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故乡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5课故乡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故乡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1 15 5 故乡故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梳理小说情节,初步感知小说的叙事手法。 2.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尝试分析“我”的人物形象,分析闰土、杨二嫂等人的前后变化,理解小说的主题。 3.比较阅读,认识到闰土从少年到中年、杨二嫂从青年到老年,肖像、语言、行为、思想、性格诸方面的巨大的变化及这种变化的社会根源。 4.体会鲁迅憎恨旧社会、渴望创造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把握主要情节,体会这篇小说反复以“现实”和“回忆”相穿插交织的特点,感受这样写带来的效果。 2.体会人物形象的多重性与复杂性,了解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理解其语言、动作、心理背后的深层次
2、原因,进而把握人物性格。 3.分析闰土命运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结合议论、抒情性文字,理解小说的主旨。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主预习字词。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我们循着鲁迅先生的足迹走进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听了阿长与的故事,看了赵庄的社戏 ,还偷吃了六一公公的罗汉豆,快乐的少年生活转瞬即逝,鲁迅长大后辗转求学,到日本仙台听藤野先生的教诲,回国后却弃医从文,辗转定居北京。1919 年冬,他回故乡接母亲,回到阔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他心情如何呢?再见到儿时的伙伴闰土又有怎样的感慨呢?让我们再次跟着鲁迅先
3、生的脚步到他的故乡去看看吧! 二、预习检查二、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阴晦(hu) 脚踝(hui) 潮汛(xn) 髀骨(b) 鹁鸪(bg) 嗤笑(ch) 瑟索(s) 惘然(wng) 愕然() 伶仃(lngdng) 伶俐(lngl) 秕谷(b) 颧骨(qun) 折本(sh) 潺潺(chn) 恣睢(zsu) 祭祀(s) 鄙夷(y) 五行缺土(xng) 2.解释下列词语。 (1)阴晦:阴沉,昏暗。 (2)萧索:缺乏生机,不热闹。 (3)鄙夷:轻视,看不起。 (4)惘然: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5)隔膜:情意不相通,彼此不了解。 (6)恣睢:任意胡为。 (7)展转:生活不安定,到处
4、奔波。 三、整体感知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中篇小说阿 Q 正传 。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华盖集 二心集 坟等。 2.写作背景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是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国内外的双重压迫,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1919 年 12 月初,鲁迅回故乡绍
5、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了故乡的破败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 十分悲愤, 1921 年 1 月便以这次回家乡的经历为题材, 创作了这篇小说。 3.知识链接 (1)小说(文学体裁)的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简称:人物(中心) 、环境、情节。 (3)人物塑造方法:人物形象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主要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通常以他人或事物来反映该人物,又叫侧面烘托(间接描写) 。 (4)故事情节:是指作品
6、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的一般结构: (序幕)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5)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环境描写可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作用是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的描写,作用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6)小说分类:按照篇幅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
7、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小小说) ;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神话小说、仙侠小说、武侠小说、科幻小说、悬疑小说、浪漫青春小说、游戏竞技小说等;按照体例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4.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并提出圈点要求: 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四、合作探究四、合作探究 1.作者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在故乡待了大约多长时间?是如何推算出来的?
