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醉翁亭记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2课醉翁亭记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醉翁亭记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1 12 2 醉翁亭记醉翁亭记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写景记游散文的文体特点,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寓的政治理想。 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简洁、音韵和谐的特点。 3.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积累本文中的名言警句。 4.理解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和文化意义,把握其精神实质。 2.欣赏本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 3.熟读成诵,在诵读中积累语感,加深理解。 4.积累常用词,尤其是“也” “而”字的意义和用法,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主预习字词。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2 课时
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古代文人历来有一种山水情怀。他们寄情山水,抒怀言志,山水亦因人而胜,因文而名。安徽滁州琅琊山的醉翁亭,便是因了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千古美文醉翁亭记而闻名于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佳作。 二、预习检查二、预习检查 1.重点字音。 环滁(ch) 琅琊(lny) 饮少辄醉(zh) 林霏开(fi) 岩穴暝(mng) 晦明(hu) 伛偻提携(yl) 泉香而酒洌(li) 山肴(yo)野蔌(s) 弈者胜(y) 觥筹交错(gng) 树林阴翳(y) 2.重点词解释。 (1)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 (2)醉翁之意不在酒(意趣,
3、情趣) (3)日出而林霏开(弥漫的云气) (4)云归而岩穴暝(昏暗) (5)野芳发而幽香(花) (6)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7)伛偻提携(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8)泉香而酒洌(清) (9)山肴野蔌(菜蔬) (10)杂然而前陈者(陈列,摆开) (11)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12)弈者胜(下棋) (13)觥筹交错(酒杯) (14)树林阴翳(遮盖) 三、整体感知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4、”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 :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 “六一何谓也?”居士曰: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 “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 “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 2.写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以范仲淹为首的数位大臣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欧阳修因为上书为他们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州。到任以后,他虽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一些政绩。 醉翁亭记就是在这
5、个时期写就的。 3.知识链接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中,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 ,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 4.自读文章,划分文章节奏,标出节奏划分有疑难的语句。 节奏划分示例: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四、合作探
6、究四、合作探究 1.按照朗读节奏划分重点句子。 (1) “山行/六七里”为什么不能划分为“山/行六七里”? 明确: “山行”意指“沿着山路走” , “山行”是个状中短语,不能将其割裂。 (2)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为什么不能划分为“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明确: “蔚然而深秀”是两个并列的词,不宜割裂, “望之”是总起词语,故应从其后断句。 2.朗读课文。 (1)听读。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文中“也”字的语气和“而”字的朗读轻重。 (2)正音。(多媒体展示字词,请学生读准字音) (3)教师明确朗读时的注意事项,组织学生反复诵读课文。 自由读。 自由朗
7、读课文,注意把握节奏,注意读出众多“也”字的语气和“而”字的轻重。 互读。 二人为一小组,一人读一人听,纠正朗读错误,各读一遍,互作评价。 指名读。 指定一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听记,集体纠正朗读错误,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齐读。 全班齐读课文,注意避免以前的朗读错误,把握节奏,尽可能地读出不同的“也”字的语气和“而”字的轻重。 3.疏通文意。 四人小组合作,参考课下注释,一人一段,疏通全文大意。没有注释的语句,结合学过的文言知识解决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出来,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 五、问题探究五、问题探究 1.集体解难。 各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问题,集体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8、或给予解答。 2.成语归纳。 (1)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有时也比喻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 (2)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面。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3)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4)觥筹交错:酒杯与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3.重点句子翻译。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明确: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 (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明确: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
9、乐趣,领会在心间,寄托在酒上。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明确:像那太阳出来之时,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早晨则自暗而明,晚上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4)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明确: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人们出游啊。 (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明确: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明确: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六、课堂小结六、课堂小
10、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和他的名篇醉翁亭记 ,朗读并疏通了字词。 阅读文言文,节奏划分与明确文意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可以通过节奏划分来明确文意;若理解有限,亦可在解读文意后把握节奏划分,原则是不能读破句读。 七、布置作业七、布置作业 1.梳理文章结构。课后再读课文,概括大意,写出内容提纲。 2.熟读全文并试着背诵全文。 3.完成课后习题四、五。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PPT 播放滁州琅琊山风景画)欣赏琅琊山风光,集体诵读课文。 二、作业检查二、作业检查 梳理文章结构,概括大意,展示内容提纲。 (以组为单位展示) 明确:第 1 段,介绍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以
11、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 (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 ) 第 2 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千变万化,美妙无比,使人感到乐趣无穷。 (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 第 3 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宴饮的欢乐情景,表现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欢快心情。 (描 写太守与滁人游山宴饮之乐。 ) 第 4 段,写作者游醉回归的愉快心情,进一步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交代归来后写了这篇醉翁亭记 。 (写酒宴散、众人归的情景。 ) 三、合作探究三、合作探究 解读文段,把握文本内容。 1.赏析第 1 段
12、,说说本文是如何引出“醉翁亭”的位置的,作者在此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明确:首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仿佛一个全景镜头,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坐落在群山之中,并能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环抱之景。接着作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醉翁亭坐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 ,点山“秀” ,照应上文的“美” 。又写酿泉,其名字透出了泉与酒的关系,好泉酿好酒,好酒叫人醉。 “醉翁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然后引出“醉翁亭” 。作者利用空间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 2.第 2 段主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2课醉翁亭记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2 醉翁亭 教学 设计 2022 2023 学年 部编版 语文 九年级 上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9504.html