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三顾茅庐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4课三顾茅庐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4课三顾茅庐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三顾茅庐三顾茅庐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了解明清白话小说的特点,把握小说内容,体会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 2.学会抓住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4.积累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感受古今语言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把握小说情节,分析刘备、诸葛亮等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以及外貌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了解本文层层铺垫的写作手法,体会小说作者的艺术匠心。 4.通过小说的学习,体会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1
2、.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主预习字词,自读课文进行预习。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作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一个故事,节选自三国演义 ,它就是三顾茅庐 。 二、预习检查二、预习检查 (下列各题,采用 PPT 的形式,括号内的内容,待学生回答完毕时,稍后显示。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拜谒(y) 岂可相强(qin) 侥幸(jio)
3、 纶巾(un) 鹤氅(chn) 汉室末胄(zhu) 愧赧(nn) 谬(mi) 倾颓(tu) 窃命(qi) 殆(di) 沔水(min) 民殷(yn) 存恤(x) 箪食壶浆(dn) 鄙贱(b)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yn)殷实 (bng)屏除 殷 (yn)殷红 屏 (png)屏风 (yn)殷其雷 (bng)屏营 3.解释下列词语。 (1)拜谒:拜访谒见。 (2)如雷贯耳: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贯,贯穿,进入。 (3)屏人促席:叫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诸葛亮) 。屏,使回避。促,靠近。 (4)挟天子以令诸侯: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诸侯,文中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 (5)用武之
4、地:用兵之地。指兵家都要争夺的地方。 (6)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 (7)经世奇才:旧时称治国安民的才能。经世,治理天下。 (8)思贤如渴:形容急于寻求人才的迫切心情。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 (9)顿开茅塞: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顿,立刻;茅塞,比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 4.词语辨析 如雷贯耳 臭名昭著 两词都有“名声很大,名声在外”的意思。 “如雷贯耳”是指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有褒义色彩。 “臭名昭著”是指坏名声人人都知道,有贬义色彩。 运用: (1)历史上那一个个_的名字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2
5、)_的秦桧,用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成为千古罪人。 答案: (1)如雷贯耳 (2)臭名昭著 三、整体感知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剧家,生卒年不详。据考订,一般认为他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太原, 生于杭州。 大致生活在从元文宗到明太祖这一时期。 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 三国志通俗演义 隋唐两朝志传 残唐五代史演义 三遂平妖传等。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最能代表罗贯中创作成就的作品,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罗贯中有着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其中杂剧仅宋太祖龙虎风云会流传了下来。 2.写作背景 这篇课文发生的背景:建安十二年(207)冬至十三年(208)春,
6、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卧龙岗拜访诸葛亮。第一次,刘备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 亮又外出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山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如果诸葛亮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责备了张飞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去请诸葛亮。本课记叙的便是刘备带着关
7、羽、张飞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情景。 3.知识链接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又称三国志演义 )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
8、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谁三顾茅庐?茅庐在哪里,里面住着谁?为什么要三顾茅庐?怎样三顾茅庐的?结果怎样? 明确: “三顾茅庐”是三次拜访茅庐的意思, “顾”的意思是拜访。刘备三顾茅庐,茅庐在隆中,里面住着诸葛孔明。刘备三次拜访孔明,是为请他出山相助处境困难的自己,其根本目的是兴复汉室,建功立业。刘备先拜访了孔明两次都未能得见,第三次终于请到了孔明出山。 (2
9、)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简要概括课文各段落的大意。 明确:第 1 段,写刘备力排众议,准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 第 2 段,写刘备与关羽、张飞两位兄弟第三次前往草庐,诸葛亮昼寝未醒,刘备于阶下恭候。 第 3 段,写刘备与诸葛亮相见,诸葛亮献三分天下大计。 第 4 段,写刘备真诚相邀,诸葛亮随刘备出山。 四、合作探究四、合作探究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刘备三顾茅庐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明确:起因: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拜访过两次都没有见到。 经过:刘备第三次去拜访,离诸葛亮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到了草庐又等了好久才同诸葛亮见上面,听了诸葛亮的分析,刘备茅塞顿开。 结果:诸
10、葛亮随刘备出山,刘备有了诸葛亮,如鱼得水。 2.在课文中,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描写张飞的?张飞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本文写张飞对表现刘备的性格特征有什么作用? 明确:通过语言、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张飞的粗暴和急躁。 (示例)张飞曰: “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 ” 飞曰: “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 ”玄德曰: “汝若同往,不可失礼。 ”飞应诺。 张飞曰: “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 ” 张飞大怒,谓云长曰: “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 ”云长再三劝住。
11、 作用:用张飞的急躁和粗暴来衬托刘备求贤的真诚和谦恭。 3.根据文中的人物描写,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明确: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负。关羽:稳重、顾全大局。张飞:鲁莽、直爽。 五、问题探究五、问题探究 文中哪些语句最能反映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 明确: (1)从刘备的举动可以看出: “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 ,文官落轿,武将下马,这是古人对特别有地位或对自己特别敬仰的人表示极大的尊敬。 “半里之外”刘备就下马步行,可见刘备对诸葛亮非常尊敬,诸葛亮在刘备心中的地位非常高。刘备“吩咐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
12、阶下” 。刘备的动作轻而恭敬,让两个弟弟在门外等候,是怕人多嘈杂打扰诸葛亮休息, 怕张飞有鲁莽的行为和不敬的言语坏了大事, 亲自恭候更能让诸葛亮体会到他的诚心。见到诸葛亮时刘备行下拜之礼,听完“隆中对”刘备“顿首拜谢” ,见诸葛亮不肯出山相助,刘备竟泣得“衣襟尽湿” ,这些细微动作,表达出了刘备的心情对人才的渴求和诚恳。 (2)从刘备、张飞的语言对比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在张飞的眼中是一介“村夫” ,张飞说: “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 ”在刘备眼中却是一代“大贤” , “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开备愚鲁而赐教” “备不量力,欲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24课三顾茅庐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4 三顾茅庐 教学 设计 2022 2023 学年 部编版 语文 九年级 上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9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