俱】净 烟雾都消散尽净。 俱:全,都 2. 天山【共色】 同样的颜色 3. 【从】流飘荡 (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跟、随 4. 一百【许】里 表示约数,上下/左右 5. 水【皆】缥碧 皆:全,都。 缥碧:青白色。 6. 猛浪【若】奔 好像 7. 皆生【寒树】 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8. 【负】势【竞】上 山峦凭借(高峻的)
16、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 竞:争着。 9. 争高【直指】 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10. 泉水【激】石 冲击,撞击 11. 【泠泠】作响 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12. 蝉则千转(zhun)不【穷】 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 穷,穷尽。 13. 鸢飞【戾】天 至,到达 14. 望峰【息心】 平息名利之心 15. 【经纶】世务者 筹划、治理 16. 横柯上【蔽】 柯: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17. 在昼【犹】昏 好像 18. 疏条【交映】 互相掩映 19. 绝 (1)天下独【绝】 形容词,到极点的,不能超越的。 (2)猿则百叫无【绝】/哀转久【绝】 动词,停止 20.甚 (1)急湍【甚
17、】箭 比厉害,胜过、超过 (2)渔人【甚】异之 很,非常 二、通假字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 “转”同“啭”,鸟宛转的鸣叫。 2.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 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1.风烟俱【净】 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2.任意【东西】 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 2.猛浪若【奔】 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3.互相【轩邈】 轩:高;邈,远。形容词作动词。 意为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4.上 (1)负势竞【上】 名作动,向上 (2)横柯【上】蔽 名作状,在上 四、特殊句式特殊句式(省略句) (1)(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省略主语“船” (2)急湍甚(
18、)箭 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 比箭还快。 五、理解性背诵及翻译理解性背诵及翻译 1. 写作者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译】没有一丝风,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写作者在江上泛舟的自由情态的句子: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译】(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 3.概括赞叹富春江景,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4.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清澈、湍急”的特点。 (1)写水清澈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江水都是青白
19、色,千丈深的地方也能一望见底。 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沙石,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2)写水湍急的句子: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修辞:对比、比喻、夸张) (三峡“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也,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5. 作者描绘“奇山”时,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表现“山势连绵陡峭;山中万物欣荣,天籁动听,光影多变的”的特点。 (1)从视觉的角度,化静为动写山势连绵陡峭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凭着 自己的地
20、势争相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 (2)山中万物欣荣:树、泉、鸟、蝉、猿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从听觉的角度,写山中天籁动听的句子: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着,猿猴也在不停地哀鸣。 (4)从视觉角度,写山中光影多变的句子是: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
21、错遮蔽,挡住了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6.作者表达了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喜爱、赞美、留恋,流露鄙夷名利,倾慕自然、归隐避世的情感诗句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译】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忙于俗事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六、课文理解课文理解 1.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沉醉热爱自然、避
22、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2.文中所写山水“独绝”在哪里? 【析】这一段山水,山奇水异。 异水:水静处,清澈透明,千丈见底;水急处,如箭如奔马。 奇山:山势连绵陡峭,直插云天;山中万物欣荣,天籁动听,光影多变。 3.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想?如何理解 【析】面对“奇山异水”,作者发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理解:(1)沉醉欣赏美景:反衬出景物之怡人; (2)自述心志:表现出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 (3)劝说朱元思:不妨放下繁杂公务,一同来欣赏这美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重点文言知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重点文言知识 一、重要字词重要字词 1. 【三
23、里之城,七里之郭】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 城:内城,郭:外城 2. 【环】而攻之而不胜 围 3. 【然而】不胜者 然:这样 而:表转折,却 4.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这 5. 【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 6. 【兵革】非不坚利也 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 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7.【委】而去之 放弃 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以】天下之所顺 凭借,靠 9.【得道】者多助 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10.寡助之【至】/多助之【至】 极点 11.【亲戚】畔之 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12.【故】【君子】有不战 故:所
24、以 君子: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 13.国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防 (2)【国】恒亡 国家 14.之 (1)结构助词,的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利 (2)代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 代词,代国家 2)亲戚畔【之】/天下顺 【之】 代词,代失道者/得道者 (3)动词,到 寡助【之】至/多助【之】至 15.而 (1)夫环【而】攻之: 表修饰 (2)然【而】不胜者/环而攻之【而】不胜: 表转折,却、但是 (3)委而【去】之 表顺承 二、通假字通假字 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三、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委而【去】之 离开 到去。 四、理解性背诵
25、及翻译理解性背诵及翻译 1. 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中心论点)的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物质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物质条件,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孟子通过比较,得出“天时不如地利”的语句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译】(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必有得天时之处,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天时比不上地利呀。 3.孟子强调战争守方所具备地利的句子是:城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统编 年级 语文 必考 文言文 重点 知识 梳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9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