8、明确:半个月左右。依据: “第二日” “这样的过了三四天” “又过了九日”等。 2.作者着重写了哪些天的哪些人、哪些事? 明确: “第二日” :母子见面;回忆少年闰土(回忆瓜地刺猹、初见印象、讲雪地捕鸟和瓜地刺猹、离别赠物) ;见到杨二嫂(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 :见闰土(肖像、神态、语言、动作等) 。 “又过了九日” :启程。 3.以小组为单位,说说本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线索。 明确: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请根据线索给课文分层并概括层意。 明确:依据这个线索可以分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15 段
9、) : 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 “我” 见到故乡时的复杂心情, 交代回乡的时间和目的。 第二部分(677 段) :写“我”在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第一层(633 段) ,写“我”和母亲相见、谈话,引起对少年闰土的回忆,表现了“我”对闰土的真挚的感情,也是“我”认为记忆中的故乡十分美好的重要原因; 第二层(3452 段) ,写乡镇小市民杨二嫂的破产和巨大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农村经济的萧条,为中年闰土的变化做了重要的铺垫; 第三层(5377 段) ,写闰土的到来,刻画他的变化,使“我”对记忆中的故乡的美好向往彻底破灭。 第三部分(7888 段) : “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把希望寄
10、托于未来、寄托于下一代。 5.按照小说故事情节结构,这篇小说可分三部分,应该怎样划分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为开端;第二部分为发展、高潮;第三部分为结局。 五、课堂小结五、课堂小结 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写了“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六、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布置七、作业布置 1.通读课文,了解闰土、杨二嫂等人物形象。 2.完成课后习题一。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小说的情节,了解了文章的梗概。这节课我们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二、合作探究二、合作探究 (一)品味环境描写。
11、 1.本文有两处集中写故乡景物的语句,请分别找出来。 明确:回故乡时所见: “时候既然是深冬没有一些活气。 ” 回忆二十多年前的故乡: “深蓝的天空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 2.作者所看到的故乡的环境怎样?大声朗读文中第 2 段描写环境的句子,说说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哪几个词语能集中体现出来。 明确: “阴晦” “冷风” “苍黄” “横”等字词形象地渲染出故乡沉寂、荒凉、死气沉沉的景象。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仿佛使我们置身于深冬季节的原野, “苍黄的天”已使人感到压抑,远近村落又那么荒凉,更令人产生忧虑不安的感觉,而一个“横”字则更把一片荒凉的景象尽现,它们个个如同
12、僵卧在严寒中一样,突出了故乡“没有一些活气” 。作者只寥寥几笔就写出了旧中国农村日益凋敝的面貌。 这些词句勾勒出江南冬日农村萧条、衰败、死气沉沉的景象,渲染了“我”失望悲凉的心情。 板书:回故乡 萧条景象悲凉心情(现实中的故乡) 3.作者记忆中的故乡也是这样萧条、衰败吗?在课文中找出来读读,想想这样写的作用。 明确:不是。第 12 段描绘了一幅“月夜刺猹图” ,记忆中的故乡美丽动人,色彩明快;作者用美丽的景物作为少年闰土形象的烘托,同时它也是作者理想中故乡的象征,与现实中萧条冷落的故乡形成鲜明的对比。 4.同样是写故乡,为什么给人的感受差别如此之大呢? 示例:所选取的景物不同:前者选取了荒村、
13、冷风、阴晦的天气,后者选取了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矫健的少年等。 所选景物的色彩不同:前者昏黄、阴晦,后者碧绿、金黄。 5.除了以上这两处描写,作者还描写了怎样的故乡?有什么作用? 明确:在第 88 段, “朦胧中”再现“神异的图画” ,是作者美好希望的象征,寄托了作者对美好新生活的憧憬,结构上照应前文。 板书:神异的图画(理想的故乡) 6.本文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环境的对比揭示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广大农民生活困苦的社会根源,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的勾结是造成闰土悲惨命运、闰土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变化的真正原因。构成对比的景物描写,既充分地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也
14、深刻地反映了农村的巨大变化,起到了景物描写为中心服务的作用。 (二)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揭示悲剧原因。 1.在故乡, “我”见到了许多人,其中哪两个是作者重点刻画的人物形象?采用了什么样的方式? 明确:闰土和杨二嫂;对比。 2.分析闰土形象。 (1)学生合作朗读 1230 段,分析少年闰土的形象。 外貌描写(15 段)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天真活泼、朝气蓬勃) 动作描写(12 段) : (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勇敢能干、活泼聪明) 神态描写(15 段) :他见人很怕羞
15、,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友好纯真) 语言描写 (28 段) :“我们沙地里, 潮汛要来的时候, 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 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热情开朗、见多识广、无忧无虑) “我”的感受和评价: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2)指导学生认真阅读 5576 段,分析中年闰土的形象。 外貌描写 (55 段) :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 先前的紫色的圆脸, 已经变作灰黄, 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
16、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 (极度贫困、饱经忧患、痛苦苍老) 动作描写:动着嘴唇 只是摇头 默默的吸烟 全然不动(愚钝麻木、贫困悲苦) 神态描写: A(59 段) :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 ” (见到阔别多年的儿时好友,内心很高兴,但二十多年后,地位的悬殊、穷困窘迫的生活使他感到痛苦凄凉,所以他的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 ) B(72 段) :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17、” (生活的重担已经把他压得沉默寡言,这与“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的少年闰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语言描写: “阿!闰土哥,你来了?” “老爷!” (闰土受封建等级观念毒害很深, “我们”无法平等交流,不再有纯真无邪、亲密无间的友谊。表现闰土的谨小慎微、毕恭毕敬,也表现了作为农民的闰土与作为知识分子的“我”之间的隔膜。 ) “我”的感受和评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3)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有关段落,关注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形象的区别,说说闰土都发生了哪些变化,产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肖像变化: “紫色的圆脸”“灰黄”且有“很深的皱纹” 。
18、“小毡帽”“破毡帽” 。 “红活圆实的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 明确:脸色“灰黄”是饥寒交迫造成的营养不良, “很深的皱纹”是生活的重负刻下的痕迹, “像是松树皮”的手是长年累月超负荷的劳动造成的。 称呼的变化: “迅哥儿”“老爷” 。 明确:身份、地位的变化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了一种隔膜。 语言变化:由少年的活泼健谈到中年的吞吞吐吐。 明确:闰土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表现了他的迟钝麻木。 神态变化: “怕羞” “高兴”“欢喜” “凄凉” ,像“石像” ,像“木偶人” 。 明确:由于饱受生活的折磨,闰土已经变得呆滞、迟钝、衰老、麻木,了无生气。 总结:小说通过外貌
19、、动作、语言、神态等多角度对比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闰土这个典型农民的形象。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懂得很多生产知识,简直是个小英雄;中年闰土,变得满脸愁苦、麻木迟钝,但善良忠厚、勤劳朴实。 (4)小组讨论:闰土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主题研讨) 明确: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封建思想、等级观念的毒害,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使闰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5)作者为什么要提到闰土拣“香炉”和“烛台”一事? 明确:这是个细节描写,旨在说明闰土寄未来于神佛。通过该细节说明他受封建迷
20、信思想愚弄之深,说明了他的麻木迟钝,说明了闰土是旧中国一个尚未觉醒的农民形象。 (6)探究:闰土形象之变化是作者“悲哀”的源头吗? 明确:闰土形象的变化是时代的反映,代表着时代的黑暗,诉说着下层人民的艰苦生活,同时,专制制度下的人变得麻木、迷信,这无不诉说着这个时代的悲哀,也是作者“悲哀”的源头。 3.分析杨二嫂形象。 小组讨论:杨二嫂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小市民的典型形象。作者也是通过对比,写出杨二嫂的变化。请细读课文,找出描写杨二嫂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的关键词句,分析一下杨二嫂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1)看一看二十年前后的杨二嫂有哪些变化,填写下表。 时间时间 表现表现 分析分析 二
21、十年前 “终日坐着” 人称“豆腐西施” “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 “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 说明杨二嫂年轻漂亮,安分守己 二十年后 外貌 描写 凸颧骨, 薄嘴唇, 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说明杨二嫂老、丑而瘦。 语言 描写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 ” “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 表现杨二嫂势利、尖刻。 (2)找出二十年后的杨二嫂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并说说它揭示了杨二嫂的什么形象。
22、二十语言描写 “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 表现杨二嫂贪婪的性格 年后 动作描写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 一面絮絮的说, 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表现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 那豆腐西施的杨二嫂,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本是每日必到的。 贪婪 表现杨二嫂自私、贪婪 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 贼喊捉贼 杨二嫂发见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亏伊装着这么高底的小脚, 竟跑得这样快。 自鸣得意 (3)探究: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5课故乡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5 故乡 教学 设计 2022 2023 学年 部编版 语文 九年级 上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9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